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區 在羅湖時光裡見證深圳特區40年

2021-01-10 南方新聞網

作為改革開放的敘事起點,奮鬥的深圳從羅湖起步,敢為天下先、敢闖敢拼的精神在羅湖孕育,無數建設者從羅湖開始,邁出了他們在深圳生活的第一步。

無論是革命年代裡的革命基因,改革先行中的拼搏奮鬥,還是大盆菜、麒麟舞中凝聚的羅湖文化傳承,抑或是創新創業中羅湖再出發的魄力與勇氣,多維時光中,羅湖精神在傳承。

8月24日,深圳羅湖雙周發布「羅湖時光」專場,深物業集團董事、黨委副書記魏曉東,「鴻安婆」何華益女士之孫鄭光明,深圳市黃貝嶺靖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屆董事長張土樂,黎圍麒麟舞第五代傳承人廖瑞光,深圳工業站站長曾忠強等5位羅湖人,結合5條視頻講述了他們的深圳故事。

●祁覬

1「因國貿大廈而生,與深圳共生共長」

37年前的春天,一群年輕人從深圳火車站下車後,馬不停蹄地來到項目建設現場——位於羅湖的國貿大廈。

那時的深圳處於大開發時期,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建設一個能夠代表城市發展、凝結城市精神的地標,不僅是深圳人的期待,更是全國人民的心願。

1982年4月,由深物業集團總承包開發建設的國貿大廈在羅湖破土動工。主樓開建後,在標準層的施工中大膽研究新工藝,研製出國內第一套大面積內外筒整體同步滑模的新工藝,速度從7天建一層,提升到3天建一層。加速後的國貿越「長」越高,以53層、160米的高度成為當時中國第一高樓,創造了中國高層建築史上的奇蹟。

「國貿的高度在如今來看並不突出,但當時建設這樣的摩天大樓,卻是想都不敢想的,令人驚嘆。」深物業集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魏曉東介紹,在當時很多城市的高樓只有十幾層的情況下,羅湖敢為天下先,讓一座50多層的建築從圖紙中走到塵土飛揚的建築工地。

1984年和1992年,鄧小平同志兩次視察深圳都蒞臨國貿大廈。1984年的視察將深圳經濟特區的改革發展推向新階段,1992年在國貿旋轉餐廳發表的「南方談話」,則掀起了中國改革開放新一輪高潮。

30多年前,建設者們將「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凝聚在國貿大廈,如今,這座大樓依舊保持著改革創新的本色和動力,為「深圳速度」和「深圳質量」作出豐富的詮釋,也成為備受市民、遊客喜愛的打卡地。

「深物業集團因國貿大廈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與深圳這座奇蹟之城共生共長,成為國貿大廈改革創新精神的創造者和踐行者。」魏曉東透露,由深物業集團籌建,旨在通過企業的視野,百姓的視角,記錄時代發展脈搏,傳承改革創新基因的深圳國際貿易中心歷史陳列館也即將開館。

2「希望和平時代的年輕人更加珍惜生活」

離國貿幾街之隔的東門老街,有一棟紅白相間的民國建築,這是東江遊擊隊指揮部舊址,它的前身是鴻安酒家。

上個世紀初,鴻安酒家生意紅火,是深圳墟上的旅業龍頭。掌柜「鴻安婆」聲名遠揚,而真正讓鴻安酒家名垂史冊的是「鴻安婆」與葉挺將軍的一段交集。

1938年10月,日寇進犯廣東,華南抗戰打響,11月底,新四軍軍長葉挺在中共廣東省委的指示下,接受國民黨委任,在深圳墟組建東路守備區總指揮部,開展抗日活動。得知消息的「鴻安婆」毫不猶豫地將酒家一樓和二樓都騰出來供葉挺將軍使用,作為總指揮部的司令部和政治部、中共秘密聯絡點。

