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首哲理詩,每一首都包含一個道理,讀懂受益一生

2021-01-21 古典文學與詩詞

哲理詩,就是說理詩。

哲理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絕句。

千百年來,中華大地不乏說理的詩人,在歷史的洪流中,他們留下許多優秀的哲理詩作。這些哲理隨著詩流傳下來,至今讀來,依然發人深省、讓人受教。

今天,隱娘分享25首哲理詩,每一首詩都包含一個道理,讀懂會讓你一生受益。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哲理】想要看得更遠,就要登得更高。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裡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哲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梅花沒有雪花白,雪花沒有梅花香。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長處必然也有短處。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方塘」由於有「源頭活水」的不斷輸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不汙濁,永遠「深」而且「清」。人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吸收新的知識,才能保持不斷的進步。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實踐,方能學有所成。

《琴詩》

宋·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想要彈奏一首曲子,人和琴缺一不可。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是客觀條件和主觀能動性結合的結果。

《遊山西村》

宋·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哲理】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像迷路一般,出路難尋。如果鍥而不捨,繼續前行,便又會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世間事物就是此消彼長。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哲理】要知道事物的真偽優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出來的。

《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哲理】新生事物一定會衝破重重困難,脫穎而出,蓬勃地發展起來。

《寄興》

宋·戴復古

長願人人意,一生無別離。

妾當年少日,花似半開時。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

【哲理】世間沒有純而又純的黃金,即使是白色的璧玉也會有瑕疵。引申為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的事物,人都有優點和缺點。

《蟻》

唐·元稹

時術功雖細,年深禍亦成。

功穿漏江海,蠶食困蛟鯨。

敢憚榱梁蠹,深藏柱石傾。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輕。

【哲理】小小的螞蟻也會造成巨大的傷害。量的積累可以引起質的餓變化,千裡之堤毀於蟻穴的道理,這告誡人們切莫輕視小的變化,以至釀成大禍。

《樂遊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哲理】夕陽是多麼的好,然而這一切美景將轉瞬即逝,不久會被那夜幕所籠罩。美好的事物,總是很短暫的。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哲理】不要為一時的困難險阻和挫折所嚇倒,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勝利總是會和勇敢者在一起。

《賜蕭瑀》

唐·李世民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哲理】只有經過尖銳複雜鬥爭的考驗,才能考查出一個人的真正品質和節操,才能顯示出誰是忠貞的強者。

《蟬》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哲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揚。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哲理】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涇溪》

唐·杜荀鶴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

【哲理】愈是危險的地方,人們就會愈加小心,也就較少發生事故;相反,平坦安穩的地方,人們往往粗心大意,反而容易出問題。

《答章孝標》

唐·李紳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哲理】只有虛假的,不好的東西才需要一個好的包裝。如果是真實的,好的東西就不需要華麗的包裝來掩飾了。

《城東早春》

唐·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哲理】求賢助國、選拔人才,應在他們地位卑微、功績未顯之際,猶如嫩柳初黃、色彩未濃之時。這時若能善於識別、大膽扶持,他們就會迅速成材,擔當大用;如果等到他們功成志得、譽滿名高,猶如花開錦繡、紅映枝頭,人們爭趨共仰,就不用人去發現和幫助了。

《上堂開示頌》

唐·黃櫱禪師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哲理】不經過一番痛苦的奮鬥,就無法取得巨大的成功。

《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哲理】沒有人賞識你,只有當你真正出類拔萃的時候,人們才會投來讚揚的目光。

《城南》

宋·曾鞏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哲理】桃花、李花雖然美麗,生命力卻弱小;青草雖然樸素無華,生命力卻很強大。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唐·劉禹錫

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

【哲理】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觀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八至》

唐·李冶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哲理】如果東西向的兩個物體方向相反,甚至無窮遠,仍不外乎一東一西,可見「東西」說遠也遠,乃至「至遠」。這「至近至遠」統一於「東西」,是常識,卻具有深刻的辯證法。

這些詩中的哲理放在今天,依然適用。

當我們讀懂了一首詩,明白了一個哲理,人生,只有益處。你能讀懂多少首呢?

