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區冬季常見鳥類匯總(水鳥篇)

2021-01-19 風荷宿雨

由於最近需要定時定量的陪曦曦同學到公園溜達,所以看到了不少蘭州地區的常見鳥類。由於行程倉促,時間較短,難免掛一漏萬,希望日後有機會繼續補充。

水鳥篇

2018年自夏季以來,降水遠超平均水平,以至於濱河公園的道路被淹沒,部分碗口粗的柳樹被衝倒,大多數濱河的步道、公園嚴禁進入。長時間大量降水的後果是黃河暴漲,泥沙俱下,正所謂「九曲黃河萬裡沙」。渾濁而高漲的河水導致今年的水鳥數量和種類十分慘澹,遠遠不如2017年冬季。超多的降水會不會使得植被旺盛進而使得林鳥增多?這就不得而知了。


圖1.由於水勢迅猛,這兩對綠頭鴨只能順著水勢往下遊 


最近黃河水位略有下降,水質變清澈,水鳥逐漸呈現增多的趨勢,但與去年春節前後鼎盛一時的狀況仍不可同日而語。各種鴨子中,之前滿坑滿谷的綠頭鴨、斑嘴鴨今年數量極少,赤麻鴨一隻未曾見到。 


圖2.水位下降後勉強在河中央的亂石堆中落腳的鴨子們


圖3.快到中午了仍在睡覺的綠頭鴨們


之前較為常見的普通秋沙鴨只有個位數,零星可見,而且極其不穩定,到處亂飛。此前極其極其常見的漁鷗數量較少,僅七裡河黃河大橋有一個穩定的20隻不到的小群。此外今年新觀察到一種白眼潛鴨。


圖4.因四處亂飛而難以拍到落在水中的普通秋沙鴨


圖5.漁鷗的一個小群落


圖6.雁灘公園一隻落單的白眼潛鴨


圖7.黃河中的白眼潛鴨 


其它水鳥,水鷚、紅尾水鴝、白頂溪鴝仍然穩定存在,沿著河岸四處覓食。另外新觀察到小鷿鷈在公園湖水中捕蝦,普通鸕鷀在公園捕魚或者不時從黃河上空飛過。


圖8.最為不怕人的水鷚


圖9.與摩拜單車合影的水鷚


圖10.非常怕人的紅尾水鴝雄鳥


圖11.較為不怕人的紅尾水鴝雌鳥


圖12.不知道是不是一對情侶的白頂溪鴝


圖13.雁灘公園中捕蝦的小鷿鷈


圖14.雁灘公園中曬翅膀的普通鸕鷀


圖15.換一面接著曬的普通鸕鷀

 

