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雞能賣到66.8元/斤?原來是「縣太爺」的太爺雞!

2020-11-22 騰訊網

文明路是廣州市內頗具文化氣息的街道之一,更是以糖水甜品被消費者所認識。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以糖水聞名的文明路,有一家周生記太爺雞,是實實在在地賣了一百年的斬料。

太爺雞是一道馳名粵港的特色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又名「茶香雞」,色澤棗紅,光滑油潤,皮香肉嫩,茗味芬芳,吃後口有餘甘,令人回味。

儘管太爺雞非常「低調」,沒有位列「廣州十大名雞」之一,但它在食客心中卻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已經有106年歷史的太爺雞,融合了蘇菜的燻技和粵菜的滷法,棗紅的皮和雪白的肉,令人回味無窮。

太爺雞的起點雖然不如大規模的大飯店和大酒樓,但是他們卻賣著比廣州其他名雞貴的多的雞。據網友反映的信息,周生記一斤招牌太爺雞的斬料外賣就要66.8元!

圖片來源網絡

據了解,「太爺雞」由周桂生創製,清末曾任廣東新會縣知縣。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也結束了他的官吏生涯,他舉家遷到廣州百靈路定居,後因生活困迫,便在街邊設檔,專營熟肉製品。

他憑當官時食遍吳粵名餚之經驗,巧妙兼取江蘇的燻法和廣東的滷法之長,製成了既有江蘇特色又有廣東風味的雞菜,當時稱之為廣東意雞,後來人們知道制雞者原是一位縣太爺,因而稱之為「太爺雞」響遍羊城。

但在文革時期,太爺雞因避嫌曾中斷供應。1981年周桂山的曾外孫高德良開設「周生記」食攤,繼承祖業,「太爺雞」這一傳統名菜重新問世。

現在的周生記,平均每天賣100隻太爺雞,全都是即做即賣,賣完了再做,當天售清。文明路的周生記太爺雞從1980年至今,已經連續開門38年,一直深受街坊的喜愛,還有很多人專門從香港澳門趕過來,只為一嘗太爺雞。

國雞是我國三黃雞、優質雞、黃羽肉雞的統稱,包括中國特有的本土肉雞品種和中國特色的肉雞配套系,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為了弘揚中華文化,保存中國獨有的育種智慧財產權以及國雞文化,國雞文化推廣聯盟成立了!聯盟致力於通過整合行業企業、專家高校、渠道企業、餐飲企業、媒體等資源,推廣國雞文化。

