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編,今天我給大家講一下養殖綠毛龜的五個小知識。何謂綠毛龜?綠毛龜是黃喉水龜等水生龜類的龜甲上長滿了綠藻而得名,也可以稱之為黃喉水龜。它是自然界極為珍稀的現象。現在可以人工培育,成為人們喜愛的珍貴觀賞動物。另外一種黃喉水龜的特性和養殖。黃喉水龜俗稱香烏龜,是水龜中的一種。由於它能長期生活於水中,活動緩慢,造型好,所以是培養綠毛龜的理想龜種。它主要分布於浙江、安徽、江蘇、湖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省區。外形特徵:龜甲顏色較烏龜淺,背甲與腹甲之間的連合處無韌帶,背甲邊緣不呈鋸齒狀,腹甲後緣缺刻深,頭頂前、後部均光滑無鱗,也無眼狀斑紋。喉部黃色而無黑色斑塊,也無多條黃色縱紋。
黃喉水龜一般在水域附近的灌木、草叢中活動,它棲息的水域往往水質清澈,底質為沙土。
每年4-5月,隱居於洞穴,洞深淺不一,洞內有少量積水,洞口與水平面相平。6-8月,活動頻繁,多在上午及晚上覓食,平時則靜伏於水中。10月以後,活動減弱,霜降後冬眠。黃喉水龜的食性、繁殖習性及其飼養管理技術均和烏龜相似,可仿照實施。基枝藻它是一種深綠色的絲狀體。常見的有兩種:一種稱龜背基枝藻,為直立絲狀體,僅基部有稀疏的假根分枝;另一種稱基枝藻,由絲狀的直立枝和匍匐枝組成;基部也有假根。這兩種基枝藻都以其假根固著於山溪流水經過的石塊上、巖石上,或在水質清澈、含礦物質豐富的山潤積水處。總之,基枝藻生活的環境要求是能照射到散射的陽光,含礦物質的清潔活水,並有固著的石塊。
10釐米的絲狀體,上部無分枝,藻體較粗硬,似頭髮。「二摸」用手觸摸時感覺較粗糙,有彈性,無油滑細軟感。「三拉」用兩手輕拉時,不易拉斷。如果有條件,可在顯微鏡下鑑別,將絲狀體,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如果是不分枝,或僅在基部有分枝,藻體由長圓柱狀細胞連接而成,細胞壁厚,葉綠體呈網狀,則可進一步確定它為剛毛藻科的植物。採集基枝藻時,可將藻固著的石塊連同水一起採回,放入缸內,加上泉水,井水或曝曬過的自來水中。培養基枝藻,主要是要求水質要好,並能接受散射陽光的照射。直射的高熱陽光、混濁、汙染、有機質多的水,均不利於基枝藻生長。
基枝藻在春、秋兩季生長繁殖較快。基枝藻有幾種繁殖方式:主要一種是營養繁殖,即通過藻體的斷裂,和斷裂小段的再生長。另一種是在某些細胞內產生許多遊動孢子,當它離開藻體後,就在水中遊動,不久,就可固著在龜板、石塊上,萌發為新藻體。遊動孢子微小,肉眼難見。綠毛龜的培養技術。容器培養的容器以圓形玻璃金魚缸為理想,因為這種容器吸收陽光的面積大,有利於綠藻生長、繁殖,有利於龜體全身長「毛」。那麼怎麼養殖綠毛龜?
1.用陶瓷缸等養綠毛龜,往往在腹甲上不易長「毛」。用水飼養用水以井水、泉水為佳。也可用清澈的溪水。河水。使用自來水的話,要經過陽光曝曬,並存放數天再用。嚴禁直接用雨水培養綠毛龜,因新鮮雨水中有害物質多。
2.擦甲在將黃喉水龜放入缸中飼養前,要先用鋼絲刷、鐵砂皮或小刀在龜的背甲和腹甲上磨擦:目的是使龜甲產生粗糙面,別於基枝藻的遊動孢子附著。處理完畢後,再將龜放入缸內飼養。
3.餵食要適當減少投餵食物次數。旺食期可3天投食一次,初春和深秋可每周一次。這樣可減少對水和綠藻的汙染。換水飼養缸內的水,由於基枝藻和龜的生理作用,在酸鹼度、含氧量、有機物含量等方面都會發生變化,必須通過換水來保持水質的標準。4-5月和9-10月,可每隔半月換一次。6-8月,2-5天換一次。冬眠期不換或少換水。每次換水只需換去缸內水量的一半左右,否則,遊動孢子附著的機會太少,不利於「綠毛」的培養。
4.溫度佳水溫為22-24度。不得超過30度,否則,基枝藻生長不良,甚至死亡。1度以下,基枝藻不生長,但不會死去。光照要經常接受光照,使綠色的基枝藻能不斷進行光合作用,有利於它的生長。適宜的是散射陽光。照射時間要長。若光照不足,藻體會發黃,發白,生長不良。但不宜用強光和高溫,所以夏日要遮蔭。過冬秋季要多餵精料,以保證寒冬期龜體的消耗。適當採取保溫措施。視具體情況,及時換水。
5.缸內如發現子子要及時清除,子會侵害藻體。經過上述措施,龜與基枝藻就能正常生長,兩者放養在一起,約經4-5個月,就可見龜甲上開始長出「綠毛」。一般先從龜甲邊緣開始長「毛」,再逐漸擴至全身。「綠毛」初時很短,逐漸生長。後可培養成一隻碧翠晶瑩,綠絲飄逸的珍奇觀賞龜。好了, 今天關於養殖綠毛龜五個小知識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了,歡迎留言區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