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首次現身天府新區

2021-01-08 騰訊網

1月12日

天府新區興隆湖驚現一隻海鳥

為成都的觀鳥愛好者送上大大的驚喜

何種品類?什麼來頭?

往下看!

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大普查

1月12日

已是「三九四九不出手」的隆冬季

四川省、成都市多個部門、觀鳥會

組織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

觀鳥愛好者們再成都平原多個不同區域

扛著各種長槍短炮

跟蹤候鳥情況

這一次

全川的觀鳥愛好者收貨頗豐

記錄到這些成果

水鳥65

合計29987

比2019年的20649隻增加近萬隻

十種鳥類首次被記錄

與2019年的調查記錄對比

綠鷺、牛背鷺、三趾鷗、灰林銀鷗

等4種鳥雖未出現

但也有數種鳥首次進入調查組視線

白額雁、灰雁、短嘴豆雁

青腳濱鷸、花臉鴨、黑喉潛鳥

中白鷺、白琵鷺、斑頭雁

其中,在興隆湖觀察到的黑喉潛鳥

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

△黑喉潛鳥 鄒滔/攝

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落腳興隆湖

本次觀測到的黑喉潛鳥

僅在興隆湖出現,而且僅有一隻

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

這樣分析

即使僅有這一隻黑喉潛鳥,也已經非常不容易的。

黑喉潛鳥是海鳥,生性喜歡廣闊的水域,這隻黑喉潛鳥估計是在遷徙過程中受到天氣影響,「漂」到了興隆湖。

正好,興隆湖既有廣闊的水域,又有豐富的食物,滿足了它的各方面需求,索性懶得再走,直接留下過冬。

對鳥類來說,興隆湖這樣廣闊的水域比較有安全感,人為的幹擾比較少。

△黑喉潛鳥 百度百科/圖

據沈尤介紹

2015年,成都觀鳥會曾組織觀鳥專家對興隆湖進行了6次水鳥調查,共記錄到野生鳥類82452種,包括極度瀕危動物青頭潛鴨。

△興隆湖

此後,他一直保持著對興隆湖區域、鹿溪河流域鳥類情況的關注,在今年早些時候,關注到鷗嘴噪鷗首現天府新區。

2019年冬季到現在,他和鳥友大概觀測到2000多隻候鳥,種群情況基本保持穩定狀態。

△黑喉潛鳥 沈尤/攝

相關焦點

  • 罕見|四川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首次現身天府新區
    罕見|四川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首次現身天府新區 2020-01-13 2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都首次發現黑喉潛鳥
    記者獲悉,今年在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包括黑喉潛鳥在內的10種水鳥為調查新記錄。 本次調查覆蓋成都、德陽、綿陽、眉山、樂山、自貢、雅安、涼山8個市州的30多個調查點,共記錄到水鳥65種29987隻。據成都觀鳥協會會長沈尤介紹,今年調查範圍進一步擴大,記錄到水鳥個體數量比2019年的20649隻增加近萬隻。
  • 黑喉潛鳥首現四川,成都「觀鳥地圖」看這裡
    《報告》顯示,一季度調查監測涉及點位近50個,覆蓋到成都市域的所有生境類型,共記錄到鳥類170種21189隻,鳥種數量佔成都市已知分布鳥種數量(成都市境內記錄鳥類491種)的34.62%(170/491)。此外,從監測數據來看,成都平原鳥類遷徙、越冬、留居等活動情況穩定正常,新增黑喉潛鳥、黑頸鶴、白喉紅臀鵯等3個鳥種記錄。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達491種 新增黑喉潛鳥等3個新記錄
