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別把獰貓當成猞猁,雖然都自帶「天線」,卻是兩個物種

2020-12-04 獅虎豹三兄弟

在小型野生貓科動物裡面,猞猁算得上是比較出名的一種,它是最能適應寒冷的貓科動物之一,喜歡在雪地裡面捕食兔子。而在整個貓科家族裡面,有一種外形與猞猁較為相像的動物,時長也會被人們認錯,這種動物就是獰貓,一些對於貓科動物不是很熟悉的人們,因為獰貓耳朵尖上也有兩簇像「天線」一樣的黑毛,而將它誤認為是猞猁,這其實是錯誤的認知。

這種錯誤的叫法並不是如今才產生的,實際上在以前,由於信息沒那麼發達,甚至一些較為權威的科普方也將它們混淆了,那就更別提普通的動物愛好者了。獰貓與猞猁雖然在外形上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但是如果仔細分辨的話,還是有很多各自的特點的,比如猞猁的毛髮比較「花」,而獰貓則更接近於純色,這是它們最為顯眼的標誌。

關於獰貓

獰貓是貓亞科獰貓屬裡面的物種,原先普遍認為獰貓一共有9個亞種分化,但是經2017年重新修訂之後貓科動物分類報告裡面,獰貓的三個亞種被認為是有效的,分別是:南非亞種、北非亞種及亞洲亞種,其中南非亞種是指名亞種。獰貓與非洲獰貓的親緣關係很近,它們與藪貓共同構成猞猁血統,大約在2.93-1.19百萬年前,獰貓與非洲獰貓開始分化,並最終形成現在的格局。

獰貓通常是夜間行動,但是人們在白天也能夠觀察到它們的一些活動,只不過相對來說,白天的活動頻率很低,最近南非的一項研究表明,獰貓的活躍度似乎受溫度的影響,當溫度下降到20攝氏度的時候,獰貓最為活躍,當溫度上升時,它們的活動也隨之停止。獰貓的主食是一些小型的動物,哺乳動物通常佔飲食來源的80%以上,尤其是鳥類和鼠類,堪稱獰貓的最愛,比如生活在印度西部的獰貓,齧齒動物佔據了獰貓食物來源的70%。

獰貓主要生活在一些林地、半沙漠地帶和灌木叢中,目前獰貓的生存狀況並不需要太過擔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獰貓非常常見,尤其在食物較為充足的南非和納米比亞南部地區,獰貓呈現了擴張的趨勢,以往沒有獰貓分布的區域,如今也有了。在阿拉伯半島上,獰貓也很常見,種群數量呈現出了穩定的趨勢,但是儘管獰貓的生存狀態是無危,在某些地區還是受到了威脅的,比如在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獰貓十分罕見。

關於猞猁

猞猁與獰貓一樣,同屬於貓亞科裡面的成員,但是卻屬於猞猁屬,廣義上猞猁包含伊比利亞猞猁、加拿大猞猁、歐亞猞猁及短尾貓,狹義上指三大猞猁亞種,更小的範圍則單指歐亞猞猁這一指名亞種。猞猁是喜寒的動物,喜歡棲居在寒冷的高山地帶,當大雪覆蓋的時候,猞猁會適當往低地走,主要目的是躲開深雪及追逐獵物,它的主要食物來源是兔子等小動物。

猞猁最主要的活動時間是黃昏及夜間,白天主要在一些植被比較茂密,或者比較隱秘的場所睡覺,不過,在食物匱乏的季節,白天也能夠觀察到它們的行動。猞猁成年之後便獨居生活,其狩獵範圍從20-450平方千米不等,這主要取決於獵物的密度。雌性猞猁之間的領地並無交集,雄性猞猁的領地則囊括多個雌性領地,它們會用氣味進行標記,當食物匱乏的時候,雄性猞猁會往更遠的地方覓食。

