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山西美食,很多人腦海上呈現的都是各種麵食:各種刀削麵、拉麵、刀撥面、擀麵、剔尖、貓耳朵、餄餎等等像走馬燈一樣在眼前轉悠,就算你一天三頓不重樣的吃,一個月下來,你也不一定能把所有的山西麵食捋上一遍。
其實山西除了麵食之外,好吃的東西還多著。比如過油肉,幹燒黃魚,香酥鴨都是山西晉菜的經典菜式。吃過山西菜的人都知道,山西菜用料樸實,講究就地取材;擅長用爆、炒、熘、煨、燒、燴、扒、蒸等等各種方法,既注重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又能實現百菜百味的多樣性。晉菜本身按照地域不同,就有晉北,晉中和晉南三個分支,各個分支的菜式風格都有不同。記得我有一次開車到山西旅遊,沿路就聽在小村鎮的飯館中解決三餐,竟然發現每個村鎮都有自己的特色菜,有時趕上一種好吃的覺得沒吃夠,再往前走就再也找不到同樣的了,感慨「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此言不虛也。
山西菜歷史悠久,主打鹹鮮口味,因為有山西的醋打底,所以很多菜也走酸甜的路線。可能因為山西的麵食太出名了,遮蓋了晉菜的光芒,又因為晉商在歷史上一度輝煌,讓有錢嘗遍天下美味的山西人在晉菜中加入了魯菜,豫菜等很多其它菜系的精華,雜糅之後,到底哪些菜算是正宗的晉菜,很難說得清楚。不過,在北京,有一家山西菜館特別有名,它的名字十分響亮:晉陽飯館。山西省的省會太原古時的名字就叫晉陽,一個飯莊能以晉陽為名,就像在倫敦街頭看到一家北京飯店一樣:是什麼地方的菜都寫在臉上了。
北京的晉陽飯莊開業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因為它就在車水馬龍的兩廣路虎坊橋,是我剛剛工作那會兒上下班的必經之路,當時我覺得晉陽飯莊的門臉很是氣派,好像還有山西特色的花磚,所以每次路過的時候都忍不住多看上幾眼。 直到有一次朋友聚餐把地點選在了晉陽飯莊,我才得以見到廬山的真面目。
要說這晉陽飯莊有多有名,先要從這飯莊所在的院落說起。據說,晉陽飯莊的主人選址的時候,一眼就看上了這座靜謐的小院。早先,這座小院是紀曉嵐的居所。朋友聚餐的時候正是初夏時節,一到晉陽飯莊就看到這一株歷經200多年風雨的古藤恣意生長,勃勃向上,枝枝蔓蔓上垂滿了淡紫色的花朵,襲人的香氣撲面而來。據說這棵紫藤是紀曉嵐親手所栽,很多人來晉陽飯莊,吃飯倒是小事,一睹紫藤之美才不虛此行。
晉陽飯莊主打的是晉中派系的晉菜,同時南北兼顧,菜單上的菜多達幾百種。朋友呼呼啦啦點了一大桌子,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香酥鴨。服務員介紹說這道菜是晉陽飯莊幾十年的招牌,還讓晉陽飯莊的大廚拿過廚藝比賽的大獎。只見盤子擺著一隻造型完整,炸成金黃色的鴨子。下筷子才發現,其實鴨子早已被大卸成小塊兒,每一塊鴨肉都是皮酥肉爛,香氣溢滿著舌尖。當年晉陽飯莊剛開業的時候,主打的是燜爐烤鴨,但是因為北京會烤鴨子並不算什麼特色,所以廚師們用晉菜製作方法,獨創了這道私房「香酥鴨」。
選五斤左右的北京鴨用秘制香料醃製,先上鍋蒸上五個小時,然後再下油鍋炸。雖然感覺油炸的過程不是很健康,但讓人稱奇的是,這個炸制的過程竟能把鴨子本身的油給炸出來,反而入口鮮香不膩,回味悠長。在紫藤花香四溢的小院裡,取一塊兒香酥鴨蘸些甜麵醬,拌點蔥絲夾在荷葉餅中,晉陽飯莊的美,我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