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小夥伴們大概注意到了,2020廣州米其林指南,已經新鮮出爐。
昨天菜菜也受邀參加了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給給工作室的小可愛們直播了一下,結果大家都興致不高:
也不怪大家沒興趣,畢竟每個廣東人,都是行走的美食雷達,他們才不管什麼米其林呢。
而且今年的榜單,也確實沒什麼驚喜。
大致就是在去年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選手,把量給提上去了。
以及,依舊沒有三星。
不過今年有個新增獎項,倒是讓我有點驚喜——年輕廚師獎。
雖然是冠名贊助獎項,但直接表彰廚師本人,這在國內比較少。
我們的傳統文化裡,一直認為「君子遠庖廚」,所以廚師在歷史上很少留下名字。
廚師在國內,也不算是一個上佳的職業選擇。
所以我覺得,今年米其林開設這個獎項,對想要投身美食行業的年輕人們,是一種很好的鼓勵——
優秀的廚師,可以憑藉自己的手藝和想法,被看見、被記住。
另外,雖然榜單沒有驚喜,但幾家新上榜的餐廳,我還是列入了打卡清單。
節後會抽空一一試吃,看看有什麼方便在家庭廚房復刻的好味道,可以分享給你們。
今天嘛,還是先來解決一下,你們中秋家宴的煩惱。
掐指一算,距離中秋節只剩一周時間了,不少小可愛都留言催我,趕緊出點適合中秋的家宴菜。
廣東人講究無雞不成宴,中秋家宴上,肯定少不了一隻雞。
過去教過你們不少雞的做法,但今天這隻雞,格外有滋味!
撕成小塊的雞肉,皮脆肉軟。花椒的麻夾雜著線椒的辣,整體是麻辣鹹鮮清爽的。
秋分過後,秋老虎還會時不時殺個回馬槍。
這道清爽開胃的椒麻雞,用來為家宴打頭陣,正合適。
說到椒麻雞,四川人和新疆人首先得就它到底是川菜還是新疆菜吵一架。
菜菜這裡要說一句公道話,椒麻雞確實是起源於四川的。
別說椒麻雞了,就連辣椒和花椒,都是大約是在1980年的時候,大批四川人前往新疆做生意帶過去的。
不過,可別因此就把川味椒麻雞和新疆椒麻雞混為一談。
相比被紅油浸透的川味椒麻雞,新疆椒麻雞更加小清新。
它的調味重點,在那份層層遞進的麻。
雞肉先用花椒粉醃入味,煮的時候又加入了青紅花椒,香氣絲絲入扣。
末了,還要在醬汁裡澆上一圈花椒油,除了將香麻的味道拔高,回味也更加悠長。
做這道菜,沒什麼技術難點,唯一一點就是要放下矜持,盡情手撕!
