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40年成功的密碼——改革開放永不停步

2021-01-09 中國網

深圳特區40年的實踐表明:黨中央高瞻遠矚設立深圳經濟特區為社會主義制度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黨帶領人民敢闖敢試、勇於擔當、敢於作為、善於創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將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充分激發了出來。

深圳改革開放成果也證明:社會主義不僅能夠擺脫貧窮,還能夠富起來、強起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厚的實踐沃土上能夠長出現代化、國際化的特大型新型城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越走越寬闊。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城市的歷史與社會文明史幾乎一樣久遠。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發展中,城市始終見證著這個古老國度的歷史滄桑。就在40多年前,中國打開國門,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之際,南國之濱的一座新城應運而生了,這就是深圳。從誕生之日起,深圳就負載著不平凡的使命。

40年對比5000年只如時光一瞬。然而,就在這瞬間,深圳從一個不為人識的小漁村成為一個繁華的大都市,從一個貧窮落後的邊陲縣城變成璀璨奪目的創新之城。40多年來,深圳融入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的歷史洪流,創造了「深圳速度」「深圳質量」「深圳創新」;深圳也從中國改革開放的「探路者」發展為新時代的「示範區」,書寫了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罕有的奇蹟。可以說,一部深圳城市發展史,折射了這一時代中國現代化發展史,彰顯了中國領導者的遠見卓識,展示了中國人民的奮鬥精神,散發出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魅力。透視「深圳奇蹟」,理解「深圳魅力」,我們更能理解「中國奇蹟」和「中國之治」,在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徵程中更加珍視和汲取一往無前的前行力量。

歷史選擇了深圳 深圳未辜負歷史

歷史的進步往往發生在時代大轉折時期。改革開放之前,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艱苦探索中曾經走過一段彎路。40多年前的深圳還是個貧窮的邊陲漁村,與富裕的香港隔河相望。1978年的廣東寶安縣農民年收入才134元,而香港新界農民年收入達1.3萬港元。當地流行著民謠,「寶安只有三件寶:蒼蠅蚊子沙井蠔,十室九空人離去,村裡只剩老和小。」巨大的經濟落差一度導致廣東珠三角等地出現了「逃港潮」。人民希望擺脫貧窮、期盼新生活的到來。

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同志針對現實堅定地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擺脫貧窮。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重大歷史決策,從此迎來了改革開放偉大變革。1979年一聲炮響,蛇口開啟了工業區建設,成為改革開放最早的試驗地;同年3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寶安縣改設為深圳市。1980年8月26日,五屆人大第十五次會議批准深圳設立經濟特區,深圳建市建特區掀開歷史嶄新一頁。

40年彈指一揮間,深圳經濟特區沒有辜負歷史的選擇,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深圳人民在黨中央正確路線的指引下,以「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以「敢為天下先」的銳氣,突破各種舊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探索了無數個全國「第一」的改革舉措,創造了驚天動地的「深圳奇蹟」。

「深圳奇蹟」是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奇蹟。經過40多年發展,深圳發展成為現代化、國際化特大城市:城市面積變大了6倍,人口增長了45倍,財富飆升1.2萬倍,目前GDP總量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2019年達到2.69萬億元,已經超過了香港;人均國民收入排名第一,約20萬元;外貿出口總額連續27年蟬聯全國第一,年度實際利用外資增長了587倍;2019年在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行榜中位居全國第一。這就是「深圳速度」。

「深圳奇蹟」是激發人民首創精神的奇蹟。40年間,深圳累計創造了1000多項全國第一,通過先行先試、大膽創新為全國提供了許多可複製的成功改革經驗。這裡生活的人,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大量移民客,來的都是建設者,開放、包容、創新文化孕育起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極大激發了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極大吸引了各路英才匯聚,進而湧現出一大批創新企業和企業家。如今每平方公裡就孕育著8.51家高新技術企業、吸引了約三分之二的世界500強落戶,在深圳走出了華為、騰訊、中興、比亞迪、大疆等世界知名企業,湧現出了中國平安、招商、萬科等領軍企業,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技之都。這就是「深圳創新」。