希望以後黃河的水質越來越清澈,回歸的水鳥越來越多。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四川首次冬季水鳥調查 來川越冬鳥類有63種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王成棟)記錄到水鳥個體33540隻,共63種,分屬8目12科。3月3日,四川省林業廳公布了全省首次冬季水鳥調查結果。所有水鳥中,種類最多的是雁形目鴨科,共25種,其次為鸛形目鷺科。水鳥個體數量最多的是骨頂雞,有9475隻,其次為綠頭鴨、赤麻鴨。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黑鸛、黑頸鶴。
  • 南洞庭湖冬季水鳥知多少
    大益陽客戶端訊(通訊員 李劍志)1月9日,由益陽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沅江市管理局、沅江市林業局和沅江市環保志願者協會聯合開展的首次南洞庭湖冬季水鳥調查順利結束。歷時5天的調查,調查人員克服天寒地凍、起早貪黑、開車行船等困難,對南洞庭湖重要冬季水鳥棲息地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基本摸清了南洞庭湖冬季水鳥的種類和數量。本次調查共記錄到水鳥39種29843隻。
  • 四川冬季水鳥調查結果公布 63種水鳥來川越冬
    四川冬季水鳥調查結果公布 63種水鳥來川越冬 2016年03月15日 05:47:54 來源:四川日報   本報訊(記者 王成棟)近日,省林業廳公布全省首次冬季水鳥調查結果:來川越冬的水鳥有
  • 蘭州母親河畔迎來好多水鳥
    冬日暖陽照在母親河畔,漫步黃河邊,被眼前飛來飛去的水鳥鎖定了目光,遠看黃河,河面上的水鳥成雙成對的飛起飛落;抬頭看天,展翅飛翔的大鳥盤旋空中一划而過;低頭看河,河面上一對對「談情說愛」的水鴨子忽悠忽悠的漂著;走在步道上忽然發現,河灘上覓食的鴿子也是撲簌簌飛過;各種各樣的禽鳥戀著母親河,依著母親河過冬覓食,戲水玩耍,在這色彩單調的冬日裡,這些可愛的禽鳥便成了蘭州母親河畔的一道靚麗風景。
  • 西溪溼地展開鳥類調查,最常見的水鳥是誰?還有哪些「寶藏...
    在蓮花灘觀鳥的模式是望遠鏡和長焦結合著弄,望遠鏡看,長焦鏡頭拍攝記錄,最後小組成員會碰頭記錄今天觀察到的鳥類。溼地最常見的水鳥是鷺類還能見到十分稀少的黃葦鳽在西溪溼地,水鳥的分布很廣泛。「最常見的是鷺類,白鷺、大白鷺、蒼鷺、夜鷺很多。」調查小組成員於學偉說,其次是鴨類,斑嘴鴨等。
  • 成都越冬水鳥「普查」:觀測到近3萬隻,黑喉潛鳥首現四川
    9個小時、30多個點位的調查中,大家發現,這次觀察到了水鳥65種29987隻,和去年相比多了近萬隻,有四種鳥沒有再觀察記錄到,也有十種水鳥為本次調查新增記錄——其中,在興隆湖觀察到的黑喉潛鳥,為四川省鳥類新紀錄。▲黑喉潛鳥 鄒滔 攝第四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調查30多個點位同時進行1月12日,農曆臘月十八,成都市氣象臺預報,這天氣溫2~13℃。
  • 別再叫它野鴨子了《成都常見雁鴨》教你認識身邊水鳥
    ,公園裡,錦江邊,面對身邊越來越多的野生水鳥,你是不是只能以野鴨子代稱。由成都觀鳥會楊小農和朱磊、成都鄉野走廊、九裡自然體驗館共同編寫的《成都常見雁鴨》出爐,手冊將35種成都平原及周邊記錄到的雁鴨類收入其中,一步步教你認識成都平原常見水鳥。
  • 泉州全市有鳥類301種 林鳥水鳥你認識幾種呢(圖)
    記者從泉州林業部門了解到,全市有鳥類301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鳥類2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51種,省重點保護鳥類27種。泉州所有鳥類中,有43種鳥類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近年來,泉州市大力實施「生態泉州」行動計劃,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積極改善鳥類及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廣泛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等活動,為這些飛翔的精靈們提供一個更加宜居的環境。
  • 156種水鳥戀上膠州灣 丹頂鶴等每年都來過冬
    7月3日,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根據《 膠州灣生態溼地保護研究》做的普查,膠州灣的動植物物種首次得到確認,其中鳥類有156種,這些鳥類中,有21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錄和國家級重點保護水鳥,灰鶴、蓑羽鶴、丹頂鶴等珍稀國家重點保護候鳥,每年都會在膠州灣內過冬。
  • 南漳縣越冬水鳥調查發現四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近日,按照省林業局《關於開展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的通知》要求,南漳清涼河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組織襄陽市野生鳥類保護協會專家、南漳縣觀鳥愛好者和本單位專業人員對溼地公園轄區內越冬水鳥開展同步調查,發現鴛鴦、紅隼、白尾鷂和普通等四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 蘭州大學發現甘肅鳥類分布新記錄種
