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綠毛龜的藻類
藻類的選擇:選擇正確的藻種,是確保培育綠毛龜成功的關鍵,否則將前功盡棄。因此,在培養綠毛龜前,首先了解綠毛龜身上的「綠毛」是何種藻,經鑑定「綠毛」為基枝菜或剛毛菜。它們隸屬於綠藻門、綠藻綱、綱毛藻目、剛毛藻科,是一種絲狀體,藻絲厚實,不易斷裂,是培養綠毛龜的最佳菜種。
藻類的鑑別
採集菜種,必須先學會識別方法,能夠將其與雜菜準確無誤地區別開來。根據野外採集經驗,可歸納如下方法:看藻體是否為墨綠色。藻體顏色淡綠,說明太嫩或營養不良;呈灰黑色則是老化的表現。太嫩、太老都難以形成孢子,不宜採用。查有無分叉。龜背基枝藻僅有直立枝,基枝菜的直立枝一般也不分叉。因此凡直立枝分叉的都不採取。用手觸摸藻體,如有粗糙感,似人體頭髮的,則是基枝藻;感覺光滑細軟的則不是。
取一小段菜體,兩手輕拉,不容易斷裂、有彈性感的多是基枝藻。用火燒,如發出焦臭味的,多屬基枝藻。鏡檢:憑經驗採集的菜種,最後可用顯微鏡檢查來驗證。凡不分枝或僅基部分枝,由長圓柱形細胞連接而成,細胞壁厚,分層,葉綠體周生,呈網狀的,為基枝藻或龜基枝藻。
藻類的採集
採集工具:採集前應準備如下工具:刮刀、刷子、梳子、放大鏡、塑膠袋等。前三樣工具用於採集菜體,放大鏡用於檢查藻種,塑膠袋用於盛裝藻體,要求不漏水、無毒。採集方法:藻種經過鑑別認可後才開始採集。先將藻體上的汙移物用手從上至下輕輕地摸掉,後用刷子刷洗乾淨,用梳子梳直。再用雙手將藻體拉下。有時由於藻體長而密不易拔下,即可用刮刀將其刮下。採用的藻應清洗乾淨。
一小捆一小捆地紮好,放入塑膠袋內或水桶內,裝進清水。也可將藻體連同石塊帶水採回。綠毛龜的人工培育技術,為了滿足人們飼養毛龜的需要,無錫縣後宅綠毛龜研究會通過多年的摸索實踐,結合民間飼養綠毛龜的經驗,成功地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工養殖綠毛龜技術,並建立了綠毛色養殖基地,向社會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綠毛龜。人工養殖綠毛龜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細緻工作。要人工培育好綠毛龜,必須了解綠毛龜的生活習性和生態條件,並應具備合適的場地和培育環境,在實際培育過程中不斷學習掌握和提高培育技術。
場地、設備和工具的準備。場地選擇:培育綠毛龜的場地應寬散、向陽、通風,水源方便,環境安靜,無空氣汙染。以寬散的庭院最為適宜。培育綠毛龜的場地四周應設置圍牆,地面平整,不積水,場地地面最好用磚鋪設,並建有下水道。培育場上方應搭好遮蔭棚,條件許可的話可種植葡萄、絲瓜、藤墓等遮萌植物。另外,居室陽臺、如果龜小,容器也可小些,佔用地方則可更少些。初養者可根據自己的條件,因地制宜地選擇培育綠毛龜的場地。培育容器:培育綠毛龜的容器要求內壁光滑,無瑕疵。
一般以塑料桶、陶缸為主,少量培育可選用玻璃缸。很少用搪瓷缸、瓷缸培育綠毛龜。塑料水桶。無毒的民用塑料水桶是大批量培育綠毛龜較理想的容器。塑料水桶方便,價格低廉,水桶大小規格齊整,可以多層疊放,較省地方,管理方便。桶壁光滑,綠毛龜不易逃出。桶壁半透明,在桶中容易培育出底板長綠毛的「天地底」等優質綠毛龜。一般塑料桶可選用高22釐米,上口徑25釐米,下口徑20釐米的深色桶。稍小或稍大些的塑料桶也可使用。塑料桶可堆放4~5層。陶缸,價格便宜,來源方便。
一般常選用高22釐米,口徑27釐米,養在陶缸中的綠毛龜較安靜,背甲上容易接種綠毛,但腹甲不易長毛。但用玻璃缸飼養綠毛龜比較理想,在玻璃缸內,龜的底板上能很快長出綠毛。蓄水容器:主要是用來存水。水通過蓄存後會更潔淨,水中雜物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沉澱和揮發。水通過長時間蓄存後,水溫接近於氣溫,給龜換水時,不至於溫差過大。
作者點評:小編認為,通常蓄水容器可用大水缸、水池、小型蓄水塔等。蓄水池的大小視養龜的多少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