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抱怨自己80歲了才入圍金馬,也不會覺得這個肯定怎麼這麼晚才來。」
百科上有一段話:她(參演)其中包括129部電視劇、78部電影、6部短片、6部電視歌仔戲,以及4項代言活動。
陳淑芳曾被多次提名金鐘獎,但多以女配角的綠葉身份角逐,也未曾得獎。
演戲一甲子,在81歲這年首次入圍金馬獎,就同時入圍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兩項大獎。連大導李安都說,他走遍各地影展,沒看過這樣的紀錄。
多數人都看過她演戲,卻很少人叫得出她的名字。
在臺灣,陳淑芳應該比桂綸鎂或者林心如更有名。
「國民阿嬤」陳淑芳的演員路,大小角色無數,18歲時她以第一部電影《誰的罪惡》出道,從臺視籤約做劇本演員,天天待在電視臺等戲拍,走過群星會、歌仔戲、鄉土劇,也當過場記與副導。到如今也演了63年了。
圓滾滾的大眼睛,仍訴說著她對這個社會無比的好奇與學習欲望。時而溫暖、時而揪心的臉孔,令許多人印象深刻。
從歌仔戲、鄉土劇、新電影一路到《孤味》《親愛的房客》等,近幾年陳淑芳身上多了許多目光。她總是說,自己就是生來要當演員的,因而無論是大小熒幕,無論正派反派、戲份多寡都認真準備。
她曾說,做演員,電視、電影、錄音,都是演員的本質,因為喜歡,就這樣與戲活了一生。
她從影的路上,從黑白電視拍到彩色電視,也從臺視的固定班底,再到華視又到大愛。
喜愛演戲是她一路走來的初衷。
她說:我喜歡演戲,就算要為戲犧牲我也願意,因為演戲什麼角色都可以演,從皇后到乞丐,人生變化很大,這是一般人感受不到的。我不會抱怨自己80幾歲了才入圍提名,也不會覺得這個肯定怎麼這麼晚才來,因為我知道評審很公平,而且我可以把自己照顧得很好,往後的日子還很長。
她說,演戲就像是煮咖啡,演過頭了也不像,演不到位真的也不行。
去年她以《孤味》、《親愛的房客》再次被觀眾熟知,陳淑芳詮釋母親角色,像是我們生活裡認識的各色臺灣女性。
殊不知24年前,陳淑芳為了演好電影《春花夢露》裡那個講話漏風、缺牙的祖母,她甚至不惜敲掉自己的3顆牙齒以求形象俱佳。
演了一輩子的戲,不但從沒有被得獎肯定過,連提名演員獎項的次數都屈指可數,陳淑芳坦言曾有懷疑的念頭。
不過,好在她心態積極:想法一下就忘記了,我就是演員,我這一生就是演員,我應該要演好,那別人看不見也沒關係。
也無怪乎當她站在頒獎臺上時的致詞格外地動人:明年找我拍戲的,我不會漲價;我一生都是演員,不是明星,只要大家記得還有一個陳淑芳,哪怕是一場戲、一句話我都會演,我不會挑角色的。
在《臺灣演義》裡,她說:
我的人生只有三天,昨天我過得非常好、今天我要過得很開心,明天呢,眼睛張開,喔我還活著——重新再來三天。
這段充滿睿智的話,鼓舞全部人要活在當下。
關於這位從國民媽媽一路演到國民阿嬤的戲精,她比八點黃金檔更充滿波瀾的一生,能說出這「三天」哲學,也更加令人敬佩。
陳淑芳本名是叫陳笑。
當年幫她辦戶口的爺爺因為舟車勞頓、到了辦戶口的地方忘了給她取的名字。派出所的工作人員問他「寶寶有什麼特徵」,爺爺說「寶寶很愛哭」,為了希望她多笑,所以辦戶口的人幫她取了「陳笑」這個名字。
但因為在出演李泉溪《誰的罪惡》這齣悲劇片時,導演覺得女主角名字是「陳笑」有點不恰當,才從劇中女主角的賢「淑」與她出生的瑞「芳」取了藝名「淑芳」 。
