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裡發現一種四不像的鳥,像蜂像鳥又像蛾!」10月4日下午,湖州德清縣莫幹山後塢村經營民宿的老闆娘董亞撥通記者電話興奮地說,這兩天客人特別多,其中一位愛好攝影的客人,在民宿附近的小溪邊拍到了這種疑似「蜂鳥」的小動物。
董亞說,今年夏天以來,這隻「四不像」曾在民宿花園裡出現兩次。一開始以為是飛蛾,但是長得又不太像。由於它飛得快,所以一直沒有拍下清晰的照片。直到當天下午,住在民宿的寧波遊客黃先生用相機拍攝溪水時,這隻「四不像」突然再次造訪。
乍一看它有點像蜂鳥,但仔細一看又不太像。它沒有爪,但有類似喙的東西,頭部還長有兩隻黑色觸角,翅膀呈金黃色,飛行時不停地發出嗡嗡聲,尾巴黑白相間。它反應靈敏,飛行時既能前進,還能後退。只見它時而盤旋,時而落在花瓣上,還能伸出長喙吸花蜜。在此過程中,黃先生快速抓拍了數十張照片,其中有三四張比較清晰。
「這是蜂鳥嗎?」上海來的遊客孫先生不禁問到。從事森林公安工作的黃先生否定了這一猜想——蜂鳥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鳥,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沿太平洋海岸一帶,根本不可能出現在亞洲。那麼,黃先生拍到的「四不像」究竟是什麼?
思索一番後,黃先生突然眼前一亮。「我知道是什麼了!十多年前我還見過一次!」黃先生興奮地說道:「這是蜂鳥鷹蛾,也叫蜂鳥蛾。」黃先生表示,蜂鳥鷹蛾,在亞洲、南歐、北非和北美等地都曾被發現,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一帶。
「蜂鳥鷹蛾對空氣品質要求很高,能夠被發現實屬不易。」黃先生感慨。蜂鳥鷹蛾對自然環境十分敏感,上世紀八十年代因生態環境整體良好,蜂鳥鷹蛾在我國多地出現,但其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難覓蹤影。黃先生上一次看到是2002年在廣東英德國家森林公園。當時,當地導遊也是很興奮地介紹,所以加深了黃先生的記憶。此次黃先生帶著家人前往莫幹山遊玩,也是衝著這青山綠水,沒想到還能與蜂鳥鷹蛾有一場小溪旁的「偶遇」。
隨後,記者從林業部門了解到,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近年來蜂鳥鷹蛾也曾在德清縣鍾管鎮、下渚湖風景區等地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