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亞裔天才高分進藤校後,表現卻一言難盡?

2021-01-17 世界華人周刊

國內有些人在說:國外的快樂教育是個美麗的謊言,目的是讓底層窮人永遠無法跨越階層的鴻溝,「推娃」並不是中國家長的專利,全世界中上層的父母們都在「推娃」,成功的人生需要犧牲快樂的童年。


最近兩位美國經濟學家Fabrizio Zilibotti和Matthias Doepke的新書《Love,Money and Parenting》似乎為國內如火如荼的「推娃」又添了一把火。


這本書的一個結論是:在像美國這種收入分配差別大和教育回報率高的國家,越來越多的父母採用「權威式教養方式」,因為這種教養方式對孩子最有利,更容易讓孩子成功。


▲ 《愛,金錢和孩子——育兒經濟學》


各種數據表明,美國的父母確實越來越重視教育,各個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金錢和時間投入在成倍增加。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在流行中國式「推娃」。


「權威式教養方式」和中國式「推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很大不同,美國學者將中國式「推娃」稱為「專制式教養方式」,而且中國式「推娃」只流行於北美的亞裔父母中間。


從《虎媽戰歌》開始,亞裔父母的教養方式(Asian Parenting )便在北美的社會輿論、研究領域和教育實踐中不斷掀起陣陣漣漪,亞裔父母「推娃」已經成為北美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但是,美國學界的各種理論和實證研究顯示:亞裔父母「推娃」的成功僅止於亞裔孩子學業成績的優秀。


事實上,常春藤等美國名校並不青睞北美學術模範生——亞裔學生,而且亞裔進入職場高層的比例,是各個族裔中最低的,同時亞裔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引起北美社會各界的關注。


亞裔父母的教養方式和北美主流文化和教育價值觀是相衝突的,亞裔父母的「推娃」在北美一直飽受批評和指責。


從實踐中的情況來看,近年來,隨著亞裔「推娃」對北美教育生態的影響與日俱增,北美教育體系已經開始採取一些針對和限制亞裔學生的改革措施,並因此引發了亞裔父母的抵制和不滿,這一場東西方文化和教育價值觀的衝突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北美亞裔父母「拼娃」的未來走向會如何?亞裔父母會在這場文化和教育價值觀大戰中獲勝嗎?有研究表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會隨著亞裔二代更多吸收北美主流文化價值觀而停止。




天賦VS勤奮:

天才是「推」出來的嗎?

 

亞裔父母「推娃」使得很多亞裔孩子如願進入了名校,常春藤亞裔學生比例高達25%。藤校生應該可以算是人中龍鳳的天才了,但是亞裔藤校天才的表現卻是一言難盡。


根據EIC教育報告:2013年只有75%的常春藤中國學生能夠順利畢業,這比常春藤的平均畢業率低了20%。


而根據韓國Samuel S. Kim博士的統計,在1985年到2007年間,排名前14的美國大學的1400個韓國學生中,44%的韓國學生中途放棄學業。


亞裔天才學生不僅輟學率較高,心理問題也很嚴重。




根據2009年耶魯大學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耶魯大學45%的中國學生有抑鬱的症狀,29%的中國學生有焦慮的症狀。而美國大學生的平均抑鬱比例是9%,平均焦慮比例是9.5%


調查還顯示,耶魯大學45%的中國學生面臨學業壓力,這是焦慮和抑鬱的主要原因。


一些亞裔天才的過早隕落也引起美國各界的注意。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統計:2000-2014年亞裔學生自殺率是學校平均自殺率的3倍,全國平均自殺率的4倍。


2014年,耶魯、麻省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亞裔學生的自殺引起了全美社會各界的注意,而哈佛大學的Luke Tang的自殺更是引起了全國範圍內對亞裔學生的精神健康的討論。




為何亞裔常春藤學生心理問題如此嚴重?社會各界普遍的看法是:部分亞裔學生不是真正的天才學生,是被父母硬「推」出來的天才學生,常春藤大學並不適合他們。


這就涉及到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一個重大分歧:天才是「推」出來的嗎?勤奮和天賦哪個更重要?