陳淑芳的父親是礦主,小時候家庭富裕不知疾苦,她習舞、跟著父母四處旅行,也在七八歲去教堂參加聖誕節活動,燃起對演戲的興趣,之後考上藝專。
雖然疼她的爺爺反對她走入「戲子」這一行,但她的父母卻十分開明。
她也在入學第二年就開始嶄露頭角,憑藉著亮麗的外型和舞蹈基礎,16歲就參與舞臺演出,又是全校第一位被選入演電影的學生,直到父親驟逝,已經入行的她一肩將家計扛起。
演戲演了一甲子,早已成為陳淑芳的血液,然而,她的現實人生也充滿戲味。
個性單純、熱心、容易相信人的她,被騙錢、遇人不淑等,都親身體驗過一輪。
陳淑芳年輕時外型亮麗、個性溫柔,是不少人的夢中情人,但卻遭第一任渣男友欺騙,懷孕後發現男友已婚。
但是她又負責的想將孩子生下,這讓她既要撫養孩子、為了孩子的戶口也吃了苦頭。
1980年,41歲的陳淑芳在紐西蘭和前夫相遇,兩人交往了一年多,原以為找到幸福,放下一切去澳洲之後卻發現對方控制欲很強,不只限制陳淑芳外出,扣住她的護照、證件,連交友狀況都要被前夫嚴格管控。她過著沒有自由的生活。忍耐了兩年,在朋友的幫助下才逃回臺灣,此時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
多虧侯孝賢給了她演戲的機會。至於困住她的那段長達28年有名無實的婚姻,直到她70歲才正式緣盡,到了最後陳淑芳說出「感謝」兩字,感謝對方願意出來籤字給她自由。
一句感謝,所有的過往也都放下了。
她容易嗎?這個答案肯定是肯定的,因為她就是喜歡演戲,有沒有人看到她,她都一樣喜歡這個工作。
確實在這個社會裡,有人天縱英才,出名得早,也得天獨厚,演什麼都能得獎。
她確實也曾經抱怨,為什麼別人看不見她的努力。但是,反正這是一份賺錢的工作,她尊重工作、她喜歡這份工作,所以她認真做,不論有沒有人認識她,她都認真做。
即使只有一句臺詞,她是演員,就要做好。
陳淑芳第一個演出的角色就是演出媽媽,幾十年來只練一個「孤味」。
她在《誰的罪惡》演繹一個母親的角色,那時她芳華正盛,除了從自己媽媽身上揣摩,她也站在臺北火車站觀察人群,甚至看到一個她心目中的理想角色,就上去跟那個媽媽攀談,深入理解角色的內心。
為了演戲,不會遊泳的她不用替身、悲慟的跳海自殺;鋸掉鬆動的3顆牙齒只為了去神還原老人講話漏風的感覺,可以說將自身奉獻給戲劇。
她始終記得在學校時崔小萍老師對她們說的:「你要演戲、要演戲就是要先看完劇本,忘了自我、進入第三自我。」
自此,她一直牢記在心中。
在眾人親暱喊她「淑芳阿姨」之前,她也曾在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中現身過,所以來回顧經典電影作品裡的「不一樣」陳淑芳,也能看見電影史的重量累積在一個演員身上的痕跡。
1983年,侯孝賢《風櫃來的人》
在《小畢的故事》開啟臺灣新浪潮之後,《風櫃來的人》是侯孝賢發展自身鏡頭語言與風格的裡程碑。電影聚焦少年阿清、阿榮、郭仔,他們遊手好閒,鎮日晃蕩,從澎湖大風吹拂的村莊到大城市高雄闖蕩,依然彷徨。
陳淑芳在片中擔任主角阿清的媽媽,出場時與澎湖鄉裡間其他太太們一起在標會,操持家務外還要照顧先生。當阿清在外打架滋事,她默默切菜,聽到阿清意氣用事的挑釁言語,才氣地把菜刀丟向兒子。只不過,丟完她自己也愣住了,終究心疼,趕忙跑去看兒子小腿上的傷勢。
