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暑假,國內的夏令營市場已經開始炒得火熱。赴美夏令營21天4萬元,名校考察卻成「穿校一遊」……這些所謂的「夏令營」不禁讓我們反思,這些華而不實的夏令營是否已經偏離了家長們最初的教育初衷,演變成了一場熱鬧燒錢的暑期郊遊?而實際上,據業內人士透露,由於沒有相應的行業準入標準,目前所謂「出國交流」、「遊學拓展」、「精英培育」等夏令營組織比較混亂,不少夏令營產品已經做成了「夏令遊」,僅僅是到一些景點遊覽一番就結束了,說是「遊學」卻是「遊而不學」,獨獨缺少一些能夠觸動孩子靈魂,真正讓孩子成長的內涵。
青少年夏令營的真正價值何在?從做中學的「營地文化」才是其本源的文化內涵。它所強調的,絕不是簡單地遊歷或者體驗,不是簡單地開闊視野、獲取知識,而是一種在日常實踐中融合了交往、合作、開拓、磨礪,對參與兒童的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主生存能力均有所裨益的綜合性活動,最終得以培養青少年健康完善的獨立人格。
來自大洋彼岸的「營地文化」也得到了現代兒童教育研究者的認同。在中國兒童中心曾經擔任過教育長的李新民認為,兒童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的最佳途徑,正是應當從兒童活動實踐的參與當中進行培養。早在2002年的「中國兒童參與行動項目」國際研討會中,李新民就強調指出兒童實踐的重要性,他力圖在兒童活動項目的設計中體現兒童的主體性、參與性和互動性,希望讓兒童在實踐活動中做到自願參與、自主策劃、自我學習、自覺行動。讓兒童在綜合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得到新的,更為廣闊的成長發展空間。
雄鷹童軍總督導-李新民老師
而這也正是李新民老師出任「雄鷹童軍」的總督導初衷。
雄鷹童軍主張把大自然的意識融入實踐活動中,寓活動與訓練,培訓兒童的各項才能。以「做中學」為核心宗旨。童軍夏令營作為雄鷹童軍的一部分,是一個培養青少年成才的組織,透過多元化、富趣味性和歷險性活動,從禮儀到行為規範、從生存技能到意志力磨練、從能量的心靈共振到創意與想像力的開發,並整合航空博物館、消防博物館、救援訓練基地、武警訓練基地等各方資源,運用小隊制度及進度性獎章制度,培養中國青少年德、智、體、群、美五育發展。除了著重「做中學」的精神外,並運用榮譽制度、徽章制度、小隊制度和戶外活動與生活相結合。
據了解,目前雄鷹童軍夏令營招募的第二期體驗活動已經開展。雄鷹童軍夏令營將以體驗為主,名人講座和童軍禮儀精神貫穿。鼓勵孩子們主動參與,以信號旗、急救、無線電、綜合定向、軍事五項、繩索綜合、野營等環節啟發青少年動手技能,同時開設教授孩子們家居安全知識,鼓勵孩子們學習照顧自己,學會獨立,讓孩子們體驗群體生活及團結合作的精神;雄鷹童軍夏令營還將組織郊遊及參觀,引導孩子們認識大自然及見識新事物。
雄鷹童軍夏令營招募第一批童軍
正如家長們所希望的,夏令營絕不單純是去享受,去遊玩,反而應該是一種體驗、一種鍛鍊。在玩中受教育,在玩中有所收穫,這才是夏令營的本色。但遺憾的是,像雄鷹童軍夏令營這樣秉持「做中學」理念,堅持以實踐教育培養兒童全面素質的夏令營目前在國內還寥寥無幾。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的夏令營可以回歸營地文化的本源,告別「夏令遊」,將營地活動的文化魅力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