西方人認為天才是天生的,不是塑造出來的,天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未來,後天的教育只能起輔助作用;而東方人認為努力可以成就天才,勤奮比天賦重要。


西方父母更傾向讓孩子順應天賦發展,對孩子的失敗,西方父母常常認為是天賦的原因。而東方父母更強調努力和勤奮,當孩子失敗的時候,則會認為是孩子不夠努力。


北美的教育體系設計是承認天賦差異的,喜歡和適合什麼學科,學多少和學多深,學生們有充分的選擇自由,北美的老師對學生經常說的就是「Follow your passion」。


學校教育的過程,就是學生找到自己的熱情、天賦和興趣所在的過程,也正是通過這樣一種自然過濾,讓5%的天賦稟異的人群爬到金字塔尖。




看到別人家孩子的成功,亞裔父母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自家孩子天賦不夠,而是自家孩子不夠努力。


亞裔家長常常會對自己的孩子說:如果你像某某一樣用功,你也可以獲獎啊;如果你也去那個培訓班,你也可以拿第一啊。


為了推孩子進入藤校,亞裔孩子的各種課外補習和才藝訓練都是衝著競賽拿獎去的,孩子是否擅長,是否喜歡不重要,亞裔父母更關注的是什麼樣的獎項有利於考上常春藤,什麼樣的培訓老師能夠讓孩子獲獎。


多倫多華人圈裡的體育特長培訓經常是一窩蜂,前幾年盛行花樣滑冰和西洋棋,近幾年又流行高爾夫和擊劍。


多倫多的天才班本意是為有天賦的兒童提供的特殊教育項目,由於大批通過各種刷題和考前輔導的亞裔普通孩子的湧入,天才班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多倫多還有兩所公立藝術學校,每年通過考試專門招收有藝術天賦的孩子的,卻被大批將來並不打算從事藝術,只想將才藝作為大學敲門磚的的亞裔孩子佔領。


我家附近一個畫室的一位韓國老師,深諳藝術學校的選拔標準,因成功輔導眾多亞裔孩子考入藝術學校而名聲大振。




美國學界普遍認為,亞裔父母過分強調努力的重要性會導致兩個問題:


首先,被塑造出來的天才雖然會暫時領先,但後勁不足,很難走遠,甚至導致壓力過大而崩潰。


其次,不僅摧殘了孩子對知識的渴求、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還可能讓孩子的真正天賦被埋沒。


常春藤大學是亞裔的最愛,但是,近幾年常春藤大學跟亞裔的矛盾似乎越來越突出,亞裔起訴常春藤大學招生歧視的案子不斷見諸新聞。


雖然,這些藤校一再否認招生中有不公平現象,但是,由哈佛大學提供的各個族裔的入學率表明,亞裔學生的錄取率是最低的


▲ 紅線代表亞裔學生


常春藤大學對硬「推」出來的亞裔學生顯然是不太喜歡的,亞裔學生近乎滿分的成績,光鮮亮麗的獎項和眼花繚亂的課外活動,完美得不真實,完美得沒有個性。


這常常讓招生官懷疑亞裔學生是否完全沒有個人生活,是個只知道到訓練和學習的機器人。


漸漸地,藤校招生官們也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來鑑別是真天才還是「推」出來的天才。



專業能力VS領導力:

亞裔二代能躋身北美精英階層嗎?

