嗆奶問題相信不少孩子都有過,因為新生寶寶胃部空間比較小,吃幾嘴奶可能就已經飽了。然後孩子有比較劇烈活動的時候,朝上的胃管會將奶水嗆回來。這時多數媽媽習慣性的做法是把孩子拍背和按肚子,其實這樣的處理方法是錯誤的。拍背會令孩子更加激動,腸胃的蠕動更加激烈。按肚子則會用外力直接壓迫胃,令胃容量變小。
這些處理方法都不對,那怎樣處理才是合適的呢?對於三歲以下的寶寶來說,家長應該及時抱起孩子然後託在手臂上,託住的那隻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讓你的手臂緊貼在孩子前胸上,另外一隻手託住孩子後頸部,先保持平衡,然後讓娃臉朝下,趴在大腿上。最後再在孩子背上輕拍1-5次,觀察他是否把奶或者異物吐乾淨。
春節期間醫院接診了10個被氣管異物卡住的小患者。其中一個3歲的小女孩吃開心果,半個殼卡在了聲門,結果大年初一的凌晨就奔到了醫院急診。被開心果殼卡住的小女孩到醫院時,小臉憋得都紫了,醫生卻取不出來。只好先用器械將果殼敲碎,再一點點地夾出來。年初三這孩子就沒事出院了。
可另一個孩子就沒這麼幸運了,醫生說年前還有個1歲半的小兒和大人一起吃火鍋,孩子被一個魚丸卡住了。由於耽擱了時間,窒息時間過長造成大腦缺氧,命倒是保住了,可卻有點呆傻。
耳鼻喉科的主任說,他們這裡每年都有300到400個孩子因為氣管異物來急診。前不久有一個從外地轉來的因「肺炎」久治不愈的孩子,經過醫生仔細檢查後發現,原來是一個瓜子仁掉到了肺裡,被肉芽包裹著,還是氣管異物惹的禍。
現在有的年齡不過2歲的小孩,家長就讓吃瓜子,還有大點的小朋友把紐扣和筆帽吸到鼻子裡,有的筆帽是透明的,醫生用醫療儀器都看不出來。
再次提醒家長,一定要看好孩子,最好不要給小兒乾果吃,孩子往往嚼不爛就吞咽,很容易被卡住。
異物卡住喉嚨危險性
我們知道氣道是供氣體通過的道路,容不得其它任何液體或固體物質的進入,哪怕喝口水都會引起嗆咳,輕者嗆咳,重者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小兒的喉腔本來就狹窄,再加上會厭分流的神經調控功能發育不夠健全,聲門喉肌又十分敏感,易發生痙攣。所以小兒喉嚨氣道容易出現閉塞不通的情況。輕者呼吸困難,重者窒息。所謂窒息,就是呼吸道被阻塞或閉塞,肺就無法與空氣進行氣體交換,人會因急性缺氧而致死。一般窒息數分鐘心跳就會停止。
上面介紹的解決嗆奶的方法學名叫做海姆立克急救法,它其實是有兩個版本的,上面的是適用於3歲以下的孩子,而接下來要通過一個小故事引出另外一個適合3歲以上孩子或成人的版本。在一輛行進中的公交車上,小明坐躺在媽媽的懷裡正捧著酸奶喝的起勁兒,因為是帶有果粒的酸奶,所以他喝的很開心,一邊喝一遍跟媽媽說:下車還要買。
司機師傅猛地一個剎車,小明一口酸奶直接就給嗆到了,身上和臉上撒的都是水果粒。媽媽看了看孩子發現他的臉被憋得通紅,而且眼神也有點迷離了。這時媽媽趕緊喊司機師傅過來,師傅說孩子可能是被酸奶嗆暈了。二話沒說結果孩子然後他從背後抱住孩子,雙手壓住腹部向上抱壓猛顛了幾次,小明才把幾塊果粒連帶酸奶吐了出來,媽媽在一旁不住的感謝。
雖然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情景,但是這位司機師傅的處理方法就很正確,利用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另外一個版本。要知道酸奶、粥等比較粘稠的糊狀食物和果粒、花生等乾果食物都很容易嗆住孩子。家長不僅不能直接拍打,也不能讓灌水,否則極容易引起嗆咳,花生等乾果在水的浸泡下也會變大,後果更嚴重。當你發現孩子已經出現了暈厥,不要猶豫直接上醫院。
海姆立克搶救法具體步驟;
如果是3歲以下孩子
應該馬上把孩子抱起來,一隻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隻手託住孩子後頸部,讓其臉朝下,趴在救護人膝蓋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並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嬰兒版
5次拍背法 將患者的身體扶於救護員的前臂上,頭部朝下,救護員用手支撐傷病者頭部及頸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傷病者背部兩肩胛骨之間拍擊5次。 5次壓胸法 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實施5次壓胸法。使患兒平臥,面向上,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搶救者跪下或立於其足側,或取坐位,並使患兒騎在搶救者的兩大腿上,面朝前。搶救者以兩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兒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擊壓迫,但要剛中帶柔。重複之,直至異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