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何帆燕 龔晶)你可能不知道,世界名犬種沙皮犬的原產地是廣東南海大瀝。作為中國南方的古老犬種,沙皮犬因其強韌的被毛而得名,又因原產地大瀝而被稱大瀝沙皮狗。
在都市寵物界,不少萌寵的主人都會以為,沙皮犬就是渾身皺巴巴、眼睛都被蓋住的狗狗。其實不然。3月28日舉行的2018首屆中國•大瀝沙皮狗文化節為我們釋疑來了。
原生純種的沙皮犬,其實是鬥犬,並無多少皺褶,整體形態精瘦強壯,被稱為「骨嘴」沙皮。至於大多數人看到的皺巴巴的形態,那是一種名叫「肉嘴」的品種,是外來的品種與本地品種雜交而來。
在行業內,對於以大瀝沙皮犬為代表的中國原種沙皮狗有這樣的通俗表述,即:葫蘆頭,蜆殼耳,豆豉三角眼,亞婆臉,瓦筒嘴,竹葉脷,硼砂鼻,黃牛頸,鯇魚身,蝦公腰,鐵線尾,京柿篤,中柱手,琵琶脾,蒜子蹄。
「中國沙皮狗有2000多年歷史,據說在漢朝字畫就發現它的蹤影,當時可能主要是作為攻擊野豬的狩獵犬。」大瀝沙皮狗協會會長曹裕堅說。根據現存一些民間資料和歷史記載,早在清末民初,大瀝沙皮狗便被英國人帶回歐洲,並在上世紀70年代再從歐洲傳入美國,而1985年在美國註冊的沙皮狗便有8500隻。後來,沙皮狗風靡全球,在歐美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中國港澳臺均有專門的沙皮狗協會。
「過去,大瀝鎮政府還曾把沙皮狗作為『三高農業』來抓過。」大瀝農林漁業局局長黎建維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大瀝地方政府一直持續推動社會對沙皮狗的研究。尤其是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的南海市科委、大瀝鎮政府還把沙皮狗作為「三高農業」來抓。
1995年10月,當地政府主導成立了「大瀝沙皮狗技術研究會」,組織國內外專家擬定「大瀝沙皮狗標準特徵」。與此同時,當地還邀請國際及國內知名專家前來當地做裁判,參與和組織多場在業界頗具影響力的狗展和比賽,不斷創造機會讓大瀝沙皮狗與各種世界名犬同場競技,打響名氣。
因此,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大瀝曾掀起過一陣飼養沙皮狗風潮。由大瀝沙皮狗協會的統計數據稱,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大瀝的沙皮狗養殖戶達到了180多戶、飼養基地40多個。在1997年-1999年間,大瀝沙皮狗在本地的存欄量達2萬多條,豢養七八十隻沙皮狗的養殖場比比皆是。
「沙皮狗飼養業是大瀝最早與國際接軌的產業。」大瀝鎮相關負責人說,沙皮狗文化中代表的忠誠、仁厚、務實、機靈、進取特質,與新一代「瀝商精神」有諸多相似之處。
這一天,隨著文化節的舉辦,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教學實訓基地及大瀝沙皮狗協會正式掛牌。雙方希望,通過推動南海大瀝沙皮狗文化研究的縱深發展,挖掘大瀝沙皮狗的歷史資料和深層文化內涵,通過建立文化展示區、閱覽室等方式,梳理近半世紀世界各地權威專家曾為大瀝沙皮狗做過的研究課題和科研成果,為其建立國內乃至全世界最為齊全的品類檔案。
相關負責人稱,如今,寵物文化已深入人心,近二三十年在寵物界比較流行的沙皮狗新品種,多為港澳臺、東北亞及歐美的國家和地區繁殖和培育。
「大瀝完全有理由和有實力利用原產地優勢,為這個品種制定相關的『標準特徵』,讓原產沙皮狗回歸相關繁殖培育鏈條的主導地位。」 曹裕堅說。據悉,隨著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教學實訓基地、大瀝沙皮狗協會的掛牌成立,大瀝當地將啟動這項工作,為原種提純、優化以及研發、繁殖本土新品提供良好的科研和交流平臺。(大瀝鎮宣傳辦供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