 

亞裔父母的「推娃」也使得亞裔二代成為美國受教育程度最高人群,根據Economist2018年的數據:49%的亞裔擁有學士學位,而全美平均比例只有28%。


根據The Pew Research Center 2016年的統計:亞裔美國人的平均收入超過別的族裔。


那麼,亞裔二代是否就如父母所願,從此就躋身精英階層了呢?根據2017年Harvard Business Review,亞裔佔職場專業人士的比例為12%。然而,亞裔在各個行業被提拔為高管層的比例是各個族裔中最低的,白人專業人士被提拔到高管的可能性是亞裔同行的兩倍。


讓我們來看一組高科技行業的數據,由Ascend進行的調查統計發現,2015年,在五大高科技公司,Google、HP、 Intel、 LinkedIn和 Yahoo,亞裔佔據了27% 的員工。


但是,大部分亞裔處於經理層和專業技術職位,進入高管層的不到14%。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7年數據顯示,亞裔被高科技行業僱傭的比例最高,亞裔佔據了矽谷50%的職位,但是,白人佔領了83.3%的最高層次的工作。




這一狀況不僅僅發生在高科技行業,法律、投行、會計事務所等領域也是如此。


耶魯大學法學院和美國亞裔律師協會2017的報告顯示,亞裔在全美排名前30法學院的畢業生比例超過10%,但是,被提升為合伙人的比例在各個族裔中是最低的。


根據彭博商業周刊報導,2017年美國高盛投資公司的27%的專業人士是亞裔,但是只有11%的高級經理和高管是亞裔,而且沒有一個亞裔是進入頂尖管理層的。


Ascend 2017年的調查發現,許多大型會計事務所的亞裔員工比例超過20%,但是,亞裔很少被提拔為合伙人。


亞裔的教育優勢為何沒能延伸到職場?美國工作生活政策中心(CWLP)2016年專門做了調查,25%的亞裔認為是種族歧視。


而只有4%的白人認為是種族歧視。48%的受訪者認為:最大的障礙是亞裔不具備美國主流文化認為的領導力。


勤奮努力、專業能力強,但是不適合擔任管理者,這是長期以來亞裔在北美的刻板印象,也是亞裔職場晉升的天花板。


亞裔刻板印象有文化價值觀的原因,亞裔群體天生的拘謹和內向的性格,在強調熱情、自信和坦率的西方文化環境裡是個相對的短板,但是,亞裔父母的教育模式又再次強化了這個弱點。



《選擇的力量》一書的作者Michael Hyter認為:亞裔父母太過強調學術是通向成功的路徑,而忽略了對職場晉升更重要的因素,即領導力的培養。


事實上,職場晉升85%是考察領導力這種軟技巧,只有15%是可以量化的專業能力。


聖地牙哥分校經濟學教授Valerie Ramey認為:亞裔孩子普遍專注於學習和考試,在體育和社交方面花費的時間比其他任何族裔都少,由於沒有時間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社交生活,亞裔孩子缺乏心理、情緒上的成長體驗,不利於培養好的性格和領導力。


綜合美國一些學者的觀點,亞裔缺乏領導力主要表現在


首先,缺乏社交能力是亞裔在職場上最大的劣勢。亞裔不善於跟同事建立很好的關係,通常被排除在職場非正式關係網絡之外,而這種非正式關係在涉及到職場升遷時往往比專業能力更有用。


其次,亞裔習慣於順服權威和循規蹈矩,安靜聽話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不善於發表意見和展現自己,不夠強勢。


第三,亞裔普遍缺乏冒險精神,害怕失敗。


亞裔父母的教育方式雖然帶來了學業成功,但卻沒有帶來社會成功。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社會學教授Jennifer Lee 認為,光有勤奮和專業知識能力強是不夠的,亞裔需要培養那些無法量化的能力,包括想像力、創造力、自主能力、社交溝通能力,對亞裔父母來說,改變教育方式,融入主流文化是唯一的辦法。



學習成績VS兒童幸福感:

亞裔學術模範生幸福嗎?

