獰貓打得過袋獾嗎?為什麼?

2020-12-05 科學獵奇

這是貓科和袋鼬科動物之間的對決,也是體型相近的兩種食肉動物之間的比較,但時,在現實中,獰貓分布於非洲、西、南亞等地,而袋獾則僅分布在澳洲。因此,兩種動物是沒有機會相遇的。所以,要想判斷兩種沒有相遇機會的動物的戰鬥力強弱,我們只能通過對比兩種動物的基本數據以及習性綜合來分析一下了。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袋獾

在現存的動物中,只要是名字裡有「袋」的大都是澳大利亞獨有的動物,而袋獾也不例外,作為少有的肉食性有袋類動物,袋獾在有袋類動物中,知名度還是非常高的。

袋獾屬於袋鼬目袋鼬科下的唯一物種,在袋鼬目一共有三個科,出去袋鼬科外,還有袋食蟻獸科和袋狼科。但是,世界上最後一隻袋狼早在1936年就死亡了,因此,現存的袋鼬目只有兩科兩種。

袋獾僅分布於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上,它們喜歡棲息在灌木叢以及雜草叢生的平原上。袋獾是一種晝伏夜出的食肉動物,白天它們會躲在地下的洞穴中,到了黃昏出洞尋找食物。袋獾有著一張與頭部不成比例的大嘴,因此它又被稱為「大嘴怪」。科學家根據袋獾上下頜的開合角度以及其咬肌肌肉綜合得出,袋獾是現存同體型下咬合力最強的動物。

袋獾的體型不大,成年袋獾的平均體長在65公分左右,體重平均在8公斤左右,雖然袋獾的體型不大,但是它的主要獵物卻以袋熊、沙袋鼠、鳥類、兩棲類、魚類以及腐肉為主。其中袋熊的平均體重在30公斤左右,是袋獾體重的4倍左右,即使沙袋鼠都有著平均15公斤的體重,是袋獾體重的2倍以上。

除此之外,袋獾還是出了名的暴脾氣,它們兇猛好鬥,這一點從同類之間你死我活的戰鬥就能看出。雖然袋獾大都是獨居的,但是由於它們在進食時會發出刺耳的尖叫聲,這種尖叫聲能夠吸引同類,所以同類間食物的爭鬥是袋獾的日常,而且一旦發生爭鬥,必須要有一方服軟。

正是因為這種兇猛好鬥的性格以及刺耳的尖叫聲,在當地,袋獾被稱為「塔斯馬尼亞惡魔」。袋獾的「武器」一共有三種,第一種就是自己不長但是很尖利的爪子;第二是自己尖利的牙齒和強大的咬合力;第三就是可以釋放臭氣的臭腺。

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有袋類食肉動物,除了人類和面部腫瘤外,袋獾沒有天敵。

獰貓

獰貓是一種小型的貓科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亞洲,以非洲的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獰貓比較喜歡在乾燥的環境中,因此它常見於稀疏的草原或者是沙漠邊緣地帶。從外觀上看,獰貓有著明顯的特徵,那就是耳朵上那兩個類似於天線的毛簇,這種形態除了獰貓外,猞猁的耳朵上也是如此。但是,獰貓都是毛髮純色的,而猞猁的身上卻有著不規則的斑點,這是二者最大的區別。

成年獰貓的體長平均在1米左右(含尾長),體重平均在15公斤左右。作為貓科動物,獰貓也是純正的食肉動物,它的主要食物以嚙齒類動物、野兔以及鳥類為主,偶爾也會攻擊小型的有蹄類動物,比如羚羊。作為小型貓科動物,獰貓的身體格外的靈活,它能在鳥兒飛翔時準確的判斷其軌跡然後跳到半空上將鳥兒收入囊中。

由於獰貓的生境中,有花豹、獵豹、獅子等大型的貓科動物的威脅,所以它們的隱藏能力很強。

獰貓和袋獾誰更厲害?

