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產品經理必懂5種技術關係

2020-11-22 人人都是..

AI產品經理在對於AI技術上都會有迷茫和焦慮,那麼AI產品經理需要了解技術關係有哪些呢?

產品經理面臨對AI技術都有迷茫焦慮,不懂AI產品經理如何面對AI與大數據的關係,AI產品經理與編碼人員的關係,AI產品經理與算法技術人員的關係,AI產品經理與AI技術的關係應該懂哪些AI技術,AI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與AI技術的思維方式的關係。

這些關係搞不懂會造成產品經理焦慮症,故此專門撰寫AI產品經理必懂的技術關係如下文:

明白一:AI產品經理與數據技術人員的關係

1. 先明白大數據與AI的關係

AI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對海量歷史數據的分析和挖掘,而這些數據通常具有容量大、更新速度快、格式多樣、信息價值密度低等大數據特點。因此採用傳統的數據處理方法難以有效地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這些數據,這就需要開發大數據技術去處理這些問題。

此外,大數據技術在處理海量數據過程中需要相應的AI技術提供輔助,比如通過傳統的統計機器學習方法對數據進行分類。

總之,大數據技術中的信息處理,需要AI的幫助 ;而AI技術中的數據處理,又需要大數據技術的幫助。

2. 數據是原料

數據在智能產品業務中發揮了原材料的作用,尤其是神經網絡層數的增多需要的數據量也會成指數級增長。

比如:AlphaGo 使用的強化學習技術,該技術需要機器算法自我更新迭代。AlphaGo 需要從大量的人類對戰棋局中學習出何種對弈方式,會大概率取勝從而不斷調整落子的決策,這對於人類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學習任務。

具體來說,AlphaGo 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落子決策網絡和價值評估網絡

落子決策網絡通過每個落子後可能的結局,預測下一步應該落在哪個位置勝率更大;而價值評估網絡則是用於預測對手可能的決策,從而更加準確地預測棋局走向。這些網絡模型的訓練過程需要大量人類對戰棋局作為訓練集,從而學習出更加準確的模型參數。

此外,深度學習技術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突出表現,也是源於海量數據的獲取和處理。比如:人臉識別中使用的卷積神經網絡,就是通過大量人臉圖片訓練出網絡的參數。這些參數從不同層面表現了人臉圖片的內在信息,比如是否是長頭髮,是否是黑眼睛以及是否戴眼鏡等等。

最後,大數據技術也在AI的一些新興應用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比如:智能製造業中需要完成智能管理、智能裝配、智能營銷等過程,每個過程都需要大數據技術提供支撐。因為從海量數據中挖掘的有效信息可以指導製造過程,使管理更加便捷,使製造的產品更少出現殘次品。因此,大數據為AI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3. AI促進數據分析

大數據技術主要針對大規模無規則數據的處理,包括數據的採集、存儲、管理以及挖掘使用。同時,這些處理過程的改善越來越依賴於AI技術的的參與,可以說大數據的一些關鍵技術也屬於AI的範疇。因此,AI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大數據相關技術的發展。

首先,AI技術的使用可以加快大規模數據的採集過程以及提高採集到的數據質量。傳統的數據採集只能按照某種匹配模式抓取數據,但是不能實時監控數據質量,造成採集到大量無效或者低價值密度的數據。AI技術的應用可以通過分析數據分布去除冗餘數據,通過精確定位數據來源有針對性地提取重要數據。

其次,AI技術優化了大數據的存儲過程。通過AI相關技術分析存儲好的大數據,我們可以提煉大數據的內在特徵並壓縮大數據從而用更少的數據存儲空間表示更大規模的數據。比如:谷歌大腦團隊針對資料庫中的索引結構提出相應的深度學習模型,即分別用深度學習模型替換 B-tree,HashTable以及 BloomFilter 等索引。

簡單來說,通過學習欲存儲的數據的分布情況,他們分別得到相應的深度學習模型的參數,然後用訓練好的模型替代資料庫的索引。雖然損失了一些查找的精確度,但是大大降低了查找的時間以及空間複雜度,從而提高了存儲效率。

最後,AI技術在大數據的使用挖掘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大數據的應用效率不斷提高。例如:基於人們出行的軌跡大數據,一些打車軟體會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分析乘客出行數據特徵,並對用戶進行畫像,然後針對乘車需求規劃路徑以及給司機派單,從而可以針對不同的訂單數據合理分配車輛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

