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秘的鳥」現身三峽大壩,因航道魚兒比較多,不幸受傷

2020-09-03 大話萌寵

說到「世界上最神秘的鳥」非海南虎斑鳽莫屬了,因為機器罕見,已經被列入全世界30種最瀕危的鳥類,長期以來只在大英博物館保存有一副標本,半個世紀都沒有獲得相關信息,它屬於一種水鳥,有犁頭、黑冠、海南三種,原本棲息在海南島,在古代的時候,海南虎斑鳽也叫鵁鶄,也叫魚鵁,重約半公斤到1公斤,狀似野鴨,體形和大小近似於鷺。在二十世紀60年代後就沒有這種鳥的蹤跡了,所以坊間曾傳有此類鳥已經滅絕的說法。到2007年的時候,廣東南嶺的一個工作人員在給領導拍工作照的時候,竟然拍到了海南虎斑鳽的蹤跡,直到今天,再次發現它。



在7月20日的時候,宜春三峽集團的工作人員在清理航道垃圾的時候突然發現了海南虎斑鳽,感覺像是受傷了,於是工作人員就趕緊把鳥打撈上來,因為工作人員平時沒見過這樣的鳥,再者也因為海南虎斑鳽的長相比較怪異,趕緊就打給園林局野生動物救助機構的工作人員進行辨認,經過專家辨認,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南虎斑鳽。

其實很早之前海南虎斑鳽就在宜昌出現過了,但是很少這麼近距離看過,這次發現的海南虎斑鳽屬於幼鳥,那更加證明在三峽大壩附近是有海南虎斑鳽繁殖的,如果能夠找到巢穴就能加以保護了,這對於瀕臨滅絕的動物也是很大的幫助,至於為什麼海南虎斑鳽幼鳥為什麼會出現在三峽大壩呢,專家給到解釋是因為此時的航道魚兒比較多,就把海南虎斑鳽幼鳥吸引到航道內進行捕魚了,但是因為此時的水面比較寬,幼鳥的體力又比較不足,就容易掉到水裡。

其實海南虎斑鳽的並不愛群居,能夠看到海南虎斑鳽的話,大部分看到都是獨自飛行,他們在覓食的時候也是單獨出來的,連回巢的時候也是單獨的,他們也不大喜歡鳴叫,飛起來也一點動靜都沒有,所以才給人一種「神秘」感,平時他們特別害怕受到人類的大佬,一旦發現異常的時候就把脖子伸得很長,生活方式的話基本都是晝伏夜出的,晚上是他們出來活動最多的時間了,可能是因為受人類的打擾吧。



