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天然石雕:洪荒時代的景象,大自然纖細的創造

2021-01-09 胡楊帶你去旅遊

臺灣北部海岸有許多伸向海中、形如長鼻的岬角,位於臺北縣萬裡鄉的一個濱海小漁村野柳,就是突出於臺灣北海岸的狹長海岬,從臺北市乘車不到一個小時就來到了這裡。沿途海岸礁石上的一些垂釣者,在藍天、碧海、輕輕湧動的白色浪花的大背景下,顯得悠閒而自在。野柳岸邊長著的一排排耐風耐鹽的植物,像綠色圍牆一樣防風固沙。路旁黃色、紅色、紫色的小花,熱烈地開放著,它們幾乎緊貼著地面護衛著土地。攜帶鹹腥味的海風陣陣吹來,使我們品味著一種輕鬆和愜意。

走進野柳景區,路邊堆積的厚厚的貝売層,好像講述著海洋生物在這裡生生死死的蒼茫歷史,而左側的一片長不到2公裡、寬200多米的與大海相接的海蝕平臺上布滿的奇巖怪石,更使我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海蝕平臺上屹立成群、排列有序的狀似香菇的蕈狀石,好像從地上長出來的,較細的石柱是菌柄,上面託著一個粗大、坑坑窪窪的近似球狀巖石的菌蓋,這些蕈狀石相當高大,幾乎個個都高過我們頭頂,穿行其間,猶如漫步在香菇林中。

更令人稱奇的是那些靠近海岸的高約2米的燭臺石,大致呈圓錐體狀,下粗上細,像蠟燭的燭身,燭身頂面的中央有著桃狀突起,圍繞著突起的是環狀溝槽,使得桃狀突起酷似蠟燭的燭心,這真是一種奇觀!燭臺石又像是裝著仙桃的託盤,或道士作法時用的鈴鍾,實在給了人們太多的想像。燭臺石與蕈狀石一樣,由於大自然不停地加工製作、風化溶蝕,都顯示出從新生到衰亡的過程。處於不同發育期的蕈狀石,合奏著「傳宗接代」的交響。

我們來野柳,正趕上好天氣,雖然陣陣海風吹來,但海面上沒有巨浪,只聽到海浪與岸礁輕輕碰撞,發出友好的問候,燭臺石在明媚的陽光下,好像歡快地跳動著的火苗。導遊說,如果在東北季風頻繁襲來的冬天到野柳,就會是另一番景象。捲起的浪濤湧到燭臺石上,飛揚的霧蒙蒙的水花,就像搖曳的燭火忽明忽滅,海水繞著燭心,在燭面上流轉了幾圈後流沔而下,又像是融化的蠟淚,從燭身漫延到基座四周,匯成白花花的一片流向大海。冬天的燭臺石是「燃燒」最強烈的時刻,也是最能展現其靈性的季節!

海蝕平臺上還有許多其它類型的石雕作品。那些平躺在地的姜石,粗的外表再加上灰帶黃的色澤,簡直就和做菜的老薑一樣,引得人們禁不住去摸一摸,有的人還要蹲下身去聞一聞;遠遠看去與海水嬉戲的豆腐巖,切割得整整齊齊,好像只等著人們來食用似的:那碩大的鯉魚石,海浪噴湧上去,真的就像一條大鯉魚在礁石上活蹦亂跳翻身擺尾;那雲髻高聳的女王側面像,高貴而典雅,一群走在前面的小學生圍繞著女王像看了又看,反覆拍照,オ戀戀不捨地離開;那做工纖細、精巧的仙女鞋,許多人都要近前比試一下尺寸大小……

這些珍貴的多姿多彩的天然雕刻,成了人們編造故事的豐富素材。傳說很久以前,野柳是仙女大擺宴席的地方,她們帶來了香菇、老薑、豆腐、鯉魚等作為烹調材料,在夜幕降臨時,點亮燭臺,載歌載舞,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突然數道流星划過,地面切割出許多深溝,受驚嚇的仙女匆匆奔去,留下了許多物品,還丟下了一隻鞋子…真是浪漫動聽的童話啊。

我佇立在海蝕平臺上,思緒追蹤著野柳的地史變遷。想像著大自然以不可抗拒的激情,大手筆而纖細的創造,把野柳洪荒時代的景象轉化成了人類的瑰寶,使得野柳充滿了朝氣,充滿了魅力,成為一座美輪美奐的天然石雕藝術館。野柳天然石雕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矚目,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遊人,或是考察,或是觀光,我想他們也會和我一樣,也有一種如夢如幻、飄飄欲仙的感覺!