此外,我們日常使用的新聞推薦軟體、電商購物軟體等,都是通過大量用戶使用情況的數據給用戶精準定位,分析用戶的喜好,然後個性化推薦相應的服務,其中這種個性化推薦流程離不開AI技術的應用。

總之,大數據發揮價值的重要手段,就是使用先進的AI技術不斷地從數據中挖掘有效信息,然後表示為相應的知識並用這些知識更好地服務於人。

小結:大數據和AI的結合,是實現計算機達到人類智能水平目標的有效手段。即AI中有大數據,大數據中有AI。

明白二:AI產品經理與編碼技術人員的關係(區別於算法技術人員)

首先我們知道編碼技術人員成為優秀的產品負責人的案例比比皆是,張小龍、雷軍、雷軍認為其在金山的優點是勤勞,缺點是沒有順勢而為,說白了什麼叫順勢而為。筆者理解順勢而為就是產品思維,以用戶為中心的思維再來看張小龍。

我們都知道張小龍寫過Foxmail的代碼,但是我們更加知道Foxmail產品運營不下去了,張小龍賣掉了這個產品。然後張小龍做微信的時候他指出:一個億級用戶的產品經理,無需做到透徹思考人性和產品的所有方面,但需要在極端現實主義和極端理想主義之間取得平衡。做產品力求簡單美,要滿足用戶「貪嗔痴」。

從張小龍的產品方法可以看出,作為微信的產品負責人他根本就不關心編碼。關心的是用戶、用戶、用戶,重要的事情說3遍。

而非編碼技術人員成為優秀產品負責人的案例,更多公司產品影響力更大。

阿里巴巴的創立者馬雲就是連高考數學都要考3次才及格而已的典型非編碼人才,但是早年做淘寶產品不得不說這種產品眼光才有了今日阿里的地位。

下圖為原來的副部長採訪馬雲截圖:

另外我們能看到或者想想一下,滴滴創始人程偉,還有今天的馬化騰和李彥宏作為產品的總負責人在那裡編碼嗎?如果編碼比產品方向重要的化身為老闆的他們為啥不去編碼呢?

這個問題說明的是產品經理會不會編碼真的不重要,或者說我們作為實實在在的產品經理根本不需要編碼。一來你編碼了程式設計師幹啥工作呢?二來你的時間用在編碼上誰來發現更有價值的需求呢?誰來設計需求呢?

如果都不分工產品和編碼之間毫無邊界而競品有分工的話,那麼你的產品將慢於競品,從而競品抓住Timing早日抓住用戶的心智。

明白三:AI產品經理與算法技術人員的關係

以今日頭條靈犬產品為例。

首先為什麼做靈犬?

因為以今天今日頭條的內容體量之大,頭條公司需要數千人的人工審核團隊,可以想像人員成本之高且人員審核是否會因審核人員的一時的情緒而導致尺度變化都是很有可能的。

靈犬產品解決了什麼需求問題呢?

  • 首先,靈犬產品原型是為了解決今日頭條本身平臺上鑑定低俗內容的。
  • 其次,網際網路上信息豐富,僅憑人力進行反低俗,成本過高。今日頭條基於反低俗模型開發了自動反低俗的小程序,用戶輸入一段文字或文章連結,小程序會先進行提取、分詞和語義識別,然後根據設定的規則,檢測其閱讀內容的健康指數,輸出對應的分數、評級和結論。不同於色情信息,處理低俗信息的一個難點在於,人們對於低俗的判斷標準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合理篩選難度大。團隊根據測試員的意見反饋,完善評估標準,開發人工策略。小程序也可將自身難以直接處理的時政內容交由人工審核判斷。

靈犬產品負責人要做什麼呢?

第一出產品方案:

今日頭條面向社會招募反低俗測試員,從超過 5,000 位報名用戶中選出 30 位代表,包括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媒體記者、編輯、大學教授、學生、網際網路公司產品經理和技術人員、自媒體人等。測試員標註數據,判斷文字是否低俗,並為算法策略提供建議。

第二設計產品:

首先我們都知道頭條系列的產品非常重視運用AI技術賦能產品,例如:我們都知道的文字內容推薦,還有短視頻抖音內容的推薦。

那麼我們在靈犬小程序產品中,可以看到今日頭條幫靈犬這個AI產品模塊放到了最重要的位子,核心產品的核心入口位置。

如下圖:

再來看第二個設計,即產品經理規劃產品界面布局。如下圖:

這個模塊是筆者實地調研發現的,可以通過與同在今日頭條小程序窗口內的其他模塊進行比較,靈犬的色彩以及對搜索框居中設計的布局可見靈犬是個單獨的產品模塊即可稱之為獨立的產品。可以在分工的時候由單獨的產品團隊來完成。然後集成到今日頭條小程序裡面。

再則回到本節主題AI產品經理與算法技術的關係,以靈犬產品界面直接表達出來的內容做解釋並結合下圖:

從圖上可見用戶輸入的內容會上傳到靈犬的模型裡,模型內有產品經理和技術共同建設的防低俗算法,這個 算法包含一個命名實體(NER)技術用來識別裡面人名、地名、事物的名稱等關鍵名詞,然後同產品經理和運營人員邀請的數據標註人員標註的低俗數據規則進行計算,再然後輸出對應的分數、評級和結論。

第三產品經理協助運營團隊運營靈犬產品

像靈犬的產品經理還要寫靈犬反低俗助手產品的產品介紹、產品Q&A。產品用戶調研、產品推廣,產品策略制定例如通過靈犬小程序產品可以收集數據來優化今日頭條的本體反低俗模型產品。

所以從AI產品經理與算法技術的關係可以看出,AI產品經理與算法技術是緊密配合的關係,相對以往產品經理與技術的關係來說,AI技術為產品經理做出創新的產品多提供了一個工具。

明白四:AI產品經理懂不懂AI技術?懂的程度?

之前有一個熱情的學員在群裡總愛說在大學生們中間流行的Kaggle比賽,結果自己說其發現自己比Kaggle裡面的高手差距很大,但是自己羨慕Kaggle。

筆者要說的是:Kaggle思維的基礎和初步條件是識別問題,即Kaggle第一步是識別確定的需求種類。而AI產品經理或者一般產品經理經常面臨的問題和需求是不明確的,這就要求產品經理第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發現問題,即找準有價值的需求。

所有剛畢業的工科生做產品經理不妨記住:產品經理是發現需求並在不確定的需求裡面確定需求,而Kaggle一類的思維模式是輔助識別需求。

當然是發現有價值的需求更難,否則人人都能創作出好的產品人人都是老闆了。

同傳統時代產品經理與編碼技術人員的關係類似,從算法工程師的角度切入做產品經理的人比比皆是,但是非算法工程師出身的產品負責人人數更多。

一方面,懂算法的話需要把算法找到應用的場景,例如:柔宇的劉博士懂柔性傳感器技術,但是需要幫這種技術產品化,故此需要用柔性顯示+做出柔記(柔記:一種寫在真紙上,記載在AI晶片裡的智能手寫本),搶在三星之前發布柔性可摺疊手機做出柔派(柔性技術+AI+新交互的手機和PAD同體款),早日做出柔派是要搶佔用戶心智。

當這些產品負責人走向更高層次的時候僅僅擅長算法是不夠的,因為一款產品的成功需要的不僅僅是算法。

AI產品經理應該懂得是AI技術的基礎知識,AI技術原理即可,不能在需要人臉識別的時候而用語音識別,AI產品經理需要明白的AI技術核心是機器學習、深度學習、NLP。和知道時下機器識別語音、機器識別視覺是由於深度學習算法的發展,文本語義識別是由於NLP中的NER命名實體技術算法的成熟等等,作為一名AI產品經理懂AI技術到此就夠了。

總結一下即:通過《入門成為AI產品經理》課程學到我們常用的算法是什麼,用到哪些問題領域,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選對算法設計自己的應用即為入門AI產品經理。如果需要了解詳細的算法且有時間的話,可以聽人工智慧算法課程。

筆者建議是除非產品本身主題是算法,即你的產品就是算法外沒有必要再花時間。相關建議和原因是再強調一遍產品經理是發現需求,設計產品方案,輔助運營產品,高階的產品經理也負責產品方向,產品融資等等具有系統性的工作,所以AI產品經理根本工作絕不是研究AI算法這麼單一的事情。

明白五:AI產品經理核心是AI思維非AI技術

1. 思維模式:理念非常重要

時下和未來對AI產品經理來說思維模式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當你是一款產品的創始人,當你跟投資人說我要做一個積分類產品,估計投資人會較高概率拒絕你甚至都不感興趣跟你交流,但是當你說你要做一個積分制的閒置物品互送平臺,通過AI技術賦能提高交易效率類似今日頭條的精準推薦算法。

