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記錄到6種水鳥在成都平原越冬,數量多了4000多隻

2021-01-21 澎湃新聞
今年新記錄到6種水鳥在成都平原越冬,數量多了4000多隻

2021-01-11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隨著成都平原生態環境持續提升

來成都過冬的水鳥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

去年(2019年)12月

成都錦江上迎來「新朋友」

「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

記錄的地點距離回龍地鐵站僅3公裡

近日,第五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在成都、綿陽、自貢、德陽、樂山、雅安、眉山等7個地級行政區的27個縣級行政區(以及涼山州的西昌)內全面展開。本輪調查也拉開了2021年度成都市生物多樣性監測的序幕。

經初步統計,本輪調查共記錄到野生水鳥69種34179隻,多於去年的65種29987隻。其中長尾鴨(成都)、豆雁(綿陽)、小天鵝(成都)、灰鶴(德陽)、大麻鳽(成都)、赤頸鸊鷉(樂山)等6種水鳥則為成都平原同步調查以來的新記錄。另外,鉗嘴鸛(西昌)為同步調查以來西昌地區的新記錄。

▲中華秋沙鴨 湯開成 攝▲黑鸛 鄒滔 攝▲鴛鴦▲普通鸕鷀▲集群的水鳥 王躍招 攝

1月9日上午,成都觀鳥會的蔣志友來到青龍湖溼地公園進行觀測。蔣志友說,本次在成都觀察到的大麻鳽是大型鷺類,屬於野生動物,主要以魚、蝦等動物性食物為食。該物種在中國主要集中在渤海灣附近,成都平原也有,但不多見,「大麻鳽出現在成都,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成都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今年是開展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的第5個年頭。負責本次調查的成都觀鳥會理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助理研究員闕品甲博士介紹說,一個優良的鳥類越冬地點,首先要有水,同時要有完整的水生態系統,能為越冬的鳥兒提供足夠的食物。「天空中看得見的鳥兒多了,說明水裡看不見的魚類等水生物也越來越豐富了。」

▲調查進行中 任曉彤 攝

據闕品甲介紹,從調查結果來看,成都平原越冬水鳥種群和數量總體上穩中有升。成都平原區水生態環境保持了一定的健康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區域短期性的施工建設和農耕、釣魚等長期性的人類活動對越冬水鳥有著一定的影響。

▲白鷺灣溼地公園裡有很多越冬的候鳥 圖源極美成都

除了觀賞越冬水鳥外,目前也是觀看猛禽遷徙的好時節。「四月水鳥遷徙進入尾聲,猛禽遷徙仍在高峰。」蔣志友說,小型雀鳥的遷徙將在4月到5月上旬達到高峰。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二季度是鳥類繁殖季節,建議大家儘量減少對繁殖期鳥類的打擾。