    從監測數據來看,成都平原鳥類遷徙、越冬、留居等活動情況穩定正常,新增黑喉潛鳥、黑頸鶴、白喉紅臀鵯3個鳥種記錄。成都市境內記錄鳥類達到491種。黑喉潛鳥首現四川2020年1月12日,成都觀鳥會會同成都平原區地方觀鳥組織及科研院所實施了第四輪越冬水鳥同步調查,調查共記錄到水鳥65種29987隻(其中成都市範圍51種,16342隻),記錄到水鳥個體數量比2019年的20649隻增加近萬隻。相對於2019年的調查記錄,綠鷺、牛背鷺、三趾鷗、灰林銀鷗4種鳥沒有再觀察記錄到。
  • 成都越冬水鳥「普查」:觀測到近3萬隻,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計劃中的第四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在1月12日開始了,這是四川觀鳥人與越冬水鳥一年一度的「約會」。9個小時、30多個點位的調查中,大家發現,這次觀察到了水鳥65種29987隻,和去年相比多了近萬隻,有四種鳥沒有再觀察記錄到,也有十種水鳥為本次調查新增記錄——其中,在興隆湖觀察到的黑喉潛鳥,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 鄒滔 攝第四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調查30多個點位同時進行1月12日,農曆臘月十八,成都市氣象臺預報,這天氣溫2~13℃。
  • 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 首次發現黑喉潛鳥
    記者獲悉,今年在成都平原過冬水鳥比上年增加近萬隻,包括黑喉潛鳥在內的10種水鳥為調查新記錄。  本次調查覆蓋成都、德陽、綿陽、眉山、樂山、自貢、雅安、涼山8個市州的30多個調查點,共記錄到水鳥65種29987隻。據成都觀鳥協會會長沈尤介紹,今年調查範圍進一步擴大,記錄到水鳥個體數量比2019年的20649隻增加近萬隻。
  • 青島鳥類新紀錄 即墨發現黃嘴潛鳥,珍貴照片首次曝光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4月26日,青島市觀鳥協會在即墨龍泉湖公園附近記錄到一隻黃嘴潛鳥。隨著這一發現,青島鳥類大家庭再增加一名新「成員」,青島鳥種總數上升到429種。青島市觀鳥協會薛琳 攝黃嘴潛鳥為潛鳥目潛鳥科下的大型水禽,是潛鳥中個體最大者,體長75-100釐米。嘴粗厚而向上翹、黃白色,頸較粗,前額明顯的隆起。夏羽頭和頸黑色,具藍色金屬光澤;下喉有小的白色斑點組成的白色橫帶;前頸至頸側部有一條寬的白色橫帶,在前頸中部斷開,極為醒目;上體黑色,具顯著的方塊型白斑。冬羽上體黑褐色;前頸白色,與後頸黑褐色分界不明顯;眼周白色。
  • 遠道而來的它命懸一線多虧大家施救 黑喉潛鳥首次在四川被觀測到
    它是一隻特別的候鳥:黑喉潛鳥,來自遙遠的亞歐大陸北部海洋和陸地區域。它第一次在四川被觀測到。 正在對成都平原溼地越冬水鳥做同步調查的成都觀鳥人們做出了決定,一定要救起它! 成都人楊小農,一名有著10年觀鳥經驗的觀鳥愛好者,同時也是成都觀鳥會的成員。
  • 黑喉潛鳥首次亮相長嶺龍鳳湖自然保護區
    鄭輯書回到家後,翻閱鳥類圖譜也不能確定是哪一個物種,便與吉林市鳥類專家唐景文和北京林業大學郭玉民教授取得聯繫。最後經兩位老師鑑定,此鳥為黑喉潛鳥。黑喉潛鳥(學名:Gavia arctica),為潛鳥目下的大型水禽,食物以各種魚類為主。
  • 黑喉潛鳥「亮相」長嶺龍鳳湖自然保護區
    鄭輯書回到家後,翻閱鳥類圖譜也不能確定是哪一個物種,便與吉林市鳥類專家唐景文和北京林業大學郭玉民教授取得聯繫。最後經兩位老師鑑定,此鳥為黑喉潛鳥。黑喉潛鳥(學名:Gaviaarctica),為潛鳥目下的大型水禽,食物以各種魚類為主。
  • 黑喉潛鳥換羽「返航」
    最近,面對喧鬧的人群,一隻生活在北極圈附近的黑喉潛鳥在遷徙途中卻絲毫不怕生,降臨鏡天湖上並呆了足足68天,完成了從冬羽到夏羽的「換裝秀」,重新振翅返回家鄉。  今年3月11日,上海自然博物館自然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何鑫偶然在鏡天湖水面上發現了它的身影,著實興奮了一番。何鑫告訴記者,黑喉潛鳥罕在上海出現,選擇在市中心的公園落腳,並且一呆就是兩個多月,在上海本地的觀鳥記錄上,尚屬首次。