【策劃】新牧網 新禽況

【統籌】林禮廣

【記者】李嘉隆

【作者】 李嘉隆

【來源】 國雞文化南方號

相關焦點

  • 「縣太爺」變「土地爺」:「期權化」腐敗水更深
    2002年5月,劉有貴被調任到六合區擔任副區長,同年7月被送到省委黨校培訓。   2002年底,他不顧各級領導的挽留,執意辭官下海。兩個月後,他借來400萬註冊資金,成立了自己的房地產公司。隨後,這位「激流勇退」的前「縣太爺」搖身一變,成為坐擁1514畝住宅用地、資產過億的「大地主」。
  • 養殖戶路邊賣雞,3斤多重的100元4隻,兩天賣了4000隻,賺錢嗎?
    3斤重的雞100元4隻3斤多重的雞100元4隻,路邊賣雞生意紅火。廣西養殖戶老王養雞已經有7、8年時間了,今年遇到疫情自己也是有苦說不出,幸好村子封了一個月就放開了,不然後果非常嚴重。趁著剛解封村民購買能力比較強老王就把自己養的雞趕到路邊賣,老王說自己賣得便宜4隻才賣100元,每隻差不多3斤多重,這樣算下來差不多7元一斤。
  • 長到三斤重 還是小嫩雞(2007.11.30)
    [內容速覽]一隻雞能長到十幾斤會是個什麼樣,也許很多人沒有這種經驗,但湖北建始縣的景陽鎮,有一種叫九斤雞的品種,卻能長到十幾斤,但這種大個頭兒的雞,消費者看到了卻直搖頭,因為個大,總被認為是養了兩三年的老雞。
  • 飼料雞3元/斤,為何走地雞卻要25元/斤,價格差距從而何來?
    從去年15元/斤不愁賣,到如今3元/斤無人賣,飼料肉雞行業進入寒冬。但是在肉雞行業裡,作為走地雞,也就是俗稱土雞價格市場卻依然強勁,一隻走地雞賣25~35元/斤依然不愁賣,為何走地雞比飼料普通肉雞更好吃?首先走地雞(土雞)飼養周期長,雞的生長達到了一個比較正常的過程。
  • 縣太爺的書法,將唐楷與魏碑融合一體,充滿「書卷氣」,太美了
    反觀今日某些名家的書法,不知道傳達的是什麼氣息!他就是徐元禮,嘉慶年間的縣官,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縣太爺」,相當於現在的一把手「縣委書記」,小楷可比郭尚先,只是不為人所知!徐元禮的傳世作品非常少,目前只有知道有他楷書作品《吳氏重修草堂記》,他的書風很正,有很深的唐楷基礎,並融有趙孟的書風,筆劃嚴謹、樸厚靈動,豐腴不失於板刻。
  • 色手伸向本家曾孫女,耄耋之年的花心太爺被亂棍打死
    然而,對方畢竟是劉氏家族的太爺,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不能魯莽行事。劉德剛與劉石貴的兩個孫子私交甚好,三個人都在上海打工。劉德剛將此向劉石貴的兩個孫子和盤託出。對方聽了也是恨得咬牙切齒。為了阻止劉石貴再度作惡糟塌劉豔,三人本想將劉石貴騙到上海悄悄除掉,但仔細想想,又覺得不能弄出人命來觸犯法律。
  • 天上掉娃落漁網,八年後生父來爭孩子,縣太爺會如何判?
    他們每日打漁為生,雖然衣食不愁,但也存不到什麼錢,總是平平淡淡的小日子。這天,他們打漁回來,將魚網拖入院中,架在竹槁上曬。兩人鎖門閉戶,賣魚去了。數個時辰後,回家正要開院門,卻聽得院裡有人嚶嚶啼啼。怪哉,門鎖又未壞,難道是在人翻牆偷東西?為何又在哭呢?
  • 我是縣長的孫子,當年,河南商城縣,我爺爺當了10天的「縣太爺」
    我爺爺什麼時候當上了河南商城縣的縣長呢?上述資料顯示,是1947年8月29日。哦,不是我以為的1946年。 從另外一篇文章中,我得知,爺爺擔任河南商城的縣長,在時間上晚了兩天。如果按照8月29日,河南商城縣被解放算起,我爺爺當了13天的縣長。我個人琢磨,這恐怕是史上任職最短的縣長了——縣太爺的座位還沒有坐熱,就被迫撤離。不過,10天的縣長也算是我們家族中唯一一個當過縣長的人。我爹曾經告訴我,後來,河南商城縣又被解放了,我方又任命了新縣長。可惜,第二任縣長也沒有當長久,很快國軍又打過來了。
  • 雞年,你要懂點粵語中的雞文化
    在廣東話中,人們還會根據雞的形態、叫聲,動作等給雞賦予了很多的新的很多內涵。比如「小」就是雞的特點之一,在三鳥(雞、鵝、鴨)之中,雞是體形最小的一種,所以慣以「雞」指「小」。 例如小學雞,初中雞,表示的是孩子小。雞乸咁大個字都唔識一籮,表示文化水平低。三輪自行車也叫三腳雞,這裡的雞表示車小。
  • 小攤老闆賣「鐵桶雞」,一隻14元一桶烤8個,每天能賣200多隻
