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結果出爐 少見綠鷺現身彭州

2021-01-16 紅星新聞

1月26日,第23個「世界溼地日」來臨前夕,由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成都市溼地保護中心、洪雅縣國有林場、成都觀鳥會、德陽觀鳥愛鳥者協會、自貢市觀鳥會、綿陽愛鳥協會、雅安觀鳥會、四川自然學堂共同發起,在成都、德陽、眉山、綿陽、自貢、雅安等廣義成都平原所屬範圍內的江河湖泊,開展了第三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

↑中華秋沙鴨。攝影:湯開成

經過跨時9小時的調查,共記錄到越冬水鳥58種20649隻,與上一年度51種9210隻的結果相比,記錄鳥種略有增加,數量有大幅增加,此次在彭州還少見地觀測到了綠鷺,此鳥類的觀察記錄在四川都較少見。

↑細嘴鷗。攝影:李濤

1月26日8點半開始,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半,在成都、德陽、眉山、綿陽、自貢、雅安等地的觀鳥愛好者在各自的調查點「上崗」,本次調查以成都市區為中心點,向東西南北輻射,覆蓋岷江、沱江、涪江、青衣江流域的代表區域共計23個調查點(區域),比上一年增加了5個調查點(區域),共有14支調查隊60餘人參加調查,經過9小時的調查,共記錄到越冬水鳥58種20649隻,與上一年度51種9210隻的結果相比,記錄鳥種略有增加,數量有大幅增加。

↑青頭潛鴨。攝影:李濤

「一般一個調查點輻射方圓數公裡,都是根據歷次觀察經驗,曾經有過大量觀察記錄的代表性的地方,既有河流湖泊,也有城區範圍。」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介紹說,擔任觀察任務的愛好者不僅有成年人,還有小朋友,最小的觀鳥愛好者只有7歲。

↑綠鷺。攝影:劉浩

↑角鸊鷉。攝影:呼延凱

此次,在德陽和綿陽均記錄到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在綿陽和洪雅均記錄到瀕危鳥類中華秋沙鴨,彭州和雅安均記錄到平原區罕見記錄䴉嘴鷸,雅安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角鸊鷉,值得一提的是,在彭州記錄到綠鷺,這在四川僅有較少見記錄。「根據綠鷺的生活習慣,四川已經是很靠北的區域了。」沈尤介紹說,從記錄鳥種和數量看,成都平原地區溼地生態總體向好,局部存在過度垂釣、網捕打魚等幹擾情況。

