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汕頭失去四十年?大灣區需要團結的深珠汕|特區四十年(三)

2020-12-03 齊魯壹點

【圖說:「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應該是對深珠汕共同的期待】

潮汕人很顧家,從馬介璋身上就可以看出來。

事實上,2019年最後一天我走訪汕尾時,就發現陸豐城中藏著無數的家祠。可以看出,這個以移民為主的地方,到今天還習慣抱團,說好聽點,就是團結。

從外地轉戰深圳做高淨值人群研究的姜峰就發現,每到清明節時,深圳往潮汕地區去的路線都是要堵車的,因為一大堆潮汕人都要趕回家祭祖。可以說,他們的宗親意識特別明顯。

潮汕人也擅於拼搏。從潮汕走出來的無數商界大咖就可以看出來。除了馬介璋、馬化騰之外,聞名遐邇的潮汕人還有黃光裕,李嘉誠,和創辦了南洋商業銀行的莊世平。當然其他名人還有一大堆,比如饒宗頤、蔡瀾,以及架設了中國第一條電報線的丁日昌。

這些特性無疑跟當地的地理也有很大關係。位於中國東南沿海,介於福建泉州與深圳之間,境內有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入海,讓汕頭成為中國大陸唯一擁有內海灣的城市,所以開發相對較早,唐代以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和對臺的主要通道。又因為是省尾國角,其所擁有的南澳島更是成為東南沿海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

【圖說:汕頭在當今的地理位置,其位於廣東省東南】

海運和貿易的發達,讓這裡的人對生意無師自通,張挺便認識一位哥們,因為從小經商,所以心算超級厲害。另外,因為經常和海浪打交道,他們也很有冒險的精神。但換句話說,民風比較彪悍。

他們的美食也一般從海中所得,比如潮汕特色的魚丸,以及魚飯。魚飯魚飯,顧名思義,是把魚當飯。很多漁民在海上漂泊,長時間不能歸家。為了填肚子,以及保存,就先在船上燒一大鍋水,將魚裝在竹簍裡,然後一簍一簍放進煮熟,再撒上一層粗粒的海鹽。這樣就能保存較久。雖然做法簡單,但是配上普寧地區的豆醬,味道就很鮮美。

所以,在相當長時間內,潮汕人都比深圳、珠海那些地方會吃,而且有錢。剛建特區的時候,幾個地方的經濟總量排名是汕頭第一,廈門第二,深圳第三,珠海第四。

但這裡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說,多年來鐵路交通不便,而且汕頭港也不比以高欄為主體的珠海港,噸位不足,無法滿足大容量的貨櫃貨運。而且,它不像深圳靠著香港,珠海靠著澳門,所以沒有太多的資源。

更要命的是,它不像深圳、珠海那樣白手起家,相反有著深厚,且綿延不絕的歷史。歷史有時讓人自豪,但有些時候也會成為包袱。

就比如顧家的一個近義詞就是保守。很多潮汕人外出總會讓人求證:你家有多少個孩子?你肯定不會是獨生……在這個地方,多子多福是常態追求,而且重男輕女更是不避諱的意識形態。想想也是,下海求生,需要的是男性。這也讓傳統和冒險很有意思地「有機」融合在潮汕人的身上。

【圖說:潮汕女孩大多能幹、賢惠】

還有,宗親意識明顯,就容易出現這種現象,做好事常常一個家族出動,做不好的事情也同樣如此。地方保護主義也就顯得比較嚴重。

相比而言,姜峰更喜歡深圳。因為深圳都是外來人,在這裡能自由的呼吸,不會遇到什麼地頭蛇。「誰對誰都很客氣,即便你是身價幾百億的大老闆還是普通人啊,在外表上都看不出來。所以北京人給人很牛的感覺,上海給人小資,而深圳就是草根。」