用戶可通過籤到、分享、交易物品等行為獲取「小紅花」,以「小紅花」代替錢,和傳統交易平臺比,給用戶帶來新的交易體驗——在平臺上不像買賣雙方,更像是送東西和收禮物。

例子產品如下圖:

思維方式從積分到小紅花這麼一聽,投資者至少會問您:「什麼是小紅花,怎麼玩?」。所以由此可見,理念、思維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小紅花模式的公司也融資到了巨額資金,並且是由紅杉資本中國領投6500萬美金。

2. 產品思維與技術思維的區別

產品經理是發現需求後做產品策略做對的產品,例如:當快手2011年開始上市場運營,而今日頭條系從2016年才開始做抖音,那麼如果你是技術思維的話,你準備研究比快手更好的AI模型?然後超越快手嗎?

那我們看抖音的產品負責人士怎麼運用產品思維做產品策略的。

首先AI技術模型全世界都是公開的,這一點從產品角度看沒有門檻。

另外抖音的產品一下子發三款,分別是:

  • 一跟快手一模一樣的純粹類UGC平臺火山小視頻;
  • 二是較長視頻西瓜視頻平臺;
  • 第三做一款又類PGC優質內容的平臺抖音,在同時從市場收購一款。2017年11月10日頭條以10億美元購北美音樂短視頻社交平臺Musical.ly,與抖音合併。

如果頭條是技術思維的話,通過技術逆向看Musical.ly源碼,會不出意外發現我們也能做呀,我們技術比Musical.ly還好。

筆者建議以上思想想在AI時代做產品經理一定要買本《AI+時代產品經理的思維方法》一書,好好讀讀產品經理的本質是啥。

例如:上面的例子再分析,如果頭條是技術思維抖音早就被2018年騰訊系的微視乾死了,還哪裡會等你慢慢開發一個Musical.ly。

3. 思維是方法和方向的問題,而技術是執行和操作的問題

如果方向和方法錯了你越執著於執行和操作,你錯的越深你的產品越沒有用戶和客戶。

我們常說:產品需求是釘子,技術選型是錘子,即AI產品經理本質核心工作是持續從用戶需求出發,滿足用戶需求。洞察、分析、不斷的滿足用戶需求。

我們都知道目前的流量基本被BAT和TMD壟斷,你的產品只能做出差異化用戶才有可能用你,即使是BAT和TMD的產品也依然在想如何做出體驗更好產品更有差異化從而從競爭對手那裡,從未來把用戶吸引到用其的產品。

想想除了AI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的化可以一起用來助力或者說賦能產品,AI並不是滅了所有的產品,而是所有的產品相似的競品太多了,用戶需要更好的體驗,需要更高效率的產品。

最終目的是通過AI技術做出差異化的產品或者體驗更好,效率更高的產品滿足用戶需求。

AI之所以給所有產品經理一個新的機會有兩個原因:

  • 其一是傳統的產品需求幾乎沒有剩下的了。
  • 其二是AI賦能電商、視頻、智能硬體、安防、等方面給予了社會創造就業的新的機會。所以AI產品經理要把時間花在刀刃上,即AI賦能產品賦能哪些場景賦能哪些產品。