  • 黑喉潛鳥受困淺灘 警民聯手救護放歸
    在吉林省汪清縣天橋嶺鎮,一隻罕見的黑喉潛鳥因飢餓受困於河灘。經當地熱心村民、森林公安幹警、林業部門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人員、黑龍江省野生鳥類專家共同聯手施救,黑喉潛鳥恢復體力後回歸自然。天橋嶺森林公安局森偵大隊、天橋嶺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人員和李林一起,鑑定出這隻水鳥名為黑喉潛鳥。黑喉潛鳥為潛水能力極強的遊禽,虹膜紅色,嘴長而尖,翅膀短而小。黑喉潛鳥繁殖期棲息在北極和亞北極苔原和島嶼上的內陸湖泊、水塘、山區森林中的河流及大的湖泊中,尤喜岸邊植物茂密而又富有魚類的河流與湖泊。冬季棲息於沿海海面、海灣及河口地區。
  • 吉林十年再現黑喉潛鳥警民專家聯手救護放歸
    本報訊  趙長義 程昌啟 記者魏靜報導  在吉林省汪清縣天橋嶺鎮,一隻罕見的黑喉潛鳥因飢餓受困於河灘。經當地熱心村民、森林公安民警、林業部門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人員、黑龍江省野生鳥類專家的聯手施救,黑喉潛鳥日前已恢復體力回歸自然。  這隻黑喉潛鳥是天橋嶺鎮三道河農場的農民白某在河邊捕魚時發現的。
  • 紅喉潛鳥為潛鳥科大型水禽,個體較黑喉潛鳥稍小,體長54-69cm
    紅喉潛鳥(學名:Gavia stellata)為潛鳥科中的大型水禽,個體較黑喉潛鳥稍小,體長54-69cm,體重可到2.5kg以上。紅喉潛鳥嘴細而尖,微向上翹。夏羽頭頂、頭側、喉和頸淡灰色,枕至後頸有黑白色相間細縱紋;前頸有慄色三角形斑,從喉下直到上胸、背灰黑褐色有白色細斑點。
  • 首份《四川最佳觀鳥地指南1.0》出爐,盤點成都市內及周邊15處觀鳥...
    天府之地成都,生態環境類型多樣氣候溫潤,記錄有野生鳥類逾480種居全國特大型城市前列據2020年3月發表的《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目前四川境內分布鳥類757種,位居全國第二另外,四川境內已知分布有中國特有鳥類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
    10月10日凌晨6點40分左右,一隻長相獨特的綠色鳩鴿現身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經專家鑑定後,確認其為白腹針尾綠鳩(學名Treron seimundi)雄鳥,為我國的鳥類名錄增加一個新紀錄鳥種,大理南澗也成為國內首次記錄到該鳥種的地區。
  • 武漢誕生第420個鳥類新紀錄!叉尾太陽鳥現身植物園
    至此,武漢市第420個鳥類新紀錄誕生。當天,鍾永樂來到植物園進行日常鳥類監測。在一片喬灌混交林內,當他觀測燕雀取食一棵樹上果實時,突然聽到一聲不太一樣的鳥叫,他仔細查找四周,在另一棵樹上發現兩隻黃色小鳥,立即拍下了照片。通過仔細看照片,鍾永樂發現這兩隻鳥與以前在外地拍攝過的叉尾太陽鳥很像。他將照片傳給其他會員和鳥類專家,經鑑別,這正是叉尾太陽鳥的雌鳥。
  • 天府新區總體規劃解讀:四川省級行政中心在新川科技園南端或麓湖...
    《天府新區總體規劃》解讀十三  省級行政中心:在新川科技園南端或麓湖周邊地區選址  一、公共設施布局目標與策略  1. 構建「大小配套」 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從職住平衡、舒適出行、均等服務等角度出發,構築全覆蓋、分層級、方便居民就近使用的生活服務設施網絡,兼顧為高端人士、普通市民和外來務工人員服務,建設一個所有人安居樂業的和諧新區。  二、公共設施規模  規劃期末公共設施用地規模約為92平方公裡,佔城鎮建設用地總面積的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