在潮汕生活還有一個障礙,那就是當地話太難懂了。據說廣東有72種方言,像廣府話、客家話、雷家話、五邑話……即使種類如此之多,潮汕話在難懂係數上還是當仁不讓排第一。它不僅是古漢語的活化石,而且在長期演變過程中,受到各個時期地方語言的影響,最終形成了一字多音、一字多義等特點。當潮汕人在外聽到一句「膠己人」,便無比親切,但是外人一到潮汕,卻難免被這些語言所嚇倒。

就像我當年在上海參加活動時,上海人之間湊在一起用上海話聊天,我們這些聽不懂的只能幹瞪眼,擠不進去。現在上海很開放了,但潮汕人還沒有太多學說普通話的習慣。

抱團又很難融入,導致了汕頭的官場也顯得有些「排外」,很多人即使到汕頭任職,也只是過渡而已。

同時,它還導致了汕頭的政商環境多年來一直為人詬病。

看馬介璋、馬化騰以及黃光裕等人就知道,他們雖成於潮汕對自己的塑造,但大多名於外地。老徐就問出來闖蕩江湖的潮汕老闆,為什麼不回去投資,老闆說,那不行,光吃就把你吃死了。

更要命的是,當地雖然會做生意,但是誠信出了問題。造假、走私,逃稅騙稅,一直困擾著汕頭。老徐就記得在全國小有名氣的「拉芳」從不敢提自己的產地是潮陽,而是寫成了「汕頭經濟特區廣汕公路旁」,就是擔心外界把自己和「假貨」聯繫在一起。

澎湃新聞也在最近暗訪調查中發現,「在日化產業旺盛的廣東汕頭市潮南區,口紅造假成為『公開的秘密』。多名造假者聲稱,他們做的『貨』都是一比一仿製,做工細節經得住細看。」

【圖說:多年前,就有媒體直指潮汕造假騙稅問題】

這不能不讓感慨,當深圳、珠海利用特區的建設,拼命發展自身做大自身,汕頭卻利用特區提供的便利來大發橫財。這種地下GDP對汕頭的發展毫無益處,而且還大肆殺傷真正想做實業的人。

所以,建特區時排第一的汕頭,到1990年便以111.43億元落後於深圳,到1992年更是重新掉落到85.98億元,後來有所提升,但直到2009年,才堪堪突破了千億大關。這一年,珠海也同樣突破千億大關,而且比汕頭還多出了兩三個億。不過,此時的深圳已經遙遙領先,為8201.3200億元。

以前的競爭對手,現在早已不在同一個頻道。所以在談及特區四十年,深圳很容易就被定義為成功的四十年,光榮的四十年,而珠海和汕頭,也在所難免的成為了「失去的四十年」。

但是,它們真的就失去了嗎?

梁廣大顯然不會同意。今天的珠海顯然也不會同意。

在爭議面前,當年75歲的梁廣大就很坦然面對:我並沒有令珠海失去第一桶金,而這桶金就是珠海的環境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

儘管沒有深圳那樣的突飛猛進,但今天的珠海顯然是非常適合生活。因為沒有太多的工業汙染,曾經一段時間365天都是好天氣。與此同時,珠海在基建上的大規模投資,也讓它舊貌換新顏。

也正是在1998年,聯合國人類居住中心發表新聞公報,中國珠海獲得該年度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在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GDP為準繩的發展歷史中,先發展後治理成了各大城市心照不宣的選擇,最終在一片光鮮的背後,藏著交通擁擠、住房緊張、供水不足、能源緊缺、環境汙染、秩序混亂等諸多城市病。很多城外的人想進去,但更多城裡的人想逃出去。

猛然回首,大家才明白了珠海的初心。就像《南方日報》刊文說,「只要在廣州擠過高峰期的三號線,你一定會懂得珠海的好。潮溼的海風吹來,人們慢悠悠在情侶路上踱步,這樣的風情屬於珠海。」

【圖說:大解風情的情侶路】

這樣的珠海曾經嚇跑過史玉柱,但是也留下了董明珠。1990年,已是單身母親的她,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來到珠海,發現這裡的環境比深圳開闊,多年困苦的生活使她明白機遇的重要,當即決定把孩子託付給母親,隻身在珠海謀求發展,此後便終身不渝。

