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情緒,就好比一把無名的煙火,經風一吹,燃燒的都是您一生苦苦修來的福報,所以佛法有句話叫做:火燒功德林。
儒家文化一直教導我們謹言慎行,說話做事要守禮法懂規矩,以和為貴,和氣生財,重點說的也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為有情緒的人容易走極端。
道祖告訴我們要專氣至柔,柔弱克剛強,不爭,達到清靜無為的修行境地,重點也是把情緒遣散得一乾二淨。
一個情緒上來的人,就好比烏雲布在臉上,青筋凸起如閃電,聲音分貝加大如雷鳴,在這樣的氣氛之下,所有一切有靈的人事物就都避而遠之了……
唯有心靜的人,才享有源源不斷的清福!
01
情緒一來的時候,您最醜陋的樣子就深深的烙印在了他人的腦海,沒法消除!心靜的人才永遠是菩薩的模樣!
當一個人有了情緒,容顏就會扭曲變形成最醜陋難堪的樣子,無論您當時覺得是多麼理直氣壯,烙在身邊人腦海裡的印象都是面目猙獰的,曾經對您所有的好感也就大打折扣了……
情緒源於壓力,壓力源於得失,得失源於欲望,欲望源於貪婪,貪婪的模樣,就如老虎和獅子般恐怖,讓人望而生畏,四散奔逃,現實生活中,之所以貪婪的人沒有朋友,是因為他們的情緒最不穩定。
情緒穩定的人,大都心平氣和,不講什麼排場,不擺什麼地位和架子,因為早已把得失看得很淡,所以德高望重的人大都和顏悅色,令人如沐春風和心生歡喜。
情緒最穩定的模樣莫過於心靜,心靜到極致時,就有慈悲願力的加持,他們永遠都是那麼祥和內蓄,美得像天仙菩薩一樣雋永!
02
擁有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情緒就會慢慢得到緩解和淨化,能夠靜下心來,找回自個孩童般的天真模樣!
有情緒的人,或脾氣比較大的人,動不動就肝火冒煙的人,都是受到畸形價值觀的影響,這些畸形價值觀裡面,大多都是攀比、諷刺、挖苦、挑逗與刺激,目的就是要激活一個人的原始欲望,培養潛在的市場需求……
如果您不服氣,如果您被刺激的自我感覺低人一等或千丈,就已經陷入了痛苦的深淵無法自拔,情緒自然是起伏不定的,拼搏也自然是精疲力盡的……
不要輕易去羨慕他人的生活,去關注他人表面的光鮮與排場,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踏踏實實走好自己的路,只有簡單平凡的人,才擁有天真無邪的笑臉,那樣的生活才是最快樂的!
心身健康的人,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理解,不受欲望的迷惑和名利的扭曲,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自己感興趣的才是最有意義的,能夠認識到這兩點,情緒的波瀾就會自然平復下來,回到童真般的幸福時光裡,只有一張白紙,才能繪就五彩藍圖……
03
唯有心靜的人,才享有源源不斷的清福!
一個有情緒的人,無論怎麼拼搏和折騰,無論如何富有和身份,忍受的都是痛苦的煎熬和折磨,剪不斷理還亂的不盡煩惱……
唯有心靜的人,才能把自己的心性沉澱光亮起來,找到有意義的職業去發展,才偶爾或經常擁有自個獨處休閒的時光,可以看看書,聽聽音樂,哼著小曲整理一下自己的居住環境,陪伴家人和孩子……
這個世界的快樂和幸福,永遠都只屬於簡單平凡的人!
名利圈裡,處處都是爭鬥和叢林遊戲規則,甚至還要裝出一副故作輕鬆和淡定從容的贏家樣子……
心靜的人,擁有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不受這些表面浮華和虛榮的幹擾,享有源源不斷的清福!
一個人的清福,只在內求,不在外求。
《西遊記》菩提祖師有云:摒除邪欲得清涼。
道理向來簡簡單單,僅此而已!
無論身處何方?不管行在何處?只要一心一意專注自己手頭上的事情,不受外物幹擾,就是心靜的安詳,就是菩薩的模樣!
心清本是澄潭月,
意淨原為彼岸花。
——關注樵夫,帶您遨遊不一樣的文化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