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都聽過烏龜,但是綠毛龜長什麼樣子?相信大家很少看到,就像圖片裡面的龜一樣,它渾身長滿了綠綠的毛,所以被稱作綠毛龜。綠毛龜在市場上很難見,所以也很名貴,那它是怎麼養出來的呢?
在選擇龜種的時候,首先要選擇能生長成綠毛龜的龜種,最好是黃喉龜、四眼石龜。再就是要選擇身體強壯、沒有生病、身上沒有傷、甲殼比較完整、行動較快、外形漂亮的雌龜,每個體重大概在100-200克左右最好,這樣接種的成功率會比較高,而且看上去很小巧。
為了方便藻類能在龜殼上更好的吸附,在接種之前應該進行對龜殼的處理。將做種的龜放養在裝著清水的盆裡,把龜殼刷乾淨,尤其是要把龜背洗乾淨,再用鋼絲球把龜的背部刮粗糙,然後再用幹的棉布把龜背擦乾,最後再用新鮮的生薑把龜的身體也塗一遍,使龜殼上還有一些薑汁,再放到比較乾燥的盆裡面,使龜身體上面的的薑汁變幹,促進龜甲分泌黏液,方便藻類吸附。
用來做綠毛龜的藻類有很多種,但是做好是枝藻。它生長在水流比較急的山澗中和流動的巖石上,所以吸附力會比較強。這種水藻需要選擇墨綠色、沒有其他分枝、比較粗壯的最好;還可以用手去拉一下,能一直拉,還不容易斷的藻最好;也可以用火去燒一下,會有一種頭髮被燒焦的氣味。把藻採回來以後,需要及時洗乾淨,放到有陽光的地方,每到3-5天換一次水,作為接種的時候用。
綠毛龜接種的時候,接種時間最好選擇在藻類繁殖的季節,一般在春秋季節進行。 最好是春天,因為每年的3-5月份是藻類繁殖的高峰期,但是因為地區的氣候條件不一樣,應該以水的溫度為標準,在水溫為16-25度的季節最好,當水溫低於16度的時候,就不利於藻類細胞的繁殖了,一旦水溫高於25度,那麼就會導致藻體爛掉和死亡。
接種可以分為兩種,自然接種和人工接種。自然接種需要拿出30克左右乾淨的藻種,把處理好的龜和藻一起放到盆裡,再加入乾淨的水,調節pH值為6.5-7.5,並移到散光比較強的地方,讓孢子自然遊蕩,它會自己在甲上吸附生長,一般需要30天左右,龜背上就會長滿一層薄薄的綠色絨毛,這就說明接種成功了。
還有一種就是人工法,需要把藻種剪爛,用紗布把搗爛的種藻包起來,擠出綠色液體,這就是孢子液。每千克孢子液中需要加入含有營養的培養液,放到容器裡,再放入已經處理好的龜。這個辦法一般需要25-30天,龜的背部就會長出綠綠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