縣太爺的書法,將唐楷與魏碑融合一體,充滿「書卷氣」,太美了

2021-01-09 書法網

書法,是技術與藝術完美的融合,也是漢字獨有的藝術,真是佩服古人的智慧!

在今天的書壇,某些書法名家、專家教授,再次提倡書法革新,應該將書法去「漢字化」,變成「純線條」的藝術,這種革新,是否有意義,還能走多遠,尚不得而知!

所謂書法創新

古人寫書法,最講究的文人氣息,傳達的是一種自然樸拙的「書卷氣」!這種書卷氣,往往是書者文化修養、人品、氣質的綜合表現,就像趙孟、王羲之,所傳達一種文人溫文爾雅的獨有氣息!

反觀今日某些名家的書法,不知道傳達的是什麼氣息!

徐元禮《吳氏重修草堂記》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位默默無名的「縣委書記」的楷書,他的楷書有別於當時盛行的館閣體,而是巧妙地將唐楷、魏碑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風格,實在太美了!

他就是徐元禮,嘉慶年間的縣官,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縣太爺」,相當於現在的一把手「縣委書記」,小楷可比郭尚先,只是不為人所知!

徐元禮的傳世作品非常少,目前只有知道有他楷書作品《吳氏重修草堂記》,他的書風很正,有很深的唐楷基礎,並融有趙孟的書風,筆劃嚴謹、樸厚靈動,豐腴不失於板刻。

徐元禮《吳氏重修草堂記》

《吳氏重修草堂記》是一個序文,可以看出這個縣委書記寫字認真,筆法嚴謹,精工秀雅,形瘦實腴,一絲不苟,毫無敗筆,雖有歐楷根底,又有柳楷瘦硬,加上魏碑的欹側險勁,頗有拙趣。

很多人學習楷書,很容易產生板滯之弊,尤其是從歐楷入門的朋友,很容易出現呆板死滯,沒有靈氣,其實徐元禮給予我們一個啟迪:

1、在一體精通的情況下,兼容其他書體,如魏碑!

2、提高的自己學養,腹中有書氣自華,有了文化,書法自有了「書卷氣」!

正如趙孟所言:

「前人得到古碑帖數行,專心學習,便能聞名於世。」

徐元禮的《吳氏重修草堂記》如此有書卷氣,值得我們這些書法愛好者臨摹和學習,今天特別向大家推薦該作的複製品,宣紙材質,藝術微噴製作,再現原作的神韻,期待您的喜歡!