如果你發現他們的話,其實很好進行辨認的,它們最大的特點是身體上有白、褐相間的花斑,然後是成年的海南虎斑鳽大約有半米高,長得像野鴨,然後體型又像鷺,嘴角是黑色的,它們是以以魚蝦、小螺、昆蟲為食的。當然了,如果你發現它的話,要直接打電話給相關部門,畢竟現在全世界的海南虎斑鳽的數量都不超過1000隻,所以也非常珍貴。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就從這一刻開始吧!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建設成功時,往裡面投入了1萬條魚,如今魚兒都去哪兒了
    三峽大壩建設成功時,往裡面投入了1萬條魚,如今魚兒都去哪兒了?社會的每一點進步都惠及到了我們人類的生活,科技的進步在這其中出了很多的力量。當年三峽大壩的建造就是科技創造的神奇之作。這個項目的成功向世界宣告了中國科技的力量,也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很多的福利,時隔多年之後,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工程現在怎麼樣了吧!當年三峽大壩的建造工程也遭到了非常多的反對聲音,畢竟這個工程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精力,就光大壩兩邊的百姓搬遷就是一個巨大的難事,不過儘管非常艱難,但這個工程最終還是面世了,能夠讓大家能夠看到它為大家帶來福祉的這一天。
  • 長江三峽大壩,可俯視、平視、仰視、近觀、遠看,景觀各異
    長江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的主體為長江三峽大壩,它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鎮境內,三峽大壩全長約3335m,壩頂高程185米。三峽大壩包括中間的洩洪區,均勻設有22個表孔和23個洩洪深孔;洩洪區兩側的發電站、安裝32臺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左側發電站邊是電動升船機,可垂直升降一條3000噸以下的客貨輪;大壩的最左側設置為永久通行的雙線五級連續梯級船閘,可通過萬噸級船隊。長江三峽工程還包括三峽專用公路,他東接宜昌城區,西至三峽壩區八河口,全長38公裡,和三峽工區一樣分別實行封閉管理。
  • 禁漁令現過去一年了,長江三峽大壩的魚兒,如今「胖如豬」了嗎?
    長江裡面的各種生物是非常豐富的,堪稱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豐富的一個流域,住在旁邊的居民們,很多都是依靠著長江裡面的各種魚類和蝦類生活的。而在我們的三峽水電站建立之後,它儲蓄了巨大水量也對長江裡的一些魚類產生了影響。
  • 白鱘滅絕,為什麼有人要炸掉三峽大壩陪葬?
    關於三峽大壩的謠言還有很多很多:比如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的特大地震,就有謠言說這是修建三峽大壩引發的大地震。誠然修建大型水庫是有機會引發地震,但是水庫觸發地震,一般都發生在距離水庫比較近的地方,而且這些震級都偏低,一般不超過3級,有感無害的多。但是汶川和三峽大壩相距超過700公裡,二者也不處在同一個板塊構造上。
  • 【重返90年代之三峽大壩】一個超現實的中國奇蹟
    這只是無數個三峽故事的小小縮影,伴隨著整個九十年代時代脈搏的跳動,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大壩在長江上崛起,千百萬人的生活因此改變。相信每個中國人關於上個世紀最後十年的記憶恐怕都或多或少與此有關,這是一項「世紀工程」、「偉大工程」,為了防治長江特大洪水帶來的洪澇災害,為迅猛發展的經濟提供工業電力保障,一條長達3335m,壩頂高達185米的大壩把長江攔腰截斷。
  • 三峽口印象
    放眼望去,天空中不時掠過一架架凌空展翅的銀鷹,江面上一艘艘追波逐浪的飛舟,還有夷陵長江大橋和西陵長江大橋上川流不息的車輛,構成了今日西陵峽江段「天塹變通途」的立體交通新格局。船在江中遊,人在畫中行。憑欄望去,新三峽將藍天、青山與海藍色的江水融為一體,宛若一幅精妙無比的山水畫廊。那「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滔滔長江,已經洗盡了人們昔日擔心長江淪為「黃河第二」的滿臉憂愁。
  • 三峽大壩的魚類,最大能有多大?
    三峽大壩應該是近現代以來我國最大的工程,動態總投資額2039億元人民幣,截流之後水庫淹沒耕地43萬畝,轉移人員113.18萬人,1994年開始動工2009年全線修建完成。三峽大壩整體位於我國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鎮境內,下遊38公路外就是葛洲壩。
  • 開化市民救了兩種奇特的鳥:世界上最神秘的鳥、世界上最小的貓頭鷹
    近日,開化市民相繼救助了兩隻鳥,分別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鳥」、「世界上最小的貓頭鷹」。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鳽(jiān)。它被列為全世界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因極為罕見,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鳥」。1月12日19時左右,開化市民項裕龍馬園隧道邊的施家別院施工地發現一隻「怪鳥」,他立馬撥打開化縣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電話求助,希望專業人士幫忙處理。據項裕龍介紹,當天晚上大家正在值班趕工程,發現在一塊剛澆築好的水泥地上蜷縮著一隻長嘴「怪鳥」。它張著嘴巴,撲騰著翅膀,疑似受傷。由於夜色較黑,他們以為這是一隻貓頭鷹,於是立馬撥打電話求助。
  • 三峽大壩的水位落差110米,下面的魚是如何遊到上遊的?
    在當今世界上,說到水電站一般繞不開三峽水電站,因為它不僅是我國工程量最大、發電量最大的水電站,同樣是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從1994年開始動工,到2006年正式竣工,三峽水電站歷時12年最終建成。三峽水電站的主要功能是發電,根據統計每年從三峽水電站輸送出來的電量超過1000億度,佔全國每年發電量的3%左右。
  • 三峽大壩有多堅固你了解嗎?
    目前庫區水位接近147米,三峽大壩有潰壩風險,現在全中國有24個省,都泡在水裡。這麼胡說八道的人,居然也能在電視上評論咱們的三峽安全,真是咄咄怪事。 自6月初我國全面進入汛期以來,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慶等多地遭遇洪澇災害侵襲。同往年面對洪澇災害時一樣,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再次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
  • 這隻「世界上最神秘的鳥」來漢暫養