從上面兩種的對比看,我認為獰貓比袋獾更厲害一些。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兩個。

01 體型對比

雖然袋獾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有袋類食肉動物,但是,它再大體重也不過有10公斤左右。而獰貓雖然是小型貓科動物,但是它也有平均15公斤的體重。在體型相近動物之間的較量中,往往體型就決定了勝負。

這是獰貓的優勢之一。

02 戰鬥力對比

戰鬥力對比我們可以通過兩方面,一方面就是雙方捕獵的獵物大小,一方面是雙方的「硬體」。首先,在捕獵的獵物方面,袋獾可以捕獵袋熊,這種30公斤重的獵物,而獰貓則可以捕殺小型的羚羊等有蹄類動物,獵物方面二者相差不大。其次是硬體,雖然兩種動物都有尖利的爪子,但是相對來說,獰貓的爪子更為鋒利和長,原因是獰貓的爪子有爪鞘,可以保持爪子的鋒利程度,而袋獾的爪子則是裸露在外面的,顯然沒有獰貓的鋒利。而且獰貓有著更加靈活的身體以及強大的跳躍力,這在實戰中,都是優勢。

這是獰貓更厲害的另一個原因。

總結

獰貓的生存環境中有著眾多猛獸的威脅,而在這種環境下,獰貓的數量依然趨於穩定,這足以證明獰貓強大的生存能力,而且比起袋獾來,獰貓有著接近一倍的體型優勢。所以,我認為獰貓要不袋獾更厲害一些。

