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為雅,「濁」為俗:論書法中的「清氣」與「濁氣」

2021-01-09 杉石

「清氣」一詞出自《楚辭九歌大司命》中,原句是:乘清氣兮御陰陽。這裡的清氣指的是清明之氣,形容自然界的境象。在中醫學中,清氣與濁氣相對,專指水谷精華的稀薄精微部分。

在南朝宋時期,王僧達曾作「崇情符遠跡,清氣溢素襟」的詩句。這裡清氣一詞引申為光明正大之氣。

在元朝的王冕的《墨梅》一詩中,寫有「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的詩句。以梅來喻人,這裡梅花的孤傲清芬與人們品格的清高脫俗相互融合。"清氣"一詞專指正氣。

從上面的各種史料信息中可見,不論在自然界,還是在博大精深的中醫學中,乃至在古代的詩詞佳句中,清氣都是正面含義。它與清晰明亮、水谷精華、光明正大等充滿陽光,充滿希望的詞彙聯繫在一起,使人心生嚮往。

在書法評論中,清氣最早見於宋代書法家黃庭堅的《題林和靖書》中:

林處士書清氣照人,其端勁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耶。

在黃庭堅此句中,清氣泛指清雅脫俗之意,誇讚書者的書法有清勁挺拔的精神氣質,有輕靈明快的風格特徵。

由此可見,在書法評論中,「清氣」既包涵有清雅、高妙、風骨、輕靈等含義,同時也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氣質和具有高尚境界的審美觀點。

在中醫中,清氣與濁氣相對應,這二種氣通常與兩種完全不同的健康狀態有關聯。清氣代表人體內的元氣與正氣。人體內清氣上升,則情緒飽滿,身體狀況良好。而濁氣則是人體內的不順之氣,是一種有害氣體,濁氣上升,則積鬱過多,就會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人就會生病。

而在書法中,包含有清雅、高妙、風骨與輕靈等含義的清氣如果是一幅作品的主流之氣,則這幅書法作品就會具有高雅的藝術氣質、就能體現出書者不俗的審美境界和藝術品味。

既然我們知道了書法中清氣所包涵的意義,那我們就可以界定書法中濁氣的含義。在書法中,濁氣所指的範圍比較寬泛,我們可以把書法中一切不良的習氣都稱之為濁氣。濁氣既指俗氣,也指江湖氣,同時也包含醜、怪之氣。

當一幅書法作品中濁氣上升,成為主流時,那這幅書法作品就會成為水平低劣的作品,它所具有的藝術氣質也是庸俗不堪的,它所呈現的藝術格調也是病態、低俗的。

中醫與書法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它們之間有很多相同之處,這一點,在氣息的含義和表達上是基本相同的。

書法中的清氣來自於書者所具備的綜合文化素質與所掌握的傳統藝術功力。它通過書者對筆法的運用,結構的安排,章法的把握在書法作品的一筆一畫之中表現出來,在作品所形成的風格氣質中體現出來。

一幅具有清氣的書法作品,格調必定是高雅古樸的,風格也必定是極為獨特的。

一幅充滿江湖之氣的泛泛之作必定遠離了清氣,而充滿了濁氣。清氣與濁氣在書法中是不能共存的,只有驅離了濁氣,才能使清氣上揚。一位具有清雅之氣的書者,必定是一位擺脫與遠離了濁氣的人。

在書法藝術中,「清」還有筆畫與結字清瘦、清勁之意,近代書法家高二適曾說:

「書法要有藝術風趣,自當以清瘦為雅,以瘦為勁,以瘦為美。」

高二適的這段評語,是在領略了古今眾多書法經典作品之美後所得出的結論。不論是歐陽詢的《九成宮碑》、還是柳公權的《玄秘塔碑》、或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無一不是以瘦為美,在筆畫與結字上都具有挺拔清瘦的風格特點。即使是以豐滿寬碩為點畫與結構特徵的顏真卿書法,也是以突出「強筋」來顯示其「肥中顯瘦」的藝術特質,以避免給人以臃腫肥膩的感覺。