儘管一度焦慮、遊疑,但珠海「高舉高打」不變。「大項目」是它始終如一的夢,就像出身貴族的小姐,再落魄也不願意遷就自己。儘管在區域、產業結構上,珠海也順應時勢做過一番調整,比如「東部大轉型、中部大調整、西部大開發」,但依舊重點發展「三高」產業,即東部城區加快發展高端服務業,中部橫琴島規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西部郊區重點發展先進位造業、現代物流業。

這又一次吸引了不少人才的加入。2003年,梅縣人黃章在珠海創立了魅族。它和炬芯科技、全志科技、歐比特、中慧、世紀鼎利、博雅、德豪潤達、鼎泰芯源等企業一起,讓珠海在偉創力這些企業之外,在集成電路(IC)產業上頗有所成,如今的珠海,已入全國IC設計業規模最大的十大設計城市之列。

也就在這一年,廣東省省長黃華華率團參加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粵港兩地高層第一次就港珠澳大橋(前身即為「伶仃洋大橋」)進行正式的交流。2009年12月15日,其正式動工建設。

次年,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2014黑馬大賽全國總冠軍的張雲飛,則在珠海創辦了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無人船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並由其牽頭髮起以及建設無人船科技港和海上測試場。

【圖說:調查顯示,珠海大力發展的無人船技術,比無人車面臨更少挑戰】

這些企業的存在,讓珠海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廣東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珠海重點建設無人船科技港及海上測試場,依託相關龍頭企業和高校院所等機構,打造無人航運產業集群;依託珠海智慧產業園,推進智慧展示中心、數據中心、技術服務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創建國家級智慧產業示範園區。

而珠海本地也在2018年底發布的《珠海市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明確將通過基金、金融支持、補貼等多種方式,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全產業鏈。相關企業從事晶片設計研發、取得相應資質、購買研發工具服務等均可獲得金額不等的補貼,單一環節最高年度補貼達500萬元。

這種大手筆,讓珠海在2019年又和華為、阿里巴巴、騰訊先後牽手,共同在人工智慧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不過,對2008年任職珠海一把手的甘霖說,他對珠海還有一個夢,那就是「上天入海」,「成為廣東乃至全國重要的新興裝備製造業基地」——儘管珠海機場的建設讓珠海受累,但是因此而派生的珠海航展,卻讓珠海在航天航空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歐比特一直在「放衛星」,而珠海紫燕無人機公司,則自主研製出察打一體無人直升機;

【圖說:歐比特的「珠海一號」】

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港口建設也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不僅讓物流變得便捷,還冒出以中海福陸、三一港機為代表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產業。

除此之外,它還以高端列印設備和新材料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為牽引,全力打造以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新材料、清潔能源、現代港口物流以及電子信息、家用電器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格局。

多年前的夢想,讓珠海跌進一個又一個坑,但是時代的大潮,又將珠海從坑中衝刷出來。在兜兜轉轉之後,科技就是生產力,終於讓珠海收到遲來的紅利,和應有的尊重。

「我並不認為珠海、汕頭失去了幾十年,」在深圳定居多年的利和興副總裁戴福全說,「這兩個地方的發展速度,放在全國也是非常不錯的,只是跟深圳比遜色而已。然而全世界只有一個深圳。」

這種評價無疑是對珠海、汕頭的高度認可。相反,比起深圳,珠海說不準還有自己的優勢,接受媒體採訪談及自己為何選擇珠海時,張雲飛曾說,「這裡生態環境好,生活成本低,人才政策好。」

還有就是,幸福感強。

近些年的深圳,變得有那麼一點不可愛。

我有一匹好馬,但我的家裡沒有那麼多草原。說的就是今天的深圳。這導致了想進來的企業,沒有地方收留;留下來的企業,卻面對著不斷高昂的生活成本。

儘管「深愛人才,圳等你來」,但孫俊柏還是感慨深圳如今「對大學畢業生不太友好」,因為房價太貴,住不起。這也是他供職多年的華為之所以大規模要搬到東莞的一個重要原因,「作為一個每年都要吸納無數大學人才的企業,必須要讓這些人才能留得下來。」

