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湖的乍浦鎮,乃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之一,在省內也名列前茅。今天給大家說說,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的一件奇案。
說話,乍浦有對漁民夫婦,結婚多年,膝下無子。他們每日打漁為生,雖然衣食不愁,但也存不到什麼錢,總是平平淡淡的小日子。
這天,他們打漁回來,將魚網拖入院中,架在竹槁上曬。兩人鎖門閉戶,賣魚去了。
數個時辰後,回家正要開院門,卻聽得院裡有人嚶嚶啼啼。
怪哉,門鎖又未壞,難道是在人翻牆偷東西?為何又在哭呢?
急急開門進去,呆了。
原來,他們的魚網裡,兜著個幾個月大的嬰兒呢。
幸得曬網的架子堅固,否則,娃兒肯定就掉地上了。
他們想著,難道是誰家不願養,知道我們沒孩子,所以送來的?
可門都沒開,他們怎麼進來的?若真是送養,搞個竹籃蓋床小被,塞張寫著出生年月的紅紙不就行了?
兩人滿腹狐疑,又滿心歡喜,急忙把孩子抱進屋中,洗了個熱水澡,找了塊棉布包好,餵了些淘米水。
他們仍不放心,抱著孩子在周邊到處打聽,誰家都沒見過這娃。
難道,是天下掉下來的?
不管了,既然無人認領,那就自己養著唄。
有了娃兒,夫妻平添了很多幹勁,打漁之外,又開荒種了些菜到街上賣,自己省吃儉用,好的都給孩子,慢慢的,也存了些錢,生活就好起來了。
三裡八鄉,都傳說著,他們是撿了個旺財童子啊。
童子是確實有,但生活,還是靠自己努力才過得好啊。
娃娃一天天長大,出落得威武帥氣。夫妻倆將他送到旁邊的私塾裡讀書,不說考進士,考個秀才也好嘛。秀才考不上,多認些字也是可以的嘛。
這日打漁回來,卻見門口站著個三十來歲的男子,商人打扮。
此人見到他們,忙賠著笑臉迎了上去。
唱了個諾,說,兩位好心人,聽說您家八年前撿了個孩子,其實那孩子,是我的。
夫妻一聽,緊張了,難道是他親生父親找上門來了?
那人又說,不瞞你們講,我是在你們這裡行商,聽到街坊們在說這奇事。越聽我越覺得,那娃像我兒啊。
說著,竟雙目流淚,面色潮紅。
這不像是假裝得出來的呀。
夫妻都是老實巴交的人,哪裡見過這樣的事,一時之間,都不曉得又如何回答了。
鄰居們也圍了上來,七嘴八舌。
有人說,既然你說是自己孩子,可有證據?
那人說,他的左臂有顆大紅痣……
妻子一聽,壞了,真的有呢。
難道,養了八年的兒子,就要這樣送還他的父親?
心急之下,免不得煩躁起來,罵那人,你自己的孩子,怎麼能弄丟呢?難道是你當年從牆外拋到我家的?你簡直是害命啊……
那人正要辯,丈夫也急了,跟著罵了起來。
這下熱鬧了,左扯右扯扯不清。好在,私塾還沒放學,否則,孩子見此情景,只怕得精神崩潰吧。
也有見過世面的人,說你們這樣爭,不如到縣衙裡說清楚。
好,雙方都擊鼓鳴冤,老太爺升堂問話,才曉得孩子,孩子真是天上掉下來的——
但聽那人說到——
小的是寧波人,予曾於是日放紙鳶,戲以兒坐竹籃送上,風急繩斷,瞬息千裡,意謂必無生理……哪料,他福大命大,如今還在,他是我兒子啊,我必須把他帶回去。我老婆為了這事,都跟我吵了幾年了……
不獨吃瓜群眾,就縣令,也目瞪口呆啊。
風箏能把人拉上開去?能吹一百多公裡?
師爺見多識廣,附於縣令耳邊說,只要風箏夠大,線夠粗,風夠勁,是可以的……反正這事,萬年難得一見吧。
看來,萬年難見的事,被縣太爺遇上了。這案子,要怎麼斷呢?
他只批了十六個字,讓那商人,不但無話可說,還羞愧不已,不敢再爭——
紙鳶弄子,絕少人心,曬網得兒,實有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