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沈宗騫在《山水·取勢》中說「天下之物本氣之所積而成。即如山水自重崗復嶺以至一木一石,無不有生氣貫乎其間,是以繁而不亂,少而不枯,合之則統相聯屬,分之又各自成形。」「氣」是貫穿於中國文化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中國文化中至關重要的理論來源,同樣也是中國哲學體系中的重要思想基礎,書法與繪畫的品評都注重「氣韻生動」。「和雅」是指樂曲的聲調和諧雅正。北齊盧思道《遼陽山寺願文》:「洞穴條風,生和雅之曲;圓珠積水,流清妙之音。」《資治通鑑·隋文帝開皇九年》:「及奏《黃鐘》之調,帝曰:'滔滔和雅,甚與我心會。'」禪心,是佛教用語,指清空安寧的心;氣正和雅,禪心漫步是李明君先生書畫的主導思想。
李明君,1958年出生,山東臨沂人,1976年參加工作,現供職於臨沂市廣播電視臺。1989年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2000年研修於北京畫院,師從王文芳教授並得到孫克、李小可、石齊、郭石夫、王明明、楊剛、張道興、楊力舟等先生的親教。他擅長寫意山水和花鳥,亦工書法與篆刻,以「氣韻、神明、自然」追求意象情感入畫,屬當代中國畫壇上的後起之秀。
李明君先生出生在沂蒙山,這巍峨沉靜的大山賦予了他山水繪畫藝術的靈魂,豐富了他的靈感源泉,蒙山雖無雄偉、險峻之姿,但它那綿密中深藏著的幽微正是明君所渴求的藝術宗旨。上善若此,以柔克剛,馳意於邱壑,借物以達情,隨情發意,源乎其心,神會於筆,以氣韻生動為第一,明君筆下山水盡顯其態。真可謂,此中有妙義,欲說已忘言。只見的天地悠然,氣清神明。力蒼勁,墨豐物華,氣韻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觀明君先生的花鳥畫作,撲面而來的是真實的生命氣息,是人與物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他的畫境語言:恬淨、純樸、淡然、渾厚、氣正和雅。他的筆墨世界裡涵著認真、自然、靜的和諧統一,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而意趣的美。
明君先生不僅是一位書畫家,更是一位美學哲學家。他所繪之境之物之境皆是他的心聲畫境。他無論畫什麼作品,都將自己的繪畫理論思想融入其中,在凸顯所繪之物本源的風格的基礎上提取畫理的空間,讓主觀視覺與主觀情感相交。雖然,畫境中的物象是意象而生,但是可以讓每一位觀者覺得自然、清靜高雅而又不失真實。看似是塗抹的寫意畫作,追求的卻是理性思維的感性表達。他寫的、畫的是他的心對所繪之物的真實感受。
「元四家」之首——黃公望在《畫山水訣》篇末提到「作畫大要,要去邪甜俗賴四個字」。其中,「邪」,是指出手不正規,不學古人,信手塗抹,妄生枝節;「甜」,是指只在色彩悅目上下工夫,於傳神上則無所作為;「俗」,則務求華媚柔細;「賴」,是指一味模擬古人(見於王紱所著《書畫傳習錄》),畫家李明君對此四字深有感悟,他多年來心身踐行,刻苦鑽研,拜訪名師,他如一位苦行僧,在禪心漫步中苦苦追尋藝術的真諦,繪畫的本源,他以真善美修養的情懷,再現自己的書畫主旨。
他說:「我是以印象論情感,以抽象論形式,以意象論情理理念的繪畫系統;對理想與畫理的追求又是以象物有質的觀念,與理想論證形象的理念相結合而取得的氣韻、神明、自然,親切的心聲畫境。」他的藝術思想是融匯了傳統審美與創新審美的新思想。
巍巍乎志在高山之氣節,洋洋乎志在流水之機變。觀明君先生的書畫,才思橫溢,氣正和雅,若禪心漫步,待觀者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