如果你想系統化入門AI產品經理,掌握AI產品經理的落地工作方法,戳這裡>http://996.pm/7bjab

#專欄作家#

連詩路,公眾號:LineLia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產品進化論:AI+時代產品經理的思維方法》一書作者,前阿里產品專家,希望與創業者多多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AI產品經理的入門必修——概念篇
    編輯導語:隨著各行各業的豐富,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也越來越細緻;如今科技發展迅速,AI人工智慧已經開始深入生活中,AI產品經理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AI產品經理的學習概念分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經過近幾年來的發展,產品經理的崗位職責劃分的越來越細,對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 AI產品經理究竟是個什麼「貨色」?
    2016 上談到AI產品經理時指出:「一個人工智慧產品經理的工作流:」誰說產品經理不能懂技術?作為一名產品經理,似乎總是常年備受大家「不懂技術」的「冤屈」,網上關於此類的段子也不少:「師兄,我們這款產品的核心功能是要達到XXX,可以採用XX技術來實現,這樣可能會比較好」「切,你管我用什麼技術,我能給你實現就好了,你又不懂技術,瞎扯什麼蛋呢?
  • 產品助理、產品經理、產品負責人、產品總監都是做什麼的
    4.基礎的用戶調研收集用戶的反饋信息,觀察用戶基於產品,基於市場產生的言行,並及時向產品經理反饋5.反饋技巧助理必須要學會的是如何向產品經理良好溝通反饋,對 於助理而言,處理好這四個環節,至少能幫產品經理節省40%的工作時間及精力。
  • 產品經理「七宗罪」:這七種問題,你是否遇到過?
    產品經理的體系化理論現在已經相當豐富,而本文希望根據實際案例和實踐,站在產品經理的不同視角,分享產品經理常見的七種問題,簡稱「產品經理七宗罪」。運營內部PPT分享:通俗易懂聊運營我們經常見到這種運營活動:某個二次元資訊APP剛上線,為快速吸引用戶,線上下載送話費,線下下載送禮品,不到一周用戶已經上十萬,但推廣活動結束後,用戶量迅速回落,產品經理只好自我安慰「這是做優質用戶篩選」,但實際上本次推廣活動是完全依靠市場費用,用優惠和利益去驅動用戶下載安裝,而不是通過傳遞二次元的新奇趣怪,或者解決二次元用戶沒有網絡討論聚集地的痛點,因此活動的費用花出去
  • 產品經理入門及進階修煉指南:七維能力模型
    產品經理所要做的,是在一千種使用場景中去尋找共性,去尋找絕大多數用戶的最大公約數,去分析所有特殊性需求背後共同的動機和初衷,否則將會迷失在場景的森林而不自知。(5)需求管理能力需求是產品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任何的產品被設計出來都是為了滿足某種的需求。有需求,產品才會有價值,需求和產品價值之間也是正相關的關係,需求度越高需求輻射範圍越廣那麼由此延展而出的產品價值就會越高越大。
  • 前騰訊產品經理:工作5年以上,到底要不要進AI創業公司?
    以我熟悉的「從網際網路產品經理轉型到AI產品經理」為例:技能重合類(技能重合度80%)。比如,小明是某大公司XX開放平臺的產品總監/產品經理,日常工作主要是網站產品框架流程、帳號體系、消息通知、數據分析、開發者運營等等,就非常適合AI開放平臺網站方面的產品經理職位;20%的非重合部分,是知識庫等AI相關的新內容。
  • 貼吧之父俞軍:產品經理的選拔與成長
    所以,我們面試產品人才時,不能只看候選人的臨場表現,還要根據掌握的各種背景知識和產品人才參照系,去分析候選人的真實情況,然後再結合企業特定崗位的背景,選擇最合適的人選。有些人招聘挑選產品經理會採用簡化判斷的方法,比如看重有幾年經驗,是不是大公司出身,參與過的產品是否知名,以及把職級高、管的人多、畢業學校好、懂技術作為加分項。
  • 15年老兵教你如何搭建產品經理能力體系
    執行力這是跨越式發展的起點,是產品經理走出運籌帷幄的「紙上談兵」真正在戰場上「排兵布陣、逗引埋伏」的關鍵,也是產品經理懂營銷、會推廣、能銷售的具體體現,尤其是一個新產品的策劃產品經理需要找到原點市場,通過試驗示範觀摩會進行宣傳推廣,進而在原點市場的基礎上完成產品上市會。4.
  • B端產品經理:如何用流程優化進行產品設計?
    對B端產品經理來說,流程優化應該是一個持續性的動作,流程梳理能力亦是一種通用能力,在本文中筆者將與大家分享梳理業務並設計產品功能所使用的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將該流程按照烏龜圖整理如下:1)誰去做:員工關係崗2)做什麼:員工提交入職資料;核驗入職資料;籤訂電子合同;員工到崗,完成入職引導;覆核入職資料,入職完成;3)需要什麼輸入:offer、新員工到場;4)產生什麼輸出:勞動合同、入職資料;5)上下遊流程支持:招聘流程(上遊)、轉正流程(下遊)、入職培訓流程(下遊);6)
  • 產品經理的哲學方法論:本體自證與萬物歸宗
