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鄧柱峰、王名潤、溫利
再過兩天,農曆狗年就要到來,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狗的話題,話題的主角就是有世界十大名犬之稱的沙皮狗。
說起沙皮狗,你會想起什麼?一身棕黃色的絨毛綿軟順滑、肥嘟嘟的身材皺皺巴巴、耷拉的耳朵滿臉憂鬱、黑漆漆的雙眼透出楚楚可憐的目光。然而,這種肉肉的蜚聲國際的沙皮狗原來是雜交產物,其真正的純種源頭竟然是廣東南海的大瀝鎮。
說到這,不少讀者估計會疑惑了,沙皮狗不是一直在歐美很流行的嗎?為何會源自一座珠三角小城鎮?跟本報記者一起到大瀝鎮去求證一下吧。
求證: 沙皮狗原來不賣萌卻賣猛
經記者求證,沙皮狗的來源背後卻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古代大瀝一帶是廣佛郊區,數百年前當地就有鬥狗的風氣,吸引了周邊民眾以及江河海盜前來圍觀、打賭。因此來自各地的不同狗種在此培育,最終形成公認的最好鬥品種——沙皮狗。「沙皮狗從臉部到脖子都有厚厚的皺褶,就算被對手咬住也不容易傷到,同時可以扭頭反擊,所以勝算比其他狗種要大。」
翻閱《南海市志》等歷史文本,就會發現多處記載沙皮狗源自佛山南海大瀝,在中國有2000年的養殖歷史。上世紀60~70年代,鬥狗之風式微,大瀝沙皮狗一下子成為「無用之物」,其養殖也慢慢衰落。相反,在港澳地區仍然盛行鬥狗風潮,因此大瀝沙皮狗在港澳地區繼續得到養殖,並慢慢為西方人所知。
驚奇:
「牆內養狗牆外出名」
上世紀70年代,一種外形胖嘟嘟,全身皮膚皺巴巴的萌寵在美國風靡起來,一時間「中國沙皮犬俱樂部」遍布美國各州,正式註冊的沙皮犬超萬隻。後來,這股沙皮狗潮流很快在歐洲、日本、韓國等發達地區傳開,中國沙皮狗一躍成為世界名犬。
沙皮狗在南海大瀝的「族群興旺」,到上世紀60~70年代暫時中止。而恰好在那個時間點,一些香港商人將部分沙皮狗帶到香港繁殖,並很快通過香港紅遍世界。而沙皮狗的英文官方名字也直接就是粵語的音譯「SharPei」。
由於當年對外信息聯繫不暢,對於沙皮狗風靡世界,其原產地大瀝竟然是一無所知。在大瀝從事本地沙皮狗養殖45年的陳偉祥回憶起自己第一次看到風靡海外的沙皮狗模樣時,他用了「驚呆」兩個字來形容。
「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在大瀝頭一次看到那種沙皮狗,當時狗的主人正在幫這條母狗找沙皮狗配種。我當時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這不是純正的大瀝沙皮狗』。」
後來,人們將風靡世界的萌呆版本沙皮狗稱為「肉嘴」,而大瀝本土的純種沙皮狗稱為「骨嘴」。
當時,外國人對沙皮狗的審美是皮膚皺褶越多越好,狗看起來越呆萌越好。由於當時純種沙皮狗出口數量有限制,因此海外的沙皮狗養殖者決定對純種的沙皮狗進行「雜交改良」,混入一些和沙皮狗長得差不多的狗種血統,慢慢繁衍出如今廣為人知的模樣:就是憨憨的,呆萌呆萌的。反而,其祖先的兇猛勇武已全然不見。
現狀: 正宗沙皮狗急需保育
怪象: 純種沙皮狗買少見少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曾為沙皮狗原產地的大瀝鎮,卻難以尋得一隻正宗沙皮狗的蹤影。幾經周轉,記者聯繫上了擁有45年沙皮狗養殖經驗的陳偉祥師傅。