「我祖母當時也沒離開,留下來做後勤服務。」鄭光明是「鴻安婆」的孫子,在發布會現場,他分享了這段鴻安往事。「鴻安婆」本名何華益,在抗日戰爭期間,多次為抗日遊擊隊募集經費和糧食,在她的影響下,兒子鄭福榮也投身革命,加入東江縱隊。

鄭光明也是退伍軍人。他的小兒子常說,長大後要和太婆、爺爺和爸爸一樣,保家衛國。「我非常支持,這是很光榮的事,我很自豪!」鄭光明說。

發布會上,鄭光明提出了自己的願望:希望和平年代的年輕人都能走進舊址看一看,了解一下歷史,記得革命先烈們的貢獻,更加熱愛國家、珍惜生活。

3 「大盆菜時時提醒我們,這情誼不會散」

在粵餐館的年夜飯預訂菜單上常常有大盆菜的「身影」。而說起大盆菜,就不得不提黃貝嶺村。

作為深圳最古老的城中村之一,近代以來,從黃貝嶺村走出去的華僑華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以荷蘭、英國、美國為主。異國之隔,鄉親們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每年重陽節,張氏族人都會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祭祖、吃盆菜。那天,變成了讓鄉親們聯繫情感的日子。

一頓盆菜宴需要幾萬斤的食材,從採購到烹飪都由全族人團結協作完成。「盆菜每一層都有講究,每一道菜也有對應的意思。」黃貝嶺靖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任董事長張土樂介紹,盆菜講究「和味」,豐富的食材經過煎、炸、燒、煮、燜、滷的不同調教,按照次序層層碼放。在湯汁的接連之下,食材的味道互相傳遞,從上到下,從鮮到香。

「一桌大盆菜、盛滿鄉親情,時時提醒我們,這情誼不會散。」在張土樂的記憶裡,印象最深的就是2017年的盆菜宴。

那一年,黃貝嶺舊村改造一期完成、城市綜合體投入使用,村民都搬進了漂亮寬敞的新家。為解決村民的養老問題,村裡還建立了黃貝嶺養老服務中心,探索社區養老新模式。

在羅湖,有很多的村莊,都像黃貝嶺村一樣,經歷了城市更新。但城市更新變的只是樣貌,不變的是內核。「黃貝嶺村更新了,但黃貝嶺的煙火氣卻沒有散去,無論走多遠,家鄉的味道始終是張氏子孫心中的牽掛。」張土樂說。

4「麒麟精神指引新村人向前行」

麒麟舞,是客家人的慶祝節目,每年大年初一,黎圍麒麟舞第五代傳承人廖瑞光都要帶著徒弟們走街串巷舞麒麟賀歲。

廖瑞光已經與麒麟相依相伴20多年,也是麒麟隊的隊長。他出生長大的水庫新村,古名黎圍村,有著100多年的舞麒麟歷史。

他清晰記得小時候在村裡看麒麟舞表演的場景,「他們滿身都是功夫,穿上麒麟就像武俠片裡的大英雄,長大後要是我能站在這裡給大家表演多好」。

29歲那年,廖瑞光夢想成真。1999年初,一度斷檔了三十多年的黎圍麒麟舞迎來生機,村裡召集30多名青年組成麒麟隊,他被選為隊長。3個月學會舞麒麟頭之後,他對這門技藝的興趣日漸濃厚。「在家休息時,也會在跑步機上一邊跑一邊舞麒麟,因此常常被家人笑話。舞了20多年,麒麟舞已經成為生命的一部分了,不練的話,會手癢。」

在廖瑞光的帶領下,2001年,黎圍麒麟奪得深圳市龍、獅、麒麟舞大賽麒麟舞第一名。2007年,黎圍麒麟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讓這一非遺文化繼續傳承,新村股份公司每年劃出20萬元,維繫麒麟隊日常運營。鼓勵在麒麟隊表現優異者到股份公司就業,為黎圍麒麟舞的傳承補齊訓練基地、人才資源短板。