相關焦點

  • 一位清朝文人寫的小楷,書卷氣十足,這才是書法該有的樣子!
    徐元禮楷書《吳氏重修草堂記》書法是一門極為博大的藝術,它能夠將你所有的學養和人生閱歷都涵蓋進來,是一種無所不包的學問,一個人的學養和精神氣質,也完全能夠在他的書法當中體現出來。而書法的內涵則是經年累月的積累,才能夠厚積薄發。書法作品本身的內涵和「書卷氣」,在上個世紀就產生了分野。清代民國以來的文人還保留著舊時學人的底色,他們的書法充滿的書卷氣也是後來書法愛好者所不具備的。
  • 正大氣象--肖慧魏碑書法作品欣賞
    東晉王羲之在此寫下《蘭亭序》後,王獻之、智永、虞世南、徐浩、賀知章、陸遊、楊維楨、徐渭、倪元璐、陳洪綬等承古開今,延續著紹興書法歷史上名人輩出的遺傳優勢,成為中國書法歷史上的美麗風景。晚清以來,經包世臣、康有為的大力倡導,碑學興起,紹興不乏從碑者,陶濬宣、趙之謙及徐生翁等亦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碑學大家。由此來看,紹興是名副其實的書法聖地。
  • 評陳守斌雲岡杯魏碑雙年展特獎作品:迷失在書法展廳裡的小眾藝術
    從這回雲岡杯魏碑書法雙年展評選的這幅特等獎作品來看,陳守斌先生的創作至少從取法源頭和創作精神上倒真是跟田楷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其實認真說起來,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以魏碑來突破唐楷,這本是自有清一代碑學肇興後,書法家們奉為圭臬的傳統思路。 現在田氏一門揭櫫唐楷法則,標榜繼承傳統。
  • 他被譽為「當代草聖」,寫唐楷輕鬆自然,充滿了行草書的節奏感
    他被譽為「當代草聖」,小楷書法卻很嚴謹,寫唐楷輕鬆自然,充滿了行草書的節奏感,難得一見。「書聖」歷史上只有一個,就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但是書法史上的「草聖」卻有好幾位,東漢書法家張芝、被稱為「顛張醉素」的唐代書法家張旭、懷素, 以及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都曾被稱為「草聖」。
  • 短命的趙之謙,既是書法天才,更是藝術全才
    趙之謙《楷書心成頌》軸對於趙之謙的書法風格,最令人熟悉的是魏碑大字。趙之謙篆書《急就章軸》廣而言之,趙之謙書風實質上是「顏底魏面」,做到了唐碑和魏碑的有機結合。趙非常成功地把唐楷的嚴謹和魏碑的自由充分結合起來,既避免了點畫的程式化,又充滿了活力變化。
  • 兩種色宣、4種書體,這件獲蘭亭獎的書法,真是用心良苦
    在書法人心中,有兩個展覽地位最高,其一是國展,另一個是中國書法蘭亭獎。這兩個展覽都成得上書法的最高獎。在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上,浙江書法家婁東昇的楷書獲得佳作獎二等獎,讓人有豔羨之感。婁東昇五屆蘭亭獎獲獎作品婁東昇平日的書法創作,以碑體楷書為主。在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上,婁東昇的獲獎作品就是一件魏碑作品。這這件作品中,婁東昇用了兩種顏色的宣紙進行拼接,屬於很流行的作品樣式。
  • 原來是「縣太爺」的太爺雞!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以糖水聞名的文明路,有一家周生記太爺雞,是實實在在地賣了一百年的斬料。已經有106年歷史的太爺雞,融合了蘇菜的燻技和粵菜的滷法,棗紅的皮和雪白的肉,令人回味無窮。 太爺雞的起點雖然不如大規模的大飯店和大酒樓,但是他們卻賣著比廣州其他名雞貴的多的雞。據網友反映的信息,周生記一斤招牌太爺雞的斬料外賣就要66.8元!
  • 鑑賞書法經常說要看「出處」,該如何理解呢?
    「書法出處」顧名思義,就是學習書法要有淵源,有根基,有章可循,可追本溯源,否則書法作品就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經不起推敲,經不起研究,缺乏傳統功力!王羲之《黃庭經》局部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書法作品有出處,就是指他的書寫法度是不是有出處,看他學的是魏碑、李斯、二王、孫過庭、還是歐、顏、柳、趙等等,比如我們經常會聽人們說