 

▲ 美國各族裔做功課時間(藍:白人;棕:黑人;綠:拉丁裔;黃:亞裔)


不是國外的孩子沒有快樂的童年,而是很多亞裔孩子沒有快樂的童年。


這張圖展示了美國各族裔高中生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10點做功課的時間,下午3點放學以後,代表亞裔的黃線遠遠超過了其他顏色的線,可以看出亞裔學生做作業的時間最久,睡得也最晚。


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中,學習成績和幸福感哪個重要?這也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一個很大的區別。


我女兒學校的老師和白人家長很不理解亞裔孩子為何要花這麼多時間在學習上,在他們看來,學習成績和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同樣重要,孩子的時間需要在學習、玩樂、交友、體育、才藝活動中平均分配。


他們經常會很疑惑地問我:中國孩子學習成績已經那麼好了,為啥還要補習?因為他們認為,只有兩種學生需要額外學習:一是實在是跟不上學校的學習進度,二是學校的教育無法滿足的天才兒童。


北美教育體系設計,秉承身心健康和學習知識均衡發展的理念,學業的要求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真正的學習壓力在高中和大學。


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心理情感發展更重要,我女兒學校很多白人家長更關注成績報告單中的性格測評部分,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有的都不會告訴孩子,怕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他們不理解為何亞裔父母常常因為孩子沒有得到A而如臨大敵,還要去找老師問個究竟。




有一個跟我相熟的白人媽媽經常對我說:「你不要讓你女兒像那些中國孩子那樣,一天到晚只知道學習,那樣的人生多沒意思啊。」


聽我女兒說,學校裏白人同學沒法理解亞裔同學的業餘時間都被學習佔滿,白人同學經常會開玩笑說:「Get your life」。


在亞裔父母看來,學習成績才是頭等大事。亞裔父母對北美教育最不滿意的就是對學習的不夠重視,公立學校的學習松松垮垮,就算是那些頂級私校,對學業的重視程度也不能滿足亞裔家長的要求。

亞裔孩子的課後時間被功課補習塞得滿滿的,英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寫作辯論等等都要學。不僅要多學,而且要超前學,遠遠超過學校的學習進度。


亞裔學生在北美被看作是學術模範。2019年,美國的國家教育發展報告顯示,相比別的族裔,亞裔擁有更高的GPA,在ACT上亞裔平均成績高兩分,SAT上高100分。


按照教育部的最新統計資料,亞裔雖然只佔美國總人口的6%左右,但是亞裔佔美國數學和物理奧林匹克團隊和總統學者的30%以上,佔全國優秀學者的25%到30%。





亞裔出色的學習成績給北美其他族裔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和壓力,北美社會各界都在討論:是不是應該像亞裔那樣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


美國四位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撰寫的報告《Raising Happy Children Who Succeed in School: Lessons From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中,把亞裔和美國父母的典型教育方式進行了比較研究,他們的結論是:


亞裔父母的高控制和高壓力的教養方式雖然造就了亞裔學術模範生,但是,亞裔孩子總體上的自尊感和幸福感很低。


美國父母給孩子更多的主動權,雖然學業成就不如亞裔孩子,但是美國孩子的情感發育會更好。


他們認為:不能採用亞裔不惜一切代價地把學習成績搞上去的教育方式,因為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成績同樣重要,


一些兒童心理學專家指出:沒有快樂童年的亞裔孩子往往會出現心理問題,父母過高的期望讓亞裔孩子過分完美主義,害怕失敗,永遠不會對自己滿意,甚至還有對父母的壓抑的憤怒和怨恨。


出色的學習成績使得各種優秀教育資源被亞裔盡數佔領,精英高中、特殊班、天才班、特殊學校等等幾乎成了亞裔的天下,為保持資源分配的平衡和學生多樣化,北美教育系統開始採取各種措施來限制亞裔學生。


2018年開始,多倫多的私校考試不再要求提供SSAT成績,而代之以性格測試,許多亞裔學霸在面試環節紛紛落馬。多倫多教育局還曾經考慮要取消公立教育中的天才班和IB班,後來因為亞裔家長的抗議才作罷。