明代項穆在談及清氣、清勁與清瘦的關係時,曾有過一段極為精妙的論述,他說:

「千形萬狀,不過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專尚清勁,偏乎瘦矣,瘦則骨氣易勁,而體態多瘠。獨工豐豔,偏乎肥矣,肥則體態常妍,而骨氣每弱。猶人之論相者,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為尚也。使骨氣瘦峭,加之以沉密雅潤,端莊婉暢,雖瘦而實腴也。體態肥纖,加之以便捷遒勁,流麗峻潔,雖肥而實秀也,瘦而膄者,謂之清妙,不清則不妙也。」

從項穆這段話中我們可以得知,清雅之氣與清瘦關係緊密。人體過肥則臃腫不堪,清氣難以顯現,反而使體內代謝的廢物增多,使濁氣上升。書法中清氣與濁氣不可共生。所以,書法還是應以清瘦、清勁為美,窈窕的體態清氣盡顯,健康的身材自有高雅之氣,自能使濁氣、俗氣、醜怪之氣遠離。

清氣在書法中是一種難得的高貴氣質,它是清雅、高妙、風骨與輕靈等氣質的融合,所以我們在書法學習中,應努力使自已的作品擁有清氣,讓清氣成為我們書法作品的主流之氣,這樣濁氣自然離我們遠去。