現在廖瑞光不太擔心傳承問題了,「在我的隊伍裡隨便找幾個人,都可以獨當一面。」近幾年,隊伍以每年新增10人左右的規模擴張,現在已經超過70人了,比原來翻了一倍多。

師傅把畢生所學教給廖瑞光的時候定下了三條規訓:學會了不能自私地自己用,不能不傳;學會了功夫不能打架鬥毆;一定要尊重老師和師兄弟。而廖瑞光也毫無保留地將自身所學教給下一代。「我相信村民會一代一代,將這門技藝延續下去,更期待『以德服人,只做好事』的麒麟精神,指引新村人向前行。」

5 「工業站對於深圳人來說永不過時」

在曾忠強的世界裡,深圳工業站、老火車都像朋友一樣,離不開。「三十年了,每天都會抽空來這裡看一看,摸一摸這些陪伴了幾十年的老夥伴,仿佛一下子能回到那個『火車一響 黃金萬兩』的時代。」

位於清水河片區的深圳工業站,是鐵路員工曾忠強幹了一輩子的地方。上世紀90年代來深奮鬥的他,正好趕上工業站鐵路運輸的高峰期。

「各種物資,都從這裡源源不斷轉運到香港,最初的深港貿易,就在這裡進行。」曾忠強說。

被譽為「天下第一倉」的筍崗—清水河片區是深圳開發最早、規劃最大的倉儲和轉口貿易基地,先後建成大型倉庫80多棟,是全國最大的多功能現代化商業化倉庫區和全國首個出口監管倉庫。

面對巨大的工作量,鐵路員們每天往返於鐵路和倉庫之間。在他們夜以繼日的工作下,深圳工業站創下年貨物吞吐量最高時達500萬噸的紀錄。

隨著周邊物流園區的建立和高速公路的興起,深圳工業站的運輸量大大降低,到2008年基本停運。但所幸,火車、兩條鐵路、站臺設施都被保留了下來,成了深圳為數不多的「歷史記憶」。

如今的工業站是網紅打卡點之一,每到周末,有不少市民、遊客在這裡拍照、休閒。從遠方而來的新一代建設者們,到這裡尋找城市的過去,新老兩代人的鄉愁在此碰撞。

「筍崗—清水河要變得不一樣了,它是深圳市17個重點區域之一,要發展新興產業。到時候工業站就成了老古董。但工業站對於深圳人特別是對於工業站人來說,永不過時。」曾忠強說。

3235個5G基站提前45天完成,設立100億元5G產業基金

羅湖5G建設跑出加速度

在手機上選好定製珠寶的樣式後,系統立刻將定製化要求通過5G信號傳輸給珠寶製造廠,設備就可以開始生產。同時,物流雲平臺根據生產進度安排快遞及時送給客戶。除了定製珠寶,客戶拿到手的還有珠寶生產全流程的視頻和商品溯源保證書。

如今,足不出戶獲得定製款珠寶在羅湖水貝就能實現。除了商品製造,這家位於羅湖的中科藍海智能製造研究院正在推動5G技術在水務、礦山、汽車等產業的應用。在羅湖,5G技術為產業賦能的案例還有很多。

近日舉行的羅湖「雙周發布」5G專場,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石興中表示,從2019年開始,羅湖大規模建設5G基站,同時深入規劃與推動轄區5G產業聚集與發展,將5G場景應用的觸角延伸到醫院、社區、學校等多個領域,依託5G產業聚集和5G技術應用,為羅湖區轉型升級、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全新動能。

5G基站密度全國最大

深圳從2019年啟動5G建設,分配給羅湖的任務總量是3216個,其中宏基站1864個。近一年來羅湖舉全區之力推動5G基礎設施建設。在2020年7月10日完成3235個5G基站建設,提前45天超量完成。