手撕的雞肉,汁水不會順著切口流失,吃起來會更軟嫩多汁。
邊緣帶著肌理,也更容易掛住醬汁。
如果是一大家子吃,一整隻雞就剛剛好,我在菜譜裡演示的也是整雞的做法。
兩三口人的小家庭,可以只買兩個大雞腿子來做這道菜。
再加個扯麵進去,在湯汁裡滾上一圈,麻辣鮮香混合著面香,口口勁道有味。
有肉有菜有主食,又輕鬆解決一餐,爽~
- 新疆椒麻雞 -
[ 食材 ]
主要食材:三黃雞1隻 紫洋蔥1個 大蔥2根 青紅尖椒各1-2個 香菜2根 薑片5片
素配菜:萵筍、木耳、腐竹、菌菇共200g
調料:現磨花椒粉 1/2小勺 鹽適量 糖1小勺 新疆線辣椒10個 青花椒1小勺 紅花椒1大勺 八角2個 香葉1片 桂皮1段 油辣子1-2大勺 花椒油1小勺 生抽2-3大勺 熟芝麻 食用油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譜 ]
1.整雞洗淨瀝乾水分,將1大勺鹽和1/2小勺花椒粉混合,均勻塗抹在雞皮上,醃漬1小時以上,既能去腥入味,也能逼出雞皮水分,吃起來會更加爽脆
三黃雞雞肉多汁嫩滑,老母雞吃起來更有嚼勁,可根據個人口味選擇
2.紫洋蔥、大蔥、紅青尖椒切絲,萵筍等配菜切條,腐竹提前半小時用溫水泡發,剪成小段
3.取一個大鍋,加入4L清水、1/2大勺紅花椒、1/2小勺青花椒、3個新疆線辣椒、2個八角、1片香葉、1段桂皮、5片姜、5段大蔥,開大火煮至香味出來
新疆特產線辣椒,辣度適中,但香味足夠強勁
買不到的話也可以用常見的二荊條代替,用量上稍稍減一點就好
4.提起整雞,將熱水淋在雞皮上,讓雞皮收緊,再放入熱水中開小火煮30-60分鐘
三黃雞煮30分鐘,老母雞煮60分鐘,如果只用大雞腿子,煮15-20分鐘,筷子能輕鬆插入雞腿肉中即可
煮好的雞撈起過冰水,讓雞皮更加爽脆,瀝乾水分後撕成小塊
5.煮一鍋沸水,加入少許鹽和油,放入萵筍、金針菇、秀珍菇、腐竹這類素配菜焯燙至斷生,撈起瀝乾待用
6.起鍋倒入食用油沒過鍋底,燒至三成熱,放入1/2大勺紅花椒、1/2小勺青花椒小火煸香,再加入5-8個切段的線辣椒段,開小火炸香
關火後加入200ml煮雞後剩的雞湯、2-3大勺生抽、1-2大勺油辣子、1小勺花椒油、1小勺糖、適量鹽,攪拌均勻,椒麻汁便完成了
若不想熬製椒麻油,可直接在高湯添加花椒油和油潑辣子,再加入生抽、鹽、糖調味
青花椒香,紅花椒麻,青紅花椒按1:3的比例下比較合適
7.料理盆裡放入雞絲、洋蔥絲、大蔥絲、青紅椒圈、萵筍等配菜,再加入調好的椒麻汁拌勻
就醬拌吧!扯開膀子,將雞肉從下而上翻個底朝天,細細勻勻地沾上麻辣湯汁。
最後肆意撒上一把熟芝麻和香菜,禮成!
雞肉的味道足夠出彩,配菜也毫不遜色,特別是生洋蔥的加入,更是點睛之筆。
脆,脆得鮮甜的汁水從齒間綻開,分外清爽!
持續的麻意讓嘴唇都開始「跳舞」,但又不忍停下筷子來,吃得唇邊辣出了一圈細汗。
生活不止眼前的椒麻雞,遠方的「奪命大烏蘇」我也備上了。
連噸幾口,注入清爽,瞬間緩解了口腔的麻辣,歹歹的!
記得上次復刻新疆丁丁炒麵,有位小夥伴給我留了個言:
誰能想到,我一個復刻了不少新疆菜的美食博主,居然一次也沒踏上那片土地。
但得益於每次復刻,我對她的了解不斷深入。
做新疆炒米粉的時候,發現從新疆發出的快遞,運費居然只要幾塊錢;
做丁丁炒麵的時候,了解到了品質不輸進口番茄罐頭的新疆本地番茄罐頭;
這一次,又在椒麻雞中,窺知新疆飲食口味變遷的一角。
當然,也順便了解到,比奪命大烏蘇還要奪命的,其實是肖爾布拉克。
這或許就是做美食博主給我最大的收穫吧。
有些土地雖然我從未踏足,但味蕾一次次的觸及,讓我對它背後的歷史、地理、人文風情的了解,不斷加深。
當然,更幸運的是,有機會把這些感受,和你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