【圖說:華為搬遷東莞松山湖,讓剛畢業的人才「緩」口氣】

與此同時,多年來靠吸引外來人才來成就自己的深圳,到今天也留下了巨大的隱患——那就是醫療和教育上的供給嚴重不足。2006年來深圳幫家人開廠,並在2011年將自己的孩子生在這裡的倪鈳,便開始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焦慮。讀小學,他還可以靠學區房政策來解決,但到高中就沒法把握了。深圳公立高中不及47%的入學率,讓很多家長為了爭得這些學位,真是拼了老命,最後不得不讀職業高中或私立學校,或者直接送出國了。「深圳必須大力發展高中教育,否則一大批人才留不住。」

當然,深圳的高等教育也拿不出手,到今天,也就深圳大學還能讓人記得。和高校滿地爬的京滬比起來,深圳這種教育嚴重地和它的經濟實力不匹配。但是,發展教育,建設醫院,地在哪?

【圖說:除了深圳大學,還找得到掛著「深圳」兩字的大學嗎(王千馬攝)】

深圳若想繼續發展,很難再靠當年自下而上的努力,需要國家重新出手,思考它突圍的方向。

在我看來,有三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做大深圳,將其升級為正省級城市,代管東莞和惠州;一種是借地擴權,也就是向周邊的珠海、中山、東莞、惠州以及汕頭借地,深圳對其擴權賦能,所借之地的GDP、稅收存量歸當地所有,增量部分則雙方協調按比例分成;還有一種當然就是深圳牽頭成立「聯合特區」,將珠海、汕頭放在一起通盤考慮。

但不管如何,做強的深圳都需要珠海和汕頭,這不僅是生活上的考量,更是自身發展的需要,現實也存在著巨大的可能。

「其實潮汕和深圳多年來就已經『融為一體』了,」姜峰在平時的研究中早就發現,深圳有一大半都是潮汕人,「不是有一句話說,潮汕人如果不工作了,深圳可能會陷入癱瘓。」看看馬介璋、馬化騰,再看看深圳水貝的珠寶圈——可以說,潮汕人是掌控著中國珠寶界的隱形人。

這對珠海、汕頭無疑是極大的利好。它不僅能藉此承接深圳的產業轉移,更重要的是,像潮汕這些地方,需要深圳在靈魂上面給予深度的洗禮,改變自身存在的各種弊痛。

這幾年推進的「深汕合作區」無疑就是這種「合作共贏」的產物,它不僅讓當地受益,而且也讓深圳的教育有了「突破口」——據稱,深圳將利用這個特別區,打造以共享客廳為核心,用軸帶串聯職業教育組團、中外特色學院組團、教育共享組團、技術轉化組團以及城市大學等五大組團,集「產、學、研、管、用」於一體的國際科教走廊。

只不過「深汕合作區」中合作的是深圳與汕尾——汕頭的兄弟市。作為汕頭,也開始聞雞起舞,近年來努力對標深圳,對接深圳,借力深圳。

【圖說:特區中的「特區」(大紅色塊處)】

根據澎湃新聞「特區40年」專題報導,汕頭正與深圳建立深度協作機制,在創新、產業、資本、人才等方面開展互利合作。除了區域協同合作,還將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加快推進汕汕高鐵、深汕高鐵建設,通過深汕站實現廣汕鐵路、汕汕高鐵互相銜接,以高鐵為重點推進兩市共建「1小時生活圈」;

共同推進新基建,加快兩市5G網絡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新型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深圳信息企業參與汕頭「智慧城市」建設。

在創新產業融合方面,我也注意到,汕頭希望深圳「設計+」能賦能自己的傳統產業,在海洋裝備製造、海洋電子信息產業、海洋生物醫藥等方面,實現產業鏈上下遊合作。而且,還將推動深圳證券交易所在汕頭設立服務基地。