「超量提前完成對羅湖來說不容易,這裡建築密度高,面臨老住宅區進場難、城市更新項目多、選點難等問題。」羅湖區科技創新局局長石興中表示,經過區政府相關部門、街道以及運營商同心協力的攻堅工作,羅湖成為深圳市乃至全國建成區裡5G基站密度最大、網絡覆蓋最密、用戶體驗最優的一個區域。

「攻堅克難的過程中,創新工作機制是關鍵。」石興中介紹,羅湖積極統籌規劃,將責任落到實處,每周召開會議協調解決問題,把任務分解到部門、街道、社區乃至責任人,通報機制從一周一通報變成一日一通報。

5G基站進社區需要依靠街道,羅湖形成街道和社區兩級聯動機制。居民對5G基站的輻射等問題存在一些誤解,羅湖區科創局、科協印製了關於5G基站的科普畫冊、掛圖送到街道社區,慢慢改變基站進場難的問題。

各個部門也提供了超常規支持,區教育局、衛健局、國資局、物業辦等部門無條件開放412個公共物業,加快推進基站建設;區城管局、交通局、供電局等部門全面優化審批程序,實現並聯審批,支持5G基站建設。

大規模網絡建設的鋪開,是5G快速落地的基礎條件。截至目前,中國電信已在羅湖開通5G站點1076個,5G網絡覆蓋率為88.42%,室外及重要商業場所實現全覆蓋,平均下載速率510.3Mbps,達到4G的10倍。

「在深圳,5G怎樣和產業、生活結合起來,是5G場景應用主要探索方向。」中國電信深圳羅湖公司總經理趙福雲表示,中國電信將在智慧城市、智慧產業、智慧醫療和智能製造等相關領域應用建設基於5G的物聯感知平臺,助力羅湖形成世界級5G產業集聚區,打造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5G產業園已入駐企業51家

「實現5G網絡全覆蓋後,關鍵是應用,而5G的核心應用在產業應用、工業應用。」石興中表示,5G讓萬物互聯,智聯未來成為可能,也將催生一批新產品、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因此羅湖基於5G未來的發展提前謀劃、提前布局了轄區的產業發展,推動轄區5G技術應用和5G產業聚集。

疫情期間,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因為5G技術節省了上億元的損失。原來,該企業的礦山安裝了中科藍海智能製造研究院研發的5G智能製造系統,節約人力成本5000多萬元,「礦山減少人力最大的好處不是降低成本,而是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中科藍海智能製造研究院副理事長付文杰介紹,通過對皮帶運輸的震動監測、軸承轉速的監測,系統可以預估運輸皮帶可能發生的故障,在皮帶斷裂前進行檢修,相較於此前斷裂後的維修,5G讓該企業避免了停工帶來的上億元損失。

5G的加入改變了礦井下依靠人力傳遞信息、操作設備的狀況,憑藉「速度快、低延時、多點連結」的優勢,將500米、800米甚至更深井底的作業狀態以4K高清視頻的形式第一時間傳輸到中央控制室,「使得先進生產設備的產能最大化釋放出來,同時安全事故大幅下降。」付文杰說。

中科藍海將5G技術賦能智能製造,提升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是羅湖支持轄區企業融入5G產業發展,實現產業數位化轉型的縮影。2019年羅湖先後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籤訂了5G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應用合作框架協議,其中一個核心內容就是推動5G產業聚集,為轄區的科技創新企業提供5G研發應用場景,支持企業5G應用。

至今,轄區聯合藍海、路橋集團、今天國際、榕亨集團等20多家重點企業與運營商形成深入合作,打造5G研發環境、試驗5G產業應用,已取得初步成效。

在羅湖蓮塘街道仙湖腳下,深圳網際網路產業園核心位置,坐落著深圳首個5G產業專業園區,該園區已於今年5月22日正式開園,入駐企業51家。產業園以「5GX科技」為核心驅動,構建從雲到地的全新5G數字賦能生態,助力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打造深圳智創高地。