蓉城政事記者 林聰 鄧文博

原標題:《今年新記錄到6種水鳥在成都平原越冬!數量多了4000多隻》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成都越冬水鳥「普查」:觀測到近3萬隻,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9個小時、30多個點位的調查中,大家發現,這次觀察到了水鳥65種29987隻,和去年相比多了近萬隻,有四種鳥沒有再觀察記錄到,也有十種水鳥為本次調查新增記錄——其中,在興隆湖觀察到的黑喉潛鳥,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 鄒滔 攝第四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調查30多個點位同時進行1月12日,農曆臘月十八,成都市氣象臺預報,這天氣溫2~13℃。
  • 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 首次發現黑喉潛鳥
    本報訊 (記者 王琳黎) 1月12日,由成都觀鳥會、德陽觀鳥愛鳥者協會、自貢市觀鳥協會、綿陽觀鳥會等機構發起並實施的2020年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順利結束。記者獲悉,今年在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包括黑喉潛鳥在內的10種水鳥為調查新記錄。
  • 第三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結果出爐 少見綠鷺現身彭州
    1月26日,第23個「世界溼地日」來臨前夕,由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成都市溼地保護中心、洪雅縣國有林場、成都觀鳥會、德陽觀鳥愛鳥者協會、自貢市觀鳥會、綿陽愛鳥協會、雅安觀鳥會、四川自然學堂共同發起,在成都、德陽、眉山、綿陽、自貢、雅安等廣義成都平原所屬範圍內的江河湖泊,開展了第三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
  • 東洞庭湖越冬水鳥超過13萬隻 監測到4種新記錄鳥類
    監測到4種新記錄鳥類  湖南日報4月2日訊(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張脫冬 易朗朗)4月1日,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布了《鳥類監測公報》:截至2015年3月,該保護區共記錄到鳥類18目64科34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7種,二級保護鳥類44種。
  • 四川秋季遷徙水鳥調查 共記錄61種共17731隻水鳥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4日訊(記者 劉佩佩)今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廳獲悉,該廳組織了一次秋季遷徙水鳥調查,分別於今年10月23日和11月6日對23個遷徙水鳥集群分布點開展了兩次實地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兩次調查共記錄到水鳥61種,隸屬8目18科,水鳥個體數量17731隻。
  • 四川冬季水鳥調查結果公布 63種水鳥來川越冬
    四川冬季水鳥調查結果公布 63種水鳥來川越冬 2016年03月15日 05:47:54 來源:四川日報   本報訊(記者 王成棟)近日,省林業廳公布全省首次冬季水鳥調查結果:來川越冬的水鳥有
  • 近30萬隻水鳥在鄱陽湖越冬 新紀錄鳥類11種
    樣線計數法即利用單筒、雙筒望遠鏡預設沿樣線步行,記錄樣線兩側觀察到的鳥類數量、種類和生境等信息。對無法進行樣線調查的湖泊等生境,利用樣點計數法,即沿岸設定若干觀察點,記錄視野範圍內所觀察到的鳥類數量、種類和生境信息。按照一般的水鳥調查方法,先以雙筒望遠鏡對調查地粗略掃描,大致了解整個鳥情,再以單筒望遠鏡確認鳥種、計數。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達495種!新增短趾雕等4個新記錄
    報告顯示,2020年二季度調查共記錄到鳥類193種8614隻,相較一季度170種不重複記錄96種。其中,短趾雕、草原雕、紅頭咬鵑、海南鳽為成都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已記錄到的鳥類種類增加至495種。 新記錄到海南鳽等罕見鳥類 龍泉山涼風埡可觀猛禽遷徙 在一季度工作的基礎上,本季度內,我市繼續開展了越冬及遷徙水鳥調查、繼續開展了龍泉山和龍門山猛禽遷徙調查、春夏季鳥類繁殖調查、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等重點活動。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達491種 新增黑喉潛鳥等3個新記錄
    從監測數據來看,成都平原鳥類遷徙、越冬、留居等活動情況穩定正常,新增黑喉潛鳥、黑頸鶴、白喉紅臀鵯3個鳥種記錄。成都市境內記錄鳥類達到491種。黑喉潛鳥首現四川2020年1月12日,成都觀鳥會會同成都平原區地方觀鳥組織及科研院所實施了第四輪越冬水鳥同步調查,調查共記錄到水鳥65種29987隻(其中成都市範圍51種,16342隻),記錄到水鳥個體數量比2019年的20649隻增加近萬隻。相對於2019年的調查記錄,綠鷺、牛背鷺、三趾鷗、灰林銀鷗4種鳥沒有再觀察記錄到。
