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洞庭湖冬季水鳥知多少

2021-01-11 瀟湘晨報

大益陽客戶端訊(通訊員 李劍志)1月9日,由益陽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沅江市管理局、沅江市林業局和沅江市環保志願者協會聯合開展的首次南洞庭湖冬季水鳥調查順利結束。歷時5天的調查,調查人員克服天寒地凍、起早貪黑、開車行船等困難,對南洞庭湖重要冬季水鳥棲息地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基本摸清了南洞庭湖冬季水鳥的種類和數量。本次調查共記錄到水鳥39種29843隻。

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白琵鷺

國家一級保護鳥類 黑鸛

大白鷺

普通鸕鷀

綠翅鴨

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灰鶴

成群的野鴨

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2種,分別是:白鶴24隻、黑鸛21隻,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有3種:分別是:小天鵝244隻、灰鶴240隻、白琵鷺126隻,數量最多的是綠翅鴨9060隻,難得一見的有斑頭秋沙鴨1隻、黑尾鷗1隻和普通秋沙鴨2隻,分布水鳥最多的湖是蒸缽湖,記錄到水鳥10891隻。而去年冬季水鳥最多的朗山湖僅記錄到12隻水鳥,漉湖內湖也只記錄到1721隻。另記錄到4種猛禽,分別是:普通6隻、遊隼4隻、白尾鷂3隻和黑翅鳶1隻。

