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種467686隻 這裡水鳥分布新記錄

2021-01-09 騰訊網

從2018年開始到現在,由保爾森基金會和河仁慈善基金會支持的《天津北大港溼地生態環境及候鳥資源監測項目》在一年多的調查期間共記錄到99種467686隻水鳥在北大港溼地停歇、繁殖或越冬,其中不乏世界易危或瀕危物種。這刷新了北大港溼地水鳥分布的記錄,也意味著這裡已成為東亞—澳大利西亞水鳥遷飛路線上最為重要的棲息地之一。

此次調查有不少重要發現,其中在北大港單次記錄的易危水鳥遺鷗最大數量為12767隻,已超過溼地國際對該物種全球種群數量的估計值,而在濱海溼地灘涂越冬的遺鷗也已達上萬隻;在北大港單次記錄到瀕危水鳥東方白鸛最大數量為1347隻,佔其全球種群數量的45%;在北大港單次記錄到瀕危物種白枕鶴293隻,佔其全國種群數量的20%左右,北大港溼地正在成為白枕鶴重要的棲息地。與此同時,在2018年10月至11月期間,調查還發現了一些區域新鳥種,包括白頭硬尾鴨、白額鸌、紅喉潛鳥和雪雁。

據了解,基於調研成果,調查團隊將制定《北大港溼地監測方案和技術規程》,指導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以此為依據,開展長期持續的監測,更好地了解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上遷徙水鳥的現有種群及其發展趨勢,以便對水鳥面臨的威脅提供早期預警。