猞猁的棲息地主要是一些寒溫帶森林、草原等等,種群數量趨於穩定,目前生存狀態也不需要太過擔心,從太平洋西岸到烏拉爾山脈,大約有22510隻歐亞猞猁在這生活著;伊比利亞猞猁雖然在早些年瀕臨滅絕,後來經過數十年發展,截止到2012年的時候,個體數量已經達到了326隻了;加拿大猞猁雖然目前受到多方面威脅,數量呈現下降趨勢,但是相較於歷史分布淶藍,其棲息地僅減少了5%左右,算是比較樂觀的。

獰貓與猞猁的親緣關係較遠

要搞清楚獰貓與猞猁之間的區別,我們首先就要從親緣關係說起,現代貓科動物都由共同的祖先發展而來,最早可追溯到古食肉類中的貓形類,經過漫長的演化,貓形類中的古貓類最終存活,並且分成三個分支,後來這些分支裡面,又只有真貓類存活了下來,真貓類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分化成貓族和豹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現代貓科動物中的貓亞科及豹亞科。

相對於貓亞科來說,豹亞科成員很少,只有7種,分別是獅、虎、豹、美洲豹、雪豹、雲豹、馬來雲豹,貓亞科成員就很多了,早先單獨一個亞科的獵豹,如今也已併入貓亞科。獰貓與猞猁雖然同屬貓科動物,但是兩者卻隔得比較遠,獰貓與藪貓的關係較近,猞猁則與獵豹的關係較為親近,所以儘管獰貓與猞猁雖然在外形上有些像,但卻屬於兩個不同的物種,連近親都算不上。

分布地域的差別

獰貓的主要生活區域是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在北非有少量分布,在亞洲,則主要生活在阿拉伯半島、中東及印度西部等地區,它喜歡棲居在森林、沼澤低地、半沙漠地帶和灌木叢中,尤其喜歡降雨量比較少,但是卻被植被覆蓋的乾旱地帶,獰貓能夠適應各種地形環境。從歷史分布區域來看,獰貓的分布圖與獵豹的分布圖很相似,並且與一些種類的瞪羚分布圖差不多。

猞猁家族的分布區域與獰貓幾乎沒有重合,由於它們是喜寒物種,大多數棲息地都在北半球偏北的地方,歐亞猞猁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北部,中部及東部有少量分布;加拿大猞猁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即北美洲北部地區;伊比利亞猞猁則分布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由於其主要棲息地是在西班牙的一些山地裡面,所以國際上也稱呼它們為西班牙猞猁。

從分布地域來看,獰貓與猞猁的分布區域並不重合,獰貓生活在氣候較為炎熱的地帶,而猞猁則喜歡寒冷的地區,環境氣候的不同,造就了兩者食性及外形上的差異,獰貓主要以一些鳥類、鼠類為食,而猞猁則喜歡捕食雪兔等小動物,當積雪覆蓋,食物較為匱乏的季節,猞猁也會捕食一些中大型的獵物,較大的歐亞猞猁甚至能夠單獨捕殺體重在150千克左右的成年鹿。

外形上的差異

獰貓與猞猁最像的地方就是耳朵尖都有兩簇黑毛,也正是因為這個特徵,所以很多人都將獰貓也認為是猞猁的一種,但是實際上這是兩個不同的物種。獰貓是一種細長、中等大小的貓科動物,成年雄性獰貓體重為12-18千克,雌性體重為8-13千克,尾長大約26-34釐米。犬齒很長,臉比較短,身上的毛髮呈現出棕褐色或者沙紅色(也有純黑色的個體),毛髮較短且濃密。

猞猁身上最大的特徵就是尾巴較短,無論是哪個亞種的猞猁,其尾巴與身體極不成比例,大約只有11釐米左右的樣子。根據亞種的不同,無論是體型還是外形上,都有些不一樣,歐亞猞猁體重為18-30千克,毛色會隨季節變化,在夏季時為棕色,到了冬季時則為銀灰色或者灰棕色;加拿大猞猁體重為8-11千克,毛色為銀棕色;伊比利亞猞猁體重在9-15.9千克,毛色為黃褐色或者亮黃色。

