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為什麼需要腫瘤基因檢測?

2020-12-05 騰訊網

科普

乳腺癌

為什麼需要腫瘤基因檢測?

PART1

我國乳腺癌現狀

01.中國乳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2015年約有27萬新增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排第七位,2015年有近7萬人死於乳腺癌;發病率呈連續上升趨勢,增長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發病的平均年齡為48.7歲,比西方提早了10年。

02.乳腺癌各個年齡段的發病趨勢

2000—2014年中國腫瘤登記地區女性乳腺癌發病趨勢及年齡變化情況分析

雖然年齡大的女性風險更大,但40歲以下,甚至30歲以下人群的發病率在持續增加。

03.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況

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自上個世紀末先後制定並推行了女性乳腺癌群體篩查指南,從而將乳腺癌5年生存率提高到89%。中國女性乳腺癌的 5 年生存率為73%,農村地區為55.9%,而美國女性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達89%。相比之下,中國女性乳腺癌的防治工作任重道遠。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明確將早期乳腺癌列為可治癒性疾病,早診早治是提高乳腺癌治癒率的最佳途徑。

03.我國開展的乳腺癌篩查項目

中國抗癌協會協同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組織專家團隊先後主持開展了由原國家衛生部牽頭的針對城市婦女為主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乳腺癌篩查項目、針對農村婦女的國家重大公共衛生「兩癌」篩查項目中的乳腺癌篩查項目和中國多中心乳腺癌優化篩查方案研究(MIST)3項女性乳腺癌群體篩查項目。

04.中國多中心乳腺癌優化篩查方案研究

中國多中心乳腺癌優化篩查方案研究(MIST):MIST項目獲得了以乳腺X線、乳腺超聲及乳腺觸診3種篩查方法為基礎全覆蓋、互盲法、同步進行的群體性乳腺癌篩查對照研究數據。

05.一般風險女性乳腺癌篩查年齡

45~69歲的一般風險女性,推薦進行規律性篩查(A級推薦)

40~44 歲的一般風險女性,應有機會接受篩查。接受篩查前,鼓勵其在充分了解乳腺癌篩查的潛在收益、風險和局限性之後,與醫生共同確定個體化決策(B級推薦)

年齡

年齡>69 歲的一般風險女性,身體健康且預期壽命>10年,如有意願,應有機會接受篩查(B級推薦)

06.一般風險女性乳腺癌篩查方法

乳腺 X 線篩查被證實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因此,推薦其作為一般風險女性的主要乳腺癌篩查方法(A級推薦)

乳腺X線篩查陰性的緻密型乳腺女性,補充乳腺超聲篩查能夠有效地提高乳腺癌檢出率,推薦補充乳腺超聲篩查(B級推薦)

單獨採用乳腺觸診篩查乳腺癌,由於目前證據不充分,尚不推薦。但乳腺觸診對於從未接受乳腺癌篩查的女性,仍有可能提高乳腺癌檢出率,因此推薦乳腺觸診作為乳腺影像學篩查之前的初始手段(B級推薦)

推薦乳腺超聲篩查用於無早髮乳腺癌家族史或不攜帶有乳腺癌致病性遺傳突變的40~44歲的其他乳腺癌高危風險女性的篩查;推薦乳腺X線聯合乳腺超聲篩查用於45歲以後該類高危風險女性的篩查(B級推薦)

07.乳腺癌危險因素

與雌激素有關:月經初潮年齡早、絕經年齡晚、不孕及初次足月產的年齡晚;營養過剩、肥胖、脂肪飲食。

環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缺乏鍛鍊、飲酒、未哺乳。

高達10%的乳腺癌是由家族遺傳的單個基因的特定突變引起的: 一級親屬有乳腺癌病史者,發病風險是普通人群的2-3倍。

08.預防乳腺癌的健康生活方式

PART2

乳腺癌多基因檢測

01.乳腺癌高危風險女性

1)至少2位一級或二級女性親屬曾患乳腺癌;

2)至少1位一級親屬攜帶有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遺傳突變;

3)至少 1 位符合以下 1 個條件的乳腺癌一級親屬:

發病年齡≤45歲;

發病年齡為45~50歲,同時至少1位一級親屬患有任何年齡的卵巢上皮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

患有2個原發性乳腺癌,同時首次發病年齡≤50歲;

發病年齡不限,同時至少2位一級親屬患有任何年齡的卵巢上皮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

男性乳腺癌;

4)自身攜帶有乳腺癌致病性遺傳突變;

5)一級親屬中有遺傳性腫瘤症候群(如遺傳性乳腺及卵巢症候群、Cowden症候群、Li-Fraumeni症候群、Peutz-Jeghers症候群、林奇症候群等);

6)曾患乳腺導管或小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

7)曾接受胸部放療。

一個人是不是乳腺癌高危,最關鍵的就是看家族病史和遺傳基因!

