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交15年,辦理退休時領取了養老金並不會太多,一般能領八九百元就已經非常不錯。如果是自己交社保,可以自由選擇社保繳費標準,養老金待遇水平會更高一些。特別是今年社保繳費出新規定了,全口徑計算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目的是降低社保繳費基數,減輕繳費負擔。同時很多地區交社保時設置了不同的繳費標準,一般從60%~300%不等。根據自身經濟條件可以自由選擇。最近有一位網友表示社保交15年,按100%繳費,個人帳戶餘額10萬,每個月領多少錢?
我們在預算養老金之前,要知道有很多因素影響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比如說社保的繳費年限,社保繳費標準,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儲存額,退休年齡以及退休時所在地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等等跟養老金都走直接關係。簡單點說,每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都不相同,即便兩個人同樣社保繳費都是15年,退休後養老金的待遇可能相差一千元之多。
不過在領取養老金之前,要滿足退休條件,根據《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自己交社保,退休後能拿多少錢?其實也非常好計算,接下來我們根據這位網友情況算算能拿多少錢。
第一步:
我們要了解退休人員養老金計算公式,不管我們是下崗自己交社保,還是以靈活就業身份交社保,亦或者是企業職工交社保,退休時養老金計算公式都是一樣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可以用公式來表達,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算養老金時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同退休年齡對應的計發月數不同,一般可以可以上網直接查詢。常用的計發月數有三個,50歲對應的計發月數是195,55歲的計發月數是170,60歲計發月數是139。
第二步:
我先來算一下基礎養老金,根據養老金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部分主要跟所在地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繳費指數以及繳費年限有關係。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像北上廣深這樣的特大經濟城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比較高,所以同樣按最低繳費標準參加社保,自己交15年社保,在北京市辦理退休養老金待遇比在其他省市地區相比更高一些。就是為什麼有很多人願意在經濟發達的地區交社保,因為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待遇更高。根據這位網友所提供的信息,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數據是7299元,因為社保繳費標準是按100%,所以繳費指數可以估算為1,基礎養老金=7299(1+1)÷2×15×0.01= 1094元。個人帳戶養老金=100000÷139=719元;這樣算下來,這位網友自己交社保,退休後每月領取1913元。
相信有很多人看到這樣的計算結果會產生質疑,其實這很正常情況,如果自己交社保是按60%繳費,養老金待遇要少很多,同樣的道理,如果按200%繳費或者300%繳費,退休後養老金待遇會更高,所以大家要理性看待這件事情。
其實說了這麼多,自己交社保,最重要的還是保證身體健康。只要大家知道壽命越長,交社保越合適。關於養老金計算就分享到這裡,大家有問題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感謝大家收藏點讚轉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