相關焦點

  • 比特犬那麼猛,為什麼打不過獰貓:根本不是同一等級
    比特犬是世界聞名的都全,獰貓是小型貓科動物中的巔峰。這倆放在一起比較,誰會更厲害點?1、看體型:比特犬體重在30-60斤左右,獰貓基本不會超過40斤。體重上比特勝利。但從體形跟身體勻稱度來看,獰貓更像獵手,而比特犬最多算健美冠軍。
  • 被稱為戰鬥力最強的比特犬,竟然也打不過獰貓
    ,能活下來的都是經過命運反覆捶打後的,獰貓家養的很少,但也有跟家貓雜交而得到具有一些獰貓優良基因的小型貓,在美國也是比較受歡迎的。實力:都說比特犬能打過狼,但其實跟狼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有個新聞就是比特犬跟狼過幾招後被秒殺了。
  • 被稱為戰鬥力最強的比特犬,竟然也打不過獰貓!
    體型:比特犬體重在30-60斤左右,會比不超過40斤的獰貓要大一些,像個很有肌肉的健美狗狗,但獰貓的體型會更勻稱,更像獵手。生存環境:比特犬是普遍在人類生活中存在的,而獰貓則大部分地在野外,能活下來的都是經過命運反覆捶打後的,獰貓家養的很少,但也有跟家貓雜交而得到具有一些獰貓優良基因的小型貓,在美國也是比較受歡迎的。
  • 獰貓能不能打過「平頭哥」蜜獾?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既然,平頭哥蜜獾如此的兇猛,它能不能打過體型接近的貓科動物獰貓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蜜獾蜜獾是食肉目下的鼬科動物,與水獺、狼獾是同科動物。雖然鼬科動物在食肉目中體型不算大,但是個個都是狠角色,尤其是蜜獾,它的存在堪稱「開掛」。那麼,蜜獾有哪些「開掛」的地方呢?
  • 雲豹和獰貓誰更厲害?為什麼?
    一般情況下,同科動物之間的較量中,體型優勢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這就是花豹為什麼打不過獅子,獵豹打不過花豹的主要原因。但是,對於兩種體型相近的同科動物來說,要想判斷它們戰鬥力的強弱,就要通過一些基本數據以及習性來做一下綜合對比了。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種中型的貓科動物。
  • 獰貓能單殺狒狒嗎?為什麼?
    獰貓和狒狒是貓科動物與猴科動物之間的較量。雖然從兩種動物的分布來看,在非洲它們有很大的相遇機率,但是,從目前來看,沒有一例獰貓獵殺狒狒或者是狒狒獵殺獰貓的事例發生。也就是說,兩種動物即使在同一生境內,也是互不打擾的存在。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兩種動物互不打擾呢?如果拼死一搏,誰的勝算更大一些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 獰貓和比特犬對陣的話誰能贏?為什麼?
    獰貓是貓科貓亞科動物。獰貓主要生活在非洲以及西、南亞地區,它的適應能力很強,無論是高海拔地區還是山地、草原、半沙漠地區它都能很好地適應。而且獰貓也是貓科動物之中唯一一種可以在沒有水源地的情況下生存很長時間的動物,當沒有水源時,獰貓靠的是吸食獵物的血液生存。獰貓屬於中等體型的貓科動物,成年的獰貓體長在80-1.2米之間(含尾巴長度),體重在13-20公斤之間。
  • 猞猁能打過豹子嗎?為什麼?
    那麼,貓亞科下體型比較大的猞猁,能不能打過豹亞科下體型較小的豹子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在同科動物之間的較量中,往往體型就決定了勝負,尤其是體型如果有明顯的優勢,那麼在對戰中,體型更大的顯然就是最終的勝者,因此,我們先來比較一下猞猁與豹子的體型。
  • 美國短尾貓和獰貓誰更厲害?為什麼?
    一般情況下,猞猁的體型比獰貓要大,而且捕獵的獵物比猞猁也要大,再加上它們是同科動物(同屬貓科),所以,猞猁的戰鬥力要在獰貓之上。那麼,看似與猞猁格格不入的美國短毛貓也是如此嗎?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袋獾被稱為「魔鬼」?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袋獾雖然身材嬌小,看起來很可愛,但它們其實是一種很危險的動物。袋獾體型不大,肌肉發達,身體十分健壯。最讓人感到害怕的是它們的嘴巴。一旦它們張開嘴巴,就能看到它們強有力的下顎。據說它們的牙齒咬合力量與鱷魚一樣,足以咬碎骨頭和舊靴子。不僅如此,袋獾的叫聲也很可怕,聽起來像是被激怒的驢的叫聲,但音量之大就好像那聲音發自比它們大上10倍的動物。
  • 獰貓和藪貓誰更厲害?為什麼?
    從外觀上看,獰貓與猞猁耳朵上都有毛簇,因此它又有著「非洲猞猁」之稱,但,猞猁與獰貓的基因相差甚遠,在整個貓科動物中,與獰貓近緣關係最近的就是藪貓了。獰貓是貓科貓亞科獰貓屬下動物的總稱,根據分布地區不同,獰貓一共有9個不同的亞種,不同亞種的體色有細微的差別,但是總的來說,獰貓的體色主要以酒紅和灰色為主。
