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膝關節內翻畸形 關節置換後正常行走

2021-01-08 梅州網

  日前,梅州市中醫醫院二骨科完成一例重度膝關節內翻畸形患者的膝關節置換手術。

  患者為一名80歲老年女性患者,因「右膝關節疼痛20餘年,加重伴活動受限2年後入院」。在醫院檢查後發現,右膝關節呈重度內翻畸形,內側壓痛明顯,右膝關節活動時疼痛明顯,活動度伸直10度,屈曲90度,右足各趾感覺活動可,雙下肢全長X光片:右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並右膝關節重度內翻畸形。

  患者隨後轉入醫院二骨科進一步治療。二骨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林大鵬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結合專科查體和X線檢查後認為:患者診斷原發性右膝關節病並重度膝關節內翻畸形,病因是股骨內髁長期磨損導致的重度膝關節內翻畸形,右膝關節內翻角度高達30度,治療上必須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保守治療無效,給予完善相關術前檢查,擇期行手術治療。

  患者伴有高血壓病和嚴重的II型糖尿病,入院後請心血管內科和內分泌科醫師會診,協助調控患者血壓和血糖,待患者血壓和血糖調控穩定後,在林大鵬副主任醫師主刀下完成了右膝人工膝關節表面置換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後在科室的護理團隊指導下進行快速康復訓練,患者術後第2天就可以藉助助行器下地行走,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

  手術後複查見右下肢力線恢復正常,術後第5天已經可以自主屈伸活動,活動範圍0-120度,患者術後恢復順利拆線出院。患者及患者家屬對術後恢復效果十分滿意,希望3個月後能完成左膝人工膝關節表面置換術,提高生活質量。

  專家簡介

  林大鵬

  梅州市中醫醫院二骨科科主任,骨科副主任醫師

  擅長創傷、四肢骨折、骨盆骨折、複雜髖臼骨折、骨不連或骨折畸形癒合等手術治療。在脊柱外科方面:擅長腰、頸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滑脫、退行性腰椎管狹窄、脊柱結核等疾病的手術治療。關節外科:擅長股骨頭壞死、骨關節炎的髖膝關節置換手術,關節鏡治療髖膝關節疾病,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滑膜炎、關節內游離體、前後交叉韌帶損傷、骨關節炎關節清理等。在足踝外科方面:擅長足踝部骨折處理,跟骨骨折手術治療及各種複雜踝足外傷後功能重建及踇外翻矯形術及系列功能重建手術等。

  出診時間:

  每周三上午、下午

  出診地點:

  新門診大樓206專家診室

  (黃萍 梅州市中醫醫院二骨科)

