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及IPO和上市公司數量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從媒體人「華麗轉身」為品牌
公關從業者的公關新秀開始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其中自然不乏眾多長袖善舞之輩。而與筆者相識多年的孫弢,正是這其中的一員。
2013年年初,孫弢加入國內最具知名度與影響力的網際網路公司——
新浪網技術中國有限該公司(以下簡稱「新浪」),擔任時任集團「二把手」——CTO、時任微博負責人,與陸奇齊名的有著矽谷華人雙傑之稱的華人技術「大牛」——許良傑先生的業務助理及高級媒介經理,全權負責包括許良傑先生在內的新浪核心領導層的領導力聲譽管理並代管上市前新浪微博的媒介公關傳播工作,由此一隻腳踏入了公關界,並正式開啟了她在財經公關圈6年的轉型與進擊。如今的她,正以一家風頭正勁的產業投資公司公關傳播負責人身份,在財經公關界大顯身手,推動著這家新銳企業品牌形象的建立與知名度的持續躍升。
在此之前,她是一位資歷頗深的「媒體老師」。在新華社經濟信息部任職記者期間,她因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股權投資行業,並由此成為了國內最早一批對股權投資行業進行關注和深度報導的記者之一。在從時政記者轉型為財經金融記者的5年多採訪生涯中,曾成為她採訪席上「座上賓」的投資圈大佬包括但不限於:雷軍、徐小平、沈南鵬、張磊、閻焱、張穎、包凡、靳海濤、方風雷、熊曉鴿、俞敏洪、盛希泰、朱嘯虎、牛文文、倪正東……「如果不轉型,做到今天我大概率也是股權投資圈的專家型記者了」。孫弢半開玩笑似的說道。
問她為什麼從記者轉型為公關人?「北京大妞兒」孫弢敞亮得很:「不甘心只做新聞事實紀錄者,更想去做議程和話題的設置者。她骨子裡天生自帶那種不怯場,敢闖敢幹的好拼性格,這種「不甘心」屬性,在她進駐公關界以後,更體現得淋漓盡致。
從設計 小白到人送外號 「 keynote 姐」
做記者時,孫弢也經常和企業公關負責人、公關公司打交道,但進入公關圈之後,她才發現和自己想像的還是不一樣。「一開始,難免會有心理落差。以前做記者,走到哪裡都被人捧著,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富商巨甲,見到自己都得禮讓三分;但轉型後再見到媒體人,不管是平輩同事還是晚生後輩都得尊稱人家為「老師」。
而轉變心態只是從傳統媒體轉型網際網路公關人後的第一場磨練,接下來,孫弢還在持續經受各種挑戰。
入職當天下午,孫弢第一次以轉型後的媒介高級經理身份列席一場有關保障跨年當天新浪微博運營穩定性的專題討論會,出席人員一水兒都是各部門的技術、產品、運營「大拿」。「一大堆聽都沒聽說的詞兒撲面而來, DNS、CDN解析、SCE、圖床數據、降維、壓測……會議從下午1點多一直開到下班時間。前面將近一半的時間,我都跟聽天書一樣。」孫弢回憶說。好在記者出身的她養成了走到哪裡都隨身攜帶錄音筆的好習慣。「沒聽明白就反覆聽」。於是,她跑遍整個工區好不容易找到一間空閒的會議室打開錄音筆的公放功能反覆收聽。」當聽到第三遍的時候她驚奇地發現自己不僅聽懂了,而且還能夠把長達五個小時的會議按照會議決議、待決策事項、待落地事項、待核實事項等類別進行梳理劃分並形成書面版的會議紀要。轉型公關人的第一天,就在這樣時而震驚時而得意的「心驚肉跳」中度過了。
圖 1:2012年作為全國兩會註冊記者在全國政協委員駐地專訪時任銀監會主席助理、現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
但這僅僅是個開始。沒過幾天,孫弢又接到了領導布置的新任務:在一周時間內完成領導在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的致辭Keynote。作為一名常年只和word打交道的新聞記者,孫弢連Keynote是什麼都不清楚,更別說動手做了。就在她的情緒已接近崩潰之時,領導又給了她一記暴擊:她的郵箱裡收到了領導發來的三份由之前所任職公司品牌公關部為他「量身定製」的演講Keynote模板作為參考。「沒想到領導這麼貼心」正在心裡暗自竊喜的孫弢打開模板一看,就徹底傻眼了:這三份Keynote不僅設計精美、文案表達凝練,最重要的是最出彩的幾P竟然有多達幾百個路徑和動畫 !!!