    原標題:蘭州大學發現甘肅鳥類分布新記錄種  槲鶇(hú dōng) 槲鶇(蘭州大學提供)  中國甘肅網1月30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首席記者 武永明)蘭州大學1月28日晚發布消息說,該校師生近日在蘭大榆中校區進行校園鳥類調查時發現的鶇科鳥類
  • ...錢塘江 斑嘴鴨 黑臉琵鷺 1983年 鳥類物種 愛鳥 溼地 水鳥 野鴨...
    還是要給遷徙候鳥留一點溼地與蘆葦叢啊……」  杭州生態吸引力極佳10年新增100多種鳥  其中43%是水鳥  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鳥類學博士陳水華說,杭州從2000年到現在,10年新增加了100多種鳥類(不包括餘杭和蕭山),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水鳥。
  • 近30萬隻水鳥在鄱陽湖越冬 新紀錄鳥類11種
    " 我省鄱陽湖沿線所有保護區、15 個周邊縣( 市、區) 相關工作人員、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以及高校專家共200 多人,分赴鄱陽湖轄區內上百個大小湖泊及周邊,同步開展越冬候鳥家底調查。" 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黨支部書記塗曉斌說,此次調查已是我省連續第19 次在鄱陽湖區開展越冬水鳥同步調查。
  • 冬季到中國來看鳥
    新華社訊 為了解候鳥種群在我國的越冬情況和數量變化,更好地保護鳥類資源,全國首次大規模鳥類冬季同步調查於1月上中旬在全國範圍內展開。  我國幅員遼闊、物種豐富,像這種超大範圍的鳥類同步調查,在國際上也極為罕見。調查範圍涉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行政區域,包括846個調查區域,5255個觀測點。
  • 蘭州6萬臺小火爐「退出」今冬供暖
    新華社蘭州10月24日電(記者王衡、李傑)記者從蘭州市環保局了解到,今年蘭州市區6萬臺燃煤小火爐將「退出」供暖。  蘭州市環保局局長芮文剛介紹,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居民可承受」的原則,採取煤改氣、煤改電、棚戶區改造自然消除、禁燃區內強制取締四種措施,蘭州市今年計劃改造取締市區6萬臺燃煤小火爐,這一任務已於近日完成。  蘭州市的小火爐主要分布在城中村和老舊樓院,這些地方暫時無法納入集中供暖,居民冬季取暖主要靠小火爐。
  • 世界候鳥日|鳥類連接我們的世界
    觀鳥地點其實觀鳥不一定去非常偏遠的地方,像市區的公園,比如上海植物園、共青森林公園、世紀公園、炮臺灣溼地公園等都是觀鳥的好地方。如果想觀察遷徙的水鳥可以前往崇明島和南匯溼地,這些地方在春秋季會有鴴鷸類水鳥停留,冬季則會有數量眾多的雁鴨類在此越冬。
  • 越冬水鳥過境 黃河口變身「鳥類國際機場」
    黃河入海口位於全球八條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亞」通道之上,鹹淡水交匯的特殊環境,為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每年秋冬季節,大量越冬水鳥過境。(攝影:周廣學)通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實施生態補水和溼地修復工程,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功能顯著增強,區內鳥類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加,再現了「鳥類國際機場」的壯美景觀,
  • 漢中這裡首次發現罕見水鳥「翹鼻麻鴨」!
    亮相寧強玉帶河 雪後初晴 一群憨態可掬的水鳥 寧強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 宋剛: 「今天發現的這群翹鼻麻鴨,是夏候鳥的一種,分布於我國東北及西北地區,被列入國際鳥類紅皮書,是我國「三有」保護動物(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這在我們寧強當地還是首次發現。」
  • 東洞庭湖越冬水鳥超過13萬隻 監測到4種新記錄鳥類
    監測到4種新記錄鳥類  湖南日報4月2日訊(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張脫冬 易朗朗)4月1日,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布了《鳥類監測公報》:截至2015年3月,該保護區共記錄到鳥類18目64科34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7種,二級保護鳥類4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