相關焦點

  • 唐詩中的五首寫雪小詩,每一首都很短,每一首都是千古經典!
    唐詩中寫雪的名作尤其多,譬如下面這五首寫雪的小詩,每一首都很短,但每一首都是傳世經典: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自詡「五言長城」,而他的五言詩也確實不愧此稱,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
    用蘇軾的話來說,咱們該「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找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子由,即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軾與蘇轍兄弟二人一向感情深厚。嘉祐六年。
  • 白居易這首詩同樣飽含哲理,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那麼白居易的詩歌之所以會如此受歡迎,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的詩作,寫得簡練,明了,人們一讀便是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這也正是他詩作的一大特點,他的詩不像其他的一些詩人,喜歡堆砌典故,以及使用一些生僻的字,從而令詩作晦澀難懂;所以白居易的詩作是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他的詩作即使是一個小學生,讀了之後,也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蘇軾的名氣很大,才華也是無人能及,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一絕,另外在書畫方面還有著極高的造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同時也是北宋最具有創造的大文豪,千百年來人們極為推崇蘇軾。北宋雖然有很多的文人被貶過,可是蘇軾的人生之路走得最為艱辛,貶得最遠,也受到了最為沉痛的打擊,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是與眾不同,以這首《洗兒詩》來說,那就是一首看似很普通,但是充滿了哲理的精品之作,通篇用一種調侃的口吻來描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寫下了對於人生的感悟。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詩詞哲理:12句詩詞讓你受益一生,做一個有志有為的人
    詩詞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很多詩詞當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這些道理在日常生活當中給予人們更多的力量。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告訴人們要能面對挫折,克服困難;「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告訴人們做人要有風骨,有骨氣。本期,讓我們一起讀讀詩詞中那些蘊藏人生哲理的詩詞句子。
  • 黃庭堅最有哲理的一首詩,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可見黃庭堅不僅學富五車,即使是在七歲也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告訴了世人不要太過於追名逐利,應當要用最真誠的心態去面對人生,做最真實的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夠活好這一生。一個七歲的小孩有這樣的見識,著實是讓人驚嘆,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古人從小開始接觸傳統文化,黃庭堅正是站在道德的最高處,以此來俯瞰芸芸眾生,可以寫出這樣的作品也就不覺得奇怪了;而且正如前所說的黃庭堅是一位天才,對於天才來說自然是與眾不同。後來的黃庭堅佳作不斷,接連寫出了很多令人驚豔的作品,譬如《寄黃幾復》、《登快閣》、《鄂州南樓書事》等等,那都是難得的佳作,每一首都是千古名篇。
  • 六首最美哲理詩,千古經典,你更喜歡誰?
    六首最美哲理詩,千古經典,你更喜歡誰?一、登鸛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如果要說哲理詩史上的第一絕唱,除了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還有誰?景是至大之景,境是極高之境,理是至正之理,詩裡洋溢的探索精神,正昭示了一個民族昂揚向上的風貌。積極開闊,博大雄渾。
  • 陶淵明到了晚年大徹大悟,寫下的這首抒情小詩,每一句都充滿哲理
    隱居在很多看來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可是陶淵明不一樣,他是真正放下了一切,猶如一位苦麼僧一樣,用生命去擁抱山山水水,創作出來的作品有靈氣,一字一句極為講究,同時還有著深刻的哲理,譬如這首《四時》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
  • 李白充滿哲理的一首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作為唐朝最為重要的詩人之一,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他的喜愛,已經是超過了他的作品本身,作為唐朝最有才華,也最具才情的一位詩人,他的一生那就是傳奇,放蕩不羈,給人的印象,他好像一輩子都是在行走,一會是在黃山,一會是在廬山,一會又到了長江邊上。