相關焦點

  • 足內翻與足外翻的診斷與治療
    核心提示:當前關於足內、外翻的學術研究基本集中於重度畸形的研究,如高弓馬蹄內翻足、痙攣性腦癱後足外翻、腦卒中伴隨的內翻等。大多數重度足內翻、足外翻多為先天性,如腦癱、腦卒中等神經系統疾病引發肌肉調節失常,使得足部重度畸形。
  • 一篇推文搞懂常見膝關節疾病X光片判讀
    ,以確保手術後病患具備穩定的關節及良好的功能。   反曲變形   反曲變形指的是膝蓋能夠伸直到超過水平180度,變成「向後凹」的一個狀態,這樣表示非常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合併外側和後側的軟組織鬆弛,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當中需要謹慎而計畫性的切割、或是甚至需要用到特殊設計的膝關節組件(ex.
  • 膝關節炎置換手術需要多少錢?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大概費用是多少?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人到老年時就會經常出現一些關節炎,風溼,類風溼等常見的疾病,這些疾病在晚期時也會出現嚴重的關節畸形以及活動障礙等現象,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採用膝關節置換手術來解決這一類的病痛,這種手術在目前臨床上已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手術,是治療膝關節炎的主要手法之一。
  • 換了三個關節,能挺直腰了,真的像做夢一樣
    左側股骨頭壞死、右側髖關節強直畸形、雙膝骨性關節炎,雙腿疼痛難以行走,直不起腰,右側膝關節屈曲攣縮僵直。如今回想起曾經的經歷,畢節市的李阿姨仍痛苦不堪。近日,在貴州華夏骨科醫院關節外科,李阿姨先後接受了雙髖關節表面置換手術、右膝關節置換手術,換了三個關節,成功解除了折磨自己多年的病痛。李阿姨今天 65 歲,五十年前因右髖關節化膿引起右髖部、右膝關節疼痛,隨後出現右髖關節畸形並髖關節活動受限。長期的關節腫脹和疼痛,嚴重影響了她的日常生活。" 有時疼得不敢走路,連睡覺時都會疼醒。" 李阿姨說。
  • 82歲高齡患者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1毫米很關鍵
    對腿疼置之不理,還是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1月7日,鄭州市骨科醫院有這樣一個病例讓人關注。如無法行動,將會對老人的心肝脾胃腎造成危害82歲的雷中江老人,是焦裕祿幹部學院的兼職教師,常年堅持拄拐給學員上課。老人說,雙膝關節疼痛,伸屈受限10餘年,期間時輕時重,發作時膝關節腫脹、疼痛嚴重,行走困難,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 寵物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成功,安安寵醫助力4歲金毛重新站立行走
    一個多月前,安安寵醫上海心安寵物診所成功為一隻患有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4歲金毛犬「開心」進行了全髖關節置換術。患犬術後效果滿意,通過嚴密監測、精心護理、專業指導患肢功能鍛鍊等,手術切口癒合好,一周後便恢復站立行走,如今的「開心」又恢復到往日的活波。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養寵態度和認知的巨大改變,消費升級帶來寵物醫療行業進入迅速發展期。
  • 足內翻的矯正方法
    支撐相早期和中期由於踝背屈障礙,導致脛骨前向移動受限,從而促使支撐相末期膝關節過伸,以代償脛骨前移不足 。由於膝關節過伸,足蹬離力降低。髖關節代償性屈曲,患肢擺動相地面廓清能力降低。支撐相早期和中期由於踝背屈障礙,導致脛骨前向移動受限,從而促使支撐相末期膝關節過伸,以代償脛骨前移不足。由於膝關節過伸,足蹬離力降低。髖關節代償性屈曲,患肢擺動相地面廓清能力降低。  方法一  主動運動:  ①若患兒具有步行能力,治療者可讓其在呈四面的兩條三角形長木板行走,可使患兒的足內翻得到糾正。
  • 兒童足部畸形都有哪些種類?最詳細專業的解答來了
    ;足在矢狀面內呈現出的背屈或蹠屈變形稱為跟足畸形或馬蹄足畸形,其中馬蹄足畸形又通常稱為尖足畸形;而在三個平面中共同運動時,還分為旋前畸形和旋後畸形。當中樞神經病損、周圍神經損傷、足踝部骨關節和軟組 織損傷出現時,人體會出現異常的運動模式,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肌肉痙攣或攣 縮、肌力不平衡、骨骼和關節發生變形等。這些異常的模式出現將會導致足呈馬 蹄足狀改變,也稱作尖足步態,是兒童最常見的一種足部畸形。足在冠狀面的主要運動是內翻和外翻運動。
  • 七旬老人摔倒骨折,人工智慧助力置換全髖關節,術後隔天能行走
    廣醫三院關節外科張弛副主任醫師團隊運用當前最先進的AI-HIP人工智慧髖關節置換術前輔助規劃系統幫助患者精準術前規劃,術後第一天患者即可下地行走。七旬老人不慎摔倒,疼痛難忍卻拒絕手術現年74歲的楊阿姨,平時有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帕金森等多種基礎病。兩年前還發生過腦中風,之後左側肢體乏力,平時行走分外小心。
  • 關節疼痛畸形,骨關節炎來得悄無聲息
    OA是一種退行性病變,是由於年齡增長、肥胖、關節勞損、創傷等諸多因素引起的以關節軟骨退化、關節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病,又稱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等,其初期症狀主要表現為活動時的關節疼痛,休息後好轉,隨著疾病的進展,可出現持續的疼痛,甚至會導致關節畸形、影響關節功能,嚴重時可致殘。
  • 全髖關節置換或半髖關節置換治療髖部骨折
    全髖關節置換或半髖關節置換治療髖部骨折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30 14:23:09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ohit Bhandari領導國際研究團隊,探討了全髖關節置換術或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部骨折的療效
  • 運動醫學博士教你膝關節扭傷後如何處理和康復
    在運動損傷中,膝關節扭傷十分常見,出現這種情況,現場的小夥伴們都很難處理,並不知道怎麼辦,所以在運動醫學門急診中經常看到由於膝關節損傷處理錯誤,最終導致引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令人惋惜,因此李博士今天就和大家科普膝關節扭傷後怎麼處理和康復鍛鍊。
  • 人老腿先老,膝關節壽命僅幾十年!45歲以後關節易損,養護很重要
    作為腿上的關節——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所以,膝關節也是人體中最容易出毛病的關節,它非常辛苦,又老得最快。它只有15年左右的「好時光」,在其餘的時間裡,都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出現不同類型的疼痛。當膝關節功能下降時,膝蓋的承重平衡也會打破,尤其是經常穿高跟鞋的女性,膝關節的正常受力模式已被人為地改變,更容易損傷到膝蓋關節內外側副韌帶。脆弱期的保健重點是:避免暴發性強、動作幅度大且頻率過高的運動,像足球、籃球運動等。抽空進行適當的鍛鍊以保持身體健康,選擇適合自身狀況的運動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