「5G產業的聚集和發展,金融的支撐非常重要。」石興中透露,羅湖正在積極推動規模超過100億元的5G產業基金的設立,重點投資5G產業鏈中下遊企業。

「羅湖通過豐富優化產業政策支持轄區5G產業聚集。」石興中表示,羅湖區出臺專項扶持政策支持企業基於5G應用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支持企業基於5G、人工智慧技術面向民生、教育、醫療、公共服務、城市治理、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應用場景打造。其中改造後東門步行街將導入VR、AR技術提升消費互動體驗,實現5G應用與商業緊密結合,催生一批商業新業態,成為5G商業應用示範街區。

5G應用場景延伸到多個領域

路面出現小坑洞、道路積水、道路井蓋缺失或人行道板塊缺失等情況,常常影響路人出行甚至造成安全問題。

有了5G網絡,路橋設施出現病害的情況將大大減少。「無人機械巡檢代替人工巡檢,將為路橋管養模式帶來革命性變革。」深圳市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愛軍表示,基於5G網絡,現在的人工巡檢方式將逐步被無人智能巡檢取代。5G的超大帶寬,保證了數據的實時傳輸。無人巡檢設備能夠實時與雲端連接,實現複雜的智能檢測操作。必要時,後臺管理人員也可以通過5G遠程控制設備。

「我們的5G智慧養護平臺向市民免費開放,市民也可以參與到路橋管養工作的監督中。」張愛軍介紹,市民可以通過5G手機,將發現的影響出行的病害上傳到智慧路橋養護平臺。平臺能夠實時分析、處理這些信息,安排養護企業修繕,並及時將管養進度反饋給市民。

智慧路橋管養是5G眾多應用場景之一,目前,羅湖已將5G應用場景觸角伸到多個領域,將5G技術送到老百姓身邊,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羅湖區政務服務大廳,連上5G的政務服務機器人可以開展人臉識別、引導大廳服務事項等工作,5G高清視頻為在線辦事提供更優體驗。

在社區,抄表、照明、安防攝像頭、門禁系統等設施均可接入5G網絡,實現互聯互通,通過對房屋、設施、人口、車輛、事件的管理,為居民提供更安全、宜居的服務。

在羅湖醫院集團和社康看病,可以建立個人健康信息雲檔案,諮詢、隨訪、慢病管理等可通過5G網絡完成。同時,依託5G網絡技術可實現遠程監護、遠程會診、遠程機器人手術,醫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診斷治療。

5G實現了平安監控、立體巡防和智能執法的有效結合。以前的監控只能傳標清視頻,現在通過5G可以實現8K級超高清視頻傳輸,實現監控無盲區。引入警用無人機、機器人日常巡邏和應急救援,可減少人員疲勞,實現24小時不間斷監控。還有特種智能設備可以加強對危險和特殊場所的安全管理,比如在區域比較狹小,警員無法進去的時候,特種的警務裝備可以進去進行信息採集和相關的處置。

石興中透露,羅湖正在推動轄區從事5G、從事AI的企業基於智慧城市、基於政務服務組建一個企業門戶,與區政數局、智慧城市建設中心形成對接和融合,為轄區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解決方案,規劃應用場景,推動轄區5G+AI的應用。

