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科中的兩個小鋼炮:獰貓與猞猁,我們不一樣但又一樣!

2020-12-05 八兩科學

最近一直對貓科動物很迷戀,看到很多網友很容易把獰貓和猞猁給混淆了,主要是其實獰貓和猞猁的耳朵很逆天,尤其是耳朵上增加了萌值的天線,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獰貓和猞猁:我們不一樣,每隻貓都有不同的境遇……

獰貓是屬獰貓譜系體型中等,頭體長60-92釐米,尾長23-31釐米,肩高38-50釐米,重量13-18公斤,雄性較大,為小型貓科動物。

猞猁,屬於貓科,體重25-40千克左右,體長80-130釐米,尾長16-23釐米,屬於中型的猛獸。

它們一個生活在非洲沙漠、草原上——獰貓,一個生活在歐洲和亞洲的冰天雪地裡(亞寒帶針葉林、高寒草原)——猞猁。雖然很相似,但是關係並不近,也不是什麼遠方親戚,反而獰貓、藪貓、非洲金貓是親戚。

【外形不一樣】

獰貓的耳朵背面基本是黑色,光下巴,純色,看起來更像貓;

猞猁的耳朵背面有白色毛髮,身上有豹紋,有絡腮鬍,單看面部更像虎。

有個相同的地方就是:大家都靠耳殼和天線能夠隨時迎向聲源方向運動,有收集音波的作用,如果失去筆毛就會影響它的聽力。

你更喜歡哪一種呢?

【戰鬥力不一樣】

獰貓:可以原地跳起3米高,一招摘星手(捉鳥)冠絕非洲,所到之處鳥飛絕,面臨3隻胡狼的圍攻不敗還能反殺一隻,但由於體型小,平時還是抓鳥、老鼠等小動物比較多。

猞猁:擅長攀爬及遊泳,滿滿的速度與激情。若在野外狼看到它都要迴避,它覓食比自己大幾倍的生物,抓個獐子,殺個小鹿完全沒問題。

【我們又都一樣】

它們都因皮毛而被非法盜獵,雖然獰貓目前數量尚多,但野外生存環境面臨人類發展的擠縮,也不客觀。

猞猁雖然被劃分為國家Ⅱ級保護動物(20世紀70年代前,中國的野生種群可能有7萬隻左右,但在1987年的實地調查中發現,在它們活動的地方3330公頃的面積才僅遇見7隻),但偷獵現象仍時有發生,也面臨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食物來源匱缺等影響。每種動物在地球上都有其生態,保護生態,也是保護我們人類!