    人工智慧與技術革命我們討論的道和產品經理有什麼關係呢?第二十個世紀,人類在文化、經濟、政治、軍事和宗教等各個領域,都因為基礎技術的大發展,而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和繁榮。第二十一個世紀,我們正處在人工智慧所帶來的的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前夕。如果說從第一次工業革命至今,人類還無法擺脫依賴於人類本體勞動的工業化生產。
  • 成為搜索產品經理(1):搜尋引擎
    本文作者從了解搜索產品經理的目的出發,對搜尋引擎的發展進行了梳理分析。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加深你對搜索產品的認識。最近和百度大搜的產品同學交流他的工作,交流之後,自我覺察到我對該崗位的工作認知仍不夠系統,當然,對一個工作崗位的認知也不是三言兩語,1個小時的溝通就能了解透徹的。我嘗試在網絡上找一些資料,但發現,網絡上很少有系統化講解這一崗位的文章。
  • 網際網路產品經理能力矩陣:基本能力之溝通協調
    產品經理作為所有職位中,最沒有權限的「經理」,除了產品策劃相關的產出物,大多實質性工作都要是推動別人來做。產品只有產出物,圖樣森破乃義務。沒有哪個網際網路項目,僅僅靠著產品設計、需求說明就能夠有序推進。從需求梳理到上線運營,產品經理50%以上的時間都會花在溝通上。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溝通的意義就在於,通過準確有效的多方溝通,確保產品工作的順利進行。
  • 聯誠智勝分管產品的副總經理馬駿辭職
    挖貝網訊 10月17日消息,近日聯誠智勝(871821)發公告稱董事會於2017年10月13日收到分管產品的副總經理馬駿遞交的辭職報告。馬駿辭職後繼續擔任公司董事。據挖貝網了解,馬駿持有聯誠智勝6%股份,馬駿因個人原因辭去分管產品的副總經理職務。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始祖鳥產品經理團隊:錯!看看我們的工作要求
    現代社會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口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其實,這句話最早是來自於一本暢銷書的書名。這本書於2010年出版,作者是一位有著4年經驗的產品經理。他在書中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圍繞「用戶」「需求」「項目」等關鍵詞,講述了那些對產品經理來說很有價值的思維方法和做事方式。
  • 祝我們的一線隊技術經理加布裡埃爾-奧裡亞利6⃣8...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祝我們的一線隊技術經理加布裡埃爾-奧裡亞利6⃣8... 祝我們的一線隊技術經理加布裡埃爾-奧裡亞利6⃣8... 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 11-25 19:09 祝我們的一線隊技術經理加布裡埃爾-奧裡亞利6⃣8⃣歲生日快樂一起來為他點讚並送上祝福吧!
  • 「中關村第一才女」梁寧:騰訊神級產品經理進階之道
    筆記之前,請先思考:產品助理到產品經理的核心跨越是什麼?如何成為一個運營用戶的產品經理?精簡筆記·產品運營上篇:湖畔大學梁寧演講:19個能力,騰訊神級產品經理進階之道從產品助理到產品經理的核心跨越是什麼?
  • 產品認知(1):產品經理,應該遵守哪些職業道德?
    文章從什麼是職業道德和職業道德為什麼重要兩個方法出發,對產品經理應該遵守哪些職業道德進行了分析總結,與大家分享。2020年2月23日,微盟運維人員通過VPN登入伺服器,並對線上生產環境進行了惡意破壞;致使微盟300萬商戶面臨故障,部分商戶故障持續5天。微盟股價大跌,公信力全失。涉事員工已經被刑事拘留。
  • 如何寫一份過關的產品經理簡歷?
    不少同學做完筆試後,表示,腦洞大開,各類題目都有,從邏輯推理,到遊戲,到產品常識,到產品思維,到二次元……好吧,因為這套題目,是來自迅雷好幾個產品經理的群體智慧。說實話,有些筆試題目還是要花時間的,60分鐘,60道選擇題,有難度。是不是筆試成績好,就一定適合做產品經理,只能說比較大的可能吧。
  • 孫弢:用「產品經理」的思維做公關
    2013年年初,孫弢加入國內最具知名度與影響力的網際網路公司——新浪網技術中國有限該公司(以下簡稱「新浪」),擔任時任集團「二把手」——CTO、時任微博負責人,與陸奇齊名的有著矽谷華人雙傑之稱的華人技術「大牛」——許良傑先生的業務助理及高級媒介經理,全權負責包括許良傑先生在內的新浪核心領導層的領導力聲譽管理並代管上市前新浪微博的媒介公關傳播工作,由此一隻腳踏入了公關界,並正式開啟了她在財經公關圈
  • 產品經理必學UML(三):活動圖
    我們經常需要用到流程圖,在UML裡,活動圖看起來和流程圖相似,但是與流程圖確實又有一些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流程圖著重描述處理過程,主要控制結構是順序、分支和循環,各個處理過程過程中有嚴格的順序和時間關係;活動圖著重表現系統行為,描述對象活動的順序關系所遵循的原則。活動圖能夠表示並發活動的情形,而流程圖不行。活動圖面向對象,流程圖面向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