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有三大獎,分別是大陸的金雞獎、臺灣的金馬獎和香港的金像獎,合起來稱為「三金」。由於金雞獎和金像獎的地域性比較強,金像獎要求參評電影一定要在香港公映且導演或出品公司來自香港;金雞獎面向大陸作品或合拍片且由於金雞百花獎現在間隔舉辦,變相將金雞獎的頻次降低,所以一個電影人想要攬回三金比登天差不了多少。
就有這樣一位演員,獲得了三金大滿貫的成績。她是周迅。
周迅仿佛天生就是為演戲而生的,每一個角色都被她演繹得各具特色又恰如其分。周迅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嬌小的身材和稚嫩的眉眼,所以三四十歲都還可以演青春期少女。
像《紅高粱》裡的九兒就是一個十多歲的女孩,周迅演起來也是皮膚水靈眼神伶俐。不過後來的《如懿傳》確實暴露了她年紀大的事實,演少女恐怕以後再不能了。
周迅的三金是怎麼得來的呢?
在2005年她出演了陳可辛導演的歌舞片《如果·愛》在金城武、張學友和池珍熙等大牌男演員的襯託下,周迅演繹的孫納靈動又複雜,真實又可憐,再加上歌舞表演的揮灑自如,她同時拿下2006年的金像獎和金馬獎。歌舞片在華語圈是很冷門甚至不受歡迎的,但周迅的傾情演繹創造了一個意外,一個奇蹟。
2008年她在《李米的猜想》中計程車司機李米一角用一場情緒流動強烈的戲在影迷中封神,那個片段也廣為流傳。片段是李米遇到了苦苦找尋的戀人方文,可方文已經換了一個身份,李米想和她相認。起初她只是不卑不亢地詢問,繼而是苦苦的哀求,最後她無法了,只得將方文寫給自己的信一段段地念給對方聽,邊說著邊走著她的眼淚止不住的流下來。這個角色讓她獲得了金雞獎影后。
之後周迅就在同齡女演員中獨樹一幟,能與她匹敵的也只有章子怡一人。
後來周迅幾乎每一個角色都能拿到影后提名。《風聲》、《畫皮》、《龍門飛甲》、《大魔術師》、《聽風者》、《撒嬌女人最好命》、《明月幾時有》已經今年的《你好,之華》。
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演員一輩子都不能在電影節上提名,遑論得獎,但周迅就是不一樣,或許是老天的眷顧,或許是命運的安排,她就是這麼厲害。
感謝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