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展吸引了不少師生前來觀看。(央廣網發 廣財人文與傳播學院供圖)
央廣網廣州1月9日消息(記者陳越)1月8日,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策劃舉辦攝影圖片展,該展主題為《敢為天下先,奇嶇四十年——廣東財經大學慶祝特區成立 40 周年圖片展暨第二屆新聞攝影教學成果展》。
圖片展吸引了不少師生前來觀看。(央廣網發 廣財人文與傳播學院供圖)
據了解,本次圖片展涵蓋了「經濟發展」、「城市風貌」 「歷史文化」、「群眾生活」四大版塊內容,從不同時間節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展示特區建設過程中的偉大創造和精神風貌。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學生作品既有特區經濟建設的動人風採,又有城市日新月異的景觀風貌,飽含深厚歷史底蘊的文化古蹟以及熱情奔放的生活畫面,充分展現特區成立以來人民生活的流光溢彩,從一張張照片也可以反應出「99後」大學生對特區四十年發展的理解。
廣財新聞學專業學生蘇鈿嵐攝於珠海銀坑蠔場,圖片為拆遷現場的殘磚碎瓦同尚存的危舊房屋,滿目是瘡痍,尚有幾處綠意賦予了生機。(央廣網發 廣財人文與傳播學院供圖)
「特區發展離不開城市新舊的變遷,當我去到珠海看到一個正在被拆的生蠔養殖基地時,我馬上決定用鏡頭捕捉下來。」新聞學專業大三學生蘇鈿嵐,是這次攝影展105張照片的其中一位攝影師,他告訴記者,當時眼前是一地殘磚碎瓦的生蠔養殖基地,而基地旁邊海岸線的對面是高樓大廈,整個畫面形成強烈的對比,令他印象深刻。
蘇鈿嵐另一幅作品:《就成新建設者》。(央廣網發廣財人文與傳播學院供圖)
對於要拍攝「特區40年」相關內容,蘇鈿嵐表示當時知道這個作業要求時有一定難度,自己作為「99後」的大學生只能從紀錄片等影像資料中去了解,不過在拍攝之前老師的一句話觸動了他:「老師在我們出發拍攝前說過,我們一定要用心記錄,因為眼前這個畫面或者這個地方也許會成為這裡最後一張照片。」
對此,廣財人文與傳播學院新聞攝影老師吳雁認為,學生自主去學習了解特區四十年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這些同學90%都是生活在廣東,很多同學是生活在特區城市,從小感受城市的變化,所以讓他們拍身邊事,其實也是記錄身邊的這段歷史。」吳雁還說,在學生分配主題板塊後也會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專業指導,如分享特區的典型事例,解釋特區的概念等等。
「學生們從零基礎到出展覽,整體來說我對孩子們的拍攝是非常滿意的。」吳雁欣慰地說,學生們僅上了一個學期的課程便能拍出比較理想的作品,同時也得到了廣東省攝影協會的專家認可,「學生也需要儀式感嘛,所以才會舉辦了這次展覽,特此鼓勵一下同學們。」吳雁補充道。
「攝影是一門藝術,需要個人的審美,這種觀念要去表現它,而不純粹只是一個單純的記錄。」作為任課老師,吳雁希望學生們能繼續保持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不光只是會運用相機,要在文化層面做更深的思考。
學生作品:
《福塔》 蔡婉寧 攝(央廣網發 廣財人文與傳播學院供圖)
《崎嶇四十年》龐詩琦 攝(央廣網發 廣財人文與傳播學院供圖)
《繽紛生活》 蔡欣彤 攝(央廣網發 廣財人文與傳播學院供圖)
《漁民生活》 蘇禧 攝(央廣網發 廣財人文與傳播學院供圖)
《舊城改造》裴倪嘉 攝(央廣網發 廣財人文與傳播學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