一個菜鳥、一周時間,能畫出一份勉強及格的Keynote就相當不錯了,還要求質量!「當時真的想死的心都有。「孫弢回憶說。但她的詞典從來沒有『慫』這個字兒。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不會創意設計還不會「照貓畫虎」呀?於是,從那天起,孫弢就「魔怔」了,她把領導給到的三份模板拆解開來一P一P的研究,厚著臉皮請朋友引薦國內最知名的keynotes設計師進行請教,在高手指點下把最複雜的幾頁Keynote的動畫路徑做逆行拆解,直到可以復刻出一P一模一樣的才罷休……連續幾天,公司最後一盞燈都是她滅的。一周後,當她把彩打出來的「作業」像寶貝一樣捧著交給領導時,領導當場就樂了:孫弢,你可以!
從此,她得到了一個「keynote姐」的外號。無論是自家老闆分管的相關部門還是兄弟部門,只要有需要做重要推介展示的keynote需求大家幾乎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她。2014年年初,微博登陸美股市場前期的一系列路演文件、推介文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出自於她的手筆。
「可能很多甲方的公關負責人會不屑於做這麼落地、執行層面的事情。但我始終認為,就像在媒體圈不管你做到什麼級別都得用稿子說話一樣,文案、設計、創意等能力和媒介關係一樣,都是一個公關的立身之根本。」一直到今天,孫弢都保持著每周動手設計一套keynote的習慣,7年下來,已經積攢了十幾個G的模板資源。「總是怕手一旦生了,再想撿就怎麼也撿不起來了。」孫弢說。
從記者到公關,隔著一整套思維模式
時間來到2013年年中,當時的新浪微博作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國內市場最為炙手可熱的移動社交產品,開始正式啟動境外上市計劃。孫弢與集團市場、媒介拓展部的幾名同事被抽調參與微博上市的pre-IPO公關傳播項目,這也是她轉型財經公關人以來接到的第一個「大CASE」。
從哪裡入手呢?想要做好境外上市的pre-IPO,就得首先了解外媒、國際媒體對於新浪微博的真實看法和態度。」曾經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擔任過奧組委跑口記者的孫弢,恰好有豐富的外媒資源。於是,她開始一個個打電話聯繫曾經在同一個戰壕裡「摸爬滾打」過的境外媒體小夥伴們,並逐個邀請他們註冊微博、開通帳號、互粉關注。在與小夥伴在微博上熱聊互動了將近半個月後,她把大家分別請出來一邊喝下午茶一邊做訪談。通過面對面的深入溝通,她了解到外媒朋友們對於微博上市最主要的幾個關鍵點在於:在商業模式和產品功能方面,微博和Facebook、Twitter的核心區別究竟在哪裡?微博的用戶幾乎都在內地市場,如何向華爾街證明微博是一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競爭力且能夠持續快速發展的產品?