【來源:益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洞庭湖保護區再現新鳥種藍喉歌鴝、八聲杜鵑你見過沒?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郝家勇)2020年環洞庭湖區為期12天的夏鳥調查已經結束,嶽陽日報全媒體記者6月24日從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此次調查,不僅記錄到了36種水鳥、89種林鳥,還監測記錄到了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和低危物種棉鳧,並首次在洞庭湖發現記錄到了藍喉歌鴝和八聲杜鵑
  • 12萬候鳥進駐洞庭湖,還等什麼?相約嶽陽,先睹為快!
    受一下今天的大風嶽陽的天氣真的「凍」真格了不管大風大雨都阻止不了來洞庭湖越冬的水鳥今天嶽陽日報全媒體記者從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得知今年環洞庭湖越冬水鳥初期同步調查已經結束>目前已有近12萬羽越冬水鳥進駐洞庭湖預計隨著寒潮加劇近期還將有更多候鳥來此越冬據介紹,洞庭湖今冬較往年退水要遲些,為適時掌握洞庭湖越冬水鳥現狀,11月16-17日,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中科院亞熱帶生態所、西洞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及橫嶺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單位,組成9支調查隊伍,分赴東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橫嶺湖區域,開展環洞庭湖區越冬水鳥初期調查
  • 洞庭湖區統計記錄水鳥近18萬羽 為近年來最多
    新華網湖南頻道長沙1月16日電(記者黃興華)記者從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等發起的洞庭湖區水鳥調查活動日前結束。調查初步統計共記錄到水鳥56種近18萬羽,是近年來洞庭湖水鳥調查中數量最多的一次。
  • 視頻丨醉美生態 五千餘只冬候鳥陸續遷徙沅江南洞庭湖
    紅網時刻益陽10月15日訊(記者 鍾浩 沅江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鍾祖彪 黃曦 李悟)秋冬之交,沅江南洞庭湖又迎來了候鳥遷徙的時節五千多隻大雁、鷺鳥、野鸕鷀等候鳥來到這裡,度過一個平安而又富足的冬季。在沅江蒸缽湖的水域內生長著一片翠綠的楊樹,從北方遷徙過來的數千隻野鸕鷀就棲息在這片楊樹上,它們時而奮起高飛,時而擇枝而立。野鸕鷀遷徙到這裡後,一部分會繼續往南飛,一部分將停留在這裡越冬,然後在明年的春天再往北遷徙。今年的南洞庭湖實施禁捕退捕,因此漁業資源非常豐富,為越冬的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源。
  • 南洞庭湖上百鳥飛
    大益陽客戶端訊(記者 盧鵬翔 通訊員 鍾祖彪 王首珺)由於今年洞庭湖上汛期比往年要長,外湖水位直到現在才稍微有所退卻。連日來,在南洞庭湖一處叫做蒸缽湖的水域,湖邊的高地一半還淹沒在淺淺的湖水裡,一半漸漸地露出了水面,吸引了須浮鷗、鷺鳥等各種候鳥前來栖息、覓食,享受禁捕退捕後洞庭湖上豐盛的美食。
  • 四川冬季水鳥調查結果公布 63種水鳥來川越冬
    四川冬季水鳥調查結果公布 63種水鳥來川越冬 2016年03月15日 05:47:54 來源:四川日報   本報訊(記者 王成棟)近日,省林業廳公布全省首次冬季水鳥調查結果:來川越冬的水鳥有
  • 除了江豚,原來洞庭湖還有這麼多保護動物
    小夥伴們可曾知道,作為享譽國內外的物種考察基地、生態旅遊和環境教育勝地,洞庭湖具有獨特的溼地生態系統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除了江豚,洞庭湖還有很多非常可愛的珍稀物種。 趕緊跟隨小編來欣賞一下這些大自然的美麗精靈吧…… 2016年2月13日,沅江市護鳥志願者在南洞庭湖溼地漉湖核心區進行候鳥巡護時,觀測並拍攝到33隻國家一級保護候鳥——黑鸛。
  • 沅江:34隻珍稀麋鹿「現身」南洞庭湖水域
    受東洞庭湖持續高水位的影響,部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陸續離開野生動物保護區,來到了南洞庭湖水域。截止目前,沅江市漉湖蘆葦場的麋鹿數量已達34隻。【來源: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湖湘自然歷丨半邊湖守護著一種黑色長腿水鳥
    湖湘自然歷丨黑鸛2021年1月14日 星期四 小寒第10日長身玉立,涉水而過,黑色羽毛隨光線閃爍出綠、紫、青銅的光澤,黑鸛是神秘而優雅的水鳥。每年秋末冬初,都有小群黑鸛奔著洞庭湖溼地豐富的水生資源和溫暖的蘆葦蕩而來。
  • 四川首次冬季水鳥調查 來川越冬鳥類有63種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王成棟)記錄到水鳥個體33540隻,共63種,分屬8目12科。3月3日,四川省林業廳公布了全省首次冬季水鳥調查結果。所有水鳥中,種類最多的是雁形目鴨科,共25種,其次為鸛形目鷺科。水鳥個體數量最多的是骨頂雞,有9475隻,其次為綠頭鴨、赤麻鴨。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黑鸛、黑頸鶴。
  • 從哈爾濱到洞庭湖,200多隻獲救助候鳥乘房車南遷過冬
    從哈爾濱到洞庭湖,200多隻獲救助候鳥乘房車南遷過冬 澎湃新聞記者 何利權 喻琰 2020-12-06 19:39 來源:澎湃新聞
  • 蘭州市區冬季常見鳥類匯總(水鳥篇)
    水鳥篇2018年自夏季以來,降水遠超平均水平,以至於濱河公園的道路被淹沒,部分碗口粗的柳樹被衝倒,大多數濱河的步道、公園嚴禁進入。長時間大量降水的後果是黃河暴漲,泥沙俱下,正所謂「九曲黃河萬裡沙」。渾濁而高漲的河水導致今年的水鳥數量和種類十分慘澹,遠遠不如2017年冬季。超多的降水會不會使得植被旺盛進而使得林鳥增多?這就不得而知了。
  • 近30萬隻水鳥在鄱陽湖越冬 新紀錄鳥類11種
    " 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 一首鄱陽湖民歌,既是對鄱陽湖候鳥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也道出了數十萬隻候鳥在鄱陽湖悠然越冬的奇觀。
  • 東洞庭湖越冬水鳥超過13萬隻 監測到4種新記錄鳥類
    2014年至2015年越冬期內,在東洞庭湖棲息的水鳥,最高記錄為6目13科60種132813隻;洞庭湖區域約有78.06%的越冬水鳥集中在東洞庭湖棲息。  2013年至2015年度,保護區監測到4種新記錄鳥類,分別是黃頭鶺鴒、北灰鶲、卷羽鵜鶘和黃臀鵯。保護區管理科科長姚毅稱:「去冬今春是近5年內監測到鳥類最多的一次,越冬水鳥數量比較穩定。」
  • [嶽陽]男子毒殺63隻水鳥被拘 稱醃製野味過年
    東洞庭湖水域,執法人員發現63隻被毒殺的水鳥,包括12隻小天鵝。 圖/高大立  已經僵硬的腳爪,不再伸展的羽毛……當63隻水鳥從8個蛇皮帶裡翻出,悽慘場面令人不忍直視。這些被毒殺的候鳥,包括12隻小天鵝、5隻白琵鷺。
  • 候鳥南歸長江畔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華社南昌1月7日電 題:候鳥南歸長江畔新華社記者程迪、陳毓珊、史衛燕、周文衝江西鄱陽湖、湖南洞庭湖、重慶漢豐湖……在長江流域沿線重要溼地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2020年鄱陽湖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顯示,監測到水鳥數量68萬餘只,比2019年增加1.1萬隻。「鳥兒膽大了。」提起候鳥棲息的變化,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黨工委書記劉新喜感觸很深,原來候鳥多在深湖覓食,這些年覓食地範圍不斷擴大,田間、池塘也能見到它們的身影。燕雀翻飛、鳥聲婉轉、低回盤旋……長江流域是候鳥青睞的「越冬天堂」。
  • 省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組織完成環鄱陽湖越冬水鳥同步調查
    1月13日,省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組織完成了2020—2021年度環鄱陽湖區越冬水鳥同步調查。江西省自1998年冬季開始組織實施鄱陽湖區越冬水鳥同步調查,迄今已持續21年,是鄱陽湖區域水鳥調查覆蓋範圍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專業隊伍最強的水鳥調查項目。
  • 冬季到中國來看鳥
    新華社訊 為了解候鳥種群在我國的越冬情況和數量變化,更好地保護鳥類資源,全國首次大規模鳥類冬季同步調查於1月上中旬在全國範圍內展開。  我國幅員遼闊、物種豐富,像這種超大範圍的鳥類同步調查,在國際上也極為罕見。調查範圍涉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行政區域,包括846個調查區域,5255個觀測點。
  • 候鳥南歸長江畔
    2020年鄱陽湖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顯示,監測到水鳥數量68萬餘只,比2019年增加1.1萬隻。  「鳥兒膽大了。」提起候鳥棲息的變化,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黨工委書記劉新喜感觸很深,原來候鳥多在深湖覓食,這些年覓食地範圍不斷擴大,田間、池塘也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燕雀翻飛、鳥聲婉轉、低回盤旋……長江流域是候鳥青睞的「越冬天堂」。
  • 禁捕退捕後,洞庭湖上百鳥飛
    紅網沅江市分站9月7日訊(通訊員 鍾祖彪 王首珺)今年洞庭湖汛期比往年要長,直至深秋外湖水位還相當滿盛。在南洞庭湖蒸缽湖水域,湖洲還淹沒在淺淺的湖水裡,吸引了須浮鷗、鷺鳥等各種候鳥前來栖息、覓食,享受豐盛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