相關焦點

  • 猞猁、獰貓、藪貓,這些大貓讓人傻傻分不清?其實它們很不一樣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的貓科動物多達250多種,其中除了我們熟知的獅子老虎獵豹類大型貓科動物以及各種可愛有趣的家養寵物貓外,還有幾種總是感覺聽過名字,卻不太熟悉的貓科動物,比如標題中的猞猁啊、獰貓啊、藪貓,別說,許多人連這些名字怎麼讀都不知道呢!
  • 闢謠:別把獰貓當成猞猁,雖然都自帶「天線」,卻是兩個物種
    在小型野生貓科動物裡面,猞猁算得上是比較出名的一種,它是最能適應寒冷的貓科動物之一,喜歡在雪地裡面捕食兔子。而在整個貓科家族裡面,有一種外形與猞猁較為相像的動物,時長也會被人們認錯,這種動物就是獰貓,一些對於貓科動物不是很熟悉的人們,因為獰貓耳朵尖上也有兩簇像「天線」一樣的黑毛,而將它誤認為是猞猁,這其實是錯誤的認知。
  • 無情的飛鳥獵手,神似天山童姥的獰貓,卻常被誤認為是猞猁
    在當今食肉類野生動物裡面,貓科是知名度較高的一類,而且數量眾多,幾乎佔據了食肉界的半壁江山。整個貓科動物分兩個亞科40種動物,其中豹亞科成員及貓亞阿克部分較大的動物被稱為「大貓」,而其他體型較小的動物則被稱為「小貓」。
  • 頭上有「揪揪」的都不好惹,不管是猞猁還是獰貓,皆是中小貓強者
    貓科動物,神秘又可愛,相信不少人跟「獅虎豹三兄弟」我一樣特別喜歡貓科動物的,尤其是野生的貓科動物,對其更是格外著迷,所以當初大學包括之後的工作,都是從事相關類的。前些年對大型貓科動物比較鍾愛,但是最近這兩年,幾乎迷上了中小型的貓科動物,發現它們雖然在整體實力上面不足與大型動物匹敵,但如果深入地了解它們的話,亦有一番精彩。今天就來說一些比較有特色的中小型貓科動物,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頭上耳朵尖有兩個簇毛,看上去就如同兩個「小揪揪」一樣,十分可愛。
  • 獰貓能不能打過「平頭哥」蜜獾?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在動物界,「平頭哥」蜜獾的大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放眼整個野生動物界,能夠獨戰鬣狗群、單挑獅群、把毒蛇當「辣條」的動物也只有平頭哥蜜獾了。既然,平頭哥蜜獾如此的兇猛,它能不能打過體型接近的貓科動物獰貓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扎小辮子的貓科獨行俠-Caracal 獰貓
    獰貓(拉丁學名:Caracal caracal)是一種領域性非常強的獨居貓科動物,它們的體型中等,但是被歸於小型貓科,也是所有小型貓科(注意不屬於貓屬)中體重最重、奔跑速度最快的一種。 獰貓的外表和猞猁很像,所以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它被認為是猞猁的近親。
  • 猞猁、藪貓、豹貓、獰貓,傻傻分不清楚
    貓咪,留給人的印象就是,黏人,可愛,喜歡撒嬌的小東西,但是在貓界中並不是所有的貓咪都是這樣的。有四種貓咪,被稱為貓界的四大佬,分別是:獰貓,藪貓,豹貓還有猞猁。它們的野性指數可是非常高的,並且很難馴化,有的都可以跟獅子老虎相併論,有很多人對於它們四個經常分不清楚,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四位大佬吧!
  • 猞猁能不能打過兇猛好鬥的杜高犬?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這是兩種中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之間的比較。杜高犬在犬界的地位不亞於有著「犬界戰神」之稱的比特犬,而猞猁在中型的貓科動物之中,戰鬥力也是數一數二的。那麼,這兩種猛獸如果相遇的話,誰更厲害呢?我們簡單的來對比一下兩種動物。
  • 猞猁和獰貓傻傻分不清楚?看衣服就知道了
    1、獰貓,主要生活在非洲和西亞,聽說有美國人拿他當寵物。肌肉矯健,毛髮很短,油亮,遠看像美洲獅,近看...emmm......唐代仕女眉毛,加上高聳居中的黑色松鼠耳朵,配上冷酷表情,真的讓人吐槽兇不起來呀......
  • 獰貓和藪貓誰更厲害?為什麼?
    這是兩種體型相近的貓科動物之間的較量。一般情況下,我們普遍認為,同科成員之間的較量中,體型是決定勝負關鍵的因素,但是,獰貓和藪(sou)貓從體長和體重數據上看幾乎是一樣的。所以,它們之間的強弱就很難判斷了。下面我們從兩種動物的特點、習性等方面綜合的比較一下。
  • 可愛的獰貓跟猞猁有什麼不同呢?除了樣子差不多,不同的還真多
    獰貓是一中與猞猁長得差不多的動物,那它跟猞猁有什麼區別嗎?它本身有什麼特點?下面就由小編來為你引見什麼叫獰貓吧!獰貓是小型貓科動物中體重最重,且疾馳速度最快的。獰貓最聞名的特徵在於其長且濃密的黑色耳朵,而這也是其土耳其名稱-karakulak(意為「黑耳」)的緣故緣由了。獰貓是煢居的或成對的規模性貓科動物。獰貓可以長時辰不喝水而連續存活(超等耐渴),水分的需求可以由獵物體內的水來滿足。於夜間(但在冬春季的時辰,它也會於日間)狩獵。由於獰貓很隨意被馴化,在伊朗和印度被當做獵貓。
