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我就是警察,不信我就是罪犯」,《拆彈專家2》裡潘乘風的一句臺詞。
簡單回顧一下《拆彈專家2》的劇情:香港某處發生爆炸案,前拆彈專家潘乘風(劉德華 飾)因昏迷於現場,被警方懷疑牽涉其中。甦醒後的潘乘風只能一邊逃亡一邊查明真相,然而,他的好友董卓文(劉青雲 飾)和他的前女友龐玲(倪妮 飾)卻給他講述了兩段截然不同的經歷。有計劃的爆炸案接二連三發生,真相卻越來越撲朔迷離……
潘乘風(劉德華飾演)為了拯救市民被炸斷一條腿,但他他並沒有成為一名英雄,恰恰相反,他永遠告別了拆彈專家這個職業。潘乘風(劉德華飾演)作為一名經驗豐富並且正義感十足的的拆彈專家,他是關鍵時刻解救蒼生的一枚棋子,也是因公受傷無法上前線的一位棄子。
在一場爆炸中,潘乘風(劉德華飾演)失去記憶,忘了自己是誰,只能通過別人的嘴來找回原來的自己。朋友董卓文(劉青雲飾演)說他是爆炸案的犯罪嫌疑人,前女友龐玲(倪妮飾演)告訴他是在執行一項秘密任務。是英雄?還是罪犯?離開警局的潘乘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當所有信念被擊垮,那就去擊垮曾經所維護的一切。
「我不是瘋,我是痛!」——這句激動吶喊出的臺詞,暗示了後續潘乘風在社會陳規下人生際遇的必然轉向,也為他身上的複雜性增添了動機的支點。一個人的轉變並非是一蹴而就的,常是在現實中有冤無處訴、有苦無處洩,才走向截然相反的道路。因為極端的向善遭遇惡意而從惡,又在極端的從惡中發掘善意而向善,兩者不斷在矛盾中對峙,又在對峙後做出重新選擇。
藝術來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電影終歸還是要回到現實中來, 把更多的關注點落在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身上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英雄,而英雄也終究還是要回到生活中來,去面對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面對的一切,有無奈、迷茫、彷徨失措。
每個人或許都會從電影裡的人物潘乘風(劉德華飾演)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當一個人倒下去,想要再站起來的時候,卻發現忘了自己是誰?究竟想要的又是什麼?瑣碎的生活讓你早已忘記了當初那個拯救全世界的偉大夢想,終究還是找回那個你曾經討厭的「自己」。因為,那才是你人生中本該有的樣子。
電影中的潘乘風失去記憶,忘了自己是誰的時候,他的記憶中自己仍然是一名拆彈專家,在領導面前請求繼續工作的時候,去被告知無法再繼續勝任拆彈的工作。而朋友董卓文(劉青雲飾演)此時此刻也只能懊惱自己的無能為力,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朋友去赴死。
同樣,現實中,當你被房子、車子、票子壓得喘不過來氣的時候,當你滿懷信心,想要重新做一件事情,卻發現已沒有任何機會。一直都在埋頭趕路,卻忘了抬頭看看所處的世界變化太快,你一直在渴求的東西可能離你越來越遠。而你要做的不是固守自己曾經的那份「捨不得」的情懷,我們生活的道路應該越走越寬,而不是鑽牛角尖;能夠爭取的東西,就努力爭取,做不到的事莫要強求,放過他人,也放過自己;生活本來就是有很多路可以走得,條條大路通羅馬。人應該學會與自己和解,勇於正視自己的不足,然後努力變得更好。
一場爆炸後,潘乘風被炸斷了一條腿,但他仍然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從事以前的工作,安裝了假肢後,他努力鍛鍊自己,讓自己變得和從前一樣。當今的世界,無常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無論身處任何逆境,都要努力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