相關焦點

  • 四川秋季遷徙水鳥調查 共記錄61種共17731隻水鳥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4日訊(記者 劉佩佩)今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廳獲悉,該廳組織了一次秋季遷徙水鳥調查,分別於今年10月23日和11月6日對23個遷徙水鳥集群分布點開展了兩次實地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兩次調查共記錄到水鳥61種,隸屬8目18科,水鳥個體數量17731隻。
  • 今年新記錄到6種水鳥在成都平原越冬,數量多了4000多隻
    今年新記錄到6種水鳥在成都平原越冬,數量多了4000多隻 2021-01-11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近30萬隻水鳥在鄱陽湖越冬 新紀錄鳥類11種
    一首鄱陽湖民歌,既是對鄱陽湖候鳥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也道出了數十萬隻候鳥在鄱陽湖悠然越冬的奇觀。那麼,每年在鄱陽湖越冬的水鳥究竟有多少呢?2 月28 日,記者從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獲悉,2018-2019 年鄱陽湖同步調查結果已出爐,近30 萬隻水鳥在鄱陽湖越冬。這也是我省連續第19 次在鄱陽湖區開展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進一步查清了鄱陽湖區越冬水鳥種類、數量、空間分布及棲息地現狀。
  • 東洞庭湖越冬水鳥超過13萬隻 監測到4種新記錄鳥類
    監測到4種新記錄鳥類  湖南日報4月2日訊(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張脫冬 易朗朗)4月1日,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布了《鳥類監測公報》:截至2015年3月,該保護區共記錄到鳥類18目64科34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7種,二級保護鳥類44種。
  • 四川冬季水鳥調查結果公布 63種水鳥來川越冬
    四川冬季水鳥調查結果公布 63種水鳥來川越冬 2016年03月15日 05:47:54 來源:四川日報   本報訊(記者 王成棟)近日,省林業廳公布全省首次冬季水鳥調查結果:來川越冬的水鳥有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達491種 新增黑喉潛鳥等3個新記錄
    從監測數據來看,成都平原鳥類遷徙、越冬、留居等活動情況穩定正常,新增黑喉潛鳥、黑頸鶴、白喉紅臀鵯3個鳥種記錄。成都市境內記錄鳥類達到491種。黑喉潛鳥首現四川2020年1月12日,成都觀鳥會會同成都平原區地方觀鳥組織及科研院所實施了第四輪越冬水鳥同步調查,調查共記錄到水鳥65種29987隻(其中成都市範圍51種,16342隻),記錄到水鳥個體數量比2019年的20649隻增加近萬隻。相對於2019年的調查記錄,綠鷺、牛背鷺、三趾鷗、灰林銀鷗4種鳥沒有再觀察記錄到。
  • 每年逾百萬隻越冬水鳥翩然來鄂
    (視界網 張曉紅 攝)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訓前、通訊員趙輝、蒲雲海)千湖之省,水鳥樂園。9月8日,省林業局公布2020年我省越冬水鳥調查情況,全省101個同步調查點,共記錄85種水鳥,種群數量達651305隻。
  • 青海湖首次發現灰頸鵐 鳥種記錄增加至223種
    記者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在最新一次水鳥監測中,我省首次在仙女灣溼地發現灰頸鵐,截至目前,青海湖鳥種記錄增加至223種,水鳥的總量比去年同期增加四千餘只、種類增加8種。  今年6月開展的青海湖水鳥監測中,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監測人員在仙女灣溼地發現一隻中等體型、頭部清灰色、下體偏粉色的鳥類。
  • 小濱鷸刷新青海湖鳥類新記錄
    仙女灣生態價值巨大,每年秋冬季節,成群的大天鵝再次展示曼妙的身姿,每年在青海湖遷徙停留的候鳥有92種、超過20萬隻,是我國境內候鳥繁殖數量最多、種群最為集中的繁殖地。  近日記者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繼今年5月份青海湖增加鳥類新記錄草鷺後,小濱鷸成為青海湖鳥類新添記錄,再一次刷新青海湖鳥類名錄,至此青海湖鳥類達到225種,僅今年5至9月間,青海湖已連續新增了兩種鳥類新記錄。
  • 廣東湛江首次記錄到珍稀水鳥黃嘴白鷺
    中新網廣州5月13日電 (程景偉 林蔭)據廣東省林業局13日消息,廣東湛江市愛鳥協會工作人員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近日在湛江某海島上開展鳥類調查時,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據介紹,這是湛江首次記錄到該種珍稀水鳥。黃嘴白鷺亮相廣東湛江海島。
  • 青海湖鴴鷸類水鳥增加至千餘只 同比增長四倍左右
    7月7日,記者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隨著青海湖區域生態明顯向好,1300餘只來自東南亞、澳大利亞的鴴鷸類水鳥停留在青海湖繁衍生息,與去年同期相比,數量增加四倍左右。  6月25日至7月5日,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了青海湖水鳥繁殖期資源監測和普氏原羚繁殖前期種群調查工作。
  • 成都越冬水鳥「普查」:觀測到近3萬隻,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9個小時、30多個點位的調查中,大家發現,這次觀察到了水鳥65種29987隻,和去年相比多了近萬隻,有四種鳥沒有再觀察記錄到,也有十種水鳥為本次調查新增記錄——其中,在興隆湖觀察到的黑喉潛鳥,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 鄒滔 攝第四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調查30多個點位同時進行1月12日,農曆臘月十八,成都市氣象臺預報,這天氣溫2~13℃。
  • 四川首次冬季水鳥調查 來川越冬鳥類有63種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王成棟)記錄到水鳥個體33540隻,共63種,分屬8目12科。3月3日,四川省林業廳公布了全省首次冬季水鳥調查結果。所有水鳥中,種類最多的是雁形目鴨科,共25種,其次為鸛形目鷺科。水鳥個體數量最多的是骨頂雞,有9475隻,其次為綠頭鴨、赤麻鴨。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黑鸛、黑頸鶴。
  • 粵港澳大灣區將成「水鳥天堂」
    三步走建成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規劃》提出,至2025年粵港澳建成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實現大灣區珍稀野生水鳥的種群數量增長,分布範圍擴大,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的總體目標。實現這個目標分3步走,第一是全面推進期(2018~2020年),摸清粵港澳大灣區濱海溼地、水鳥及其生境現狀,對水鳥生態廊道進行合理規劃。
  • 南洞庭湖冬季水鳥知多少
    大益陽客戶端訊(通訊員 李劍志)1月9日,由益陽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沅江市管理局、沅江市林業局和沅江市環保志願者協會聯合開展的首次南洞庭湖冬季水鳥調查順利結束。歷時5天的調查,調查人員克服天寒地凍、起早貪黑、開車行船等困難,對南洞庭湖重要冬季水鳥棲息地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基本摸清了南洞庭湖冬季水鳥的種類和數量。本次調查共記錄到水鳥39種29843隻。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達495種!新增短趾雕等4個新記錄
    報告顯示,2020年二季度調查共記錄到鳥類193種8614隻,相較一季度170種不重複記錄96種。其中,短趾雕、草原雕、紅頭咬鵑、海南鳽為成都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已記錄到的鳥類種類增加至495種。 新記錄到海南鳽等罕見鳥類 龍泉山涼風埡可觀猛禽遷徙 在一季度工作的基礎上,本季度內,我市繼續開展了越冬及遷徙水鳥調查、繼續開展了龍泉山和龍門山猛禽遷徙調查、春夏季鳥類繁殖調查、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等重點活動。
  • 西藏發現鳥類分布新記錄種黑腹濱鷸
    新華社拉薩11月19日電(記者劉洪明、田金文)記者19日從西藏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獲悉,其研究人員今年在拉薩市林周縣發現2隻鷸科鳥類,查閱相關文獻確認黑腹濱鷸為西藏鳥類分布新記錄種。這一新發現的相關文章近日已刊登在《動物學雜誌》上。
  • 156種水鳥戀上膠州灣 丹頂鶴等每年都來過冬
    7月3日,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根據《 膠州灣生態溼地保護研究》做的普查,膠州灣的動植物物種首次得到確認,其中鳥類有156種,這些鳥類中,有21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錄和國家級重點保護水鳥,灰鶴、蓑羽鶴、丹頂鶴等珍稀國家重點保護候鳥,每年都會在膠州灣內過冬。
  • 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 首次發現黑喉潛鳥
    本報訊 (記者 王琳黎) 1月12日,由成都觀鳥會、德陽觀鳥愛鳥者協會、自貢市觀鳥協會、綿陽觀鳥會等機構發起並實施的2020年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順利結束。記者獲悉,今年在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包括黑喉潛鳥在內的10種水鳥為調查新記錄。
  • 安徽省發現大型水鳥白鵜鶘分布新紀錄-水鳥-中安網-安徽新聞
    經鑑定,該鳥是白鵜鶘(Pelecanus onocrotalus),屬大型水鳥,喜棲湖泊及大型河流。遷徙鳥類,善於飛行和遊泳,食物以魚類為主。繁殖於非洲、歐亞大陸的中南部以及南亞。少量個體越冬(也可能繁殖)於新疆西北部天山地區的湖泊、黃河上遊及青海湖。迷鳥在河南及福建有記錄。該物種目前全球數量稀少,我國將其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此次收容救護是我省首次發現到該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