我的一個潮汕朋友相信,過去潮汕地區沒有製造業,加上地方主義,嚴重製約了當地的發展,但隨著機場、高鐵、新的高速公路,港口以及海底隧道的建成,不僅讓潮汕重拾地理優勢,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其相對閉塞、信息滯後的環境。當營商環境一旦改變,那些顧家的潮汕人肯定會義無反顧地選擇家鄉。

珠海也同樣受益匪淺。和汕頭相比,如今定位為「打造珠江西岸開放型創新型核心城市」的珠海,和定位為「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的深圳,有所差異,但更為同氣連枝。

這些年來,深珠也一直在暗通款曲。此前,深珠的聯繫,陸路只能走虎門大橋,鐵路只能轉道廣州,都是繞了個大彎,但在2019年,深圳機場碼頭往返珠海九洲港的「水上巴士」正式開通,可以說是截彎取直。

但更讓人興奮的是,是深珠通道又迎來了重磅進展,隨著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在2020年5月15日發布了《深珠(伶仃洋)通道前海銜接規劃研究》的項目中標公示,意味著有雙向8車道+4線鐵路跨海大橋的深珠通道從圖紙開始走向現實,相關城市已經開始有了相應工作推進!

【圖說:灣區互聯互通超級工程部分線路早期示意,其中深湛高鐵開通,穗莞深城際已延期】

這是繼「珠港澳大橋」之後,對珠海的未來又一次重要的「加持」。除了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之外,交通樞紐城市的形象,也昭然若揭。但這已不是深、珠兩地關起門來的交流,更是珠三角一體化,尤其是發展大灣區建設的整體要求。

大灣區如果想要媲美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它不僅需要香港、深圳、澳門、廣州發揮核心帶頭作用,也需要深港、深汕、深珠、深澳、珠港……之間,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嫻熟的排列組合。

不得不感嘆,四十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四十年後,我是你你是我。

這種高掌遠蹠,天翻地覆慷而慨,無疑是梁廣大的「膽大」,在當年死活想像不到的。

————————————————————

參考資料:

張喜洋,《梁廣大》;南海名人錄;

鄭佳欣,《特區珠海如何走出「非深圳」道路?》,《南方日報》;

陳小瑛,《珠海30年發展特慢飽受非議 甚至比不上中山東莞》,《華夏時報》;

《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確立及開放進程》,中國網

徐明天,《特區汕頭珠海為何失落40年?》,「易經實修」公號

吳曉波,《經濟特區40年大洗牌,有的翻盤有的變成三線》,吳曉波頻道 ;

鄭佳欣工作室,《珠三角觀察|從雷軍史玉柱說起,珠海「92黃金一代」今安在?》,南方號;

《求伯君、雷軍、史玉柱、董明珠、黃章…重溫珠海「92黃金一代」》,氧分子網;

陳中,《珠海未來靠港口 珠海的重點在高欄港:千億投資打造珠海港》;

《滄桑巨變 從偏僻小島到「億噸大港」 育新機開新局 千億高欄再出發》,《南方都市報》;

黃昌成,《珠海:30年大項目之夢》,時代在線;

李劍輝、肖意、秦小豔、陳智軍、吳緒山,《特區40年|汕頭市委書記馬文田:對接「雙區」建設 加快融「灣」聯「帶」 推進深汕深度協作協同發展》,澎湃新聞;

張勝磊,《粵港澳大灣區的「破」與「立」》,《經濟日報》

——————————————————————————

採寫 | 王千馬(中國企業研究者,中國商業地理寫作第一人。出版有《重新發現上海1840-1949》、《海派再起》(海派系列);《盤活: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寧波幫:天下第一商幫如何攪動近代中國》(商幫系列);《新製造時代:李書福與吉利、沃爾沃的超級製造》、《玩美:紅星美凱龍30年獨家商業智慧》(企業官方傳記系列);《紫菜爸爸》(人物傳記系列);以及《大國出行:汽車裡的城市戰爭》(城市發現系列)等十數部作品,並主編有《無法獨活:致餵大的年輕人》、《不焦慮的青春》。2017年,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根據《盤活: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拍攝製作了五集紀錄片。2019年,「吾球商業地理」參與吳曉波頻道的12集紀錄片《地標70年》的拍攝合作,通過12個中國地標見證新中國70年的風雨歷程!此外,「吾球商業地理」在2018年以及2019年兩度榮獲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年度十大壹點號」稱號)