本版統籌:呂冰冰

相關焦點

  • 勇立潮頭四十載 羅湖持續譜新篇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馮慶 杜澎 羅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區。1979年3月,羅湖作為深圳設立的第一個市轄區正式成立。身為特區「長子」,羅湖汲取改革開放的精神食糧,一路追隨改革開放的腳步茁壯成長,見證並記錄著深圳經濟特區40年日新月異的變化,在40年間繪就了一幅幅優異的答卷。
  • 羅湖譜寫文藝新圖譜
    創新如春風,吹拂文藝芬芳滿羅湖。佳作如百花競放,譜寫羅湖文藝新圖譜。 作為深圳最早的建成區,羅湖汲取改革開放的精神食糧,一路追隨改革開放的腳步茁壯成長,見證並記錄著深圳經濟特區40年日新月異的變化,在40年間繪就了一幅幅優異的答卷。
  • 特區40年·奮鬥在深圳 | 36歲的我成了93歲老人的「媽媽」?
    特區40年·奮鬥在深圳 | 36歲的我成了93歲老人的「媽媽」?40周年深圳40年城市不斷生長時代不斷刷新想像深圳人奮鬥的點滴以不同的方式隱藏在深圳的角角落落隱藏在被歲月打磨的老物件裡記錄著那些過去的點滴撰寫著深圳人的奮鬥史
  • 「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在深圳羅湖開幕
    今日,經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的國家級國際性展覽——「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在羅湖美術館開幕。據介紹,這是今年全國首個獲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的水彩畫種國際展覽,同時也是中國美術家協會和地方文聯、政府共同主辦的持續性品牌活動。
  • 深圳40年,感謝40「人」
    引語 特區40年,深圳璀璨絢麗,一片流水溢彩。 儘管逆全球化讓人擔憂,但擋不住這座城市的青春蓬勃。 在這狂飆突進的特區40年中,滄海桑田,山河變幻。
  • 深圳特區40年成功的密碼——改革開放永不停步
    深圳特區40年的實踐表明:黨中央高瞻遠矚設立深圳經濟特區為社會主義制度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黨帶領人民敢闖敢試、勇於擔當、敢於作為、善於創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將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充分激發了出來。
  • 羅湖最新燈光秀來了!地點就在……
    據活動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提升深圳城市魅力和國際影響力,推動夜間經濟發展,豐富夜間文化生活,打造國際一流的城市燈光夜景品牌,擬從2020年開始每年舉辦深圳國際光影藝術季活動。本屆深圳國際光影藝術季羅湖展區活動時間從2020年12月25日持續到2021年2月28日。
  • 深圳潮人必打卡!可口可樂時光館「空降」羅湖,限量展品、拍照打卡…
    從過去到現在  深圳40年,城市與記憶飛速發展  徜徉四季的變化中依然可窺見其珍貴過往>  可口可樂,沉澱出的百年歷史痕跡  用其暢爽、歡樂的態度影響著深圳每一寸角落  現在,可口可樂將在超級文和友  以80年代的市井文化與可口可樂積極的態度相融  打造一場極具現代與復古的時光館
  • 335天了,「拍蒼蠅」的羅湖商業城還在等香港通關
    不用花多少時間的……」如果你最近路過深圳羅湖火車站,很大程度會遇到這樣過分熱情的「搭訕」。招攬生意的小妹們所說的「樓上」,指的是連接深圳香港的關口商場羅湖商業城。由於新冠疫情來襲,香港特區政府自1月30日起,先後暫停了包括羅湖在內多個口岸的通關服務,並暫停內地個人遊籤注。沒有了來往過關的遊客,到發稿這天的2020年12月29日為止,羅湖商業城已蕭條了足足335天。
  • 深圳羅湖醫改:醫生薪水擬與患者滿意度掛鈎
    今年4月11日,羅湖區召開公立醫院改革首輪論證會,會上釋放出羅湖將組建醫院集團,羅湖人民醫院、羅湖中醫院、羅湖婦幼保健院、康復醫院、腫瘤醫院以及醫養融合老年病醫院將被納入到羅湖醫院集團管理。同時,剝離各醫院附屬功能,由集團設立影像診斷中心、醫學檢驗中心、消毒供應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社康管理中心等九大中心。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老街文化之民謠東門」再度溫暖唱響
    「老街文化之2020民謠東門」系列演出,由深圳市羅湖區委宣傳部、羅湖區東門街道辦事處主辦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迎接即將到來的國慶和中秋佳節,隨著疫情防控進入進入常態化階段,主辦方決定重啟並且深受觀眾喜愛,慢慢已成為羅湖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
