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17日上午,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南京青奧會)首金誕生!在鐵人三項比賽中,澳大利亞選手布裡塔妮·達頓奪得女子冠軍。而中國軍團的首金則由中國小將蔣惠花獲得。在17日下午舉行的女子舉重48公斤級決賽中,她以193公斤的總成績獲得冠軍,她所舉起的重量約是自己體重的4倍。
共有32位選手參加了女子鐵人三項決賽,她們均是1997年至1998年之間出生,其中包括16歲的中國選手馮竟爽,這位河北小丫頭最終獲得第23名。
在舉重比賽中,蔣惠花第三次抓舉成功舉起88公斤,獲得壓倒性的領先優勢。隨後的挺舉中,她三次分別舉起了90公斤、100公斤和105公斤,再次力壓群芳。最終以193公斤的總成績獲得金牌。
據了解,本次青奧會蔣惠花的報名成績是180公斤,領先了第二名——來自拉脫維亞的瑞貝卡17公斤。
在該級別決賽中,朝鮮選手李聖琴以165公斤的總成績奪得銀牌,拉脫維亞選手瑞貝卡雖同樣舉起了165公斤,但因體重稍重最終只獲得銅牌。
○聲音
許海峰:莫把首金看太重
南京青奧會17日上午在女子鐵人三項中誕生了首枚金牌,但不是由中國人所得,我國的馮竟爽在32名「女鐵人」中僅位列第23名。現場為弟子助威的中國奧運金牌第一人許海峰表示,當下已沒有必要把首金的意義看太重,特別是在青奧賽場。
誠如南京青奧「分享青春,共築未來」的理念,各代表隊都把加強溝通、建立友誼看得比金牌數更重要,許海峰對此深以為然。他說:「青奧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讓全世界的青少年熱愛體育、熱愛人生,特別是文化交流這方面會更側重一些。在他們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能夠學會溝通和分享將對他們的未來很有幫助。」
許海峰認為,本屆青奧會鐵人三項的賽程安排是加強青年選手交流的一次很好嘗試。「鐵人三項在青奧開幕後17日和18日都有比賽,但中間會休息兩天,就是要給選手安排文化活動。而21日的最後一個比賽日,還安排了有趣的混合接力項目,」他說。
不過,作為一項奧林匹克賽事,人們還是免不了把金牌、特別是整體賽事的首金賦予重要意義,況且當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還蒞臨現場,足見首金的分量。
對此,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為中國「射落」奧運史上第一枚金牌的許海峰,認為並無必要。「洛杉磯奧運會有一個大背景,拿金牌是適應當時的社會需要,」許海峰說。
他說,當時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國人需要凝聚力,振作民族精神。但現在中國競技體育起來了,就不需要再把首金看得那麼重,「就像人在吃不飽時,不可能叫他們鍛鍊身體。等吃飽了有點錢了,才會考慮文明禮儀和健康的生活。對奧運金牌的認識也是這樣,有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