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

編輯| 大腰精

製作 | 粉紅女佩奇

壹點號吾球商業地理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省兩會|深圳珠海兩地代表:推動深珠通道、深珠城際軌道建設
    在2010年修編後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規劃》中,深珠城際、穗莞深城際、廣佛江珠城際三條軌道交通線形成環珠江口的大環線。其中,深珠城際就是利用原伶仃洋大橋的橋位,布設跨越珠江口的線路。2018年6月深圳市交委出臺的《深圳市高快速路網優化及地下快速路布局規劃》提及要預留對接深珠公鐵複合通道的接口。
  • 【喜迎亞青會 歡樂跑汕馬】汕馬來了,汕頭的市容更美了
    隨著2019汕馬活動臨近,一批主題鮮明、富有特色的汕馬宣傳布置已新鮮亮相。為加強2019汕頭國際馬拉松賽事宣傳,全方位、多層面充分展現汕頭的歷史底蘊、文化特色、文明形象和發展前景,近期,2019汕頭國際馬拉松賽事組委會積極組織開展氛圍營造宣傳工作,進一步擴大汕頭國際馬拉松的品牌度和知名度,提升汕頭的影響力和城市形象。
  • 深珠高鐵來了。關係到廣西南深高鐵
    深珠高鐵關係到廣東省幾大城際鐵路,也關係到與粵港澳大灣區鐵路網連接的廣西南深高鐵。為什麼這條鐵路這麼重要?大家來看看地圖,就明白了。延伸閱讀:國家發改委近期正式宣布,廣珠澳/深珠高鐵納入國家重點規劃。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珠海至肇慶高鐵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十四五」末開工建設深珠鐵路廣珠澳高鐵 以廣州南沙站為北起點,經中山站、珠海鶴洲站,最後向東南達到橫琴,再連接澳門輕軌。
  • 深珠通道首次迎來官方的時間表
    「深珠通道」又有新進展了!力爭「十四五」末開工建設深珠鐵路,未來珠海-深圳有望30分鐘互通互達。據之前深圳市發改委此前公布的消息,深珠通道初步規劃為公鐵兩用通道,採用西橋東隧方式敷設。該通道將承擔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2種功能,設計將採用高速鐵路設計標準。
  • 「十四五」:珠海高新區致力於深珠國家高新區協同發展
    12月30日,珠海高新區召開區黨委擴大會議,研究謀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珠海高新區黨委書記蘇虎就貫徹落實中共珠海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精神作專題部署講話,並就《高新區黨委關於制定高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討論稿)》作說明,《建議(討論稿)》指出,深珠國家高新區協同發展將成為先手棋,其路徑包括創新對接、產業連結、園區銜接機制等。
  • 大灣區首屆「金灣獎」評選出爐,珠海BEEPLUS蜜蜂科技斬獲大獎
    深圳2020年12月31日 /美通社/ -- 11月27日,首屆灣區企業短片大賽「金灣獎」獲獎名單正式公布。成立於珠海的BEEPLUS蜜蜂科技為企業五周年拍攝製作的記錄片《始終創業》從上百部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最佳企業短片大獎。
  • 廣財「99後」大學生:用心記錄特區四十年發展
    (央廣網發 廣財人文與傳播學院供圖)央廣網廣州1月9日消息(記者陳越)1月8日,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策劃舉辦攝影圖片展,該展主題為《敢為天下先,奇嶇四十年——廣東財經大學慶祝特區成立 40 周年圖片展暨第二屆新聞攝影教學成果展》。圖片展吸引了不少師生前來觀看。
  • 深珠通道又傳新進展!東起西麗樞紐,未來有望半小時直達珠海
    這是繼去年深圳啟動深珠通道規劃研究後又一實質性動作。 據了解,西麗綜合交通樞是深圳國家鐵路客運「三主四輔」的主樞紐之一,串聯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留仙洞總部基地、高新園、後海總部基地等重點片區,區域位置極為重要,是深圳市最重要的交通門戶之一。
  • 全球罕見灣區三軸跨海,中山敏捷錦繡海灣城成超級板塊|樓市資本論
