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紮根中國90年時間,現逐漸在中國擴散

2021-01-10 貝子話世界

現在的時代是全球化的,連外來入侵物種都是有了全球化的趨勢,外來入侵物種都有很多共同點,適應能力極強,繁殖速度非常的快,傳播能力很強等,隨著人類的腳步踏上其他的土地並對當地的環境造成損害。

中國算是世界上外來入侵物種比較嚴重國家之一了,中國的土地面積真的很廣闊,從北到南,跨越了很多的緯度,多種氣候也是適合很多物種的生存,跟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又是非常的頻繁,所以很多有巨大危害性的物種也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到了中國。

今天介紹的入侵物種是中國早期第一批的外來入侵物種,它叫作「豚草」,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外觀看上去沒有太大的特點沒就跟雜草一樣,非常的不起眼,起初發現的時候是在東北地區,在中國已經生存了近百年的時間。

這是一種分布非常廣的植物,在全球很多地區都能看到這樣的植物,是一種危害性非常大的惡性雜草,這種雜草給當地的居民帶來很嚴重的生命安全威脅,開花之後散發的花粉能引起強烈的花粉過敏症狀,也能引發一些呼吸道上的疾病,輕微會覺得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嚴重一點還容易導致死亡。

美國每年都有一千多萬人都會因為豚草而過敏,加拿大也是有近百萬的病例,前蘇聯的克拉斯諾爾達地區也因為這種雜草導致很多的工廠停工,有專家表示要是中國在不抑制這種雜草,可能患者人數會超越歐美地區。

豚草不僅對於人的危害性很大,對於各種農作物的侵入也是很嚴重的,當入侵某片田地一年之後就能迅速成為霸主,壓制其他農作物的生長,嚴重點還會導致大片田地顆粒無收並且荒廢,導致當地的農業損失慘重。

對於這種植物的治理是刻不容緩的,這種植物不僅能大面積的侵佔土地,還會對農作物造成重大的損失,更嚴重的還是還很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種種方面來說這種植物百害而無一利,需要從根本上治理這種植物。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紮根中國90年時間,現逐漸在中國擴散
    現在的時代是全球化的,連外來入侵物種都是有了全球化的趨勢,外來入侵物種都有很多共同點,適應能力極強,繁殖速度非常的快,傳播能力很強等,隨著人類的腳步踏上其他的土地並對當地的環境造成損害。中國算是世界上外來入侵物種比較嚴重國家之一了
  • 關於發布中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的通知
    關於發布中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的通知環發〔2003〕1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局(廳),中科院有關研究所(院):近年來,互花米草、水葫蘆、紫莖澤蘭、薇甘菊、溼地松粉蚧等外來入侵物種已對我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危害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中國入侵物種第一名!每年以30公裡擴散,全球三十個國家被入侵
    相信所有人都知道,人類雖然是地球的最高智商生物,但是對於很多物種的認知都是一知半解的,全球超過百萬種生物存在,人類還未發現的依舊不少,甚至科學家還表示地球存在一些外星物種,有些物種特定的繁衍方式更是讓人驚奇。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660多種生物入侵我國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入侵研究室研究員劉萬學介紹,從上世紀30年代起,我國為了景觀、治理荒漠等原因主動引進了一批外來植物,當時對外來物種的認識不足,根本沒有意識到入侵生物的危害,及至泛濫成災為時已晚。  跨境購物和走私活動等也是外來物種入境的主渠道之一。
  •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660多種生物入侵我國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共四批)中入侵植物入侵中國大約時間軸
    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共四批)由國家環保總局/環保部(現生態環境部)頒布。
  • 半月談|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半月談記者 高博 吳書光 蔣成 屈凌燕 吳濤 何偉 楊靜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半月談」(ID:banyuetan-weixin)】 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泛濫雲南的「惡草」,排名中國入侵物種名錄第一位,至今沒能解決
    而它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目前世界經濟發展較為靠前的國家,在外貿經濟中都十分發達,其中也包括了我們中國。只不過在外貿經濟興起的時代中,並非全部帶來都是好處,當中也有一些危害,就比如這個「入侵物種」。生物多樣性一直都被譽為是人類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然而因為全球化京城的推進,導致了因為人為問題而將不同地區的物種帶到另一個物種的問題,於是就給了其他地區的生態帶來的巨大的威脅。
  • 中國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遭受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記者 | 牛其昌1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影響幾何?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  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
  • 當外來物種登陸中國:超半數外來有害物種系人為引種
    正確引種能豐富生物多樣性 物種入侵則會威脅生態安全  當外來物種登陸以後(美麗中國·關注外來物種入侵①)  本報記者 常 欽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15日 14 版)  核心閱讀  葡萄、胡蘿蔔、馬鈴薯……這些曾經的
  • 660多種物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這些外來物種都是咋來的?
    外來入侵物種繁多,有火遍全國的國民美食小龍蝦,有對農作物危害極大的草地貪夜蛾,也有產粉紅色卵的福壽螺……01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這類尤須警惕
    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660多種生物入侵我國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那些打敗中國吃貨的外來入侵物種!
    一說起外來入侵物種,大家肯定回想起小龍蝦。小龍蝦作為外來入侵物種可以說是失敗的,在中國它本來是可以成為一霸的,但是因為其鮮美的肉質加上各種美味做法,被我大吃貨帝國的吃貨們給吃到需要人工養殖的地步了,可以說在外來入侵物種當中是相當的丟臉。
  • 中國因外來物種入侵年損1200億 八哥成「帶羽毛的子彈」
    外來入侵物種佔據優勢後,就會絞殺當地物種,對當地物種種類、種群結構、食物鏈結構、生物多樣性等造成一系列負面影響,破壞生態。   按照傳入的方式,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可分為有意引種和無意引種兩類。據報導,目前我國已有的120多個外來入侵物種中,約有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成災的。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尤須警惕致病有害生物
    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660多種生物入侵我國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