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大話西遊》是劉鎮偉自信滿滿的一部作品,可沒曾想票房遭遇滑鐵盧。
《大話西遊》更是害得周星馳剛剛成立不久的彩星電影公司倒閉,周星馳才得回歸永盛,拍攝《百變星君》。
在當時,《大話西遊》的票房慘敗後,劉鎮偉為了向世人證明自己的才能,決定重新拍攝自己最擅長的鬼片題材,所以有了《回魂夜》這樣一部典型的劉鎮偉驚悚喜劇。
可是,《回魂夜》的票房還是不理想,加上當時恰逢97回歸,劉鎮偉選擇離開香港,深居海外。
直到2003年,周星馳為了拍攝《功夫》,才將劉鎮偉從海外請來擔任《功夫》的監製之一。
劉鎮偉才因此重新回歸香港影壇。
不過,回歸後的劉鎮偉所帶來的作品,卻大多不甚理想,甚至被網友批評消費情懷。
比如,《情癲大聖》、《越光寶盒》、《東成西就2011》,以及最新的《功夫聯盟》,這些電影,大都和劉鎮偉以前的經典作品有所掛鈎,但卻難以達到以往的作品的高度。
比如《情癲大聖》和《越光寶盒》,除了能讓觀眾笑之外,卻不能像《大話西遊》一樣讓觀眾哭,《東成西就2011》則是一部連笑都很尷尬的電影,更別說和當年的《東成西就》相比較。
為什麼重新回歸香港影壇的劉鎮偉,卻無法再塑當年的經典,為什麼劉鎮偉近年來爛片不斷?
究其根本,只能說時代的更迭交換變得太快。
當劉鎮偉拍完《回魂夜》後選擇離開香港,當劉鎮偉在周星馳的邀請下,再次回歸香港影壇,此時的香港電影早已不是當初的香港電影。
97的回歸,以及2003年《CEPA》的籤訂,宣告了華語電影的大時代的來臨。
內地南下救市,為了挽救香港電影,為香港電影全面開放市場。
在2003年之前,香港電影一直被內地視為進口片,內地每年引入進口片的限額只有10部而已,但《CEPA》的籤訂,意味著內地幾十億的市場將全面為香港電影開放。
有好的一面,也就有壞的一面,在為香港電影開放市場的同時,香港電影也必須接受內地嚴格的電檢。
內地的電檢,對於一向百無禁忌,倡導文化自由的香港電影來說,無疑是一種致命的打擊,香港電影從以往的自由發揮變成如今的命題作文。
而對於劉鎮偉來說,更是一種致命的打擊。
劉鎮偉最擅長的電影題材,一種是鬼片類型,在上世紀80年代,是香港鬼片和殭屍片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喜劇片的黃金時代,劉鎮偉結合了喜劇和驚悚這兩大類型,編導了像《猛鬼差館》、《屍家重地》這樣一些經典的驚悚喜劇電影。
而內地的電影院,是不允許有鬼存在的,所以,選擇北上的劉鎮偉就只能放棄自己最擅長的鬼片題材。
除了鬼片類型,劉鎮偉最擅長的電影題材還有後現代無釐頭喜劇,像《賭聖》、《大話西遊》都是後現代無釐頭喜劇的代表作。
這些經典的後現代無釐頭喜劇,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對過往的經典事物進行重新定義,解構觀眾傳統認知中的經典事物,在這過程中,經典的威嚴和高尚也隨之被消解掉。
比如《大話西遊》中的唐僧,孫悟空,他們都和原著,以及六小齡童所塑造的經典形象大相逕庭。
而這種表現手法,在內地的電檢是很忌諱的,內地電影崇尚對經典事物的膜拜和尊敬,是不允許對經典進行褻瀆,而後現代無釐頭喜劇,恰恰是對經典的重新解構,將其經典的形象解構成更加草根,乃至庸俗。
所以,歸根結底,劉鎮偉最擅長的兩種題材:鬼片和後現代無釐頭喜劇,這兩種題材在內地的電檢是處於一個很邊緣的地帶,稍不留意,就會被和諧掉。
所以,劉鎮偉想要北上,就只能改變自己最擅長的影像風格,但幾十年來形成的影像風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所以最終拍攝出來的作品既不是傳統意義的香港電影,也不是內地電影,而是很尷尬的四不像。
所以,這就是劉鎮偉近年來為什麼爛片不斷,不過,豈止是劉鎮偉,北上的香港電影人,包括徐克和周星馳,他們近年來的電影也都遭遇著和劉鎮偉一樣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