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3 2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月12日
天府新區興隆湖驚現一隻海鳥
為成都的觀鳥愛好者送上大大的驚喜
何種品類?什麼來頭?
往下看!
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大普查
1月12日
已是「三九四九不出手」的隆冬季
四川省、成都市多個部門、觀鳥會
組織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
觀鳥愛好者們在成都平原多個不同區域
扛著各種長槍短炮
跟蹤候鳥情況
這一次
全川的觀鳥愛好者收貨頗豐
記錄到這些成果
↓↓↓
水鳥65種
合計29987隻
比2019年的20649隻增加近萬隻
多種鳥類首次被記錄
與2019年的調查記錄對比
綠鷺、牛背鷺、三趾鷗、灰林銀鷗
等4種鳥雖未出現
但也有數種鳥首次進入調查組視線
↓↓↓
白額雁、灰雁、短嘴豆雁
青腳濱鷸、花臉鴨、黑喉潛鳥
中白鷺、白琵鷺、斑頭雁
其中,在興隆湖觀察到的黑喉潛鳥
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
△黑喉潛鳥 鄒滔/攝
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落腳興隆湖
本次觀測到的黑喉潛鳥
僅在興隆湖出現,而且僅有一隻
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
這樣分析
↓↓↓
即使僅有這一隻黑喉潛鳥,也已經非常不容易的。
黑喉潛鳥是海鳥,生性喜歡廣闊的水域,這隻黑喉潛鳥估計是在遷徙過程中受到天氣影響,「漂」到了興隆湖。
正好,興隆湖既有廣闊的水域,又有豐富的食物,滿足了它的各方面需求,索性懶得再走,直接留下過冬。
對鳥類來說,興隆湖這樣廣闊的水域比較有安全感,人為的幹擾比較少。
△黑喉潛鳥 百度百科/圖
據沈尤介紹
2015年,成都觀鳥會曾組織觀鳥專家對興隆湖進行了6次水鳥調查,共記錄到野生鳥類8目24科52種,包括極度瀕危動物青頭潛鴨。
△興隆湖
此後,他一直保持著對興隆湖區域、鹿溪河流域鳥類情況的關注,在今年早些時候,關注到鷗嘴噪鷗首現天府新區。
2019年冬季到現在,他和鳥友大概觀測到2000多隻候鳥,種群情況基本保持穩定狀態。
△鷗嘴噪鷗 沈尤/攝
延伸閱讀
這位「新朋友」什麼來頭
↓↓↓
△黑喉潛鳥 成都觀鳥會/圖
黑喉潛鳥
類目:海鳥 潛鳥目下大型水禽。
形態:體長56-75釐米,嘴直,頸粗而長,常彎曲成優美的S型。
習性:黑喉潛鳥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善遊泳和飛行,行走時則呈匍匐狀,春秋季節常成對遷徙,喜歡潛水覓食,也會在水面追捕魚。
分布:分布於環北極地區的河流、湖泊和海灣,國內僅分布在國內東北的沿海地區。
棲息地:繁殖期棲息在北極和亞北極苔原和島嶼上的內陸湖泊,冬季棲息於沿海海面、海灣及河口地區。
此次黑喉潛鳥現身興隆湖
不得不說是一個重大發現
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
天府新區的生態環境正在越來越好
除了黑喉潛鳥之外
還有這些鳥兒也來過興隆湖
△白鶺(jī)鴒 (líng)
棲息於村落、河流、小溪、水塘等附近,在離水較近的耕地、草場等均可見到。常單獨成對或呈3-5隻的小群活動。
△小鸊(pì)鵜(tī)
棲息於湖泊、水塘、水渠、池塘和沼澤地帶,也見於水流緩慢的江河和沿海蘆葦沼澤中。多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也集成三五隻或十餘只的小群。
△蒼鷺
棲息於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沼澤、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邊淺水處和沼澤地上。成對和成小群活動。
天府新區觀鳥勝地可不止興隆湖一個
2019年2月
數百隻來自遙遠的西伯利亞候鳥
紅嘴海鷗
在天府新區鹿溪河生態區集群越冬
令人大為驚訝
△紅嘴海鷗
天府公園、鹿溪智谷、南湖公園
……
天府新區這些地方的鳥兒
也在等你偶遇
天府新區70.1%的藍綠空間
敞開懷抱迎接各類「朋友」
了解更多請戳↓
罕見!全球瀕危鳥類現身綠道,三千候鳥挑中興隆湖歡聚
錯過等一年!天府新區最佳觀鳥季來臨
記者:劉友莉
部分來源:人民網、四川新聞網、微成都等
原標題:《罕見|四川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首次現身天府新區》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