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的沙漠很「憋屈」,50年了治理率已達93%,快被中國人消滅了

2021-01-09 窩家看世界

榆林的沙漠很「憋屈」,50年了治理率已達93%,有消失風險

榆林市是陝西省最北部的一個城市,處於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中國四大沙漠之一的毛烏素沙漠就在這裡,所以榆林也被譽為「沙漠之城」,不過現在這片沙漠卻已經不復當年的盛況,現在大部分地方都長滿了植物。近日,陝西省林業局傳來好消息: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到93.24%,這片大沙漠即將被我國人民「消滅」掉!

毛烏素沙漠地處我國內陸陝西和內蒙古兩省交界處,面積達4.22萬平方公裡。全年降水量在250400毫米之間,也不算乾旱,在先秦時期,這裡還是植被茂盛的地方,後來逐漸有大量移民遷入,開墾土地,發展農業和畜牧業。千年來的人類活動讓這裡逐漸沙漠化,到明清時期,已是茫茫荒漠,建國初已經成為中國四大沙漠之一。

解放初期,榆林市的林木覆蓋率只有0.9%,受到毛烏素地區沙塵暴的威脅,陝西榆林市曾被迫搬遷了3次,但依然總是受到沙塵暴的騷擾,多達400多個村莊被沙塵侵襲壓埋,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超5億噸。當地人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榆林環境的惡劣:「山高盡禿頭,灘地無樹林。黃沙滾滾流,十耕九不收」。

毛烏素沙漠的沙塵暴不僅侵擾陝西,有時候還會吹到河北、北京等地,讓多地飽受沙塵之苦。

為了解決掉這個麻煩,1959年陝西正式開啟了漫長的防沙治沙之路。在防風治沙不斷的摸索下,創造了「麥草方格」固沙法,治沙效果顯著,被國外媒體贊為「中國魔方」。有的地方條件比較合適,還大面積的種植上了沙柳、沙棗、檸條等固沙植物。

從治沙到現在已經50年過去了,毛烏素沙漠以每年1.62%的荒漠化逆轉率,不斷縮小,榆林很多地方在幾十年間漸漸「綠」了起來,特別是隨著近十來年治沙逐漸有成效後,效果變化的越來越快,原有的漫天黃沙,現在看來已經是滿眼蔥翠。原來的土地一片荒涼,現在已經崛起了高樓大廈。

現在,毛烏素沙漠80%以上的土地被治理,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到93.24%,並且還「留」下一點沙漠發展起了沙漠特色旅遊,這片毛烏素沙漠曾經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而今卻要成為最「慘」最「委屈」的沙漠了,即將被中國人「消滅」掉。