陳偉祥是南海區大瀝鎮西邊村人,自1973年養起第一隻沙皮狗開始,至今已有45年的養殖經驗,其養殖的沙皮狗曾得到大瀝鎮政府主辦的首屆沙皮狗及世界名犬展(1996年)的認可。如今在他家四樓仍養有十來只沙皮狗,近日正在哺育小幼崽。
市場:
無論肉嘴骨嘴都挺貴
陳偉祥說,沙皮狗的原產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主要集中於雅瑤、鳳邊、西邊、官瑤等地。說起自己養殖沙皮狗的緣分,陳偉祥直言這是祖傳事業,爺爺和父親都是以養獵狗為生。
「1973年,在叔叔家第一眼看到幾隻剛出生的沙皮狗幼崽時,就被那可愛的小不點給迷住了,於是將它們帶回家。此後開始大量養殖沙皮狗。」令陳偉祥不服的是,從1990年開始,「肉嘴」逐漸佔領了大瀝沙皮狗市場。他飼養多年的「骨嘴」價格一般在1000~2000元之間,而肉嘴沙皮狗價格則升至5000~6000元之間,有的甚至過萬元。「當時我一個月的工資是130元,不吃不喝買一隻骨嘴沙皮狗都得攢一年的錢。」
陳偉祥深知,「骨嘴」沙皮狗才是正宗大瀝出品,然而養「肉嘴」更賺錢。於是,上世紀90年代,他也跟風養過一段時間的肉嘴沙皮狗。「但我一直沒有放棄過骨嘴,我還曾專門從廣州芳村以4000元的價格購得兩隻純正骨嘴沙皮狗,用於純種狗的繁殖。」他說。
幸運:
「骨嘴」重新被認可
不過,在風靡了20~30年後,由於肉嘴沙皮狗體皺過多,容易滋生細菌誘發體臭等,從1999年10月開始,價格持續走低,受到各種情況的負面影響,整個沙皮狗市場開始走向低迷。
2003年,陳偉祥決定將自家養殖的骨嘴沙皮狗拿到大瀝城南寵物市場售賣,試驗一下市場反應,結果卻讓人尷尬了。由於風靡歐美的肉嘴沙皮狗名氣太大,大部分市民都認為沙皮狗應該是憨憨的樣子,反而對陳偉祥的正宗大瀝沙皮狗提出質疑,以為是一般的土狗。一時間,陳偉祥感到很無奈。所幸,至2006年以後,「骨嘴」沙皮狗逐漸被重新認識,慢慢重新受落。
「骨嘴」VS「肉嘴」
沙皮狗分為「骨嘴」和「肉嘴」,正宗的大瀝沙皮狗稱為「骨嘴」是純種狗;而風靡西方世界的「肉嘴」則是雜交品種。
兩種沙皮狗在年幼時看似區別不大,全身幾乎都是皺巴巴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嘴沙皮狗原來的皺紋會逐漸舒展,成年後幾乎只剩下雙眼中間的「頭花」稍微有點皺紋,而且這種骨嘴沙皮狗的皮膚堅韌,體型適中,體重一般在15~25公斤之間。
與骨嘴沙皮狗相反,肉嘴沙皮狗越大越皺,皮膚鬆弛,體型笨重,而且常常會流口水。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近親繁殖的後果。
延伸: 文創產品傳承沙皮狗文化
雖然大瀝沙皮狗已經鮮見,但是仍難擋當地人對沙皮狗的喜愛。在大瀝,有手藝人用藤編、有色金屬等當地特色材料將沙皮狗作為文創產品,希望將大瀝的沙皮狗品牌發揚光大。
有「藤鄉」之稱的大瀝,在狗年之際,有藤編手藝人用藤編創作了一系列沙皮狗的藤編作品。記者看到,一隻用藤編編制而成的沙皮狗通體呈灰黃色,額頭黃黑相間顯得皺巴巴,小狗吐著紅紅的舌頭,蠢萌的模樣令人忍俊不禁。據悉,用傳統藤編手藝將沙皮狗的褶皺表現出來也頗為不易。
除了用古老的藤編手藝以外,廣東一家文化傳播公司還通過有色金屬將「大瀝沙皮狗」做成文創產品,通過有色金屬的加工,將大瀝純種沙皮狗的模樣永久保存下來。
與藤編沙皮狗不同,有色金屬版的「沙皮狗」通體呈金黃色,臉部和身體標誌性的褶皺也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