帶著從一線收集來的疑問與困惑,孫弢和小夥伴們通過反覆查閱財務數據;與運營、產品部的同事,最終從產品、目標受眾和收益源三個角度入手,提煉出包括:會員制、企業藍V等11點微博獨一無二的產品力,這也成為了微博的品牌區隔、品牌定位的1.0版本。
2014年4月,集團董事長攜「微博女王」姚晨、著名歌星王力宏等大V用戶一起敲響納斯達克開市鍾。在大家舉杯慶賀、彈冠相慶之時,孫弢和小夥伴們正在酒店緊張地進行著鋪稿前的緊張溝通、解答媒體疑問、回復書面垂詢、密切關注評論、監測輿情走勢……最終,微博登陸美股的新聞收穫了包括路透社、彭博社、美聯社、Financial Times、CNN、紐約日報、《華爾街日報》、《福布斯》雜誌、《財富》雜誌等國際知名媒體的報導,在境內外市場均引起較為強烈的反響。
2014年6月,因架構調整,孫弢離開微博市場團隊正式加入新浪網新聞中心並出任品牌市場部副總監一職。當時的新浪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在內部,被稱為「中國網際網路門戶第一人」的時任新浪網總編輯陳彤低調告別;在外部,曾經的門戶新聞之王不僅面臨著來自於高度同質化的新聞客戶端的直接競爭,更需要面對移動網際網路大潮衝擊下所帶來的閱讀成本提升等一系列的挑戰。
「在人人即媒介的碎片化時代,人工編輯的新聞還有沒有價值?這個時代還需要新聞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新浪新聞到底是誰?新浪新聞客戶端又該以什麼樣的面貌和姿態來面對讀者和用戶?「這是孫弢和小夥伴們每天都在不停思辨的問題。
最終,經過反覆的研判與探討,團隊最終明確了從品牌核心的兩條路徑出發:以客戶需求為原點,快速扭轉認知,在前期傳播基礎上,基於趨勢變化發掘品牌內核;根據品牌核⼼心價值找到現階段客戶需求突破點,以用戶需求趨勢為原點發掘品牌核心價值。圍繞這已經明確的核心路徑和方向,孫弢他們嘗試以「
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對新浪網現有的頻道、欄目進行重新組合、再包裝。
圍繞著「升級中國」這一年度品牌推廣主題,結合新浪網在自主性報導以及微博在用戶畫像精準掃描等方面的優勢,她和團隊嘗試以「生活場景」作為突破口,從人、物、城三個維度入手設計推出了一系列的線上報導性欄目及線下品牌活動/峰會。「比如:從『人』這個二級維度,我們會從年齡層切入,針對70、80、90、00後等不同人群,拍攝屬於他們的影像記錄。通過紀錄片中,真實的生活場景,反應不同人群純粹、生動的生活態度。」孫弢舉例介紹說,「而在物的二級維度,我們會從新國貨角度出發,需找國內優秀的創新製造業翹楚。調運自身資源,產出新國貨推薦白皮書。」
升級中國戰略發布會、C+峰會、GOOD TECH直擊黑科技現場、「睿思」高端訪談、「識度」沙龍、UP之夜年度盛典……這是重新找到自身定位的新浪網「浴火重生」的一年,密集的線上線下活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有條不紊的推進著:令她印象深刻的一場活動是第一屆『新聞革新•聯接未來——新媒體峰會』。「一場規模500人的峰會場地租賃、活動搭建、傳播費用全部加起來只有200萬出頭。當時每天都在想怎麼把有限的預算花好、花到位。既要邀請到有話題性影響力的重量級嘉賓,又要在年底各種網際網路行業論壇、峰會、新聞發布會集中上線、短兵相接之時最大化的發揮項目傳播效力。「孫弢回憶說。
「辦這場會時,我正在懷我家老二。活動前一天晚上我和團隊盯搭建一直到凌晨三點多,睡了不到幾個小時就得起來此彩排串聯、招待嘉賓,早餐和晚餐都是幾片乾麵包就礦泉水解決的。」最終這場活動不僅邀請到谷歌大中華區總裁Scott Beau-mont、哈佛尼曼新聞實驗室負責人Joshua Benton;英國《衛報》、Vice、赫斯特集團等國際知名媒體的負責人,還創新性的首次引入遠程多媒體通訊連線技術。來自場外四所知名高校:北京、清華、人大、青年政治學院等新聞系的學生代表通過遠程連線設備如同親臨其境般「現場拷問」媒體大咖,製造了活動熱點話題;聯合清華大學新聞學院發布「未來媒體趨勢報告」、啟動新浪新媒體實驗室,收割了刷屏式的海量關注……一系列高規格的品牌活動在推動新浪網品牌聲量實現躍升的同時,也為DAU/MAU、PV/UV等門戶網站核心指標的提升帶來了直接的轉化。