    樓市資本論注意到中山敏捷·錦繡海灣城,正處於三軸中心點,非常值得關注。  【一】三大通道連接灣區東西兩岸  三線貫通大灣區的規劃,堪稱世界級。  粵港澳大灣區這片具有「敢為天下先」之勇氣和「高瞻遠矚」之國際視野的土地,彰顯著走向世界的決心,連接東西兩岸的三條主動脈打通,絕對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筆。
  • 珠海跟深圳的關係,不一般呀……
    最近,後臺有粉絲給我留言,說珠海離那個大城市近?我豪不猶豫的問題了:深圳!怎麼樣,超一線城市,夠大了吧!從珠海出發僅僅只需要30分鐘,就能直達深圳寶安區。很多朋友,看到這裡,可能有點懵,的確!按照現在的路程來看,的確沒有這麼近,但是未來有一條珠海、深圳的跨海大橋,正在計劃浮出水面。沒錯,就是深珠通道。
  • 這裡是汕頭,百載商埠、活力特區!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蟻璐雅 王漫琪 趙映光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蟻璐雅 林桂炎 宋金峪 作為全國最早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40年來汕頭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全國首創」,探索一個又一個的「全國率先」,瞄準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全力打造內秀外名的活力特區
  • 中山深圳加速一體化,人氣紅盤敏捷錦繡海灣城3年連銷冠
    其中,廣受關注的深中通道,計劃2024年建成通車;深珠通道,也已納入《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20—2035年)》遠景規劃,空間上的深中一體化正在加速推進。 手握深中通道、深珠通道這兩張牌,中山樓市對接東岸的迫切性正噴薄而出。作為中國最貴樓盤之一,20萬一平米的深圳灣1號,一直是深圳的地標和業界的傳奇。
  • 深圳前海,為什麼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
    2020年  「深圳特區中的特區」,新貌璀璨奪目!  一、前海—珠海、中山  1、擬接港珠澳大橋或伶仃洋大橋(深中通道部分)  前海預留港珠澳大橋和伶仃洋大橋(深中通道部分)銜接位置,南坪二期海底立交將延伸至大鏟灣,對接珠江西岸。
  • 珠海30分鐘到深圳...
    廣珠澳/深珠高鐵納入國家重點規劃!  珠海市領導剛剛表態:  深珠鐵路力爭5年內動工!  在中國共產黨珠海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上,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表示:「力爭『十四五』末開工建設深珠鐵路。
  • 珠海未來在哪裡?4大理由看好唐家灣!
    交通爆發 接軌灣區從厚重歷史中一路走來,今天珠海趕上了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的浪潮,也讓唐家灣也迎來了接軌灣區的新機遇。最近幾年,大灣區的很多重大建設項目都與唐家灣直接相關,讓唐家灣的交通迎來大爆發。在2024年通車後,將打通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任督二脈,讓唐家灣快捷接駁深圳。
  • 作為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汕頭為何沒有發展起來?淪為了三線城市
    我國第一批改革開放的試點城市和地區有五個,分別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省,深圳和珠海起到帶頭模範作用,經濟發展十分迅速,人均GDP極高,生活十分富裕,後來開放的城市都向深圳看齊,學習深圳改革和開放。
  • 珠海是三線城市嗎?珠海排名如何?2020年城市排行榜一覽!
    相信大家都對珠海的房價印象很高,並且覺得珠海的經濟實力低但是房價卻高得離譜。那麼珠海是幾線城市呢?珠海的城市排名是第幾,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2020年城市排行榜吧!看看珠海的實力究竟如何?我們先來看看珠海究竟是第幾線城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