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礦物質與骨代謝異常(CKD-MBD)是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疾病進展過程中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對該病症的認識和防治直接關係到CKD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預後。來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姚麗教授就CKD-MBD的規範化治療進行了介紹。
一、什麼是CKD-MBD?
CKD-MBD是由於慢性腎臟病導致的礦物質及骨代謝異常症候群,臨床上出現以下一項或多項表現:
➤ 鈣磷、全段甲狀旁腺素(iPTH)或維生素D代謝異常
➤ 骨轉化、礦化、骨量、骨線性生長或骨強度異常
➤ 血管或其他軟組織鈣化
二、CKD-MBD的治療
根據CKD-MBD的整個發展過程,CKD-MBD治療的中心環節主要是降低高血磷,維持正常血鈣;控制繼發性甲旁亢;預防和治療血管鈣化,使各項指標均能達到靶目標,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後。
1. 控制血鈣
CKD患者血鈣目標值:無論是透析患者還是非透析患者血鈣控制目標值均為,2.10-2.50(mmol/L)。具體流程圖如下:
圖1 CKD患者血鈣控制流程圖
2. 控制血磷
CKD各期患者血磷控制目標值,不同的指南給出了不同的建議(見下表)。
表1 不同指南對血磷控制目標的建議
血磷水平超過目標值時,首先應進行飲食控制(磷攝入量為800-1000 mg/d)和調整透析方案,若不能達標者可添加磷結合劑治療。具體流程見圖2:
圖2 CKD患者血磷控制流程圖
3. 控制甲狀旁腺功能亢進(SHPT)
CKD患者出現SHPT時,應首先控制血磷及血鈣水平達標(見圖3)。如果通過控制血鈣和血磷水平後,患者的iPTH水平仍不能達標,可以使用活性維生素及其類似物或擬鈣劑等藥物,通過上述治療措施仍不能控制iPTH水平,需要進行甲狀旁腺手術切除治療。
圖3 SHPT控制流程圖
表2 iPTH理想目標值
4. 血管鈣化的防治
對合併血管鈣化的高磷血症患者,建議使用非含鈣磷結合劑;對高鈣血症持續存在的高磷血症患者,不建議使用含鈣磷結合劑。防治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應避免長期大劑量使用活性維生素 D,引起體內維生素D水平過高或過度抑制iPTH水平。治療過程中應注意監測,避免高鈣或高磷血症的發生。血管鈣化的評估方法和頻率見下表:
表3 血管鈣化評估方法和頻率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