「最令我感到有成就感的是,一直到今天,新媒體峰會、升級中國論壇依然作為新浪網的招牌性品牌活動每年定期召開。」孫弢頗有些自豪地說道。
從0到1,再度迎接挑戰
2016年,她不舍地辭別「戰鬥」了3年的新浪大家庭,加入一家知名的民營企業500強H股上市公司擔任高級公關經理職務。
圖2 :出任全球500強H股上市公司高級公關經理的孫弢(左一)邀請香港地區及境外媒體記者到集團成員公司進行實地參觀走訪
不同於新浪微博、新聞網等業務、盈利模式十分聚焦的網際網路公司,這家立足實體產業的500強公司的商業模式、利潤來源更為多元化:在TMT、金融服務、創新消費、農業食品、新材料等領域均有涉獵布局。這意味著除了她比較擅長的黨政、財經科技類媒介資源以外,她還要積極拓展此前並未系統性了解過的新消費類、生活服務類、農業類等垂直行業的媒介報導資源,以更好地為旗下控股企業進行公關賦能。
在出任上市公司高級公關經理一職期間,她曾經帶領團隊操盤過一系列重大投資/併購交易的公關傳播發布及危機事件處置。「做危機公關的壓力極大。大家都知道,今天這個時代,新聞是以幾何級數的效率傳播發酵的。具有明確指向性的負面消息如不能在24小時之內得到妥善的處置或澄清,就很有可能演變擴散為各種『三人成虎』的謠言,不僅影響公司業務的正常開展,對於上市公司而言還可能導致股價波動、市值蒸發等一系列的衍生影響。」孫弢分析說。
儘管動輒「非生即死」,但她還是從中發現了很多樂趣:「對公關了解越多,越會覺得做公關其實和帶兵打仗特別像。」孫弢對筆者解釋道,「『上兵伐謀』,決定一場戰爭勝敗的並不是『敵我』雙方的人數多寡、裝備精良程度、糧草充裕與否,而是戰略和戰術。具體到公關而言,比如:在面對什麼樣的事件、什麼樣的媒體時應採取『退讓』的策略,韜光養晦、等待熱點的自行轉移消散;反之,在應對哪一類的事件時應積極採取『進』的策略,主動出擊、佔領制高點。」她結合兩年間的實操經驗梳理了一整套成體系的公關方法論並發表在行業類公號上。
圖3 :2016年,作為企業代表受頒權威機構通過公開投票評選出的H股上市公司「年度傑出品牌獎」
2018年年中,孫弢告別已駕輕就熟的高級公關經理崗位,以公關傳播負責人加入同為知名內地H股上市公司。對於她來說,這次工作無異於一次在公司內部的「高位創業」: 這是一個具有彎道超車機會的投資風口上的行業。孫弢相信在這裡將有機會引領並見證一個生機勃勃的全新品牌實現從0到1的品牌跨越,公眾腦海和心智中所植入的關於這個企業的每一條信息都將是由她所帶領的團隊設置並輸出的。
圖4 :財經 公關 「新秀」、資深媒體人 孫弢
如今「新東家」的品牌公關中心已經從她一個人單槍匹馬發展壯大為5個人的小團隊,不僅品牌形象日漸清晰,品牌傳播矩陣初步得到搭建,品牌傳播聲量亦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良好態勢: 陸續登上《中國企業家》、《財經》、《財新》等權威雜誌,創始人受邀做客央視及新華網訪談直播間,就連公司前臺都能時常接到媒體主動打來的電話希望對接採訪需求。
正如孫弢在執筆新浪未來峰會的Keynote文件中所寫道的那樣:「未來媒體時代,編輯的角色與定位不再是單純的資訊加工者與輸出者,而是『媒體人+產品經理』。
她始終堅信:在今天這個「人人即媒介、媒介即信息、信息即媒體」的時代,一名合格的公關從業者一定是「公關人+產品經理」。
人物簡介孫弢,現任知名H股上市公司品牌總監(分管集團投資板塊品牌公關 & 投資關係相關業務,任執行董事)。歷任聯想控股高級公關經理、新浪網新聞中心市場品牌副總監、新華社/北京日報資深編輯、記者。2012年,孫弢完成從媒體人向職業公關經理人的轉型,在幾年時間裡,孫弢已經成功晉升為財經公關界新秀。在她的帶領下,其所供職企業自身及旗下控股參股企業的品牌形象、公關傳播正在實現從0到1的躍升,在整個財經/投資圈展現出雄心勃勃的衝刺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