  • 100餘字的八尺楷書大作,將唐楷寫靈動,入了12屆書法國展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湖北青年書法家謝紅兵的楷書作品庾信《從駕觀講武》中堂入展。整個2019年,謝紅兵除了在書法全國展入展以外,還在書法報舉辦的書法海選中獲得金獎,在多個展覽中入展,可謂收穫頗豐。
  • 書法作品如何打格?國展上這件900字作品,打的格子絕了
    到了2004年前後,他開始轉向魏碑和唐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後來他遇到一位明師——書法高研班的胡立民。胡立民先生是當代寫魏碑的大家,近些年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書法家。自從和胡立民先生學習以後,李明東便主要以魏碑為創作方向,並先後在各級書法展覽中入展30餘次。他還以張遷、歐楷、魏碑三種書體成功通過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註冊高級教師考試。
  • 這一魏碑字帖,是來自彪悍時代的絕美書跡
    整體看上去有些字結構似乎不依規矩搭配,過於內斂,但內斂之中往往充滿奇趣、睿智,充滿風骨與力量。我們知道,魏碑盛行的時代,碑刻以雄強霸悍為主要風格,《張玄墓誌》絕對算是其中的另類。張玄墓誌拓片面對如此特別風格的魏碑,應該如何臨摹呢?
  • 8尺整紙、16釐米單字,他以「大作」入書法國展
    謝紅兵在十二屆國展自己作品前十二屆國展創作手記文:謝紅兵關於書體的選擇學習書法多年,寫過唐楷、魏碑、隸書、行書,這次國展徵稿,雖然中書協不限制作者投稿書體,甚至鼓勵愛好者多書體投稿經過分析了解到:行草歷來是歷屆國展投稿的最大熱門,楷書則緊隨其後,行草競爭將會達到空前白熱化程度,結合自己能力,個人更傾向於用楷書投稿,楷書上我寫魏碑居多,大楷寫始平公一類比較雄強的書風,也喜歡寫中楷,張玄墓誌一類,小楷寫二王、文徵明、鍾繇等,所以接下來又要面臨大楷與小楷的選擇。
  • 廢紙千張,他的兩件作品入書法國展,楷書古樸、草書奔放
    陳逸全國書法篆刻展,作為書法界最高的展覽,對書法創作者的要求是很高的,不僅要有很高的書法創作水準,而且要求入展作品的美觀與完整。所以,對於向國展投稿,每位作者都會對作品進行長時間的構思,並一遍一遍地完善。
  • 「清」為雅,「濁」為俗:論書法中的「清氣」與「濁氣」
    以梅來喻人,這裡梅花的孤傲清芬與人們品格的清高脫俗相互融合。"清氣"一詞專指正氣。從上面的各種史料信息中可見,不論在自然界,還是在博大精深的中醫學中,乃至在古代的詩詞佳句中,清氣都是正面含義。它與清晰明亮、水谷精華、光明正大等充滿陽光,充滿希望的詞彙聯繫在一起,使人心生嚮往。
  • 他自創「姜氏破體」,融匯篆隸行草與魏碑諸體,楷書大氣、靈動
    既然硬筆書法是一種形勢,那麼我們就要學會接受,大家若想要寫好硬筆書法,不妨將毛筆書法豐富的筆意與硬筆書法實用性相結合,融匯古今,方可將硬筆書法之美展現地淋漓盡致。姜東舒小楷書法集這裡,我們不妨來認識一下這位書法家,他將毛筆書法與硬筆書法相互融合,融匯篆隸行草與魏碑諸體,自創「姜氏破體」楷書,楷書冠絕海內外,被譽為「中國楷書王」。此人便是近代的大書法家——姜東舒。
  • 「縣太爺」變「土地爺」:「期權化」腐敗水更深
    隨後,這位「激流勇退」的前「縣太爺」搖身一變,成為坐擁1514畝住宅用地、資產過億的「大地主」。   用南京市紀委有關人士的話說,如果不是一封至今還不知道來源的E-mail,劉有貴就真的成了億萬富翁。  「人脈」讓「縣太爺」變「土地爺」  知悉此案內情者的一番話發人深省:單靠劉有貴,他真能自導自演這齣「空手套白狼」的戲嗎?如果沒有那些「還在臺上的朋友」,他恐怕連一畝地也搞不到,光是首期上千萬的土地出讓金就能讓他憋死。   毫無疑問,正是他的「人脈」讓那些「還在臺上的朋友」在關鍵環節「動了手腳」。
  • 對聯配書法,內含大章法
    中國書法包括篆(甲骨文,大、小篆)、隸(漢碑及秦漢簡帛書)、楷、行、草(章草、今草)五種書體,它們都可用來書寫對聯,進行再創作。鑑於對聯書法的實用性和觀賞性往往融為一體,為便於觀者識讀聯文,其中楷、隸、行三種字體被書者普遍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