《親愛的房客》鄭有傑導演曾開玩笑說,就是看到丟菜刀這幕才請淑芳阿姨來出演。
畢竟電影前半部,她對莫子儀飾演的林健一,也真的是很兇。
1984年,曾壯祥《殺夫》
由吳念真改編自李昂震驚四界的小說《殺夫》,導演曾壯祥曾與侯孝賢、萬仁分別執導《兒子的大玩偶》。
劇情敘述孤女林市被賣給屠夫陳江水為妻,江水性情粗暴,令林市對房事恐懼。
小鎮裡八卦流轉,而陳淑芳飾演的鄰婦罔官喜歡搬弄事非,一次她私通被揭露、上吊自殺為江水所救後,便四處散播林市在夜裡哀叫的秘聞,終導致林市與陳江水更大的衝突與悲劇。
戲裡罔官先是對林市照顧有加的關照模樣,後因私密情事被披露鄉裡大行拿私事說嘴,也讓陳淑芳從前清秀的長相與氣質下,多了些許邪氣。
1985年,楊德昌《青梅竹馬》
拍攝完《海灘的一天》後,楊德昌籌備拍攝第二部長片,由於資金不足,當時是由侯孝賢抵押房子出資拍攝,同時侯孝賢也與朱天文一起擔任編劇。
1985年上映時票房清冷,只上映四天,幸好2017年以數位修復版重新上映,我們才能清晰的見到那時楊德昌眼中的臺北。
劇情主線跟隨一對交往已久的情侶,看見價值觀不同的兩人與情感在時代遷移過程裡的質變。
侯孝賢飾演的阿隆懷抱著傳統的價值觀,蔡琴飾演的阿貞則在大公司工作,開場時即升官當特別助理還加薪,期待著移民美國後的生活。
漸行漸遠,兩人難以為繼卻還是繼續走下去的感情,見證了臺灣一片欣欣向榮裡,被漏記一筆的遺憾。
陳淑芳飾演阿貞的上司梅小姐。
在電影開場即以離職牽動角色的阿貞的失業,一反前幾部作品裡小鎮婦人形象,短短現身,舉手投足皆是事業女強人的身影。
直到片尾,陳淑芳飾演的梅小姐依然有果敢氣質,一通電話劃醒阿貞低迷的清晨,兩人走在新公司的空曠大樓裡,似乎正要邁向未來。
1989年,侯孝賢《悲情城市》
《悲情城市》以大家族的敘事,在剛解嚴的年代切入臺灣二二八事件,也是首部拿下威尼斯金獅獎的臺灣電影。
故事圍繞在基隆經營小上海酒家的林氏家族,兄弟四人的發展,交織出白色恐怖前後的臺灣斷代史。
一開場,長子林文雄燒香拜佛,祈願生產中的母子均安。後來我們才知道,他的原配夫人雖為家族長媳、平日帷幄運籌,卻因生不出兒子,只能默認丈夫在外面的女人。陳淑芳在劇中飾演眾人口中的這位大嫂,以幹練氣度持家,卻也有屬於自己的卑微心酸事。
十年後,彼時已經表演逾四十載的陳淑芳第一次入圍金鐘獎提名,即是以電視劇《春天后母心》,戲中也是與陳松勇搭檔演出。
許多觀眾如今依然笑稱陳淑芳與陳松勇是最佳熒幕情侶。
1999年,林正盛《天馬茶房》
同樣是臺灣描述二二八事件的經典《天馬茶房》聚焦在大稻埕文化界,以當時聞名藝文界的仕紳詹天馬所開設的天馬茶房,與劇團裡蕭淑慎飾演的阿雨、林強飾演的阿進的愛情故事為主線,隨茶房人事經歷事前後常民的生活劇變。
陳淑芳在《天馬茶房》裡飾演煙販林江邁,歷史上也是真有其人。
她日常在茶房外擺攤,親切和藹,偶爾旁觀劇團裡青春情事,也暖心鼓勵少年勇敢追愛。電影尾聲,查緝私菸的員警在茶坊前訊問林江邁,拉扯過程中以槍託擊中她的頭,導致她流血昏倒。
一旁民眾群情激憤,查緝員這時又開槍擊中路人,終引發臺灣史上無可挽回的悲劇。
關於演戲,她還在學 《孤味》中詮釋傳統堅毅女性。
所以時至今日,我還記得她在領獎臺說的一句話:「我幹嘛要退休,演戲本來就是我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