這是科學造林的傑作,更是無數中國治沙人創造的奇蹟。

相關焦點

  • 即將被「憋屈」死的毛烏素沙漠,都快水草肥美了!
    如果你還沒有追隨《東邪西毒》去一趟位於榆林的毛烏素沙漠,你可能就沒機會了,因為它快被陝北人民消滅掉了。身為堂堂的生命禁區,烏毛素沙漠還是挺「憋屈」的。陝西省林業局近日發布數據: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這意味著毛烏素沙漠即將被「憋屈」死,從陝西版圖「消失」。
  • 中國人種樹到底有多牛?
    今年4月陝西省林業局宣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這意味著中國四大沙漠之一毛烏素沙漠將成為全球第一個消失的沙漠毛烏素沙漠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又稱鄂爾多斯沙地、毛烏素沙地總面積4.22萬平方公裡位於陝西
  • 撒哈拉沙漠還在擴張,中國人能否可以治理?中國治沙有神秘魔方?
    然而,埃及還是不想放棄,畢竟把大片沙漠變成綠洲農田的誘惑力太大了。於是,1997年,當時的埃及穆巴拉克總統又重啟了新河谷計劃(又稱為圖什卡工程)。這個計劃包括在亞斯文水庫附近的圖什卡灣建一座巨型揚水站,並修建長70公裡的主渠道和4條28公裡的支渠構成灌溉網,每年取水50億立方,將圖什卡(Toshka)窪地附近的土地開墾為300多萬畝良田,又稱為「穆巴拉克的金字塔」。
  • "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 中國生態治理的意義
    毛烏素沙地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一半分布在榆林境內。經過一代代治沙人的努力,榆林的林木覆蓋率由0.9%提高到34.8%,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何止是毛烏素!中國版圖上,沙區很多地方正發生著這樣可喜的嬗變。你瞧——一株株草木不斷延展,綠色的底色越來越濃。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宗別立鎮茫來嘎查,梭梭林綿延遍野。
  • 世界第一個沙漠將被中國消滅,面積讓人不敢信!
    世界第一個沙漠將被中國消滅,面積讓人不敢信!沙漠咱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出一片被沙土所覆蓋的區域,雖說沙漠風景別有一番風味,但是由於常年缺水,植物稀少等問題,沙漠對於環境的影響,那可是十分惡劣的,尤其是靠近沙漠的城市,所受到的幹擾尤為嚴重。然而,近期卻傳來了一個好消息,我國四大之一的毛烏素沙漠即將消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京城邊上最近的沙漠,距離北京僅90公裡,現已被治理成影視基地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上來說,沙漠是最壞的一種生態,不僅地面上完全被沙所覆蓋,而且植物稀少、雨水稀少空氣還乾燥,沙漠還會導致各種惡劣的氣象,好比如說沙塵暴,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在以前就有數之不盡的人被沙塵暴捲入後死亡,想要治理沙漠也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雨水的稀少,加上面積的遼闊,治理沙漠對於大部分的國家來說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 四川省禁食類存欄野生動物處置率達93.6%
    原標題:全省禁食類存欄野生動物處置率達93.6%   9月8日,全省推進禁食野生動物後續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成都舉行,對相關工作再動員、再安排、再部署、再推動。記者從會上獲悉,目前全省禁食類存欄野生動物處置率達到93.6%。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榆林:在沙漠裡打造完整的生態系統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況元媛 黨璽 崔剛) 陝西省沙化土地分布在渭南、延安和榆林,其中榆林市佔全省沙化面積的99%,近年來榆林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南治土、北治沙」為抓手,堅持用系統化思維加強生態建設,實現治沙增綠和脫貧致富協調發展
  • 來過內蒙古才知道,中國人在沙漠也能種菜
    這座山前的一片草灘命名為達日汗塔拉,意即匠人灘。要是你到了烏海,留心這裡的人文景觀,她可不僅僅是平平無奇的工業城市。行走於大街小巷,能在城區的各種建築物臨街裡面看到不少關於墨、紙等等書法元素……烏海還是著名的「中國書法城」以及「中國賞石城」,現在這個僅有50多萬人口的城市,常年習練書法的人就已超過10萬人。
  • 「四川日報」全省禁食類存欄野生動物處置率達93.6%
    記者從會上獲悉,目前全省禁食類存欄野生動物處置率達到93.6%。四川省是野生動物資源分布大省,也是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大省。全省21個市州、145個縣市區有禁食類野生動物處置和人工繁育主體退出補償工作任務。7月中旬末,四川省按照國家9月30日完成相關任務的要求,及時出臺指導意見,提出9月20日前將存欄動物處置到位、退出補償兌付到位等工作要求。