從外形上看,獰貓與猞猁還是存在較大的差別的,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差異:

獰貓耳朵背是純黑色,猞猁為花色;身體毛髮獰貓幾乎是純色,猞猁有斑點;獰貓身上毛髮較短,猞猁毛髮較長且比較蓬鬆;獰貓的下巴沒有長毛,猞猁的下巴有「絡腮鬍子」;獰貓從額頭到鼻子有兩條黑色的條紋,嘴巴有黑色輪廓;猞猁尾巴很短,相較於身體來說,四肢顯得格外粗壯。

從上面的一些特徵上看,就很容易區分出獰貓和猞猁了,目前無論是獰貓還是猞猁,其生存狀態都無需太過擔心,而且就從適應性上面來看,兩者也差不多,短時間內不會大量消失。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就沒有遭受到威脅,實際上棲息地喪失,人為捕殺等因素仍在影響著獰貓和猞猁,比如在阿拉伯半島,道路和居民點的擴張使得獰貓的棲息地變得碎片化;在侏羅山人為因素導致猞猁死亡佔據了猞猁死亡總數的70%,所以保護野生貓科動物刻不容緩,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關注我,了解動物知識,喜歡請給個贊。)

相關焦點

  • 貓科中的兩個小鋼炮:獰貓與猞猁,我們不一樣但又一樣!
    最近一直對貓科動物很迷戀,看到很多網友很容易把獰貓和猞猁給混淆了,主要是其實獰貓和猞猁的耳朵很逆天,尤其是耳朵上增加了萌值的天線,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獰貓和猞猁:我們不一樣,每隻貓都有不同的境遇……獰貓是屬獰貓譜系體型中等,頭體長60-92釐米
  • 無情的飛鳥獵手,神似天山童姥的獰貓,卻常被誤認為是猞猁
    整個貓科動物分兩個亞科40種動物,其中豹亞科成員及貓亞阿克部分較大的動物被稱為「大貓」,而其他體型較小的動物則被稱為「小貓」。「大貓」毫無疑問都是異常兇猛,且大多數都為自己所處生境食物鏈頂端的生物,比如老虎、獅子,一個是森林之王,一個是草原之王。
  • 「天線貓」來了!上海動物園新引進獰貓對外展出
    日前,上海動物園從天津引進的3隻獰貓正式對外展出。獰貓最顯著的特徵是其尖尖長長有質感的黑色耳朵,延伸出來的兩小簇黑毛像極了兩根天線,所有有「天線貓」之稱。獰貓是一種跳躍能力強,奔跑速度快的小型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非洲、西亞、南亞西北部等地。
  • 「天線貓」家族又迎新夥伴!記住我叫獰貓哦
    獰貓和其他貓科動物不同的特徵就是它尖尖長長的黑色耳朵上,延伸出了兩簇像「天線」的黑毛。尖耳矚目上海動物園原來展出了三隻雌性獰貓,園方為了讓獰貓能夠得到更好地繁育保護,今年從天津引進了三隻(1雄2雌)2歲左右的獰貓,同時將原來的三隻雌性獰貓送了兩隻去廣州找「對象」。誰在cue我?
  • 自然界最兇的一種貓,耳朵像天線,經常被人誤認成猞猁!
    獰貓是一種小型貓科動物,在外觀上和我們的家貓有很大的區別,首先它們的眼睛上方,有黑色的斑點,這和獵豹猛一看還有點像,其次就是它們的耳朵,獰貓的耳朵是呈三角形一樣豎立起來的,而且可以來迴轉動,感覺就像兩根天線插在它們的頭上,看起來特別可愛
  • 頭上有「揪揪」的都不好惹,不管是猞猁還是獰貓,皆是中小貓強者