  • 猞猁 奇特的貓科動物
    第一次見到猞猁的時候,我在心中讚嘆,怎麼會有這麼漂亮的大貓。虎虎的腦袋,像獰貓一樣的尖耳朵,毛絨絨的身軀,粗短的四肢,看起來強健有力,特別是它的尾巴,毛茸茸的,又短又小,像一個球掛在屁股後面。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它真的只是一隻大貓,實際上貓科動物的戰鬥力超乎你的想像。經常會有新聞報導猞猁闖進民宅咬死狗。
  • 猞猁的側臉,獰貓的側臉,金虎的側臉,都不如它的側臉
    貓科動物普遍都有著一身漂亮的皮毛,如果不考慮它們的攻擊性,說它們人見人愛、誰見誰想抱走一點也不誇張。不說貓科動物的正臉,哪怕僅僅是一張側臉,就足夠讓人喜歡了。圖為一隻看上去很害羞的猞猁的側臉,它的毛髮非常柔順,顯得十分乖巧。
  • 獰貓能單殺狒狒嗎?為什麼?
    獰貓和狒狒是貓科動物與猴科動物之間的較量。雖然從兩種動物的分布來看,在非洲它們有很大的相遇機率,但是,從目前來看,沒有一例獰貓獵殺狒狒或者是狒狒獵殺獰貓的事例發生。也就是說,兩種動物即使在同一生境內,也是互不打擾的存在。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兩種動物互不打擾呢?如果拼死一搏,誰的勝算更大一些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 如何區分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
    (1)加拿大猞猁加拿大猞猁擁有猞猁屬4個物種中最大的腳掌,就像是雪地靴一樣,當它們在雪地上行走時可以減輕對雪面的壓力,從而方便在雪地上活動。西班牙猞猁:西班牙猞猁的眼神看上去充滿「兇狠」,再加上它們比較暗的皮毛,有些人見了它會覺得有些不舒服。總結4種猞猁屬動物的主要特點大致就如上面所介紹的,在實際情況中,我們可以靈活運用各種技巧來區分它們。
  • 獰貓VS藪貓,這兩種中型貓科動物誰更厲害些?
    我認為獰貓更厲害一些,藪貓的身體結構不適合格鬥。目前按照體型將貓科動物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三類。一般體重超過40公斤的為大型,共有7種:虎、獅、美洲豹、豹、美洲獅、獵豹、雪豹。一般體重10-40公斤的為中型,共有12種:4種猞猁、2種雲豹、獰貓、藪貓、亞洲金貓、非洲金貓、虎貓、漁貓。其餘的為小型貓科動物。大型貓科動物之間的對抗非常火爆,這次我們來看看這兩種中型貓科誰更厲害。
  • 美國短尾貓和獰貓誰更厲害?為什麼?
    一般情況下,猞猁的體型比獰貓要大,而且捕獵的獵物比猞猁也要大,再加上它們是同科動物(同屬貓科),所以,猞猁的戰鬥力要在獰貓之上。那麼,看似與猞猁格格不入的美國短毛貓也是如此嗎?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獰貓和比特犬對陣的話誰能贏?為什麼?
    這是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之間的較量。但是,兩種動物一個生活在野外,一個生活在「舒適圈」,在現實中根本沒有相遇的機會。所以,要判斷這兩種動物誰更厲害?我們只能通過兩種動物的一些基本數據以及習性來比較一下。在整個貓科中,大的分類分為兩種-豹亞科和貓亞科。豹亞科下的動物大都以大型貓科動物為主,貓亞科動物大都以中小型貓科動物為主,而獰貓就是貓亞科中體型中等的貓科動物。從外觀上看,獰貓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耳朵上的兩個「小辮」,又稱「毛簇」。
  • 說來慚愧,同級別較量中,犬科動物總是輸給了貓科
    我不喜歡拿什麼牙齒長度、爪子長度、揮掌力量、咬合力數據等作理論對比,因為現實中的戰鬥,永遠充滿變數,好在犬科與貓科動物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分布都很廣,且二者的物種存在很多同域分布,這也就給了我們最原始的對比數據,即現實中的一些「貓狗」之爭。事實上即便是同級別的較量中,犬科動物也的確不是貓科的對手。
  • 俄羅斯夫妻馴養獰貓,猛獸成為乖巧寵物,「戰鬥民族」名不虛傳
    獰貓是一種體型中等的貓科動物,它們的長相和猞猁、藪貓差不多,很多人經常會把這三種動物弄混。獰貓、猞猁、藪貓的耳朵上都有一撮毛,但是猞猁的個頭較大,身體更加粗壯,獰貓的耳朵是黑色的,藪貓的身體像豹子一樣,布滿了斑點。獰貓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中東地區,它們性格兇猛身體靈活,能夠獵殺小型羚羊,捕獵低空飛行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