紐約市長曾經提出廢除標準化考試,讓亞裔比例佔據73%的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有更多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學生入學,遭到亞裔家長遊行示威和抗議。


限制亞裔學生的措施在大學更加激烈和廣泛,2018年開始,全美大約1000所大學不再強制要求提供SAT或ACT考分。而哈佛大學被訴在招生中強調非成績因素,人為限制了亞裔學生的數量。




亞裔父母「推娃」在北美引發的東西方文化價值觀衝突有日趨激烈的勢態,曠日持久的哈佛大學招生歧視案,則是表明了這種衝突已經達到白日化的程度,面對北美社會的種種限制和不認同,亞裔父母還會一如既往地「推娃」嗎?


美國學界的普遍看法是:隨著亞裔二代家庭更多吸收美國主流文化價值觀,亞裔父母「推娃」會終結於亞裔二代。


按照2018年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和統計局的數據,亞裔二代的社會階層向上流動性是各個族裔最高的,但是,亞裔三代的社會階層向上流動性正在減弱,這似乎印證了這樣一種說法。


《紐約時報》一篇題為《告別虎媽虎爸》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亞裔二代,他的觀點代表了很大部分亞裔二代的心聲,他認為幸福的童年比學業成功更重要,為此他可以欣然接受亞裔三代的衰落。


幸福的童年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意義,我們的孩子是不是必須要成功?我們是不是必須要犧牲幸福的童年讓孩子追求成功?這真是值得我們國內深陷「推娃」焦慮的父母們深思。


參考資料:

1.Adeel Hassan,June 23,2018,Confronting Asian-American Stereotypes, The New York Times2. Didi Kirsten Tatlow, May 23, 2014, A Scholarly Response to 『Tiger Mom': Happiness Matters, Too, The New York Times3. Buck Gee and Denise Peck, May 31,2018, Asian Americans Are the Least Likely Group in the U.S. to Be Promoted to Managem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4.George Qiao, October 8, 2017, Why Are Asian American Kids Killing Themselves? Plan A Magazine5.Zen Vuong, June 19, 2015,Asian parents who stress academic success could be hurting their children, expert says, Pasadena Star-News