相關焦點

  • 美麗的野柳
    看到這景象我感到那些亂砍濫伐者真該好好反思!保護公共資源就像愛護我們的家園,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還未走下接近海岸的階梯,我便眺望到海天一色的美景:近望濃綠的草坪順山坡而下和相間的熱帶植物與金黃色的石灰質砂巖直鋪海邊;仰望湛藍湛藍的天空零星飄著朵朵白雲;遠望那無邊無際的蔚藍色的大海與天的盡頭相交為一線。
  • 石雕雪浪石園林景觀石
    石雕雪浪石還可以叫景觀石,它是一種作為風景和觀賞的石頭。一石一景,一石一天地,記載了自然史的滄桑變故,社會史的波瀾沉浮,從中我們可以體味大自然的奧妙,洞察人類社會的真諦。石雕雪浪石-凱巖石業石雕雪浪石-凱巖石業
  • 四本穿越到洪荒世界的小說,極致殘酷的時代,只是戰力才是一切
    雖然是一本老書,但它整合中國古代神話,創造了完整的洪荒體系,開創了一個流派。看完都知道,這本書有多麼精彩,在當年讀絕對是驚為天人的,後期的跌宕起伏,令人熱血沸騰!精彩片段:白起的氣勢和話語隱隱有一股局大無匹的壓力,其中似乎又蘊涵一股令人肝膽俱裂的殺意,使周青不得不提起全身功力與之相抗,「你不簡單!居然能突破洪荒空間,來到這山河社稷圖中!
  • 臺灣之旅-前往野柳地質公園和101大樓
    在101大樓裡的地球儀野柳地質公園的自拍,已經溼透了天氣太熱了,衣服已經溼透了天氣太熱了,衣服已經溼透了天氣太熱了,衣服已經溼透了天氣太熱了,衣服已經溼透了野柳公園的海天一線臺灣最有名的是珊瑚,據說這一個很貴
  • 臺灣風情:野柳,奇巖怪石各盡其妙
    野柳,多麼浪漫的名字,然這裡的浪漫卻又與柳無關,這是一個顧名不可思議的地方。那麼野柳無柳,卻何以得此雅名?其實主要得名於這裡的別樣風採。野柳一帶地層由砂巖堆積而成,因受海浪長期的侵蝕風化,在海邊形成陡直的海蝕崖和巖床。遠遠望去,海灘上奇巖怪石密布,高低起伏,頗為壯觀。仔細一看,其中人物、巨獸、器物無一不是惟妙惟肖,不禁要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動物石雕 公園草坪石雕鹿 長頸鹿石雕塑 梅花石雕鹿
    石雕鹿是動物石雕中比較常見的石雕之一,通常在城市中、學校中、園林中、都能常見到石雕鹿。石雕鹿不只是一種裝飾物,更是美好象徵的一種標誌。石雕鹿-凱巖石業石雕鹿-凱巖石業石雕鹿大多生活在森林中,以樹芽和樹葉為食。鹿有獨特的角、光滑的皮膚、美麗斑紋,還有細長強健的四肢,天性仁慈、柔美和內斂,都使得它成了美麗的化身。石雕鹿的寓意,代表福祿,也代表長壽,有時有鶴鹿同春的寓意。
  • 人在旅途:臺灣野柳景區完全手冊-野柳的石
    野柳屬於臺灣省新北市萬裡區,位於臺灣島東北是一個深入海中的岬角。也叫野柳岬.野柳半島,野柳因為其別具一格的海蝕地貌形成的奇石怪巖而聞名於世。>野柳岬全長約1700米,分為一、二、三區,奇石大多分布於一二區,三區是一側懸崖的海蝕平臺需要登山是候鳥觀賞區一般遊客少至。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鬼斧神工 令人心醉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新北市,由於海蝕風化等作用,形成海蝕洞溝、蜂窩石、燭狀石等奇特美景,成為著名的地質公園。近日,野柳地質公園舉辦燈光秀等活動,並開放夜間遊覽,讓遊客觀賞到不一樣的野柳石光。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 正史-上古時代:洪荒人皇氏
    親族 祖父天皇氏、父親地皇氏勵志變成熟說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姓愷,名胡洮,字文生;別號居方氏;地皇氏之子;是洪荒時期的君主以上引文表明,人皇時代是一個城鎮時代。而中國田野考古資料表明,中國方形城址出現的年代在良渚文化時代(前9684----前4664年),良渚文化時代就是城鎮時代。
  • 臺開放個人遊 基隆野柳地質公園成熱門景點
    野柳,這個名字更是逐漸響亮。  「野柳水拍雨瀟瀟,墨客匆匆忙聚焦;硯池走獸姿百態,清夢遠古方舟漂」……現代人的詩句描述了野柳地質公園的詩意情境,但如果不是身臨其境,你很難體味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日前,筆者用了大半天的時間對野柳一線深入探訪,對此處奇巖怪石的地質奇觀驚嘆不已。
  • 臺灣:鬼斧神工的野柳地質公園
    等待跟女王頭合影的遊客耐心地排隊(周黎明/攝影)中國園林網11月28日消息:遊臺北而不去臺北東北郊的野柳地質公園,就好像到了昆明卻不去石林,會錯過最值得一看的風景。野柳地質公園始建於上千萬年前,這麼說並非譁眾取寵,海浪和海風的累計效應才造就了那些大自然的雕塑。女王頭的最佳攝影角度前,專門修建了木棧道,讓遊客排隊照相。這是公園標誌性的景點,如同石林的阿詩瑪。其實你完全無需圍著女王轉,因為這裡有太多可供你發揮想像力的天然雕塑,而且沒有圍欄,你可以近距離觀察,設想一下它們像什麼人或物。