02.70歲女性乳腺癌累積風險

乳腺癌累計風險

攜帶BRCA1 和 BRCA2 突變的健康女性到 70 歲累積發生乳腺癌的風險分別為37.9%和36.5%,普通女性發生乳腺癌的風險僅為3.6%,相較於普通女性,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攜帶者乳腺癌發病風險提高了10~20倍。

03.BRCA相關的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

a.BRCA1/2 致病性/可能致病性變異體攜帶者終生患乳腺癌風險的外顯率為41%~90%,對側乳腺癌風險增加;患卵巢癌的風險在8% ~ 62%之間。

b.研究表明,BRCA1乳腺癌更有可能表現為三陰性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中有7%-28%存在BRCA1突變;有1%-17%存在 BRCA2突變。

c.JAMA Oncology一項研究表明:

三陰性乳腺癌:約17.6%的人有BRCA1或BRCA2突變

HR陽性乳腺癌:約14.1%的人有BRCA1或BRCA2突變

HER2 陽性乳腺癌:約4%的人有BRCA1或BRCA2突變

d.攜帶BRCA1/2突變的男性也有很大的乳腺癌易感性風險

e.BRCA1/2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變異攜帶者乳腺癌的發病年齡較早

德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在36歲以下診斷為乳腺癌的家庭中,13.7%的家庭檢測到BRCA1/2突變

f.胚系BRCA1/2突變與前列腺癌風險增加有關

g.最近研究證實,一些胰腺癌具有可用藥的BRCA1/2致病或可能致病的變異(BRCA1為0%-3%,BRCA2為1%-6%)

h.一些研究表明,BRCA突變攜帶者患漿液性子宮癌的風險增加。

04.胚系致病基因導致遺傳性腫瘤症候群

04.遺傳性乳腺癌或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的遺傳模式及胚系致病基因

05.乳腺癌高危風險女性多基因檢測

有意願進行基因檢測的乳腺癌高危風險女性可行BRCA1/2基因檢測;

必要時可同時檢測 CDH1、PTEN、STK11、TP53、ATM、CHEK2、PALB2、NBN、NF1 等乳腺癌易感基因。

《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指南》

PART3

突變攜帶者的風險管理

01.BRCA具體檢測及風險管理流程

中國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檢測與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8年版)

02.BRCA1/2的遺傳檢測人群

家族中已有個體攜帶有致病性BRCA1/2基因突變。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一個或者多個以下情況:

1.確診年齡≤45歲

2.確診年齡≤50歲(46-50歲),並且具有:

存在額外的原發灶

≥1個血緣近親(包括一級、二級、三級)在任意年齡患有乳腺癌

≥1個血緣近親患有胰腺癌

≥1個血緣近親患有前列腺癌

未知或者有限的家族史

3.確診年齡≤60歲,且為三陰性乳腺癌

4.任意年齡確診,並且具有:

≥2個血緣近親,任意年齡,患有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

≥1個血緣近親,在≤50歲,確診有乳腺癌

≥1個血緣近親,確診有卵巢癌

血緣近親中有男性乳腺癌

德系猶太人血統

03.BRCA基因突變攜帶者隨訪監測

04.BRCA基因突變攜帶者預防性手術切除

早期基於受試者家族史區別危險程度的回顧性分析發現,中高危患者採取預防性雙側乳腺切除術可降低約90%的乳腺癌發病風險,其中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其可降低BRCA突變基因攜帶者85%~ 100%的乳腺癌發病風險。

著名國際影星安吉麗娜朱莉發表文章《我的醫療選擇》,稱自己通過基因檢測,確定攜帶有先天性的遺傳缺陷基因BRCA1, 決定接受預防性雙乳切除術。

04.BRCA基因突變攜帶者預防性用藥

已有三項前瞻性大型臨床試驗(NSABP P1試驗、IBIS-1試驗和STAR試驗)顯示雌激素拮抗劑對於高危人群乳腺癌有預防作用。

美國國家乳腺和腸道外科輔助治療研究組:在NSABP-P1研究中,19例突變攜帶者,他莫昔芬使得BRCA2基因突變者乳腺癌發生風險降低了50%。

05.BRCA1/2胚系突變攜帶者的風險及管理

PART4

總結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發病率呈連續上升趨勢,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患癌風險更高,5%~10%的乳腺癌患者具有明確的遺傳基因突變;

推薦BRCA1/2、CDH1、PTEN、STK11、TP53、ATM、CHEK2、PALB2、NBN、NF1 等多基因檢測;

基因突變攜帶者後續可以進行隨訪監測、預防性手術切除、預防性用藥。

——本期完——

我們(醫世象,微信ID:medhealife)

致力於癌症、慢病、婦幼等領域的科研成果報導,以及科普知識的傳播;