  • 深圳羅湖區「灣區樞紐,萬象羅湖」LOGO設計大賽啟動
    為更好地展現城區新定位、新形象,打造高品質城區品牌,12月1日,深圳市羅湖區開展「灣區樞紐,萬象羅湖」LOGO全民VI設計大賽,面向全國公開徵集設計方案。「萬象羅湖」是指羅湖是深圳最早建成區,設施完善,生活便利,煙火氣息濃厚;產業形態豐富,產城融合度高,城區發展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
  • 深圳羅湖水產品批發市場71斤淡水魚被查出有毒漁藥
    昨日,市食品安全監管局近百名執法人員聯合公安部門對位於羅芳路的深圳最大水產品批發市場———羅湖水產品批發市場進行突擊檢查,對前期已檢測出有毒漁藥孔雀石綠的批發行進行現場查封和抽檢,店鋪相關負責人被公安部門帶走調查。
  • 深圳前海,為什麼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
    2020年  「深圳特區中的特區」,新貌璀璨奪目!  前海新的網紅打卡地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在前海召開  前海眾多標誌性建築  ◎ 1號線  1號線途徑寶安、南山、福田、羅湖4個行政區,是深圳最主要的主幹線地鐵之一。
  • 非理性「打新」的深圳樓市,購房者何去何從?
    紅嶺新興金融產業帶位於紅嶺路,不僅是連接羅湖和福田雙中心的中軸線,也是深圳黃金中軸,如此優越的位置早已集聚了一批金融機構,羅湖區持牌金融機構數量佔全市1/5,其中80%分布在紅嶺路沿線,2017年至2019年新增持牌金融機構30家,金融機構開始從外遷到回流。
  • 今天的頭條屬於羅湖有愛的你們!
    ,來了就做志願者深圳也是一座名不虛傳的「志願者之城」是全國志願服務的發源地之一羅湖則是深圳志願服務的發源地截止2019年10月底羅湖區義工聯註冊志願者總數超18萬人志願服務總時間超過2000萬小時今天是12月5日
  • 商業老大哥地位不保 羅湖區擬借城市更新迎商業發展第二春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羅湖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區,也是深圳最早的商業中心和城市消費中心,全國第一家麥當勞、全市第一家新華書店、深圳第一家連鎖超市……許多個「第一」都發生在羅湖。從國貿到地王大廈,再到京基100,擁有著先發優勢的羅湖曾是深圳商業黃金十年的縮影。
  • 下一個40年城市原點新起點新時代風口下深圳置業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9月6日,主題為「下一個40年,城市原點新起點」的新時代風口下深圳置業高峰論壇在兆鑫匯金廣場體驗中心隆重舉行。此次論壇分別從新時代資產配置邏輯、城市發展與區域價值、城市規劃與利好等方面,共同探討深圳未來40年,羅湖金三角的發展機遇及新形勢下的優質資產配置。
  • 羅湖這一棚改項目啟動籤約!當天籤約套數、戶數雙雙突破90%!
    11月28日,羅湖區清水河重點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正式啟動籤約,標誌著清水河重點片區建設實現新突破、進入新階段。羅湖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清水河重點片區開發建設現場指揮部指揮長範德繁,羅湖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清水河重點片區開發建設現場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王華生,羅湖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清水河重點片區開發建設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周小建等出席啟動儀式。
  • 恭賀深圳特區40年,見證令令開門成長
    改革開放40年,深圳從一個邊陲小漁村崛起為現在國際大都市,當吹響「時間就是金錢 效率就是生命」的改革號角後,「深圳速度」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奇蹟。40年來,這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誕生了新中國很多「第一」:第一單土地拍賣、第一個商品房小區、第一次打破「鐵飯碗」……同時,全球首個電梯聯動的大廈也誕生在深圳南山區的第一高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