相關焦點

  • 滿盤濁氣令人苦一局清枯也苦人,半濁半清猶是可多成多敗度晨昏
    柱中有清氣但清氣無用,行運又不能去其濁氣必是貧賤。若清,又要有精神為好,如果枯弱無氣行運又不遇發生之地,亦清苦之人。這就是說,命局只清但無精神,行運又不長精神,是清苦之人。看來,只在命局透出清,還不能認為是富貴之人,清必是有精神才是真富貴。
  • 揚「清氣」,激「濁氣」
    《周易》和陰陽五行學說,非常重視氣。清氣上升、濁氣下降,陰陽達到平衡,肌體就會健康。肉身之氣有清濁,精神之氣也一樣。清氣者,清白、正氣也。清白做人、乾淨做事,守住底線、凜然正氣,問心無愧、坦坦蕩蕩,這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境界。  老百姓的清氣,重在「窮則獨善其身」。清清白白做人,求個心安理得,「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傳個好家風,讓清氣薪火相傳、澤被後世。
  • 人氣的秘密:清氣多的人大家都喜歡,濁氣多的人自己都厭棄!
    如果做一個比喻,小孩子的氣場,就像那清亮透徹的溪水,像那蔚藍的天空。而身體不好的人,氣場就像那不太乾淨的河水,像那灰濛濛的天空。為什麼有這樣的區別,因為小孩子的身心,都是新的,清氣多。成年人的身心,為俗塵所汙染,濁氣較重。所謂清氣和濁氣,不過是一個密度大,顆粒大,一個密度小,顆粒小。密度小的清氣往上升,所以小孩子的身體很輕盈,總是蹦蹦跳跳。
  • 灸出三濁:濁氣、濁水、濁物!
    因為我們體內有三樣東西:濁氣、濁水、濁物。不把這三樣東西排出體外,就是治標不治本,表面上身體好了,但是不適症狀為反覆纏綿,甚至不斷加重。 1、濁氣
  • 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空氣浴正當時
    古人認為,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實上,不只是重陽這一天,在這個季節去爬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暢享空氣浴、日光浴、森林浴,盡情地體驗自然療法的美妙,健身祛病也是極好的。空氣浴,就是讓身體暴露在新鮮空氣中,以鍛鍊身體的一種自然療法。
  • 論八字格局層次的高低
    天幹本清不忌濁,地支本濁必要清,故天幹濁而地支清者為貴,而地支濁卻天幹清者為賤。學命理的朋友都知道,清者貴而富,濁者貧而賤。然而命中雖然有濁氣,只要行運能夠掃除濁氣、補足清氣,或者能夠去掉濁氣、留存清氣者,其程可屬佳運。命局雖清,行運一路背清就濁亦兇。命局清而行運一路助清,不富則貴,或者富貴二者兼而能得。命中濁,行運不逢清而始終於濁者,則貧賤天殘必居其一,或者兼而有之。
  • 濁氣不除,氣血不暢,4味藥代茶飲,排濁氣,通肺氣,氣順百病消
    天地之間清氣上揚,濁氣下沉,人體之內也應該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所以春天生發的不僅僅是陽氣,之前壓在體內的濁氣受到鼓動,也想要往外往上走,但又走不掉,濁氣堵在心窩就會胸口憋悶,堵在腦袋就會頭暈眼花,堵在胃部就會胃脹胃痛。養生應順應天時,趁萬物生發之勢,把積累在體內一冬的濁氣趕走,就能為新一年的生長打好基礎。
  • 一個最簡便有效的清三濁&補土之法
    按腹——人人都可做的,且有效的,清空身體「三濁」之法。這「三濁」就是:①濁氣——消化不好發酵的腸胃廢氣、情志不舒的肝膽濁氣;②濁水——溼毒,那些身體利用不了的,黑化之後作妖的水;③以及還有宿便。它們都能通過一招「按腹」被清理乾淨。
  • 人無濁氣一身輕:簡單4招排「三濁」,讓身體「辭舊迎新」
    我們每個人體內多少都會有這「三濁」的積聚,如果再不排出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危害。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非常簡單的四招,可以排出濁氣和體內溼氣。濁氣,就是我們放出的屁。濁氣若處於身體中未及時排出,上竄下走,對身體就會有很大的危害。
  • 人無「濁氣」一生輕:6大方法助您輕鬆排出「濁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與人交談時,有一股口臭味撲鼻而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口氣」,實際上就是體內的濁氣。「濁氣」就是人體內濃濁、厚重的廢濁之氣。人食五穀雜糧,那麼體內的濁氣就是由五穀化生而產生的,所以每個人體內都有不同程度的廢濁之氣。「濁氣」不僅影響我們的食慾,還會影響我們的心情,最關鍵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身心健康。
  • 濁氣升,百病生!張仲景「降濁氣」的方子,化解胃寒、胃脹、胃嘔
    一旦打破了,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我們的身體就會生病。比如說上文這個老太太吧。大中午的,吃了點涼食。這一吃不要緊,胃氣就跟著涼了,就跟著被凍住了。胃,主受納,它把食物往下傳導,是主降的。濁氣降洩,很大一部分動力,來自我們的胃。如今,胃氣為寒邪所凝滯,則降洩不及,於是寒濁之氣就上逆。身體原有的規律,被打破了。寒濁上逆,則欲嘔、噁心、想吐。
  • 氣正和雅——觀李明君先生山水畫有感