    前些年對大型貓科動物比較鍾愛,但是最近這兩年,幾乎迷上了中小型的貓科動物,發現它們雖然在整體實力上面不足與大型動物匹敵,但如果深入地了解它們的話,亦有一番精彩。今天就來說一些比較有特色的中小型貓科動物,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頭上耳朵尖有兩個簇毛,看上去就如同兩個「小揪揪」一樣,十分可愛。
  • 猞猁、藪貓、豹貓、獰貓,傻傻分不清楚
    貓咪,留給人的印象就是,黏人,可愛,喜歡撒嬌的小東西,但是在貓界中並不是所有的貓咪都是這樣的。有四種貓咪,被稱為貓界的四大佬,分別是:獰貓,藪貓,豹貓還有猞猁。1.猞猁猞猁的體型雖然說像貓,但是遠遠大於貓咪,體型粗壯,尾巴非常的短,最具象徵的就是耳朵上聳立著黑色的簇毛,它屬於純肉食性動物,經常捕食雪兔,野兔,松鼠,鵪鶉,小羊等,當然它也是比較狡猾的,經常會偷襲麝,狍子和鹿的幼崽。
  • 如何區分廣義上的四種猞猁?它們各自有什麼特徵與不同?
    貓科動物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動物,無論是在家裡當成寵物養的家貓,還是只能在動物園和紀錄片中看到的野生貓科動物,都可以算是動物界的明星了,而且近些年來網絡科技發展迅速,人們的知識面普遍提高,許多大家以前不太熟悉的貓科動物現在也成為了「網紅」,例如黑足貓、兔猻、藪貓、獰貓、虎貓、漁貓等動物
  • 猞猁、獰貓、藪貓,這些大貓讓人傻傻分不清?其實它們很不一樣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的貓科動物多達250多種,其中除了我們熟知的獅子老虎獵豹類大型貓科動物以及各種可愛有趣的家養寵物貓外,還有幾種總是感覺聽過名字,卻不太熟悉的貓科動物,比如標題中的猞猁啊、獰貓啊、藪貓,別說,許多人連這些名字怎麼讀都不知道呢!
  • 如何區分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
    西班牙猞猁也叫伊比利亞猞猁,這種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大部分分布在西班牙。這4個物種都可以被人稱為「山貓」,加拿大山貓指加拿大猞猁,美國山貓指短尾貓,伊比利亞山貓指西班牙猞猁。
  • 北美地區的猞猁有沒有天敵?是什麼?
    猞猁是一種中型的貓科動物,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兩個耳朵上有「天線」,雖然這個特點與同是貓科動物的獰貓有點「撞衫」,但是,猞猁身上有斑點而獰貓身上則是純色的沒有斑點,因此,兩種動物雖然都有「天線」,其實也挺好分辨的。
  • 獰貓打得過袋獾嗎?為什麼?
    袋獾的體型不大,成年袋獾的平均體長在65公分左右,體重平均在8公斤左右,雖然袋獾的體型不大,但是它的主要獵物卻以袋熊、沙袋鼠、鳥類、兩棲類、魚類以及腐肉為主。其中袋熊的平均體重在30公斤左右,是袋獾體重的4倍左右,即使沙袋鼠都有著平均15公斤的體重,是袋獾體重的2倍以上。
  • 猞猁和獰貓傻傻分不清楚?看衣服就知道了
    1、獰貓,主要生活在非洲和西亞,聽說有美國人拿他當寵物。肌肉矯健,毛髮很短,油亮,遠看像美洲獅,近看...emmm......唐代仕女眉毛,加上高聳居中的黑色松鼠耳朵,配上冷酷表情,真的讓人吐槽兇不起來呀......
  • 可愛的獰貓跟猞猁有什麼不同呢?除了樣子差不多,不同的還真多