  • 野柳沒有野柳,有的是海天一色和嶙峋怪石
    野柳的奇巖怪石,歷經千萬年不斷地接受海水及海風的洗禮,雕琢成今日這番絕色之姿。野柳又稱「野柳岬」「野柳鼻」「野柳半島」,位於臺北縣萬裡鄉野柳村,野柳地質公園為大屯山餘脈伸出海中的岬角,長約1700 公尺,野柳奇巖是這裡的主要看點,它是世界奇觀之一。
  • 惠安石雕魚精美石雕鯉魚花崗巖石雕噴水魚雕塑
    石雕魚-凱巖石業石雕魚-凱巖石業石雕魚-凱巖石業石雕魚-凱巖石業石雕魚,由天然石材雕刻而成的各種魚造型擺件,精美雕刻的石雕魚栩栩如生,造型多變,其中常見的是作為噴水雕塑的形式而存在。石雕魚可擺放在城市廣場、花壇、林蔭道上,也可點綴在自然式園林的山坡、草地、池畔或水中。在園林石雕景觀中,石雕魚是常見的裝飾品之一,石雕魚的擺放要結合所在空間的大小、尺度,才能使石雕魚與園林環境互為襯託,相得益彰。泉州凱巖石業製作的石雕魚,採用優質的石質精雕細琢而成,善用千年文化雕鑿工藝的研究、傳承、融合和發揚,使石雕作品承載藝術文化、體現更多社會價值。
  • 大沽河床的野柳!
    而這些野柳,卻只是生長在河的下方,在這些本來該是水兒流淌的河道上,偶然之間生長的;它們絕對不在人的計劃之列,只是由於不經意的自然造化才被納入了這大自然的活力範疇。
  • 中國世界級巖畫史前「維納斯」,向我們轉述洪荒年代祖先的文明
    北山坡有幅神秘的「維納斯」巖畫,是一位雙乳飽滿、大腹便便的女性裸像,是典型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石雕女性裸像。先民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孕婦特徵:體態豐腴,乳房碩大飽滿,腹部隆起,臀部肥大,五官省略,手臂纖細,雙腿並立。她與奧地利維倫多府出土的石雕女性裸像堪稱為孿生姊妹。
  • 走進著名的野柳地質公園
    今天是臺灣行的最後一個景點——野柳,昨天因天氣原因野柳暫停開放,小婷還說不知今天開放與否。結果我們的好運氣又一次降臨,野柳今天正常開放!野柳位於新北市,是臺灣最著名的地質公園,是經大海波浪千百萬年的侵蝕與風化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形狀各異的巖石,最著名的就是「女王頭」,因其頸部修長,面部線條優美,神態像昂首靜坐的尊貴女王而得名,我沒有見到真正的女王頭,只是見到了仿製的女王頭。野柳的風景獨具特色,氣溫雖然較低,又是風大浪急,寒氣逼人,拍幾張照片手都凍僵了,可仍擋不住我們的興致勃勃,感嘆大自然的奇妙!
  • 遊記: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 臺灣 新北 市萬裡區,由於海蝕風化和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蜂窩石、豆腐石、燭狀石、溶蝕盤等綿延羅列的奇特景觀。野柳是候鳥南遷到達 臺灣 的第一站,是北返時最後的一個歇腳點之一。3、4、10月是觀賞過境鳥類不可錯過的地點哦。啊啊啊啊啊!
  • 石雕龜馱碑石雕龍頭龜碑有什麼象徵寓意
    中國眾多瑞獸中,石雕龍頭龜是被眾人所識得其中一種瑞獸。通常我們在很多寺廟或者廣場等景象場所可以看到石雕龍頭龜碑,其實背上伏著石頭的動物叫做霸下,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故霸下又稱龍龜,是長命和吉利的標誌。
  • 臺灣野柳的「女王頭」在海浪的侵蝕下會斷嗎?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因此在米商交談中常會說:「又被"野"人給"柳"去了(臺語)」,因故而得名……野柳還有一個名稱,因為遠眺野柳岬時,它就像一隻俯臥在海中的烏龜,所以又稱為「野柳龜」。野柳早期為大陸帆船至基隆港貿易的必經航道,因海域險惡,經常發生海難。因此民間傳說昔日有烏龜精潛伏在海中作祟,玉皇大帝得知消息,便命仙女騎著大象,手持寶劍下凡收妖。
  • 寺廟石雕供桌青石石雕神桌純手工雕刻石供桌及石雕供桌的擺放禁忌
    石雕供桌,指廳堂上置於天然幾前的一種長方形桌子,高度約與方桌相等。祭祀時,祭祀時常供設香爐、蠟竿和擺放供品的桌子。石雕供桌常見於大型的祭祀活動,廟宇、祠堂、家宅、公司等擺放祖宗牌位,佛道神靈的地方。石雕供桌都是以其典雅造型,質樸自然,美觀大方,精美的雕琢深得人心,並且石雕供桌也更經久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