「深圳奇蹟」是改革開放與時俱進的奇蹟。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敲下土地使用權公開拍賣第一槌、推進勞動用工制度改革,發行新中國第一張股票,到後來一系列領先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深圳40年來始終站在改革開放的潮頭,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進入新時代,深圳改革開放不止步,繼續堅持和完善市場取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在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道路上再創佳績,為「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的關鍵一招」增添新的註腳。這就是「深圳標杆」。

鄧小平同志當年為深圳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2012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就選擇廣東,他在深圳前海指出:「就是要到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現場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這是偉人們對深圳改革開放歷程和成果的最好評價。

特區精神的積澱 制度優勢的彰顯

在紀念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撫今追昔,總結經驗,探究創造「深圳奇蹟」的內在原因,破譯深圳經濟特區成功的密碼,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共同結論,這就是內斂於中國人民血脈中的頑強拼搏、創新奮鬥精神,在深圳這塊創新土地上有了時代再現,開出了新花,結出了碩果,綻放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特區精神」。能讓這種精神接續傳承、發揚光大的,又正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開闢、堅持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的顯著制度優勢的支撐和保障。

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視察南方談話中指出: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兒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兒「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啊,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深圳經濟特區自設立以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於突破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敢於突破計劃經濟體制的桎梏,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從而殺出了一條血路,蹚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改革之路、發展之路、創新之路,並凝聚成鮮活的「特區精神」,包括敢闖、敢冒、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奮發有為、只爭朝夕的創業精神,自立、自強、自信的拼搏精神,團結友愛、扶貧濟困的互助精神,誠實守信、廉潔奉公的奉獻精神,愛崗敬業、健康文明的人文精神,公正嚴明、規範有序的法治精神,崇尚知識,完善自我的學習精神,公開透明的民主精神,面向世界的開放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成為引領特區人不斷開拓進取、創造發展奇蹟的驅動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今天的「深圳奇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喊口號喊出來的,恰恰是成千上萬的深圳建設者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改革開放路線不動搖,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正確方向不偏離,大膽地試、勇敢地闖、堅實地幹出來的。深圳特區40年的實踐表明:黨中央高瞻遠矚設立深圳經濟特區,為社會主義制度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黨帶領人民敢闖敢試、勇於擔當、敢於作為、善於創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將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充分激發了出來。深圳改革開放成果也證明:社會主義不僅能夠擺脫貧窮,還能夠富起來、強起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厚的實踐沃土上能夠長出現代化、國際化的特大型新型城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越走越寬闊。

賡續不變的意志 書寫新時代的輝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深圳也步入盛年。「不惑之年」的深圳更要擔負起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使命。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這個《意見》立足兩個大局、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歷史的交匯點,為深圳進行了新的戰略定位,要求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努力為建設強起來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擔負起「探路先鋒」的重任,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並讓深圳經驗具有世界影響和國際意義。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深圳寄予的厚望。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今天的深圳,離建設成為綜合實力一流、文化競爭力一流、產業創新力一流、國際影響力一流的全球標杆城市還有距離,我們還沒有到敲鑼打鼓慶豐收的時候。變化的是時代,不變的是意志。在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大變革形勢下,深圳更要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在高質量改革中奮進,在高水平開放中搏擊,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創新精神不懈怠,繼續拿出當年「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勇作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的引領者和排頭兵。要在構築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上成為領頭羊,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成為強大引擎,要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率先垂範,要在建設高標準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世界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上走在前列,要在實現人民群眾共同富裕、完善黨的全面領導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取得突破。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深圳的昨天已寫在光榮的史冊上,深圳的今天依然要靠創新創造,深圳的明天必將更加輝煌。