相關焦點

  • 申藤牛媽:親手把我的女兒送進藤校後,我終於弄明白了爬藤是怎麼回事
    在女兒的爬藤之路上,她親自出馬、出謀劃策、指點江山,成功將女兒送進藤校。不僅如此,她還經常為「同行」父母指點迷津,也幫助了不少朋友的孩子進入名校。在今天這個長達1.2w字的長文中,如何備戰爬藤、藤校到底是怎麼挑人的、如何在申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等一系列爬藤攻略,她都寫出來了。 01.
  • 最牛的高中進藤校也難,如何才能成為名校想要的人才?
    近年來藤校整體錄取率一直走低。中國學生擠進美國藤校的競爭,激烈到什麼程度呢?
  • 論進藤的三種姿勢
    小時候瞧著方圓幾裡的藤苗挺多,八仙過海,各有各的神通。爬著爬著掉下來的更多。最後修成正果的,實在有限。真正值得推崇(嫉妒恨)的姿勢,還得是走藤。走藤,很好理解,顧名思義,就是進藤象走路一樣輕鬆。最後人家輕鬆進了國藤。用王老闆的話說,別把國藤不當藤,他要不是投胎時GPS沒電了,妥妥的啥藤都擋不住。(可惜王老闆走藤一代的好基因,沒我的壞基因強大。沒傳給我娃。非常遺憾終生。)走藤娃很容易識別。他們自帶馬達,幹啥都行,咋幹都不累,效率高,膽子大,不叛逆,並且具備天生的領袖性格。
  • 150人進藤校,為向耶魯輸送人才而建,這所學校如今堪稱名校後花園
    從學校公布的2016-2019年的升學數據來看,升學人數在10人以上的大學有19所,而常春藤盟校中的8所學校都在其中。要知道8所藤校中,即使是錄取率稍高的康奈爾大學,2019年的錄取率也只有10.6%,而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耶魯大學2019年錄取率則在6%以下,哈佛更是只有4.5%。
  • 棋魂時光與原作進藤光對比
    棋魂是最近很火一部漫改劇,但是一般來說,電視劇永遠無法百分百還原動漫,下面我為大家解析一下,棋魂真人版時光與原作進藤光的差異。首先兩者最大差距在造型上,進藤光一頭黑色短髮,前額劉海兒較長並染成金黃色,而時光則是中國標準的黑髮學生頭。
  • 《棋魂》漫改翻身仗,胡先煦是更好的進藤光
    看完網劇《棋魂》後第一時間的感慨:國產漫改劇的裡程碑式起點誕生了……從開始的造型飽受吐槽爭議,到漸入佳境,再到最後的餘味良久意難平,《棋魂》漫改劇這場漂亮的翻身仗,靠的是編導對原作劇情本土化改動的合理與角色塑造的寫實。先說說《棋魂》本土化好在哪裡。原作「藤原佐為」是日本平安時代的棋士,在本土化改編後褚嬴成為南梁第一棋手。這個改編也算合理。
  • 現實版進藤光,日本小夥通過《棋魂》接觸圍棋,十九歲登上巔峰
    《棋魂》改編自堀田由美老師原作、小畑健老師繪製的同名少年漫,其主要講述的是男主角進藤光通過平安時代棋士藤原佐為的影響,一步步對圍棋產生興趣並在圍棋的生涯上不斷成長的故事。在這麼多接觸圍棋的年輕選手中,總會有一兩個天才誕生。近日,一名日本少年芝野虎丸在第44期名人戰中殺出重圍,以19歲的低齡登頂圍棋巔峰,成為日本史上最年輕的圍棋名人。
  • 《棋魂》進藤光化身時光,塔矢亮化身俞亮,天才再遇天才
    其時非常粗淺的傾慕進藤光,被上天選中,能叫醒藤原佐為,今後後,身邊多了一個圍棋高妙手的阿飄。本日所說的網劇《棋魂》即是那部動漫的真人版,劇情底子復原了動漫的段子,只是把日本背影改為了中國的情況。劇中要緊人物與動漫逐一範例,褚贏對應藤原佐為,韶光對應進藤光,俞亮對應塔矢亮。根基上,真人劇中的人物與動漫人物都有對應。
  • 美媒:若廢特殊高中入學考試 紐約私校申請將更擠
    文章摘編如下:  紐約市教育局有意廢除特殊高中入學考試(SHSAT),引發亞裔社區抗議。而公校的這一動向,也影響到私立學校申請。我親身感受是,紐約市公校改革一有風吹草動,頂尖私校這扇本就不寬的大門前,又要變得更加擁擠了。
  • 《棋魂》動畫與真人版對比分析:進藤光(時光)篇