    舒仁慶 攝武漢晚報訊 擁有「世界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世界上最神秘的鳥」兩大世界級「頭銜」的海南虎斑鳽(yán),有一隻在長江宜昌段落水獲救後,被送來武漢救護。6日,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鳥類救護專家稱,這隻鳥在漢生活了半個月,目前健康狀況良好。這隻珍貴的海南虎斑鳽還是一隻幼鳥。麻色的羽毛上布滿白色斑點,長脖子大長腿,乍看像夜鷺,但長相非常誇張。
  • 湖北旅遊 三峽大壩屈原故裡、長江豪華遊輪過船閘、西陵峽口景區
    D1:湖南-三峽大壩 (含晚餐) 住宜昌早上指定時間地點乘車前往湖北宜昌,全程高速約6.5小時。今天旅遊行程開始。乘車前往遊覽國家AAAAA景區【三峽大壩】(遊覽時間約2小時,乘《觀光電梯》全程長約200餘米,由8部4級上行電梯和2部一級下行電梯組成,上行電梯提升高度近60米。
  • 中國將建三峽大壩第二船閘 或投資400億
    這已經不是重慶團第一次提出加快建設三峽水運新通道。此前,重慶和四川在歷次兩會上均提出了一些涉及長江航運的建議。川渝兩地交通部門亦頻頻接觸。四川省交通廳副廳長馮文生曾在一次川渝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建設三峽船閘新通道有利於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獨特優勢和巨大潛力,對長江上遊川滇黔渝三省一市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海南鳽:「世界上最神秘的鳥」
    本期讓我們一起去探秘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鳽。通訊員供圖通訊員供圖 白天隱於密林中夜晚活動海南鳽(學名:Gorsachius magnificus)屬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列為全世界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因為極為罕見,海南鳽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鳥」。因第一個模式標本於1899年採自海南島的五指山而得名。海南鳽是中國特產的鳥類,沒有亞種分化。
  • 緬懷:薩凡奇「揚子江三峽初步計劃」誕生長壽|水文化故事⑤
    薩凡奇擬定設計的三峽大壩朋友,知道民國時期轟動全球的「揚子江三峽初步計劃」麼,它是誰擬的?又是在何處完成的?一一答曰:美國壩工專家薩凡奇博士,1944年夏在四川長壽縣完成,是一個特殊時代的傳奇故事。該「報告」設想:在三峽建一座大壩,裝機容量為1050萬千瓦。在建大壩的同時,建造一座化肥廠,年產化肥5萬噸,利用這座水電站的電力製造肥料向美國出口。所需建築費用由美國提供貸款,大約為9億美元,化肥廠投產後,大約15年內還清全部債務。黃育賢將該建議書呈薩博士,他看後既驚奇更興奮,隨即要求黃育賢陪他去三峽踏勘。
  • 「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虎斑鳽現身南漳
    襄陽網訊(通訊員張志珍 王波 全媒體見習記者孔妍)近日,中國鳥類環志中心、湖北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中心相關專家赴襄陽開展珍稀瀕危鳥類跟蹤監測工作,在南漳縣發現「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虎斑鳽海南虎斑鳽是中國特有鳥類,為鸛形目鷺科水鳥,體型和大小近似於鷺,是中型涉禽,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是中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亞洲鳥類紅皮書以及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屬全世界30種最瀕危的鳥類之一。
  • 「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虎斑鳽現身南漳
    襄陽網訊(通訊員張志珍 王波 全媒體見習記者孔妍)近日,中國鳥類環志中心、湖北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中心相關專家赴襄陽開展珍稀瀕危鳥類跟蹤監測工作,在南漳縣發現「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虎斑鳽。海南虎斑鳽是中國特有鳥類,為鸛形目鷺科水鳥,體型和大小近似於鷺,是中型涉禽,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是中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亞洲鳥類紅皮書以及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屬全世界30種最瀕危的鳥類之一。【來源:襄陽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中美科學家在三峽地區發現世界最早動物足跡化石
    這些足跡由生活在寒武紀前的一種類似蝦的動物留下,也是迄今發現的地球上最早的動物足跡化石。此次研究的領導者、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哲昨天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這塊化石的發現地距離三峽大壩僅有5公裡多一點,根據目前的發現可以推測,5.4億年前,這裡曾是一片充滿各類生物的海洋。古生物足跡化石。
  • 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虎斑鳽現身廣東,激動了一大波鳥類愛好者
    近日有報導廣東檢測到「世界上最神秘的鳥」—— 海南虎斑鳽,看到這個消息,對於我這個住在廣東的好奇寶寶來說怎麼能不去深入了解一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圖源中新網我們先從這個鳥的名字由來講起,它叫海南虎斑鳽,聽名字應該跟海南有關。
  • 全球數量不到1000隻,「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虎斑鳽來漢暫養
    舒仁慶 攝擁有「世界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世界上最神秘的鳥」兩大世界級「頭銜」的海南虎斑鳽(yán),有一隻在長江宜昌段落水獲救後,被送來武漢救護。6日,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鳥類救護專家稱,這隻鳥在漢生活了半個月,目前健康狀況良好。這隻珍貴的海南虎斑鳽還是一隻幼鳥。麻色的羽毛上布滿白色斑點,長脖子大長腿,乍看像夜鷺,但長相非常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