關注於腫瘤、婦幼、病理、檢驗、內科等科室的最新資訊及政策指導;

為醫生、患者以及相關科研機構人員提供最新的實訊;

為醫學惠民貢獻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基因檢測有什麼用?為什麼腫瘤患者需要做?
    ,到現在按照腫瘤細胞的基因序列進行分子分型。目前的基因檢測手段能發現基因突變、基因過量表達,而對於基因表觀遺傳學修飾導致的問題,則缺乏有效的檢測手段,但是這種問題的概率不是很高。所以,建議大家檢測的時候還是使用組織樣板——測幾十個基因的那種產品,經濟條件好的可以去測幾百個基因。檢測多個基因也不是很貴,幾千元即可。不要只測常規的EGFR和ALK,因為一旦這幾個基因未發生突變,又無法發現其他基因是否突變,整個檢測結果就沒有意義了。
  • 不是誰都需要做「腫瘤基因檢測」
    近幾年,從好萊塢明星安吉麗娜朱莉因檢出基因突變,為降低患癌風險,接受了雙側乳腺切除手術,到歌手鄧紫棋因家族有癌症病史,做了基因檢測。不少人第一次知道「腫瘤基因檢測」,都是從這些明星名人開始的。但什麼是基因檢測?基因檢測適合所有人嗎?
  • 盤點| 淺談腫瘤異質性|異質性|腫瘤|基因|-健康界
    其缺點在於它可能掩蓋了最豐富的、也是最惡性的腫瘤細胞亞群。而新方法能隨機獲得單個細胞的遺傳信息,利用單細胞測序,人們就能夠在腫瘤中重建這些細胞系,並了解突變的年表。此外,研究人員也在單個腫瘤樣本中發現乳腺癌相關miRNA的表達存在顯著差異。他們提出使用miRNA進行診斷或預後需要對不同腫瘤部位和腫瘤相關淋巴結進行取樣分析。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上市潮背後
    導讀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普遍盈利不佳,洗牌正在進行,最終勝出者不僅僅需要在技術上實現突破 之前,北陸藥業發布公告稱,其參股的世和基因已於4月21日在中國證監會江蘇監管局辦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輔導備案登記。 腫瘤領域的基因檢測是依附著靶向藥發展起來的醫療檢測細分行業,但這些技術如今已經可以用於腫瘤早檢、用藥指導、遺傳性腫瘤篩查等方向,其中遺傳性腫瘤篩查的應用曾因美國著名演員安吉麗娜·朱莉在基因檢測後切除雙側乳腺而廣為人知。
  • 精準醫療:你可能不知道什麼是腫瘤易感基因檢測
    高發的10大類腫瘤(肺癌、胃癌、 肝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管癌、 乳腺癌、卵巢癌、宮肌瘤 、宮頸癌 )你都知道嗎?如何了解自己的患病風險指數呢,擁有健康的人生和美好的生活呢?要了解如何預防還需要從腫瘤易感基因說起。
  • 腫瘤基因檢測有什麼意義?
    基因檢測(即分子靶標檢測)是以研究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細胞分子生物學上的差異為基礎,篩選和鑑定與疾病密切相關的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作為藥物作用的靶點,通過靶向給藥實現有效的靶向治療及個體化治療。腫瘤基因檢測的意義在於:1發現家族性易感基因,做到零級預防,做到不發生或延緩臨床前期症狀的出現。2有利於腫瘤選藥。現在很多靶向藥是要做基因檢測的,比如EGFR基因。
  • 個人基因檢測逐漸興起,今年以來:廣州多家三甲醫院開遺傳門診
    怎麼判斷什麼是靠譜的基因檢測?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今年以來,廣州多家三甲醫院都開設了遺傳門診,主要針對乳腺癌、卵巢癌、腸癌、胃癌等腫瘤疾病,對於高風險人群給予基因檢測及醫療評估和解讀。遺傳門診的作用在於,對遺傳腫瘤患者,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對攜帶基因但未發病者,早檢查早預防;對攜帶基因要生娃者,做試管嬰兒,讓孩子別輸在胚胎前。
  • 臨床需求「催熟」大Panel基因檢測市場 貝瑞基因搶佔腫瘤精準治療...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張敏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是腫瘤治療的熱門領域,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都需要分子診斷和基因檢測。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楊帆教授向記者介紹,隨著腫瘤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腫瘤驅動基因被揭示,藥物靶點也越來越多,臨床對大Panel基因檢測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據了解,Panel是高通量測序技術(NGS)發展起來的一個詞語,主要指同時檢測多個基因、多個位點。
  • 30種腫瘤標誌物合集|腫瘤標誌物|乳腺癌|血清|細胞|肺癌|患者|肝癌...
    在正常成人體內含量極低,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低甲基化作用導致AFP基因表達開放,於血清中檢測到的AFP會顯著升高,因此常作用肝癌的腫瘤標誌物。此外,卵巢癌和睪丸生殖細胞癌、畸胎瘤等亦可見AFP升高。在妊娠、肝病以及炎症性腸病等生理情況或良性疾病中也有輕微升高。血清AFP正常參考值為0-25ng/ml,當血清AFP>400 ng/ml提示腫瘤可能性大。