  • 播愛在戈壁大漠——記榆林軍分區政治部主任韓文芝(圖)
    他自費買來有關林業方面的書籍,在潛心鑽研的同時,親自到沙漠深處勘察水土。他跑遍了榆林的七裡沙、大墩梁、榆卜界、紅墩等方圓幾十公裡的沙區,為在戈壁大漠上播種綠色掌握了大量翔實的第一手資料。1981年,榆林地方政府把鎮北臺古長城沿線的防沙治沙任務交給了守備營官兵。時任指導員的韓文芝主動向營黨委請纓,承擔了帶領官兵治沙這一重任。別人每天植50棵樹,他植近百棵,雙手起了血泡,嘴唇裂開口子,他毫不在乎。
  • 四川禁食類存欄野生動物處置率達93.6%
    目前,全省禁食類存欄野生動物處置率達到93.6%。四川是野生動物資源分布大省,也是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大省。全省21個市(州)、145個縣(市、區)有禁食類野生動物處置和人工繁育主體退出補償工作任務,需要處置的存欄野生動物超過230萬頭(條、只),補償價值約3億。
  • 中國首個將消失的沙漠:面積比舟山群島還大,如今80%沙漠成綠洲
    把這裡惡劣的生態環境訴說得淋漓盡致,綠色,是榆林百姓千百年來的夢想。 根據資料顯示,解放初期,榆林市僅殘存60萬畝天然林,林木覆蓋率只有0.9%,牧場沙化、鹽漬化等各種問題此起彼伏,這裡每年因為水土流失輸入黃河泥沙高達5.3億噸,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而荒漠化、沙土化最嚴重的地區,便是毛烏素沙漠。
  • 治沙百年,河水變清,中國沙漠面積減少了多少?
    讓我們先看看沙漠的本質, 乾旱缺水,植物稀少地區,中國沙漠總面積約70萬平方公裡,包括50萬平方公裡戈壁在內的總面積為128萬平方公裡,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13%,主要集中在西北乾旱地區,中國的八大沙漠分別是塔克拉瑪幹沙漠、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庫布齊沙漠、柴達木盆地沙漠、庫木塔格沙漠。
  • 世界上最戲劇化沙漠,中國人在此放雞卻綠了沙漠,網友:前無古人
    對於現在的技術來說,很多事情與災難都是能解決與提前預測的,但是對於一些事物像大自然的生長與消亡的事情我們雖然無法阻擋,但是我們能改善,而其中最讓人棘手的就是治理沙漠,一旦一個地方出現了沙漠化,那是很難解決的事情。
  • 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罪魁禍首,而人群感染率為50%,怎麼辦?
    01有多少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自然人群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超過50%。經濟文化落後,衛生狀況不佳導致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 兒童是幽門螺桿菌的易感染群,兒童時期,每年有3%~10%的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10歲時感染率達40%~60%,以後每年新感染率降至0.5%~1%的速度。50歲以後感染率穩定在50%左右。在發達國家,兒童感染屬均衡型,即每年只有0.5%~1%感染幽門螺桿菌。
  • 騰訊雲邊緣計算馳援沙漠治理,4個月科研計算量最快1小時完成
    「有了騰訊雲邊緣數據中心的算力支持,原來4個月科研計算量,現在最快1個小時就能完成了。」近日,重慶交通大學沙漠土壤化科研團隊中負責數據分析的蔣學皎老師在接受採訪時興奮地說。沙漠土壤化科研項目由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易志堅教授領銜。
  • 新疆荒漠化治理全方位給力
    千百年來,新疆的荒漠一直在蔓延!扼殺綠色,吞噬村莊,湮沒文明,並一直對中國北方氣候產生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然而,自2009年至2014年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為止的五年間,新疆荒漠化面積以每年近118平方公裡的速度減少。塔裡木河不斷向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擴展,而每年5月左右,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甚至會讓人感覺是一個絢爛的花園。通過積極有效的措施,新疆的荒漠化治理已漸入佳境。
  • 誰能想到,我國人民治理蝗蟲的方法是養雞鴨……
    今天,央視2014年的一段紀錄片《牧雞治蝗》被網友贊上熱搜,誰能想到,為了治理蝗蟲,我國勞動人民用的是一群大家都熟悉的雞、鴨……蝗蟲,也叫螞蚱,成年蝗蟲一天可以吃掉相當於自身體重三倍的植物,歷史上蝗災頻繁發生,與水災、旱災並稱為「三大自然災害」。2001年,河北草原發生了一場蝗災,一畝地受蝗蟲吞噬的牧草達到20多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