  • 6首歌寫盡了黃家駒一生的故事,每一首都有不同意義,你知道嗎?
    本文由夢悅娛樂獨家發布,歡迎大家翻閱往期文章,6首歌寫盡了黃家駒一生的故事,每一首都有不同意義,你知道嗎?說起黃家駒的一生,真的是不平凡的一生,在他的有生之年,寫了上百首歌曲,但只有幾首歌寫盡了黃家駒的一生,在這些歌曲的背後,都有著特殊的意義。雖然黃家駒離開我們的時候僅僅31歲,但是他的歌曲卻一直在我們的生活裡一遍又一遍的重溫,無論重溫多少遍,總讓聽眾內心總充滿感觸。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說一下那幾首在黃家駒的生命中有著特殊意義的歌。
  • 陳奕迅好聽的5首粵語歌曲,每首都「沁人心脾」!
    九星:陳奕迅好聽的5首粵語歌曲,每首都「沁人心脾」!特別是陳奕迅演唱的粵語歌曲,給大家的感覺就是非常好聽,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陳奕迅最好聽的五首粵語歌曲,每首聽的都是沁人心脾。第一首就是大家非常喜歡的《浮誇》。浮誇,算是粵語歌中濃墨重彩的表演,而且在浮誇這首歌裡面,高調不帶有一絲的偽裝,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非常純潔的歌曲,陳奕迅演唱這首歌的時候也是非常的動人,所有的內心感受都是他真正的內心表現,所以給人的感覺是真正的發自內心。
  • 一首詩讀懂一個人:受困於現實的無奈者,都有一個孤獨的內心
    他們是受困於現實的無奈者,是無法實現心中理想的悲哀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們的心靈,用一首詩來讀懂一個人。這位心中充滿孤獨的文人,是南宋時期一位非常著名的詞人,有人叫他幼安,也有人叫他稼軒,但是更多的人卻喜歡稱他為辛棄疾。在今天的人們看來,他是一位充滿豪情壯志的熱血英雄,他筆下的詩詞,總是洋溢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豪邁,能夠燃燒人們心中的激情。
  • 有什麼讓人終身受益的人生哲理?
    #終身受益的人生哲理#讓人終身受益的人生哲理有許多,但讓我們受益匪淺、深入人心的人生哲理有下面這三條:一、人生其實就是一場旅行,不必太在意結果,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有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從容面對。
  • 40歲蘇軾納12歲小妾,初見時寫了首求愛詩,如今成男人的花言巧語
    但是好景不長,王弗27歲便與世長辭,留下了一個6歲小兒,即蘇軾的長子蘇邁。之後蘇軾就寫下了這首《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40歲蘇軾納12歲小妾,初見時寫了首求愛詩,如今成男人的花言巧語還有一個女人對蘇軾影響很大,這個人就是蘇軾的小妾王朝雲,王朝雲雖然只是個侍妾,卻是最懂蘇軾心的女人。蘇軾與王朝雲的初次相遇,可以說是頗為浪漫。
  • 一首富有哲理的詩,古典典雅,值得一讀
    讓我們看看這首詩中蘇軾是如何描述生活的。生活就像飛鴻踏雪泥偶爾會留下手指和爪子,鴻飛然後計算東西。老僧已經死在了一座新的塔樓裡,沒有理由看到舊的標題來形容這堵破牆。過去,路況坎坷時,你還記得領路人被困,驢子嘶啞了嗎。「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一個人一生中到處跑是什麼感覺?就像踩著雪一樣飛鴻。蘇軾的一生去過很多地方,留下了著名的詩歌。
  • 李商隱的一首經典詠物詩,詼諧中不乏哲理,尾句對我們影響深刻!
    有的像詩仙李白那樣極富浪漫主義色彩、超脫現實之外的;有的像杜甫那樣憂國憂民滿含深刻哲理的;有的像王勃那樣血脈噴張自帶BGM的;有的就像李商隱那樣有時婉約有時豪邁有時又帶點朦朧色調的……可以說詩人們在作詩時的風格與自身的生活、生長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繫,畢竟詩是用來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態度與想法的。
  • 詩人一生留下6首詩,其中一首流傳廣泛,小學生必背,寫透了人生
    文/青山綠水詩人一生留下6首詩,其中一首流傳廣泛,小學生必背,寫透了人生唐朝可以說是古詩最鼎盛的時期,這一時期出的詩人幾乎都是名垂千古的。有豪放不羈的李白,心系蒼生的杜甫。有一種詩派以寫實為主,但關注度可能比其他類型的詩要低一些。
  • 蘇軾極富哲理的3句詩,說透了人生的意義,讀完整個人都通透了
    宋人以理入詩,叫理趣,若要從宋人詩中找出有哲理,那是一抓一大把,許多人認為宋詩不如唐詩,原因也在這裡,因為你讀宋詩,總覺得好像有個老師在教你人生道理,而讀唐詩,則像一個知心朋友,在對你吐露心聲。但「唐主情,宋主理」的風格,也僅僅是風格不同罷了,各有所長,談不上誰不如誰,而且許多宋朝的哲理詩,讀來真有一種瞬間人生都通透了的感覺,比如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託中小學課本的福,蘇軾最著名的哲理詩,非這首《題西林壁》莫屬了。
  • 北宋文豪用鴻雁比喻作詩,充滿哲理,成語「雪泥鴻爪」出自此詩
    今天我們要欣賞蘇軾的另一首詩,以鴻雁作比喻,詩的立意新穎,僅首聯就禪意十足,充滿了哲理,讓人感慨無限。《和子由澠池懷舊》 北宋 蘇軾 澠(miǎn)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淺譯:人的一生為了生活到處奔波像什麼呢?
  • 40首送別詩詞,首首經典,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
    就要分別了,就讓我們飲中杯中的酒,最後再豪邁的喝一杯。曠達、豪邁永遠是人生積極的主題。40首送別詩詞,首首經典,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淮上喜會梁川故人》唐代:韋應物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