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很有可能成為比這屆威尼斯競賽片都要精彩的電影
連接太空站的繩索,如同連接母體的臍帶,太空人一次次想抓住繩索,又一次次被迫切斷繩索,也象徵著一次次的生命之始。
《地心引力》Gravity
導演: 阿方索-卡隆
編劇: 阿方索-卡隆/若納斯-卡隆
主演: 喬治-克魯尼/桑德拉-布洛克
類型: 劇情/科幻/驚悚
觀影反應:
媒體首場放映,整整推遲了三十分鐘開始,原定時間9點放映,記者們在放映廳外苦苦等候,工作人員卻在9點之後才放人進入,發放3D眼鏡後,工作人員還要求記者們試戴,有問題的再進行調換,然後才開始放映。如此準備不足,除了一貫悠然自得的義大利媒體之外,其他媒體都有抱怨,但電影節方面似乎不以為意。
好在影片的觀影效果極佳,全片人物幾乎都在失重狀態中,險情不斷,令觀者不禁屏息揪心。喬治-克魯尼飾演的角色非常幽默,部分臺詞也引起歡笑。影片結束後贏得熱烈的掌聲。
有趣的是,根據鳳凰娛樂義大利特約翻譯的描述,義大利普通影院中的3D場並不多,很難得見到如電影節發放的這種比較高級的紅色3D眼鏡。
預測:
開幕片不參與威尼斯競賽,但是有望衝擊明年的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等獎項。
打分:8
劇情:
在美國太空站,一個男太空人Matt Kowalsky和女同事Ryan Stone出艙修復望遠鏡時,衛星爆炸的碎片撞到了太空站,除了出艙的兩人,其他人全部喪命。之後,漂浮在外、毫無憑藉力的兩人要想方設法地回到地球,他們遭遇了重重險情,Matt為了Ryan自我犧牲,讓Ryan登上了一個廢棄的俄羅斯空間站,並憑此再借力靠近中國的天宮一號,期間的各種故障讓Ryan近乎絕望自殺,但憑藉著瀕死前看到Matt的幻象,她振作起來,找到方法登上了天宮一號,並最終返回地球。
評論:
阿方索-卡隆在《地心引力》中的表現無疑是優異的,全片兼具實驗性和娛樂性,敘事簡潔有力,內涵豐富,加上充滿說服力的3D特效和壯麗的宇宙奇觀,可以說,既是一部驚險刺激的科幻驚悚盛宴,又是創作難度極高的水準之作,彌補了威尼斯今年整體片單的勢微。
《地心引力》中,導演一直保持有條不紊的節奏,絲毫沒有拖泥帶水,每一次轉折都具備邏輯性,總能在最絕望的時刻吊起觀眾的胃口。相對於敘事的簡潔,該片的視覺呈現卻非常複雜,開場是一段大約12分半的超長鏡頭,描繪的是宇宙失重狀態,隨著鏡頭的反覆旋轉,地球與太空的反覆變位,敘事層層推進,人物性格與人物關係也逐漸清晰,在近年的電影中甚是罕見。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出現了多次女主角的主觀鏡頭,使得觀眾的失重感更加強烈,這無疑是一部為觀眾體驗大費苦心的作品。
片中的失重狀態無疑對於演員是極高的考驗,電影的後半部分幾乎是桑德拉-布洛克的獨角戲,這個人物從比較脆弱的狀態中逐步回神,勇敢求生,一步步踏上回歸地球之旅,其中細節的把控,身體語言的運用,無疑是「衝奧」級別的野心演出。相比之下,喬治-克魯尼的戲份雖少,但作用強大,作為一個自信幽默的太空人,永遠攜帶著音樂旅行的他,更像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自由詩人,以他的堅持、毅力和犧牲影響並激勵了自己的同事。
對於中國觀眾而言,《地心引力》最值得一提的是「天宮一號」的出現,這個來自中國的太空實驗室是女主角的救命稻草,換言之,中國的科技成果客觀上拯救了美國航天員,這或許會讓看多了「美國人拯救世界」的中國觀眾為之振奮。導演設置中國空間站的原因也許在於,當代幾個大國中,也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這幾個國家有或曾經有過自己的太空站,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與不少經典的科幻之作一樣,《地心引力》在講述單一事件的同時隱藏著博大的人類命題。該片選在世外之處回溯生命的伊始,展現生命的狀態,「失重」成為離開俗世、回歸原始的一種表現方式,並從宇宙的角度反觀地球這個人類生存的地方,以宏觀的角度令人思索人類的存在價值。連接太空站的繩索,如同連接母體的臍帶,太空人一次次想抓住繩索,又一次次被迫切斷繩索,也象徵著一次次的生命之始。
如導演所言,電影表達的是關於「重生」的兩重意義,一個是困境的重生,太空人在困境中要與己抵抗,如果輸給自己,就會選擇放棄和死亡,但最終掌握命運的還是自己;另一個是死後的重生,一方面Matt看似犧牲了,但實際上在關鍵時刻喚醒了瀕死的Ryan,在Ryan的心中以另一種方式重生,另一方面,Ryan借著救生艙成功落到海中,最後海水進入艙內,出現很多氣泡,是比喻人類的一種進化,因為人類最初本就是從水裡的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的,影片的結尾,Ryan從海中緩緩爬到陸地,適應了一下,最終爬起來直立行走,整個過程如同人類進化、生命演變的縮影。
不過,導演在某種程度上僅僅做到了呈現這些生命內涵,而未提出更大膽的宇宙概念,這或許是它與《普羅米修斯》等敢於顛覆人類起源的科幻佳作所不同的地方。
主創解讀:
阿方索-卡隆:為了儘可能讓觀眾身臨其境,我查詢了很多太空人的資料,並與之做交流,獲取了不少信息。女主角的獨角戲難度很大,所以我更關注細節,關注她每一個呼吸節奏。
對於特效而言,電影最大的挑戰是表現失重的狀態,並將其呈現給觀眾,除了讓演員儘可能忘記重力的感覺,我們也用了很多CG動畫技術,使之合成更真實。
喬治-克魯尼:為了飾演太空人角色,我練了很久瑜伽,也使身形改變了很多,這些都很值得。我認為沒有壞劇本,之所以有爛片,是因為它的拍攝理念和對電影的認知不如劇本。
桑德拉-布洛克:為了飾演這個角色,聽了很多安靜的古典音樂,練習了一些經典慢舞,本來我是一個想到哪兒做到哪兒的人,但這些音樂讓我更加放鬆,更接近太空人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