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第23個「世界溼地日」來臨前夕,由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成都市溼地保護中心、洪雅縣國有林場、成都觀鳥會、德陽觀鳥愛鳥者協會、自貢市觀鳥會、綿陽愛鳥協會、雅安觀鳥會、四川自然學堂共同發起,在成都、德陽、眉山、綿陽、自貢、雅安等廣義成都平原所屬範圍內的江河湖泊,開展了第三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
↑中華秋沙鴨。攝影:湯開成
經過跨時9小時的調查,共記錄到越冬水鳥58種20649隻,與上一年度51種9210隻的結果相比,記錄鳥種略有增加,數量有大幅增加,此次在彭州還少見地觀測到了綠鷺,此鳥類的觀察記錄在四川都較少見。
↑細嘴鷗。攝影:李濤
1月26日8點半開始,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半,在成都、德陽、眉山、綿陽、自貢、雅安等地的觀鳥愛好者在各自的調查點「上崗」,本次調查以成都市區為中心點,向東西南北輻射,覆蓋岷江、沱江、涪江、青衣江流域的代表區域共計23個調查點(區域),比上一年增加了5個調查點(區域),共有14支調查隊60餘人參加調查,經過9小時的調查,共記錄到越冬水鳥58種20649隻,與上一年度51種9210隻的結果相比,記錄鳥種略有增加,數量有大幅增加。
↑青頭潛鴨。攝影:李濤
「一般一個調查點輻射方圓數公裡,都是根據歷次觀察經驗,曾經有過大量觀察記錄的代表性的地方,既有河流湖泊,也有城區範圍。」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介紹說,擔任觀察任務的愛好者不僅有成年人,還有小朋友,最小的觀鳥愛好者只有7歲。
↑綠鷺。攝影:劉浩
↑角鸊鷉。攝影:呼延凱
此次,在德陽和綿陽均記錄到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在綿陽和洪雅均記錄到瀕危鳥類中華秋沙鴨,彭州和雅安均記錄到平原區罕見記錄䴉嘴鷸,雅安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角鸊鷉,值得一提的是,在彭州記錄到綠鷺,這在四川僅有較少見記錄。「根據綠鷺的生活習慣,四川已經是很靠北的區域了。」沈尤介紹說,從記錄鳥種和數量看,成都平原地區溼地生態總體向好,局部存在過度垂釣、網捕打魚等幹擾情況。
↑平原溼地。攝影:沈尤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受訪者供圖
編輯 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