    「氣」是貫穿於中國文化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中國文化中至關重要的理論來源,同樣也是中國哲學體系中的重要思想基礎,書法與繪畫的品評都注重「氣韻生動」。「和雅」是指樂曲的聲調和諧雅正。北齊盧思道《遼陽山寺願文》:「洞穴條風,生和雅之曲;圓珠積水,流清妙之音。」《資治通鑑·隋文帝開皇九年》:「及奏《黃鐘》之調,帝曰:'滔滔和雅,甚與我心會。'」
  • 人體內有三種廢物濁氣濁水濁物,想要調理好身體就要把三濁排出去
    艾灸最終要灸出什麼,我們身體為什麼會生病,因為我們體內有三樣東西,濁氣、濁水、濁物,首先說濁氣,濁氣是虛著,比如說跟別人吵架或有事情悶在心裡頭,氣上到頭上就會頭痛,這就是說的濁氣,這氣上到頭就會有頭痛,到四肢引起風溼,進到腸胃就形成潰瘍,這種底氣停而不走,阻礙氣血的正常運行,使你的血液循環就減緩,很容易在體內就鬱結成塊,甚至形成腫瘤,因為氣滯必血瘀,有沒有看到精華之處。
  • 氣色的秘密:濁氣少,氣色好,濁氣多,氣色差!
    既然是氣色的變化,那說明還是氣的問題。人體內的氣,大約分為兩種,一種叫做濁氣,一種叫做清氣,這是人為起的名字,不同人的叫法不一樣,清氣和濁氣的分類,相對容易理解,也符合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的規律是,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你看燒火,火灰永遠在下面,火焰永遠在上面。你看水的沉降,雜質永遠沉在下面,清亮的水永遠在上面。這個規律,用物理學來解釋,是因為重力作用。
  • 俗話說:「一屁千服藥」——排濁納清保健康
    中國四川老人李青雲生於清康熙十七年,活到256歲,他本來長居深山以採藥為生,但於民國十八年移居縣城之後,第二年就逝世了;英國農人巴爾於152歲時蒙國王召見,在倫敦的爵士家因吃了豐盛的筵席致死,為什麼這些壽星經不起塵囂的摧殘?
  • 人無「濁氣」一生輕:5大方法助您輕鬆排出「濁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與人交談時,有一股口臭味撲鼻而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口氣」,實際上就是體內的濁氣。「濁氣」就是人體內濃濁、厚重的廢濁之氣。人食五穀雜糧,那麼體內的濁氣就是由五穀化生而產生的,所以每個人體內都有不同程度的廢濁之氣。「濁氣」不僅影響我們的食慾,還會影響我們的心情,最關鍵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身心健康。
  • 陳傳席:論「骨秀」——從徐渭、陳淳的畫談起
    顧愷之《論畫》有雲,「有奇骨而兼美好」、「重迭彌綸有骨法」,「有天骨而少細美」,「骨趣甚奇」,「有骨俱」、「雋骨天奇」。當然,顧愷之所說的「骨」是指畫中人的骨,但這骨也和線條有關。謝赫「六法論」第二法「骨法用筆是也」,指的就是筆墨之骨。書法《筆意贊》:「骨豐肉潤,入妙通靈。」《論書》有云:「緊媚過其父,骨力不及也。」《答陶隱居論書》:「肥瘦相和,骨力相稱。」都很重視骨。
  • 讓身體排出濁氣、濁水、濁物的簡單方法!
    就是我們體內的溼濁。老愛吐痰的人,就是因為體內濁水太多。濁水對人體的危害很大,它若竄到腿上,就是水腫;若跑到皮膚表面,就成了溼疹;若上到頭部就導致暈眩症。因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天天8杯水,體內溼氣重的人一定要少喝水,因為喝進取根本代謝不出去,只能存在體內加重溼濁,人越來越難受。
  • 雲南省長阮成發:「親」而不「疏」「清」而不「濁」的新型政商關係...
    雲南省委副書記、省長阮成發日前表示,「親」而不「疏」「清」而不「濁」的新型政商關係在雲南逐步形成。阮成發說,我們的營商環境還不理想。一直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營商環境改善,去年就先後出臺「放管服」10條、降成本75條、發展民營經濟和改善法治環境「雙十條」等政策措施,累計為企業減負900億元,並建立省級領導掛鈎聯繫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工作制度,在企業遇到困難時主動服務。
  • 人民論壇網評|政商之間要「親」而不疏「清」而不濁
    但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並非一日之功,只有深入理解「親」和「清」的內涵,把握好二者之間的辯證關係,做到「清」上加「親」,「清」上有為,才能激發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親」而不疏,「親」是態度、是責任。古往今來,官有官德,商有商道,對於領導幹部來說,「親」要求黨員幹部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基礎上,堅持群眾路線,真誠坦蕩的與民營企業家交往,積極作為,靠前服務為企業發展創造條件,以黨員幹部該有的責任和擔當,做好企業家的「娘家人」,理直氣壯地「親」商,解決企業合理訴求。對於民營企業家來說,更要「親」近黨和政府,以講實話、道實情、獻實策維護好自身社會形象,支持黨和政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