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技術與藝術完美的融合,也是漢字獨有的藝術,真是佩服古人的智慧!
在今天的書壇,某些書法名家、專家教授,再次提倡書法革新,應該將書法去「漢字化」,變成「純線條」的藝術,這種革新,是否有意義,還能走多遠,尚不得而知!

古人寫書法,最講究的文人氣息,傳達的是一種自然樸拙的「書卷氣」!這種書卷氣,往往是書者文化修養、人品、氣質的綜合表現,就像趙孟、王羲之,所傳達一種文人溫文爾雅的獨有氣息!
反觀今日某些名家的書法,不知道傳達的是什麼氣息!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位默默無名的「縣委書記」的楷書,他的楷書有別於當時盛行的館閣體,而是巧妙地將唐楷、魏碑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風格,實在太美了!
他就是徐元禮,嘉慶年間的縣官,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縣太爺」,相當於現在的一把手「縣委書記」,小楷可比郭尚先,只是不為人所知!
徐元禮的傳世作品非常少,目前只有知道有他楷書作品《吳氏重修草堂記》,他的書風很正,有很深的唐楷基礎,並融有趙孟的書風,筆劃嚴謹、樸厚靈動,豐腴不失於板刻。

《吳氏重修草堂記》是一個序文,可以看出這個縣委書記寫字認真,筆法嚴謹,精工秀雅,形瘦實腴,一絲不苟,毫無敗筆,雖有歐楷根底,又有柳楷瘦硬,加上魏碑的欹側險勁,頗有拙趣。
很多人學習楷書,很容易產生板滯之弊,尤其是從歐楷入門的朋友,很容易出現呆板死滯,沒有靈氣,其實徐元禮給予我們一個啟迪:
1、在一體精通的情況下,兼容其他書體,如魏碑!
2、提高的自己學養,腹中有書氣自華,有了文化,書法自有了「書卷氣」!
正如趙孟所言:
「前人得到古碑帖數行,專心學習,便能聞名於世。」
徐元禮的《吳氏重修草堂記》如此有書卷氣,值得我們這些書法愛好者臨摹和學習,今天特別向大家推薦該作的複製品,宣紙材質,藝術微噴製作,再現原作的神韻,期待您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