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牟一
本期話題:醫院急診室是為了急救,但是出現哪些情況應該去就診,大家可能並不十分清楚。發生頭痛、肚子痛、呼吸困難……什麼樣的身體警訊不得輕視?看急診時,需要攜帶哪些物品?兒童、老人等疾病患者應注意哪些事項?
嘉賓醫院:中日友好醫院急診科、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急診科
案例A:曾患過一次中風的王女士,一天清晨她突感頭痛欲裂,家人也幫她揉頭部,不見緩解,爾後被兒子送至醫院。由於沒有帶夠錢,其家人一個小時後才趕到醫院,因搶救不及時,王女士死亡。
案例B:寶寶一不舒服,李女士就會很快帶其去醫院檢查。如果錯過平時的門診時間,更是心急如焚地一心只往急診室衝。一陣折騰後,寶寶也沒什麼大礙,只是家長太緊張了。跑一趟急診,花費不少,又浪費時間和精力。
專家指出,欲求助醫院迅速給予診斷、治療,需掛急診。一些來勢急、病情重、較危險的病人,才適宜掛急診。
適宜掛急診的範圍通常包括以下幾類:
1.患急性發熱性疾病,體溫一般在38℃(腋下)以上者;有的病人全身症狀明顯,有一定痛苦,體溫雖然不到38℃也可以急診處理。2.嚴重喘息、呼吸困難者。3.各種急性出血患者。4.各種急性炎症造成痛苦者。5.昏迷患者。6.嚴重高血壓或血壓劇烈波動者;高血壓腦病、腦血管意外患者。7.急性泌尿道疾患、尿閉、血尿、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8.急腹症患者。9.休克患者。10.癲癇發作者。11.急性外傷、燒傷者。12.急性中毒、意外事故(電擊、溺水自縊等)患者。
及時抓住身體警訊
通常情況下,如果遇到比較嚴重的意外傷害,如車禍等,絕大多數人都知道要去急診救治。但當一些生命體徵發生改變時,則未必人人都懂得到急診求助了。像神志、呼吸和脈搏這三大指標,如果出現神志不清、昏迷、呼吸困難,呼吸突然變得緩慢或者急促,脈搏突然變得很快並伴有心悸或變得很慢,甚至摸不到脈搏,這些情況下都必須馬上將患者送到醫院急診科搶救。
中日友好醫院急診科曾慶介紹,看急診,有的時候是必須的,有的時候卻沒有必要。「呼吸困難或喘憋,胸痛或胸部有壓迫感,胸悶心悸,短暫暈厥或抽搐,突發性頭暈。」曾慶表示,若以上症狀全部出現或大部分出現時,表明心、肺或腦部出現了病變,應馬上前往急診室診療。否則,病情一旦惡化,有可能猝死。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急診科專家表示,如果突然出現的胸悶、心悸、胸痛、背痛、憋氣、氣短等症狀,持續數分鐘不緩解;原有已知的心臟疾病、原有症狀加重或新出現胸悶、憋氣、心悸等症狀;出現血壓明顯升高;發作性頭暈、黑曚、暈厥等症狀;明顯的心動過緩、心動過速,均需到醫院急診就診,以明確是否出現心臟急性情況。
視線出現模糊,可能是出現了眼底出血、視網膜病變等眼部疾病或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如腦梗死、腦瘤等;傷口出血不止,表明凝血系統出現了問題,比如血小板減少、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不明原因的便血、咳血和吐血表明消化道或是內臟出血,糞便呈黑色糊狀是大量便血的特徵之一;過敏,尤其是嚴重皮炎和喉頭水腫等嚴重症狀,都需要儘快治療。
「當不到2個月的嬰兒體溫高於38℃時,就應該立刻帶他去醫院看急診。」中日友好醫院急診科張洪波表示,發燒本身並不可怕,但它可能會引起相當嚴重的感染,因為嬰兒不像幼兒有較強的抵抗力。「如果痙攣現象發生在一個從未出現過此症狀的孩子身上,應該在症狀消失後立刻帶他上醫院進行診斷。孩子出現抽搐痙攣,如果時間超過1分鐘,也應該立刻送醫院急診。」
火速趕往最近好醫院
專家表示,如果病情緊急,應立即到鄰近的醫療水平較好的大醫院看急診。因為時間對重大傷病的預後極為重要,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昏迷不醒、持續高燒、大出血、嚴重外傷等,要毫不猶豫地送至最近的大醫院。
大醫院技術力量強,醫療設備先進,搶救藥品齊全,能及時有效地挽救生命。了解患者病情的家屬應陪同前往,患者服用的藥物也應帶到醫院給醫生參考。送至一些偏遠地區,可以先就近到衛生院做基本處理,同時迅速聯繫轉往大醫院。
掛急診號時,病人應先到急診室預檢臺讓護土預檢,經同意方可根據預檢臺護士分診的要求去相應科室急診。
曾慶強調,如果症狀迅速惡化,或者覺得自己前往醫院會加重病情,最好打120急救電話,讓醫務人員上門來接。此外,為了能保證急診過程的順利,最好隨身攜帶病史資料單,列出正在服用的藥物及過敏藥物,以利於醫生正確診治。
此外,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急診專家表示,該醫院急診是對心血管急症的患者進行緊急檢查和搶救治療的場所,不能進行詳細的常規檢查。對於大多數慢性心血管疾病非發作期的患者需要在門診進行詳細檢查,並根據病情決定是否需要住院治療。
《中國科學報》 (2013-06-28 第19版 尋醫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