  • 「平頭哥」蜜獾與「惡魔」袋獾誰更厲害?為什麼?
    袋獾屬於袋鼬目袋獾屬,並且它是袋獾屬下現存的唯一物種,原本早在更新世以前,袋獾屬原有3個不同的模式中,除了袋獾以外,還有S.laniarius和S. moornaensi這兩種,但是,這兩種比袋獾體型還要大的食肉動物,早在更新世就已經滅絕了。那麼,為什麼體型相對較小的袋獾能夠存活至今呢?
  • 袋獅打得過袋劍齒虎嗎?為什麼?
    生物學家根據袋獅的頭骨化石與現在有袋類食肉動物袋獾比較發現,袋獅的咬合力可能比成年雄獅的咬合力都要大,約有400公斤左右。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三。01 體型對比從兩種動物的化石看,它們的平均體長非常接近,而在體重上,袋獅有些許優勢。對於同是食肉且體型相近的兩種動物來說,顯然體重更重的更有優勢。
  • 雄性袋獾比平頭哥還狠,咬斷自己的腿,給妻兒作補品,有趣的知識
    澳洲,你一定想得起有袋鼠,但是除了袋鼠,其實還有袋類動物生活在此,特別是有一種袋類動物打起來架來真的比「平頭哥」還厲害的動物,但也是一種極其悲慘的動物,為什麼這麼說呢?袋獾,就像自然界的清道夫,什麼垃圾什麼食物都吃,不挑食,所以很多人利用它們來清理屍體等,連皮帶骨清理的乾乾淨淨,但是看似如此耐環境不挑食的袋獾確實遭受過如此重大的打擊。
  • 獰貓可以獵殺狒狒嗎?
    其實,猞毛與獰貓除了耳朵上都有毛簇外,從外觀上一眼就能分辨出來,因為獰貓的毛髮為純色,身上沒有斑紋和斑點,而猞爾身上有著明顯的黑色斑點。不過在小型貓科動物中,獰貓是體型最大且靈活性最強的。在野生環境下,獰貓的主要獵物以嚙齒類動物、鳥類以及野兔為主,在食物匱乏時,它也會鋌而走險的攻擊一些中型食草動物的幼崽,比如羚羊、鴕鳥等等。
  • 獰貓和美國短尾貓誰更厲害?為什麼?
    那麼,看似與猞猁格格不入的美國短毛貓也是如此嗎?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不同的是,獰貓的毛髮為純色,多以土黃色為主,身上沒有像猞猁那樣的斑點。 獰貓是一種喜熱動物,它主要棲息在乾旱的草原以及半乾旱的沙漠地帶,獨居有著較強的領地意識。成年獰貓的平均體長在1米左右,平均體重在16公斤左右。由於體型的限制,獰貓能夠捕獵的獵物也是很有限的,主要以嚙齒類動物、野兔為主,在食物匱乏時,它也會偷襲羚羊等中型獵物的幼崽。
  • 袋獾重回澳大利亞大陸,保護生物多樣性
    萬隻哺乳動物……為了解決入侵物種對本土生態系統的破壞問題,當地不但下達過「,其目標是最終將袋獾重新引入野外,2020年9月10日,他們已經將第一批11隻袋獾釋放到了野外,而這只是一個開始。但袋獾真的能擺平貓和狐狸嗎?從戰鬥力來講,「塔斯馬尼亞惡魔」絕非浪得虛名。別看它們長得不算太大,但在同體形食肉哺乳動物中,袋獾可能具有著最強的咬合力。它的牙齒和下巴類似於鬣狗,頜骨可以張開至75-80度,從而使袋獾能夠產生足夠的力量壓碎骨頭,甚至咬斷粗金屬絲。袋獾的爪子很長,可以輕鬆挖掘洞穴,牢固地抓住獵物。
  • 豹子捕殺過哪些貓科動物?除了野貓、藪貓、獰貓,還有獅子和老虎
    豹子捕殺過哪些貓科動物?除了藪貓和獰貓,連獅子和老虎也不放過豹子是一種性情兇猛的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雖然豹子的體型比獅子老虎小很多,但兇猛程度卻不輸給這兩位「貓科大哥」。下面,一起來看看豹子都捕殺過哪些貓科動物吧!豹子捕殺野貓。野貓和家貓一樣屬於貓屬動物,兩者血緣關係很近,體型相差不大,但野貓比家貓更靈活,也更擅長奔跑和爬樹。當野貓遇到老虎時,還有可能通過爬樹逃脫,然而遇到了十分擅長爬樹的豹子時,它就很有可能會喪命。
  • 癌症會傳染,一交配就死,天生的戰鬥物種:袋獾
    袋獾剛剛出生時便要先和兄弟姐妹打一架,因為母袋獾一胎會產下大約三十個幼崽,然而母袋獾只有六個乳頭,這也就意味著一胎中只有大約六隻幼崽可以存活。袋獾基本上用打架解決所有問題,爭奪領地,爭奪交配權,當然也包括爭奪食物。袋獾的飲食非常多樣,昆蟲,蛇,老鼠,袋熊,綿羊,沒有鮮肉的話也可以食腐,再不濟吃點植物也湊合。袋獾基本上貫徹著能打的過什麼就吃什麼,找的到什麼就吃什麼的原則。袋獾最大一次可以吃下自身體重百分之四十的食物,也算是一個十足的吃貨了。
  • 睽違3000年 袋獾重返澳洲大陸
    我們並不知道這種動物為何在數千年前從澳洲大陸消失,但可能是人類活動所致──古早時代的獵人殺死了澳洲大陸的多數大型動物群,使袋獾沒有食物可吃。作為食腐動物,袋獾在維持平衡、健康的生態系統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一直非常努力將它們重新帶回澳洲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