    這種小吃的名字就叫做鐵桶雞。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呢。顧名思義,鐵桶雞就是把雞放在鐵桶裡面烤,為什麼要選擇鐵桶呢?因為鐵的導熱速度也都是非常快的,這樣就可以讓雞肉受熱均勻,烤出來的雞肉味道才是最好吃的,可能大家對於鐵桶機是什麼概念,依然會有一些模糊,說白了就是一個大鐵桶下面點上一堆燒得很旺的柴火,然後把開膛破肚的雞掛在鐵筒的邊緣去考試,有點類似於烤地瓜那樣子,但是烤地瓜的爐子一般都是你切的和鐵桶雞的製作方法也都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你們有沒有見過呢?
  • 民間故事|莫說窮人沒志氣,縣官也求「黑猴子」
    見縣官來到本地,沒把自己當回事,沒有來拜訪,彭家憋著一肚子氣,就想找個機會好好治治新來的縣官,殺殺他的威風,讓他明白這裡誰說了算。聽說縣官在山裡砍伐了一顆大樹,彭家人立刻有了主意,決定拿這顆樹大做文章。彭家人一張狀紙,把縣太爺直接告到府裡。狀紙說砍下的那棵大樹長在他們的祖墳旁邊,是他們家老祖宗種下的。
  • 廣州吃雞成風,吃法卻與眾不同,沒有一隻雞可以活生生地離開廣州
    2017年有人統計過,廣州本地每年銷售活雞8億隻,計算下來平均一個廣州人一個月要吃3.6隻雞,一個普通家庭每月要吃10.8隻雞!廣州有句俗話,叫「無雞不成宴」。即使普通家庭用餐也是「無雞不歡」,幾乎頓頓吃:早食雞粥,中午白切,晚餐煲湯,夜霄打邊爐。從小酌大宴,到初一十五敬祖拜神,「雞犬升天」,真是「雞」不可失!
  • 養殖500隻綠殼蛋雞,賣雞又賣蛋,一年能賺4萬多元
    說到綠殼蛋雞,對於大家來說應該不會很陌生,它在我國是屬於特色的雞品種。綠殼蛋雞不僅具有適應性好,抗病力較強,而且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地區都能養殖。綠殼蛋雞全身烏黑,包括肉質、羽毛都是黑色的,而產出來蛋都卻是綠色蛋殼,因此才有名叫綠殼蛋雞。那麼綠殼蛋雞養殖前景如何?
  • 一隻雞5塊多仍賣不出去
    佛山中南農產品交易中心內,不少雞檔一天只能賣出三四隻雞 羊城晚報記者 湯銘明 攝  有家禽養殖企業忍痛一天銷毀8萬隻雞苗,還開始將種蛋當商品蛋賣,不再孵化雞苗;有家禽企業六天損失200萬元……  羊城晚報記者連日調查了解到,受H7N9禽流感疫情衝擊,普通市民消費家禽的信心迅速下降
  • 三斤不到的它 身價近三百元 「跑步雞」跑出增收路
    它們呼吸著新鮮空氣,飲著山泉水,吃著野草,啄著害蟲,是基地裡的勤懇本分的「小衛士」;它們天天鍛鍊,跑滿一百萬步出欄,是肌肉發達的「運動員」;它們純生態放養,生長方式比籠養雞快樂健康,被稱作「生態跑步雞」。「跑步雞」如今可是市場的「新寵」。一隻不到3斤的「跑步雞」,身價可達兩三百元;一顆不到20克的蛋,就能賣2.5元。「跑步雞」有何特別之處?它們又是如何養出來的?
  • 從10元/斤搶不完,如今3元卻無人買,毛雞價格為何下跌如此迅速?
    進入5月份以後,各地持續高溫天氣,多地白天氣溫直接飆升到了40℃左右。炎熱夏季已經到來,但是這個夏季對於家禽飼養的養殖戶卻高興不起來。到目前為止,全國各地毛雞價格已經持續下跌將近2個月的時間。從去年的10元/斤的批發價不愁賣,到如今3元/斤無人買,毛雞價格為何如此走跌?
  • 國慶節回家幫小舅子賣雞,3萬斤肉雞5塊5一斤,能掙多少錢?
    4號,帶老婆孩子走親戚,小舅子養的雞正好出欄,這不是巧合。當天商丘市開始下雨,淫雨霏霏,時大時小。不過到了雞廠才發現,自己幫不上什麼忙。這次賣雞,小舅子請了專業抓雞隊。8個人,2個男人6位年輕的婦女。可見現在農村的勞動力多緊缺。21世紀,農村最缺的就是人才,就連體力勞動者也緊缺。
  • 福建媽媽在農村賣雞,一整隻雞配內臟才55元,半天能賣1500元
    在福建有一位媽媽,就因為孩子喜歡吃鹽焗雞,自己就學著做,結果周邊的人都說她的手藝不錯,寶媽索性就自己開了個店,一邊賣鹽焗雞一邊照顧孩子,一舉兩得。這家店在漳州龍海海澄,周圍都是民居,這家古早味辣鹽雞的門臉很小,招牌還比較有新意,店裡就只賣雞肉,一天能賣二三十隻雞,在附近算得上是生意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