相關焦點

  • 辛識平:築夢40年,深圳再出發
    正如外國學者所說,深圳「展示了中國如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將一個本土化的、在創立初期飽受爭議的改革試驗田,變成一個中國乃至全球的城市發展樣板」。  感悟深圳40年,改革開放是追夢圓夢的不竭動力。從特區成立之初的「土地第一拍」「打破鐵飯碗」,到近年來的「同股不同權」「個人破產制度」,無數敢為天下先的改革開放舉措從這裡發源,最終匯聚成推動歷史前進的浩浩大潮。
  • 改革、開放、創新、包容,是深圳企業精神的核心 「紀念深圳經濟...
    「回顧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道路,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深圳的成功是有說服力的!改革、開放、創新、包容,和敢闖敢試,是深圳和深圳企業最核心的精神。」當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深圳市原市長李子彬擲地有聲地說出這句話時,臺下掌聲如雷,在場眾人無不為深圳特區40年敢為天下先的企業精神所震撼。
  • ...年的時空穿梭,「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8日開放
    時隔6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足廣東這片改革熱土。從珠海到清遠,從深圳到廣州,「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的信念一以貫之。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在深圳參觀「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時強調,我們要堅定沿著改革開放之路走下去,同時要向更深更廣的領域中不斷開拓,不斷提高水平。
  • 溯源特區40年,解碼「深圳奇蹟」基因與未來
    2020年,中國改革開放先行示範區深圳市迎來特區建立40周年。從30萬人的邊陲小鎮發展為超千萬人口的國際化大都市,從1979年的1.79億GDP增至2019年的2.69萬億GDP,深圳因改革而生、因開放而強,並湧現出一批代表中國乃至世界水平的企業。深圳40年實踐,積累的最大的價值是什麼?外部環境複雜多變,中國經濟如何取得新突破,灣區企業又如何突圍、刷新深圳奇蹟?
  • 深圳40年,感謝40「人」
    引語 特區40年,深圳璀璨絢麗,一片流水溢彩。 儘管逆全球化讓人擔憂,但擋不住這座城市的青春蓬勃。 在這狂飆突進的特區40年中,滄海桑田,山河變幻。
  • 深圳40年成就綜述|傳奇深圳 勇立潮頭
    40年,傳奇深圳初心未改: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沒有「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就沒有如今的深圳,40年裡,產業巨變、創投爭先、財富積累、綠化無限、城市提速……深圳在堅持市場化取向的改革同時,也在體制機制上勇於創新,樹起中國高質量發展「一面旗」。
  • ...宋曉梧: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提供更多可複製推廣的「深圳...
    「『率先』和『首創』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最大的特點。」宋曉梧曾任國家體改委宏觀體制司司長、國務院體改辦黨組成員兼秘書長、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兼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以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是深圳經濟特區改革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一直關注深圳發展的他指出,新時代推動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要求深圳繼續發揮「率先」和「首創」特點和優勢。
  • 特區40年|許斌:走出舒適區,在創新驅動的車道上跑得更快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為系統總結經濟特區的成功經驗和發展啟示,不斷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提供新的經驗借鑑和理論支持,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好、辦出水平,深圳特區報聯合深圳發布從6月15日起推出「經濟特區40年 先行示範再出發•高端訪談」,敬請垂注。
  • 改革開放40周年:溫州人的商業奇蹟
    讓我們一起探尋改革開放的40年來,溫州商人創造的商業奇蹟。 溫州,簡稱:「甌」,是浙江省區域中心城市,位於東南沿海南部,甌江下遊南岸,全市陸域面積11612.94平方米,海域面積11000平方千米,全市轄4個轄區,5個縣,2個縣級市,至今常住人口,921.5萬人。1984年初,中國政府,決定實施的對外開放。鄧小平視察了深圳、珠海、廈門三個經濟特區。
  • 改革開放40年|探訪成都市郫都區農科村發展變遷 一路進取永不止步
    轉眼間,改革開放已滿40年,回首過往,在這風起雲湧的四十年裡,全國各個角落湧現出一批批思變者、改革者和創新者,為發展歷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也浸潤活躍了郫都這座千年之城。  上世紀80年代,成都市郫都區友愛街道農科村就以一種超前的勇氣、求變的思維,大力發展花卉產業,在這特色產業基礎上,成功地嫁接出了農家旅遊業,成為全國鄉村旅遊的典範。