    左為動畫版進藤光,右為真人版時光進藤光(時光)作為《棋魂》這部作品的男一,重要性也是無需多言了。和小亮篇一樣,在這裡還是寫一寫我在看真人版時比較在意的幾個點。動畫版中設置了多個情節來反映進藤光的圍棋天賦。比如說最早在動畫第3集末尾和第4集開頭,進藤光(佐為)和塔矢行洋的第一次對弈中,小小光受到塔矢行洋氣場的感染,產生了強烈的「想下圍棋」的欲望,於是他不自覺地改變了拿棋的手法,並按照自己的想法下了一步棋。
  • 最牛的高中進藤校也難,深析中國留學家庭申請的硬傷和門檻!
    這些人寫得東西被招生官認為「平淡無奇」,即審閱完文書後,感覺無特別之處或無任何情感波動。但有的孩子,去打了模聯還拿了世界的獎項,影響力一下就出來了。這就是參與同樣的活動,不同人體現不同能力的奧秘之處。問題二,家長包辦。認識一個家長,算是商界小有名氣的老闆,他想讓女兒進美國的威爾斯利學校,這也是希拉蕊和宋美齡的母校。
  • 孩子小升初「踢」進牛校?足球的「名利場」可比奧數刺激多了
    後來,進入其中後,我才發現他們踢球也不僅僅只是為了鍛鍊(這個稍後再細說)。  我回來告訴米粒球服上有名字的緣故後,他居然擲地有聲地說:  「我想要球服上有名字!我要進B班。」  等我和米粒爸堅定地表示會服從俱樂部的訓練時間後,如願地,我們帶著米粒去校長室定做了一件背面寫著他名字的球服。  進B班,去到小球場,米粒將 和夥伴們一起「備戰」訓練。  2個月後,他也將穿著這件新球服,去參加8月的北京百隊杯,一場真正的比賽。
  • 重溫棋魂6 奇妙的團體賽 進藤光的覺醒(多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進藤光的覺醒&nbsp&nbsp&nbsp&nbsp「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如是說
  • Kellyshow盤點美劇驚豔亞裔 Han老闆示愛員工
    第十期盤點美劇肉體上位亞裔女星,曝亞裔明星出演美劇驚天內幕。美國90後毒舌神吐槽,亞洲天團EXO不幸中招。萌寵老闆Han駕到節目現場,揭秘《破產姐妹》(2 Broke Girls)幕後花絮。  最近幾年受到Netflix等新媒體平臺氣流的影響,好萊塢的電視產業呈現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 歧視亞裔情緒泛濫,亞裔買槍佩戴GoPro應對仇恨犯罪
    華輿訊 據美國中文網援引美聯社報導,除了要抗擊新冠疫情之外,亞裔美國人還要面對持續上升的反亞裔情緒和暴力行為。目前已有數百起針對亞洲人的襲擊被報導,這一態勢還沒有下降的跡象。許多人亞裔美國人開始選擇攜帶槍枝或者佩戴GoPro等裝備來保護自己。
  • 家長義工進校園 家校合作共育人
    今年以來,開平市教育局在全市學校深入推進「家長義工進校園 家校合作共育人」項目,以打造「一校一特色」共建品牌為目標,以家校共育為抓手,搭建家校溝通的橋梁,讓每一位家長了解教育、參與教育、助力教育,讓每一個家庭成為學校的延伸,推動教育全面提質增效。
  • 《棋魂》真人版擬邀一線小生主演,誰是你心中的進藤光
    進藤光,動漫《棋魂》男主角,擁有極高的圍棋天賦。後被塔矢亮的認真態度感染,視塔矢亮為目標,成為職業棋手。據悉,該劇《最好的我們》原班團隊升級製作,並邀請一線小生領銜主演。易烊千璽TFBOYS成員,才藝多多,擅長跳舞,跆拳道、魔術、書法、繪畫、變臉、樂器等多項技能。
  • 日本十歲天才圍棋少女,又萌又兇厲害炸了!
    堪稱女版進藤光、圍棋版雛鶴愛。進藤光是漫畫《棋魂》的主人公,雛鶴愛是動漫《龍王的工作!》主人公,設定分別是在圍棋和將棋界天資超強的天才小學生。進藤光雛鶴愛而仲邑菫小朋友不僅可以完美符合這種動漫裡的天才設定,萌也可以說是動漫級別的。
  • 奶牛說動漫:動漫中令人嫉妒的5大天才!
    ,這是現實生活中的,但是在動漫中,在虛構的世界,可不是想有多少天才就可以設計多少天才,街上放眼望去一大片都不在話下,那動漫中有哪些比較出名的天才人物呢,今天小編和大家就一起聊聊關於動漫裡面讓人羨慕欽佩的天才人物。
  • 主人帶邊牧參加跨欄比賽,結果它的表現,讓人一言難盡…
    主人帶邊牧參加跨欄比賽,結果它的表現,讓人一言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