↑平原溼地。攝影:沈尤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受訪者供圖

編輯 潘莉

相關焦點

  • 成都越冬水鳥「普查」:觀測到近3萬隻,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計劃中的第四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在1月12日開始了,這是四川觀鳥人與越冬水鳥一年一度的「約會」。9個小時、30多個點位的調查中,大家發現,這次觀察到了水鳥65種29987隻,和去年相比多了近萬隻,有四種鳥沒有再觀察記錄到,也有十種水鳥為本次調查新增記錄——其中,在興隆湖觀察到的黑喉潛鳥,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 鄒滔 攝第四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調查30多個點位同時進行1月12日,農曆臘月十八,成都市氣象臺預報,這天氣溫2~13℃。
  • 今年新記錄到6種水鳥在成都平原越冬,數量多了4000多隻
    「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記錄的地點距離回龍地鐵站僅3公裡近日,第五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在成都、綿陽、自貢、德陽、樂山、雅安、眉山等7個地級行政區的27個縣級行政區(以及涼山州的西昌)內全面展開。
  • 四川冬季水鳥調查結果公布 63種水鳥來川越冬
    四川冬季水鳥調查結果公布 63種水鳥來川越冬 2016年03月15日 05:47:54 來源:四川日報   本報訊(記者 王成棟)近日,省林業廳公布全省首次冬季水鳥調查結果:來川越冬的水鳥有
  • 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 首次發現黑喉潛鳥
    本報訊 (記者 王琳黎) 1月12日,由成都觀鳥會、德陽觀鳥愛鳥者協會、自貢市觀鳥協會、綿陽觀鳥會等機構發起並實施的2020年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順利結束。記者獲悉,今年在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包括黑喉潛鳥在內的10種水鳥為調查新記錄。
  • 黑喉潛鳥首現四川,成都「觀鳥地圖」看這裡
    4月9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2020年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報告(第一季度2020.01.01—03.31)》(以下簡稱《報告》)出爐。《報告》顯示,一季度調查監測涉及點位近50個,覆蓋到成都市域的所有生境類型,共記錄到鳥類170種21189隻,鳥種數量佔成都市已知分布鳥種數量(成都市境內記錄鳥類491種)的34.62%(170/491)。此外,從監測數據來看,成都平原鳥類遷徙、越冬、留居等活動情況穩定正常,新增黑喉潛鳥、黑頸鶴、白喉紅臀鵯等3個鳥種記錄。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達491種 新增黑喉潛鳥等3個新記錄
    從監測數據來看,成都平原鳥類遷徙、越冬、留居等活動情況穩定正常,新增黑喉潛鳥、黑頸鶴、白喉紅臀鵯3個鳥種記錄。成都市境內記錄鳥類達到491種。黑喉潛鳥首現四川2020年1月12日,成都觀鳥會會同成都平原區地方觀鳥組織及科研院所實施了第四輪越冬水鳥同步調查,調查共記錄到水鳥65種29987隻(其中成都市範圍51種,16342隻),記錄到水鳥個體數量比2019年的20649隻增加近萬隻。相對於2019年的調查記錄,綠鷺、牛背鷺、三趾鷗、灰林銀鷗4種鳥沒有再觀察記錄到。
  • 四川首次冬季水鳥調查 來川越冬鳥類有63種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王成棟)記錄到水鳥個體33540隻,共63種,分屬8目12科。3月3日,四川省林業廳公布了全省首次冬季水鳥調查結果。所有水鳥中,種類最多的是雁形目鴨科,共25種,其次為鸛形目鷺科。水鳥個體數量最多的是骨頂雞,有9475隻,其次為綠頭鴨、赤麻鴨。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黑鸛、黑頸鶴。
  • 成都:數十隻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今日放歸自然
    2018年,成都動物園(成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護野生動物67種,205隻,其中一級6種8隻,二級31種115隻;成都市各野生動物臨時救護機構共計救護野生動物57種121隻;其中一級1種1隻,二級23種59隻。
  • 省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組織完成環鄱陽湖越冬水鳥同步調查
    1月13日,省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組織完成了2020—2021年度環鄱陽湖區越冬水鳥同步調查。江西省自1998年冬季開始組織實施鄱陽湖區越冬水鳥同步調查,迄今已持續21年,是鄱陽湖區域水鳥調查覆蓋範圍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專業隊伍最強的水鳥調查項目。
  • 近30萬隻水鳥在鄱陽湖越冬 新紀錄鳥類11種
    一首鄱陽湖民歌,既是對鄱陽湖候鳥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也道出了數十萬隻候鳥在鄱陽湖悠然越冬的奇觀。那麼,每年在鄱陽湖越冬的水鳥究竟有多少呢?2 月28 日,記者從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獲悉,2018-2019 年鄱陽湖同步調查結果已出爐,近30 萬隻水鳥在鄱陽湖越冬。這也是我省連續第19 次在鄱陽湖區開展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進一步查清了鄱陽湖區越冬水鳥種類、數量、空間分布及棲息地現狀。
  • 成都首次發現黑喉潛鳥
    本報訊 (記者 王琳黎) 1月12日,由成都觀鳥會、德陽觀鳥愛鳥者協會、自貢市觀鳥協會、綿陽觀鳥會等機構發起並實施的2020年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順利結束。記者獲悉,今年在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包括黑喉潛鳥在內的10種水鳥為調查新記錄。
  • 南漳縣越冬水鳥調查發現四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近日,按照省林業局《關於開展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的通知》要求,南漳清涼河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組織襄陽市野生鳥類保護協會專家、南漳縣觀鳥愛好者和本單位專業人員對溼地公園轄區內越冬水鳥開展同步調查,發現鴛鴦、紅隼、白尾鷂和普通等四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 海南越冬水鳥調查:17年裡首次發現普通秧雞
    1月15日,由海南觀鳥會、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等單位牽頭組織的2021年海南越冬水鳥調查活動在海口下塘溼地保護小區舉行。自從2003年12月首次舉行海南越冬水鳥調查活動以來,17年間,關於海南越冬水鳥的大調查從未間斷,陸續發現多種珍稀越冬水鳥。
  • 四川秋季遷徙水鳥調查 共記錄61種共17731隻水鳥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4日訊(記者 劉佩佩)今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廳獲悉,該廳組織了一次秋季遷徙水鳥調查,分別於今年10月23日和11月6日對23個遷徙水鳥集群分布點開展了兩次實地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兩次調查共記錄到水鳥61種,隸屬8目18科,水鳥個體數量17731隻。
  • 每年逾百萬隻越冬水鳥翩然來鄂
    (視界網 張曉紅 攝)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訓前、通訊員趙輝、蒲雲海)千湖之省,水鳥樂園。9月8日,省林業局公布2020年我省越冬水鳥調查情況,全省101個同步調查點,共記錄85種水鳥,種群數量達651305隻。
  • 別再叫它野鴨子了《成都常見雁鴨》教你認識身邊水鳥
    ,公園裡,錦江邊,面對身邊越來越多的野生水鳥,你是不是只能以野鴨子代稱。由成都觀鳥會楊小農和朱磊、成都鄉野走廊、九裡自然體驗館共同編寫的《成都常見雁鴨》出爐,手冊將35種成都平原及周邊記錄到的雁鴨類收入其中,一步步教你認識成都平原常見水鳥。
  • 罕見|四川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首次現身天府新區
    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大普查1月12日已是「三九四九不出手」的隆冬季四川省、成都市多個部門、觀鳥會組織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觀鳥愛好者們在成都平原多個不同區域扛著各種長槍短炮跟蹤候鳥情況這一次全川的觀鳥愛好者收貨頗豐記錄到這些成果↓↓↓水鳥65種合計29987隻比2019年的20649隻增加近萬隻多種鳥類首次被記錄與2019年的調查記錄對比
  • 四川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首次現身天府新區
    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大普查 1月12日 已是「三九四九不出手」的隆冬季 四川省、成都市多個部門、觀鳥會 組織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 觀鳥愛好者們再成都平原多個不同區域 扛著各種長槍短炮 跟蹤候鳥情況
  • 為候鳥在成都平原過冬營造良好的「朋友圈」
    春夏時節,川內的水鳥會飛向川西高原以及更遠的地方去繁殖後代,秋冬天則會陸續返回成都平原過冬。隨著近些年成都平原生態環境持續提升,來成都平原過冬的水鳥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1月11日《成都商報》)<br><br>  眾所周知,每年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候鳥就開始翩翩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