  • 深圳經濟特區40年大事記
    ■1980年,深圳首先在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中進行勞動合同制度改革試點,在全國率先打破了固定用工的傳統體制,「炒魷魚」一詞開始走向全國。■1982年,深圳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口號,這句口號成為打破思想禁錮、激勵人們投身改革開放大業的時代強音。■1983年9月,2萬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到深圳,參與深圳經濟特區建設。
  • 羅湖區 在羅湖時光裡見證深圳特區40年
    作為改革開放的敘事起點,奮鬥的深圳從羅湖起步,敢為天下先、敢闖敢拼的精神在羅湖孕育,無數建設者從羅湖開始,邁出了他們在深圳生活的第一步。無論是革命年代裡的革命基因,改革先行中的拼搏奮鬥,還是大盆菜、麒麟舞中凝聚的羅湖文化傳承,抑或是創新創業中羅湖再出發的魄力與勇氣,多維時光中,羅湖精神在傳承。
  • 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預約指南(門票+預約方式)
    為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已於2018年11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詳細信息: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詳情(開放時間+門票+展覽內容+交通指南)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0:00-18:00開放,17:30停止進場,周一閉館;重要節假日期間開放,節後第一天閉館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門票免費,不需要門票。
  • 40年時間深圳GDP增長超1.37萬倍 做對了什麼?
    新聞1+1丨特區40年 深圳「破繭成蝶」成為創新之城 今天是深圳40歲的生日,40年前,誰會想到一個小漁村會發展成為今日的「創新之城」?今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又會給這座「未來之城」帶來什麼?四十,可以不惑嗎?
  • 恭賀深圳特區40年,見證令令開門成長
    改革開放40年,深圳從一個邊陲小漁村崛起為現在國際大都市,當吹響「時間就是金錢 效率就是生命」的改革號角後,「深圳速度」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奇蹟。40年來,這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誕生了新中國很多「第一」:第一單土地拍賣、第一個商品房小區、第一次打破「鐵飯碗」……同時,全球首個電梯聯動的大廈也誕生在深圳南山區的第一高樓中。
  • 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特區中的特區」【掘金大開放 探秘自貿區...
    回望過去的40年,深圳的故事很像「別人家的孩子」,很多城市想做「第二個」「第三個」深圳。拓荒不止的深圳,猶如一面鏡子,映射出中國經濟體制的調整變遷,市場基因的養成與發育,神奇地對照出區域發展的低谷與高潮。起初,特區之「特」,主要在於政策優勢。後來,特區之「特」,主要在於市場活力。如果說深圳特區之於全國的意義是改革的「拓荒者」,蛇口自貿區之於全國自貿區的特殊意義,將是開放的突破口。
  • 深圳前海,為什麼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
    2020年  「深圳特區中的特區」,新貌璀璨奪目!  圖片來源:中國改革報  1.新時代全面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2.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的新引擎  3.深圳經濟特區創造新經驗的新起點  4.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的新動力
  • 深圳建築設計40年
    深圳特區成立以來,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實現了超常規和跨越式發展,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蹟,發揮著國際創新城市的引領作用,成為國際社會觀察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 20世紀90年代,師雷姆·庫哈斯在他一千多頁的建築書籍《小,中,大,特大》中以很大的篇幅講述珠三角和深圳。此書被視為建築系學生的聖經,吸引了不少當時在海外讀建築的中國學生回到深圳發展。
  • 在深圳,客家人真的很強大!|客家人|深圳|改革開放|鶴湖新居|大萬...
    客家人,第一批深圳人 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史 雖只有40多年,卻擁有著 客家人,深圳的建設者 深圳的改革開放和繁榮發展
  • 改革開放40年,盤點那些傲驕的追風少年
    在剛剛過去的2017十大經濟年度人物的頒獎盛典上,陳東升的老朋友這樣評價陳東升:「20年過去,他還是個奔跑的少年。」而陳東升本人也在多個場合稱「自己完全停不下來,仍是一個追風的少年」。  改革開放40年,這群不服輸的「追風少年們「在時代的大潮中踩準了節奏,憑藉自己的膽識和智慧實現自己的夢想並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