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13日 06:41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 作者:毛秋雁 編輯:黃偉
柳州鳥類攝影愛好者秋風刀在野外拍攝到的海南虎斑鳽。
4月11日,柳州市的鳥類專家和攝影愛好者在柳東新區一片植被茂密的森林裡,發現了正在築巢的海南虎斑鳽(讀音yan)。這是柳州首次發現野外生存狀態下正在繁殖的虎斑鳽及其鳥巢。由於這種鳥類對環境要求十分苛刻,它能現身柳州,為生態柳州找到了最好的例證。
「神秘鳥」現身柳州郊外
在柳州市動物園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了由攝影愛好者秋風刀拍回的海南虎斑鳽照片。在照片上,一隻灰色如鷺的鳥正睜大眼睛看著身邊的鳥巢。
從照片上看,該鳥的羽毛為黑褐色,和樹枝的顏色很相近,身上有白色斑點。其最大的特點是嘴長、頸長、腳長,並且眼珠又圓又大,像拇指般大小的玻璃球。
「這種鳥非常罕見,已經很少在野外發現了,甚至有專家認為這種鳥類已滅絕了!」柳州市鳥類專家俸海刀介紹說,海南虎斑鳽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亞洲瀕危鳥類紅皮書以及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據文獻記載,這種鳥只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我國浙江、福建、海南等地的山區被發現過,之後的數十年裡幾乎看不到這種鳥的任何蹤影。據國外有關專家分析,海南虎斑鳽的瀕危程度可能更甚於朱䴉。
海南虎斑鳽對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它喜歡棲息在亞熱帶高山密林中的山溝河谷和其他有水域的地方,它偏愛安靜,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它都不會出沒。它們一般白天隱藏,晚上出來活動,尤以晨昏活動最為頻繁。由於虎斑鳽鳥極為稀少,因而被稱為「神秘鳥」。
找到當年農民帶路尋鳥
海南虎斑鳽數量一直很少。1929年,中山大學生物系的師生在金秀大瑤山採集到該鳥的標本,這是上世紀90年代以前惟一的紀錄。上世紀60年代初期,華南動物考察隊曾在海南作過多次調查,時間長達數年,也僅在中部山區採到了兩隻標本。此後一直再沒有關於該鳥蹤跡的報導。那麼柳州市動物園的工作人員是如何找到該鳥類的呢?
這還得從2009年說起:2009年4月,柳東新區雒容鎮一農民將在野外撿到的3隻幼鳥送到當地派出所,當地派出所又轉送至柳州市林業部門,最終被柳州市動物園「收留」。最初,工作人員按照鷺類來飼養,但是兩個月後,「幼鷺」漸漸長出了飛羽,大家才發現這隻幼鷺和普通鷺模樣大不相同,經多方查詢,最終確定這隻長得不起眼的小傢伙竟然是海南虎斑鳽。
海南虎斑鳽是全世界30種最瀕危的鳥類之一。2003年4月,橫縣一居民在野外發現兩隻幼鳥送至南寧動物園,最終被確定為海南虎斑鳽。該事件經媒體報導後,引起國內外專家的高度關注,南寧市動物園成了當時國內惟一擁有海南虎斑鳽的動物園。而柳州動物園一下子就有了3隻,這足以讓該園驕傲一段時間了。隨後,融安縣的村民又發現了一隻,並送到動物園。就這樣,柳州市動物園成為國內擁有海南虎斑鳽最多的動物園。
隨著海南虎斑鳽不斷被發現,這種鳥類真的滅絕了嗎?它會棲息在柳州什麼地方,它的生活習性到底怎樣?這些都成為動物園工作人員待解的謎。2009年4月小幼鳥被發現,這說明4月正是這種鳥類的繁殖期,不如故地重遊,尋找野外生存的海南虎斑鳽。就這樣,柳州市動物園的幾名工作人員以及兩名鳥類攝影愛好者找到了當時把海南虎斑鳽送至動物園的農民,由其帶路去尋找「神秘鳥」的芳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