  • 99種467686隻 這裡水鳥分布新記錄
    從2018年開始到現在,由保爾森基金會和河仁慈善基金會支持的《天津北大港溼地生態環境及候鳥資源監測項目》在一年多的調查期間共記錄到99種467686隻水鳥在北大港溼地停歇、繁殖或越冬,其中不乏世界易危或瀕危物種。
  • 成都首次發現黑喉潛鳥
    本報訊 (記者 王琳黎) 1月12日,由成都觀鳥會、德陽觀鳥愛鳥者協會、自貢市觀鳥協會、綿陽觀鳥會等機構發起並實施的2020年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順利結束。記者獲悉,今年在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包括黑喉潛鳥在內的10種水鳥為調查新記錄。
  • 四川首次冬季水鳥調查 來川越冬鳥類有63種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王成棟)記錄到水鳥個體33540隻,共63種,分屬8目12科。3月3日,四川省林業廳公布了全省首次冬季水鳥調查結果。所有水鳥中,種類最多的是雁形目鴨科,共25種,其次為鸛形目鷺科。水鳥個體數量最多的是骨頂雞,有9475隻,其次為綠頭鴨、赤麻鴨。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黑鸛、黑頸鶴。
  • 成都又新發現4種鳥類
    2020年二季度調查共記錄到鳥類193種8614隻,相較一季度170種不重複記錄96種。一、二季度鳥類記錄累計達到266種,佔成都鳥類記錄的54.78%(266/491)。尤其在龍泉山,由成都觀鳥會副理事長朱磊博士領銜開展監測活動,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根據朱磊博士主編撰寫的《2020年成都龍泉山春季猛禽遷徙調查初報》顯示,在14次調查中,共記錄到21種猛禽,包括鷹形目17種和隼形目4種,其中數量最大的是普通(Buteo japonicus)和鳳頭蜂鷹(Pernis ptilorhynchus),分別為691和652隻,除這兩種而外,還有10種的記錄超過了10隻以上。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496種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
    本時段內,成都觀鳥會開展了鳥類繁殖及度夏調查、秋季鳥類遷徙調查、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鳥類巡護及疫源疫病防護預警等重點活動。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
  • 為候鳥在成都平原過冬營造良好的「朋友圈」
    春夏時節,川內的水鳥會飛向川西高原以及更遠的地方去繁殖後代,秋冬天則會陸續返回成都平原過冬。隨著近些年成都平原生態環境持續提升,來成都平原過冬的水鳥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1月11日《成都商報》)<br><br>  眾所周知,每年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候鳥就開始翩翩南飛。
  • 每年逾百萬隻越冬水鳥翩然來鄂
    (視界網 張曉紅 攝)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訓前、通訊員趙輝、蒲雲海)千湖之省,水鳥樂園。9月8日,省林業局公布2020年我省越冬水鳥調查情況,全省101個同步調查點,共記錄85種水鳥,種群數量達651305隻。
  • 遷徙季 十萬野鳥掠過成都平原 成都最新野鳥數據485種
    同時,成都市林業部門公布了一組最新數據:目前,成都市已記錄的野生鳥類種類達485種,佔全省鳥類資源的66.48%,佔全國鳥類資源的32.7%。其中白尾海雕為成都市2017-2018年新記錄到的野生鳥類。在過去一年裡,成都共救護了156隻野生鳥類。每年遷徙季,數十萬野鳥振羽掠過成都平原上空,而其中的落單者,被人們輕輕攏起、耐心救治,下周,它們將被放歸山野天空。
  • 下塘水鳥溼地成海南越冬水鳥密度最高區域 鴴鷸類水鳥數量最多
    這個時候,到訪者才能深刻理解到當地人為什麼尊稱這裡為「演中洋」了。  「這就是下塘水鳥溼地保護小區,又稱演中洋溼地。」6月29日,隨行的海南觀鳥會副會長馮爾輝告訴記者,今年6月份通過專家評審的《海口市溼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已將這裡列為溼地保護小區,成為我市4個珍稀瀕危動植物溼地保護小區之一。
  • 又到觀鳥季!黑喉潛鳥首現四川,成都「觀鳥地圖」看這裡
    《報告》顯示,一季度調查監測涉及點位近50個,覆蓋到成都市域的所有生境類型,共記錄到鳥類170種21189隻,鳥種數量佔成都市已知分布鳥種數量(成都市境內記錄鳥類491種)的34.62%(170/491)。此外,從監測數據來看,成都平原鳥類遷徙、越冬、留居等活動情況穩定正常,新增黑喉潛鳥、黑頸鶴、白喉紅臀鵯等3個鳥種記錄。
  • 成都:數十隻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今日放歸自然
    2018年,成都動物園(成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護野生動物67種,205隻,其中一級6種8隻,二級31種115隻;成都市各野生動物臨時救護機構共計救護野生動物57種121隻;其中一級1種1隻,二級23種59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