  • 解碼基因檢測系列報導之四|缺失中國人群關鍵樣本 易感基因檢測...
    定價5980元,檢測110個基因位點,覆蓋18種腫瘤風險,這是諾禾致源官網上一款名為「腫瘤全面遺傳易感基因檢測」的產品。
  • 科學家繪製出乳腺癌腫瘤發生和靶向治療的蛋白基因組學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乳腺癌腫瘤發生和靶向治療的蛋白基因組學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4:37:37 美國博德研究所Michael A.
  • 又有女演員癌症去世了,但即使去做基因檢測,有用嗎?
    「手術後,我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從 87% 降到了 5%,」朱莉在寫給《紐約時報》的信中說,「現在,我可以告訴孩子們,媽媽不會因為患乳腺癌而去世了。」 僅僅兩年後,2015 年 3 月,朱莉又切除了卵巢。由於安吉麗娜·朱莉,癌症基因檢測走向公眾視野。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在得上腫瘤前就切除乳腺和卵巢。
  • 艾德生物:開闢腫瘤基因檢測新戰場 增持評級
    [摘要]  事件艾德生物國產首款ctDNA腫瘤基因檢測試劑盒獲批2018年01月1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准艾德生物「人類EGFR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多重螢光PCR法)」上市,預期用途為體外定性檢測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血漿DNA樣本中人類EGFR
  • 武漢一女子花四萬做基因檢測「防癌」 做完發現看不懂
    昨天,記者在陳小姐關於乳腺癌基因檢測的報告上看到,陳小姐一共測了20個和乳腺癌、卵巢癌相關的基因,在「結果描述」中是這樣寫的:本樣本未檢測到具有確定臨床意義的基因突變;本樣本TP53基因檢測到雜合性突變;本樣本共檢測到其他基因改變14處……陳小姐有點懵:這段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 阿爾法狗打算挑戰乳腺癌 浙醫二院乳腺腫瘤中心專家認為 疑難病例...
    近日,DeepMind在其博客上宣布,將與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癌症研究中心領導的一組健康研究機構合作,探索用人工智慧來改善乳腺癌檢測。人工智慧代替醫生提高X光檢測準確性這一探索的意義何在?大家知道,臨床上一旦懷疑是乳腺腫瘤的患者,通常要做X光或超聲檢查。
  • 寧波3家醫院可做癌症基因檢測·都市快報
    「國內目前對DNA序列檢測已經可以精確到每一個鹼基(DNA最小單元),這項研究意義在於發現惡性腫瘤發病原因,以便進一步尋求準確治療辦法。」昨天,浙東腫瘤個體化醫療論壇開幕,中科院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於軍教授說。
  • NGS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火熱:精準診斷來了,我們離精準醫療還有多遠?
    在會議中分享的精準治療的典型案例,大部分均使用了NGS技術進行基因檢測。比如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金穎醫生分享的案例:一位晚期(RAS野生型、BRAF野生型、pMMR)結直腸癌的患者,通過基因檢測,經過多線治療,總生存時間大於4.5年, 並且在治療中保持了較高的生活質量。
  • 女子30歲患乳腺癌 原是遺傳基因突變作怪
    福州新聞網1月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朱丹華 通訊員 戴軍)女子小玲(化名)的母親和外婆都是乳腺癌患者,年僅30歲的小玲近日也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原來,小玲體內有一種名叫BRCA1/2的遺傳基因存在突變。最近,小玲去體檢,B超檢查顯示她的左側乳腺有個不良腫物。她隨後到福建省第三人民醫院對腫物做進一步穿刺活檢,被證實患了早期乳腺癌。
  • 缺失中國人群關鍵樣本 易感基因檢測報告準確性存疑
    見習記者 崔笑天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陳巖鵬 北京報導定價5980元,檢測110個基因位點,覆蓋18種腫瘤風險,這是諾禾致源官網上一款名為「腫瘤全面遺傳易感基因檢測」的產品。
  • 基因檢測之癌症早篩行業深度報告:藍海市場,新興賽道
    癌症早篩是基因測序行業最為活躍的方向之一,主要通過檢測從腫瘤原發或轉移部位釋放到血液中的 ctDNA來檢測早期癌症,操作簡便,是癌症診斷從有創到無創的重大革新,近年 來正不斷得到政策支持和監管機構的認可。隨著國內部分早篩產品落地可期,早篩檢測將成為癌症市場的下一個爆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