    獰貓是一中與猞猁長得差不多的動物,那它跟猞猁有什麼區別嗎?它本身有什麼特點?下面就由小編來為你引見什麼叫獰貓吧!獰貓是小型貓科動物中體重最重,且疾馳速度最快的。獰貓最聞名的特徵在於其長且濃密的黑色耳朵,而這也是其土耳其名稱-karakulak(意為「黑耳」)的緣故緣由了。獰貓是煢居的或成對的規模性貓科動物。獰貓可以長時辰不喝水而連續存活(超等耐渴),水分的需求可以由獵物體內的水來滿足。於夜間(但在冬春季的時辰,它也會於日間)狩獵。由於獰貓很隨意被馴化,在伊朗和印度被當做獵貓。
  • 猞猁的側臉,獰貓的側臉,金虎的側臉,都不如它的側臉
    貓科動物普遍都有著一身漂亮的皮毛,如果不考慮它們的攻擊性,說它們人見人愛、誰見誰想抱走一點也不誇張。不說貓科動物的正臉,哪怕僅僅是一張側臉,就足夠讓人喜歡了。圖為一隻看上去很害羞的猞猁的側臉,它的毛髮非常柔順,顯得十分乖巧。
  • 美國短尾貓和獰貓誰更厲害?為什麼?
    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美國短尾貓美國短尾貓雖然是猞猁的一種,但是它與其他的猞猁區別還是很大的。首先是外觀,雖然歐亞猞猁、加拿大猞猁以及西班牙猞猁的毛髮顏色各不相同,但是,它體型相差不大,而且耳朵上都有長長的毛簇,而美國短尾貓則不同,它的耳朵上雖然有毛簇,但是非常的短,只有其他猞猁毛簇的不到1/3長,而且美國短尾貓並不像其他的猞猁那樣腳上有厚厚的肉墊,所以其他的猞猁大都生活在寒帶地區,而美國短尾貓則喜歡棲息在熱帶的森林之中。
  • 獰貓能單殺狒狒嗎?為什麼?
    獰貓和狒狒是貓科動物與猴科動物之間的較量。雖然從兩種動物的分布來看,在非洲它們有很大的相遇機率,但是,從目前來看,沒有一例獰貓獵殺狒狒或者是狒狒獵殺獰貓的事例發生。也就是說,兩種動物即使在同一生境內,也是互不打擾的存在。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兩種動物互不打擾呢?如果拼死一搏,誰的勝算更大一些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 獰貓和美國短尾貓誰更厲害?為什麼?
    這是猞猁與獰貓之間的戰鬥。因為,猞猁實際上是猞猁屬下所有動物的總稱,在猞猁屬下一共有四種動物:猞猁(歐亞猞猁)、加拿大猞猁、西班牙猞猁以及美國短尾貓,所有,嚴格意義上說,美國短尾貓是猞猁的一種。一般情況下,猞猁的體型比獰貓要大,而且捕獵的獵物比猞猁也要大,再加上它們是同科動物(同屬貓科),所以,猞猁的戰鬥力要在獰貓之上。
  • 短尾貓也是一種猞猁!猞猁天線更長,短尾貓更威猛
    單看臉蛋,猞猁長得更貴氣,更個性;而短尾貓長得更可愛,更像貓咪。短尾貓耳尖上的那簇黑毛比較短,而猞猁則更加顯著。耳尖的長毛能幫助它們傾聽小動物發出的動靜,起到「天線」的作用。加拿大猞猁特化以野兔為唯一主食,因此需要更長的「天線」、更敏銳的聽覺。
  • 猞猁能打過豹子嗎?為什麼?
    而猞猁雖然是一種體型偏大的貓亞科動物,但是畢竟貓亞科下的動物都小於豹亞科動物。猞猁與花豹一樣都有多個亞種分化,而且猞猁有兩層定義。第一層是廣義上的猞猁,也就是猞猁屬下所有的動物,在猞猁屬下有四種動物:猞猁(歐亞猞猁)、加拿大猞猁、西班牙猞猁以及短尾貓,而這4種動物下一共又有22個不同的亞種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